【篇一:这声音那么温暖】
难忘那泛黄的往事,难忘那近在咫尺,又恍然如烟的童年,还有,难忘那样温暖的声音。
小时候的我最喜欢住在奶奶家,那里有波光粼粼的小溪,也有无边无尽的黄澄澄的麦田。
夏日的夜晚,我总是静静地躺在平房上,听阵阵蝉鸣,数满天星光,那是,整个夜晚被蓝色占据,天空是清透的钴蓝,张开双臂拥抱,便是一片清凉,月光被映成了宝蓝,温柔又活泼,星星镶在蓝底的天幕上,不是一粒一粒的,而是一簇一簇的。奶奶就在一旁,边织着毛衣边讲着她的故事。偶尔一道星划过天空,光映在奶奶脸上,那么美丽。奶奶的声音温柔轻软,带着浓浓的怀念,如嫩柳随风摆动,婀娜多姿;如春风划过湖面,碧波荡漾;如桃花开满枝头,馥郁芬芳。温暖慈祥的声音仿佛一剂镇定剂,打在我燥动的心上,我总是在凉爽的晚风中睡去,在梦中仿佛回到奶奶的时代,一夜一夜的回响着奶奶的声音,伴我度过了整个童年。
这里的生活总是多姿多彩的,在院子里看蚂蚁搬家,偷偷爬上隔壁家的树摘熟透了的无花果,好心的邻居却总是装作没看见的样子让我“满载而归”,我也和小伙伴们漫山遍野地找寻鹅卵石,一个一个地铺在回家的路上……。但是往往是黄昏,彩霞满天,或是傍黑,薄暮冥冥,总能听见奶奶呼唤我的声音,远远地传来,一下子填满我的心,我总是蹦蹦跳跳地向她跑去,把我的手小小的窝在奶奶温暖的掌心,相依相伴走在回家的路上。那时,最迫切的愿望便是能听见奶奶的呼唤,再远,也照亮了我的眼睛和脸庞。
农忙时,我和姐姐时常活跃在田间地头,在大片的玉米地里玩着捉迷藏,即使踩坏了庄稼,奶奶也不生气。只是在我深一脚浅一脚地躲避时,奶奶总会停下劳作,看我一眼,“当心点,别摔了”这些关怀的话语随风飘进我的心,温暖了整个心房。
这声音,那样温暖,包裹了整个心房,围绕着我的成长,这声音,可以永远、温暖地停靠。
【篇二:拥抱胜境】
题曰:
纤手拈花先闻名,应邀方知千年胜。
塔托明珠幕中映,钴蓝泱泱画中骋。
话说上古立鼎以后,讨伐战乱历年必发,被毁之楼台建筑不计其数,唯余些许小镇流传至今,拈花之湾乃其中幸存之一。早闻有些名声,心向往之。恰逢一友盛情相邀,稍作推辞即欣然前往,拥抱胜境。
太湖之畔,巧取一处坦荡之地,众坡环绕,似天赐之宝盆。亭台楼阁交错有致,放眼望去,即沉醉其中不知归途。木石之楼或缺瓦、或落漆,竟显斑驳,虽有几许沧桑,倒也不失精细巧妙之感。其内部构造,曲折九弯,圆滑光润,时有深浅刻痕其上,自是春秋之印、时光之痕。
偶遇一处凤凰,其眼似玛瑙若明珠,令人屏息赏之。朱赤携亮金涂其羽翼,九尾遇风招展,恍惚于紫气之中,甚为华丽。三根彩羽傲然其首,钴蓝以橙黄为友,碧蓝邀暗紫作伴,与那九尾相和。此时,凤首微昂,傲娇斜视,若有轻风抚过,想必厉声长鸣,翩翩展翼。
拈花湾至高处乃拈花塔。塔层高低错落相映,顶尖似针,直刺碧空,色如纯金,远远望之,只觉佛光普照,博人眼球。层间几根木质雕刻旁逸斜出,似圣剑立于此处。夜幕拉上,几大金珠闪烁其中,忽明忽暗,似灯盏摇摆,隐约朦胧。数僧于塔上诵经,宏亮之声,播传甚远。佛家之气息卧于迷雾之间,显得越发神秘、庄重。
信步深入。一水作幕,投影于其间,水波潋滟、古乐相伴。水幕间有一巨幅画作,蔚为壮观,远眺,浓淡相宜、清鲜脱俗。似是某国画大师之笔法,细处逼真之致、浑然天成,毫无粗鄙之感;广处寥寥几笔、饱经沧桑,颇有大家风范。水幕随风轻颤,小有波动,似浪拂霞波,甚是华美。
蕊般清新,水般柔润,木般朴实,画般华美……拈花湾,实乃不可多见之如诗胜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