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炉膛的作文

【篇一:学农烤薯记】

10月21日,我们开始了一周的学农之旅。怀着好奇与期待的心情,我不禁碎碎念起了范成大的诗句“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我们马上要去体验诗中的乐趣了。

在一周的学农生活中,我们参加了“军训、挖番薯、果蔬雕刻、骑马、炊事体验、种青菜、大地寻宝、创意搭建、拓展游戏”等十来个活动,其中最欢乐、最令我难忘的是“炊事体验”。

来到炊事体验的大厨房,同学们分工合作,生火的生火,洗菜的洗菜、切菜的切菜,忙得不亦乐乎。我与曹同学是负责烤番薯的。

炉火在灶膛中跳动,燃烧的木条架起了一个狭长的空间。只见曹同学提着一串番薯,冲我使了个眼神,一本正经的说:“我们把番薯扔到灶膛中间去烤,看看会怎么样。”炉膛中扑面而来的热气让我觉得这个主意糟透了:“番薯会烤成碳球吧?”抱着勇于尝试、不怕失败的精神,我们决定试试看。我俩操起一把火钳毫不犹豫地把一只番薯推进了“火坑”之中。

五分钟后,我们打开炉膛加柴口,往里面看,番薯黑黑一团,与柴火混在一起难以辨认。我把番薯从火炉中钩出来,小心翼翼用火钳夹起查看。只见它外表黑如焦炭,我一脸嫌弃的想:“这煤球八成是不能入口了。”我们掰开煤球的皮,里面露出了紫色的果肉,腾起一缕热气,香味也轻轻地飘了出来,甚是诱人。曹同学站在炉火旁得意洋洋的啃了一口:“好香好香,你快尝尝!”我也跟着啃了一口,软糯清香,不禁打心底里认可了这种烹饪方式,烤薯试验成功了!

很快我们开始用这种方法烘烤大批红薯、紫薯。一个个红、紫色的番薯推进去,一个个煤球们滚出来,炉门打开、关上、又打开、又关上,几乎成了个小流水线,一旁熟了的番薯堆了个小丘。

晚餐时,同学们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做的饭菜和烤番薯,一边有说有笑地小声议论着今天炊事体验的糗事,谈论着自己做饭的种种乐趣,大家的脸上都挂着愉快、满足的微笑。就这样笑着、闹着,炉膛中的火星子与欢声笑语一起,成为了我记忆苍穹上的一颗明星。

【篇二:草垛】

看过血红的蜻蜓,半个巴掌长,满天地飞个不停,晶莹颤动的翅膀上的脉络像血管一样,沐浴在同样血红的夕阳下,汩汩流着生命气息,简直要发了光。

他们很随意很轻盈地落在外公拉的草垛上,扑扇扑扇地,要么平稳地端着翼,和黄灿烂的草垛织出了浓重又轻甜的气氛。我随外公缓慢的步伐深一脚浅一脚地踱在田埂上,总想偷偷去捉,却总一触即飞。这时候,外公就像后脑勺长眼似的,发出断续、带咳的笑声。

草垛会被一小车一小车地拉回去,然后在我家门前的空地上堆成一面又一面厚实绵软的墙。有了这些草,烟囱里面会飞出悠长的烟,桌上会摆出热乎的饭。

家那边有个说法,谁家的草垛越多,谁家粮食越足,烟囱里的烟也越粗,大概在当时,是那么个道理。

我们家草垛多,而且高,傍晚的时候我就趴在上面,看更高的炊烟,看它慢慢从房顶攀出,不费劲似地,晃悠着就上去了。

烟变淡了,随之而来的就是母亲,奶奶,外婆的呼唤。到饭点,于是整个村子,从村头到村尾,都扬着高高低低的乡音,高亢且饱满,蓦然发现自己还饿着肚子呢。“蹭蹭”两下从草垛上跃下,却往与家相反的方向跑去,一路逆风,草味儿的风灌进嘴里、喉咙里,眼角掠过的除了田野还是田野,跑到浑身舒畅,将或唤或骂声抛在脑后,融入清亮的月色中。

怪不得古人称自己为“草民”,哪个老百姓不要同草打交道呢?也许在他们看来,草虽低贱,但坚韧得令人动容。

冬天塞进炉膛的首先是草,待火旺些了再添柴,否则很难驱除体寒,最喜欢同外婆挤在锅膛前低矮又油亮的小长凳上烧火,任由眼睛盯住跳跃鲜亮的火焰而被灼地发干发痛,黑色的细末从膛里游魂似地飘出来,沾住了我的眼睫。炉膛前是母亲在烧饭,锅铲大刀阔斧地翻动,动作间带出油盐的香味来。

母亲从厨房里走出来,手里端了碗汤,“咔”地拧灭了燃气炉,淡淡地说:“吃饭了。”

我连忙应了声,热浪扑到脸旁的温暖灼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干草味儿,在我的记忆里乱窜。

呛得我要掉下泪来。

【篇三:“小鬼”牌荷包蛋】

荷包蛋,不少人吃过,也有不少人用天然气煎过,可你想过没有,用大炉灶煎荷包蛋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就来尝试一下。

