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志向】
遥想着几千年前,儒家子弟曾互谈各自志向。子路想使内忧外患之国,三年后使之“有勇且知方也”;冉有想使方圆六十里之国,民富足又知礼乐;公西华却又想在宗庙祭祀活动中做一小相。相较他们的鸿鹄之志,我却乐于为一名游于江河之上的渔者。
渔者,可能在现实生活中不为人知,可能不受人敬仰,可渔者身上独有得风格令我喜爱。我喜爱他游舟于江河,那种自由;喜爱他生活于山山水水;喜爱于他离世避俗,逍遥一生。
我在许多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发现过那种身影。那些化身于舟楫边的渔者,大多是武功盖世、心静如水的君子。无论是僧侣、段氏南皇、还有老翁,总之,他们总是想去放弃什么,去追求什么……
其实,我想做一个渔者,哪怕是做一天渔者,只要追求到他们心灵上那种坦荡,没有思想的压负,快乐中游山玩水也就心满意足了。
以《枫桥夜泊》而闻名于世得张继,正是追求到这种心境,放弃以前他心中的功名利禄,才创造出这首唐诗中的巅峰之作。这种追求,这种感受,激发了他内心的压抑,把这种情感渲染在了这首《枫桥夜泊》上。
虽然张绩并不是一名渔者,而是夜宿舟上的一名落魄才子,但是,他所感受到一夜的消愁到释怀的体验,和长期生活于舟上的渔者感受也是异曲同工的。
我想做一名渔者,是想一直伴着属于我的舟辑,伴着属于我的山水,一直存怀着一颗清高的心。不,或者算不上清高,我会把江这头的旅者接到江那头的岸上,和他身上的体验所相结合。我觉得和周敦颐笔下的莲有所类似吧!
假想于现在,我成为了渔者,挥舞着属于我的船辑,荡开着伴随我的浪花,置身于天地山水之间,与旅者谈笑风生。我沿着前人所驶过的痕迹,穿梭于群山之间,或戴着一斗笠,或垂钓一鲤鱼,哪怕是大风大浪,我也要“直挂云帆济沧海”,也要乘风破浪于江海上。
也许,只因那弯弯的小舟,只因那迷离的山山水水,只因我能站在舟上,自由,满富情趣的引吭高歌。
当一名渔者的志向,也许不那么真实,但我依旧希望在我心灵的江河上,有个叫做“我”的渔者泛舟于江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