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博览的作文

【篇一:妈妈的唠叨】

妈妈,我知道您的“唠叨”都是爱。我以前总觉得您的“唠叨”十分的烦人。有一次您又唠叨了,说:“快把红领巾装进书包,别忘了。”我却不以为然,继续着我自己的事情,第二次,您冲我吼道:“听见了没有,汪婧言!快去把红领巾放进书包!”说完,还不忘用眼睛狠狠地瞪我,我只好放下手中的《少年博览》不情愿地去干母亲大人您吩咐的事情,干完后,我让您别再提醒我,对我唠叨了,您答应了。第二天您果然没唠叨,我晚上又自觉地把红领巾放进书包,又整理了书包。这样,第三天晚上我却忘了,害得我第二天早上上学被队干拦住,因为红领巾每日上学都要戴着,所以扣了我班级一分。我奥悔极了,连忙认错,就这样,您又恢复了您的唠叨。

还有一次,我让您别在我上学说一句:“好好上课哦。”而且别老对我微笑,您又欣然接受。可是,慢慢的,我发现,没有了您的唠叨和微笑,我上课没那么专心了,我一点儿也不清楚这是怎么回事,让您恢复从前那样,可是奇怪的是,我又恢复了从前的认真,也许是我已经习惯了您对我这样做吧!

打那时候起,我就知道,您对我唠叨是对我,您的“唠叨”都是爱!

【篇二:快乐在路上】

5·14和朋友相约来到了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参加淘最杭州2017城市定向赛。

选手们穿着统一的比赛T恤,佩戴好号码布,大家就迫不及待地忙着拍照、合影留念,秀出自己最美的一面。一块别出心裁的巨大的蓝色宣传牌突然让我眼前一亮,上面竟然是所有参赛选手的名字。我很快在中间偏上的位置找到了自己的名字,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兴奋,赶快合影留念。

9点我们“城东金刚队”终于可以出发了,按照计划,我们的第一站是“西子国际的赛百味”!都说万事开头难,几种方案反复对比,选择了最合理的路线,结果还是多坐了一站路,队长及时调整,还是比较顺利到达了目的地。发现早就有队伍在这里了,答题过关,补充能量,稍作休整,马不停蹄向下一站出发,感觉力量满满,真是“能量觉醒”的地方啊!

第二站是柳浪闻莺的茶室,在这里要“闻香识茶”方能过关,我们依次仔细“闻茶”,确定是龙井茶。这可是杭州的金字招牌,作为杭州人,理所当然“识龙井茶”啦!带着过关的喜悦,和路上的“同行”不停打招呼,引来阵阵笑声。

不知不觉中,炽热的阳光多了起来,挡不住我们“十万火急”的步伐!看看西湖边,绿树成荫,光影婆娑,游人如织,这如诗如画般美景,真当让人流连忘返。兴冲冲赶到了消防支队,挑战项目是——接消防水管!我和队友分工合作,我负责接水龙头,他负责接水枪。一声令下,我们有条不紊,抛水管、接水龙头、连接水管、装水枪,一气呵成。这是速度耐力的比赛,因为“救火如救人”,片刻不能耽误的。

从“三上料理”出来,直奔最后一站——“西溪印象”。这里,花红柳绿,美不胜收,今天,满怀期待来这里,任务是——寻找三个雕塑。偌大的西溪,数不清的雕塑,要分工合作,才能完成任务。我们分成两组,分头寻找目标,事半功倍,顺利过关。

穿越了整个杭州,完成了“困难重重”的任务,这只是告一段落,更重要的是要按时返回至起点——杭州国际博览中心!经过再三斟酌,队长选择了最佳的路线,我们提前半小时返回了起点,心中别提多兴奋了,一路向前,寻找目标,辛苦并快乐着,我们陶醉其中!

【篇三:书缘】

我与书的缘分是从那一套印刷精美的小人书——《西游记》开始的。

那是5岁生日时,舅舅送了我一套共10本的小人书——《西游记》。那时我对书充满了好奇。翻开书的第一页我就被里面个性鲜明的人物画面深深吸引了。我认识了伸张正义、为民除害的孙悟空,心地善良的唐僧,憨厚可爱的猪八戒,忠厚老实的沙和尚……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看得废寝忘食。自从看完《西游记》后,我对任何书都充满了好奇,都喜欢翻翻看:妈妈的《菜谱》,爸爸的《生活百科》,奶奶的《老年博览》……记得有一次,妈妈出去办事,让我在家中看着锅里的饭,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可锅里的饭却没动静,“咦,我为什么不找本书看呢?”于是,我拿起了一本《俄国童话》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时间飞速地流逝着,可完全沉浸在故事情节中的我完全没有注意到,“吱”一声门响,妈妈回来了,“啊!萌萌你做的这是什么饭呀?”听到这声音,我闻声看去:只见大米被蒸得黑黑的,紧紧地巴在锅上。“唉,真拿你这个‘小书虫’没办法!”听了妈妈的话我不好意思地笑了。

与书结缘,其乐无穷!