大炉灶,是一种比较土的烹饪工具,没有按钮,没有油烟机,它就是靠人往里面加柴火燃烧把食物烧熟的。我先来打鸡蛋,我把鸡蛋靠到灶台上,小心地轻轻地一敲,“啪”的一声,鸡蛋裂了个缝儿,我想这应该足以把全蛋都打进去了,于是我把鸡蛋送到铁锅边,准备把蛋壳打开,可是我怎么打,那个可恶的鸡蛋仍是无动于衷,我生气了,狠狠的敲了一下,嘿!这回它老实了,乖乖的落入了锅中。可是等了半天,还是没熟,我低头一看,“什么?”我惊呼道,只见炉膛里火少得可怜。见乎只是一点火星子,我立刻仍了块木炭进去,又往里面添了点柴火,还扇了扇风,木炭被引燃了,上面的柴也烧起来了。一时间,风助火威,越来越旺。我赶紧去翻锅里的蛋,火势还在增大,不一会儿功夫,鸡蛋变成了金黄色,可以出锅了。不过,最危险的是那热油,我打第三个蛋时,估计是蛋白有点多,油爆起来了,一滴滴炙热的油和下面炉膛里的火星一齐迸出来,如同一个个液体子弹,冲我飞过来。我吓坏了,左躲右闪,凝固菜籽油弹与我檫肩而过,幸好,有惊无险。最后,我的“小鬼”牌荷包蛋总算大功告成了。不过,可把我累坏了。

看着家人们津津有味的吃着我煎的“小鬼”牌荷包蛋时,心里顿时美滋滋的。

【篇四:朝霞即景】

在我家的东面有座大山,时常听村里的叔叔们讲,登上那座山就能看见漂亮的日出了。我也想去山顶体验一下日出的景象。

这天,天还没亮,爸爸就借着满天的星光,踏上了那条狭窄崎岖的山路。山里的雾气很重,空气也很凉爽。一路上,趟着长满杂草,露珠打湿了我的鞋子和裤脚。走了好一会儿,才喘息着蹬上了山顶。

这时的天空略见微光,抬眼望去,只见一座一座大山,好像妈妈蒸锅里的馒头,你挨着我,我贴着你,连绵不断地延伸到很远。我发现远处的天边,渐渐地泛出淡淡的红色,附近的浮云映得像一颗颗烧红的石头,煞是好看。突然,太阳像被人推出来的新娘子,好半天才羞答答的地露出脸来,啊!它像磨盘一样大,像火一样的红,像沸腾的铁水一样炽热和奔放,让天空顿时如同燃烧的炉膛,灿烂辉煌。给群山也戴上了一顶顶小红帽,有趣极了。

随着太阳的升起,也开启了新的一天,愿冉冉升起的曙光,把我们的生活打扮的更加多姿多彩。

桦甸市二道甸子镇中心小学:张骁

【篇五:年蒸】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农村亲戚家玩,到了那里正好表姑在做包子,我看到表姑一会儿忙着蒸包子,一会儿还要在炉膛里加碎木头。她对我说:“要过年了,家家户户都会蒸一些馒头和包子的,这样就表示,大家年年都有余粮。做包子还有很多讲究的,第一天晚上要先将面粉和好、发酵,然后做各种口味的馅,包好放在大锅里蒸。”她们的炉灶是自己用砖头砌的,不用煤炭用碎木头就行了。上面还有烟囱呢。我要跟表姑学做包子,刚开始做觉得很好玩,面团搓的圆圆的,然后再压扁,把馅放在里面,搓圆了就好了,做了一会儿就弄的满身全是面粉。表姑告诉我说,在她们那里,包子蒸得好,是关系到一年的兆头和运气的,所以千万不能马虎。

我觉得累了,想休息一会儿了,坐在那里,看表姑她们忙前忙后的,真实太劳累了。这时我才真正感觉到谁知盘中餐,真是粒粒皆辛苦啊!包子蒸好了,叔叔对我说:“宁宁,快来,在包子上点红吧!”我不懂是什么意思,妈妈对我说,就是在包子上面点上各种花样的红,一个花色就是一种口味,妈妈拿着筷子蘸了一点点在我的两只眼睛中间上面一点,说这个红点代表着吉祥、好兆头、好年头。大家都说好看,这个红点现在还在我头上呢!

热门推荐
1幽境冬韵
2我的寒假生活
3回首不再依旧
4数字里的悄悄话
5雪精灵
6传承,那优良家风
7我与《哈利波特》
8切断后路才有出路
9文明
10参观国门有感
11快乐春节
12十五岁的花季
13五年级即景作文
14三个香橙
15手机迷
16学溜旱冰
17不要让传统文化之花枯萎
18花儿开了高中作文
19生命在于坚持
20春天来了
21春的气息
22叙事作文
23一场梦
24春之梦
25人生的标点改变了我
26夸夸我的爸爸
27我是一缕风
28我家的房东
29感动的作文
30父母的爱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