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征战的作文

【篇一:此刻,我按下时间控制器】

此刻,我按下时间控制器。

独自穿梭于失控的漩涡,坠入无尽的深渊。

初秋的风轻拂面庞,抬眼望去,置身于一个普通的院落中。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洒落在地面,反射出金色的光芒。泥土的气息伴着野花的清香,萦绕于周身。一棵果树,几只蹦跳的小鸡,勾勒出这片充满烟火味的田园景象。

“鸳妹,你怎么在这里坐着?”清脆而低沉的女声在耳畔响起。回头看去,正是窈窕女将花木兰。淡色罗裙着身,一双广袖飞舞,几束青丝绾起一个松松的云髻,腰间系着墨色缀碎花流苏的宫绦,星转双眸,额前花黄,漫步走来,在一旁坐下。

“兰姊,十多年来,你怎么熬过征战的日子的?”轻轻拨弄一株青草,微颤的手指掩不住心中的期盼与兴奋。

“嗯……”木兰双眉微蹙,缓缓言道:“当我下定决心替阿爷出征时,就已经做好面临各种困难的准备。风餐露宿,大风和寒雨天气是常事,但心中一直有一份不屈的信念……”

静静听着,心中忽然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女将木兰义无反顾,随可汗出征关外。越过田野江河,翻过丘陵高山。冷风扑面而来,她一次次到下,又一次次站起,以野菜为食,花粉为脂,天下为家。此番征战,若去而不能回……便一去不回!

停顿片刻,木兰的声音再度响起。“终于到了和敌军交锋之际,我拍马冲向前方,虽不愿看到这般鲜血飞溅的场面,可作为一名将领,杀敌,是我的使命……”

在这刀光剑影的时代,木兰毅然参军,舍弃大好的青春年华,不惧生死,不顾情长。

学就兵法阵仗图,鸳鸯袖中握兵符。饮将殷血替胭脂,千里足上请长缨。巾帼英雄,胜利而归。

携这份信念,是时候返回2020年了……

【篇二:思想的力量】

“有些人活着,其实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其实他还活着。”这是鲁迅先生的思想。他弃医从文,看中的不过就是思想的力量,以其为武器,加入到了救亡图存的行列中。萧伯纳说:“躯体总是以惹人厌烦而告终。除思想以外,没有什么优美和有意思的东西留下来,因为思想就是生命。”

与其说亚历山大短暂而辉煌的一生是属于战功的,不如说是属于思想的。亚历山大在去世之前深明人生的虚空,自己征战十余年,战无不胜,但却战胜不了死亡。在弥留之际,他遗令部下说:“我死之后,在我的棺木两侧各开一个孔,让我的双手伸出棺外,以示后人:我虽终生征战,但却仍将两手空空而去。”亚历山大真的两手空空吗?不是的。他留下了纵然历史长河漫长而绵延无期却无法将其湮灭的思想。他所留下的思想远比其生前的战功更为荣耀和珍贵——作为人生的明灯照耀着其死后千千万万的人们。

亚历山大曾在巡游途中派他的随从前去询问正在晒太阳的犬儒学派创始人——戴奥真尼斯,说:“有什么是伟大的皇帝可以帮助到你的吗?”当他得到的回答竟然是“您挡住我的阳光了”时,不无感慨地说:“如果我不是亚历山大,我宁愿是戴奥真尼斯。”戴奥真尼斯是一个激烈的社会批评家。他立志要揭穿世间的一切伪善,热烈地追求真正的德行,追求从物欲之下解放出来的心灵自由。他的话仿佛在告诉亚历山大:如果你不谦虚,那么任何人都可以比你更骄傲。而亚历山大的话则向我们揭示,即便是这样一位不可一世的皇帝,在面对思想大哲时,也不得不表达他的钦慕与敬佩,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山不走到我这里来,我就走到他那里去”。

有一次,戴奥真尼斯曾经大白天地提着一盏灯笼在集市上走来走去,当有人不解地问他“这是何故”时,他就答说:“我在寻找一个真正的人。”那么,在这位伟大的思想家看来,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人呢?——一个有思想的人。

思想的力量到底有多大?一个思想可以改变一个人,可以改变一个民族,也可以改变一个社会,甚至于整个世界!人之所以成为这个地球的主人,并非是因为他的强力,而是因为他的思想,正如徐明老师所说:“上天给了鸟儿有形的翅膀,所以鸟儿们翱翔了蓝天;上天给了人类无形的思想,却使人类遨游了太空。思想,乃凌驾于翅膀之上的翅膀。”