【篇四: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互联网异军突起,迅猛发力,不知何时蹦出的“碎片化”,已悄然步入人们的生活,好似融为一体。

漫步在大马路上,行人来匆匆去匆匆,眼睛盯着手机屏幕,手刷刷不停息的好不少见;地铁上、偶见有人手执一书、表面上是抓紧光阴,读遍圣贤书、行遍天下路,多数也只是眼中了了,心下匆匆,装模作样罢了;电子社交、微信QQ更是爱不释手、拿起放下过一会再拿起,仿佛跌入无尽轮回……每天,大量的有声无声信息,任意汹涌而来,只有不断地被充斥、有意无意地被接受。试想想,真正心领神会的好内容真思想又有多少?碎片化的感觉是因何而起的,说到底是我们的心态和认知出了问题。

有句话说“人之初、性本善”,这个观点可以让人们在更短的时间内博览更多、获取更多信息。谁知许多人却当它当成一种常态,并渐渐成为主导。有人认为要多看书、多读书,读得好,却不知“精选”、“精读”、“细读”,更不知读书是为了什么?只是茫然地读、碎片化地读,断章取义地读,甚至只读他自己想读的感兴趣的乃至有道理的。可惜没有停下来深思熟虑,去寻觅读书的本源,如此便自然“学而不思则罔",失了灵魂的真需求。究其根本,多数人将“知道”当成“懂得”,是认知出了差错。

高科技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快速联络的便捷,不分距离不分国籍。哪怕远在太平洋彼岸,哪怕相思在天涯海角,刹那间便可情绪万种罢了。然而沟通完之后,总感觉心下空洞洞的,熟知是那种文字的美感、含情脉脉面对面交谈、妩媚一笑倾城倾国的优雅,这些似乎都“黄河一去不复返”,随着碎片化悄然淡去了。慢慢地,缺了太多的震撼,没有余味无穷、没有感动在心、回过头想回味地时候,找不到字言片语,那种柔美温柔的书信感觉。总觉得缺了些什么,那是来自心灵的交融。总而言之,是人们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信息太多,没法抓住全部。愿望太多,没法实现。要改变化“碎片化的感觉”,最重要的是改变自我的心态和认知。

大量快速阅读,不是为了“赶”知识,而是为了巧学知识。选择我现阶段的职责和使命所对应缺乏,最需要去学习的知识,安静专注,多读常读熟读,勤思考。但我们奔跑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想着驻足片刻,静(精)思后再扬帆起航。除此之外,碎片化意在在更短的时间内博览更多,并领其意,正是“取其精华”之意。正如《淮县》中所道“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

我们始终是生活在一个关系的群体中,总是感觉面对面一个微笑、一句问候要远甚过虚拟的一个招呼。那种会心一笑、亲切面容,温暖人心。未来有无限的未知、无限的可能,高科技将不断革新我们的生活方式。但是,历史总是不断地相似,宇宙存在也有他自己的规律,“碎片化”带给每个人也是各有千秋。碎片化有可取之处,但万万不可浸淫于此,不管不顾而已。吾笔下数几、心生萌动,故要专注最重要的人或事,改变自己对碎片化的认知与心态。

热门推荐
1我的老爸
2这就是我
3人蚊大战
4让我走远看看你
5难忘的运动会
6冬至包饺子
7习惯
8握住那一缕晨光——游杏坛马东有感
9新学期的打算作文
10拜年
11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12我就是我,自己的王
13父爱从未走远
14逆袭
15谈人生
16《夜和黎明》诗歌
17我家的小白猫
18背影读后感
19小乌龟
20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21国庆趣事作文
22夏天的美景大明湖
23星空下的遐想
24美在回眸
25游热带植物园
26关于改变的作文
27窗外的阳光照亮我
28风采校园和谐人生
29课堂风波
30阴影中的爱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