【篇三:三国演义读后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作为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以如椽大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以其波澜起伏的情节、气势磅礴的画面在古典文学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

《三国演义》顾名思义描写了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争霸的历史事件,它生动地演绎了三国时期尖锐的社会矛盾与诸侯争雄的历史画卷,数百年来为人们所喜爱与推崇。细观三国,你会发现无论从人物、情节或是场景上来说,这都是部举世无双的佳作。就拿人物来说:刘备作为一代枭雄纵横于乱世之中;曹操作为一代奸雄叱咤风云,称霸天下;周瑜作为青年才俊,尽显智谋与骄傲;诸葛亮更是有着“隆中便晓天下三分,旷世奇才死而后已”的经纬之才与赤胆忠心……而其中最令我钦佩的是五虎上将之一的赵云。

赵云人称“常山赵子龙”,在二十八回会古城主臣聚义中他初次走进我的视野,也让我看到了他投奔刘备时的赤胆忠心,于是我开始留意他在三国中的一举一动。说起赵云就不得不提他长坂坡救阿斗的英雄事迹,于十万万大军中七进七出,浴血奋战斩杀曹操数员大将与无数曹兵,此等耿耿忠心使得刘备“掷儿慰臣”。他身经百战,所向披靡,无论遇到多大的危险,都不曾退缩,直到白发苍苍仍为蜀国四处征战,堪称忠义之楷模。

三国中猛将虽多,但智勇双全者可谓寥若星辰,赵云即是其中之一。犹记马谡大意失街亭之时,赵云奉命断后,他沉着冷静地带领军队击退二十万曹军并缴获大量军资,使得孔明与诸将喜不自胜,曰:“真将军也!”赵云以智谋取胜的战绩不计其数:计取贵阳、汉水胜众、力斩五将……一生征战,立下赫赫战功。他去世时蜀帝刘禅哭倒在龙床上不能自已。正如刘禅所说:“云昔从先帝,功绩既著。朕以幼冲,涉途艰难,赖恃忠顺,济於危险。”赵云之忠心,让我为之敬佩,而他去世后,其子赵广也驰骋沙场精忠报国,可谓满门忠烈,家风怡人。

也许,有人会说论才干赵云不及孔明、周瑜;论武功不及吕布、关羽;论威严不及曹操、孙策;论仁德不及刘备、陶谦,无可敬之处。但在我看来,赵云智胜两分,武胜两分,威胜两分,仁胜两分,义胜两分。尽管每一项都不是那么的出类拔萃,但若论综合能力,赵云可谓全才,无人可比。

此等英雄,怎能不尊,怎敢不敬!

【篇四:征途】

披甲戎装,驰骋万里,我,在征途路上。——题记

过冬的寒,便有春的暖;送走月的凄凉,便是日的炽热;接受得了成功,便要看得开失败!

人生,是一条不可回头的征途,我们都在向前进。你,又或许,在这条征途上为柴米油盐奔忙着;或贪图享乐止步不前;或拥有名利却惊恐未来;或历经万千找到自己初心的归宿……可这征途,不论我们是否在进步,或是倒退,都仍在前进着……

时光呀,它伴随着征途的脚步,来的悄悄却又走得匆匆。转眼,我们望到了2018年的到来,望到了2017年的走去。时光和征途,从来都不会等我们,我们的一生就是要跟上它们的脚步。曾经,是用来怀念的;未来,是用来拼搏的。

无论,是2017年的G20峰会,还是“萨德系统”,“台独问题”,这些辉煌或悲伤,都将成为被后人祭奠的过去。忘记过去的悲伤,丢弃过去的辉煌,我们要向着2018年的征途走去。

那个2017年,我曾失去了一段最纯真美好的友谊,也曾一度迷茫,失去努力的方向,也曾拥有自己的成就和骄傲。一切,无论悲或喜,都将在这个2018年烟消云散。

我披荆斩棘,在2018年这条陌生的征途上奋斗着。拥有了失败,才会更好的迎接成功。远方,我无所畏惧;征途,我,一往直前。

生活,不仅仅只是有眼前的苟且,更有诗和远方。

我愿做那无畏的勇士,为梦想和初心在未知的征途上,不顾一切,勇往直前;我愿做那苟且的小人,不在意每一次的失败;我愿做那忠实的跟随,与未来同行,以梦想导航,用初心勿忘。

中华千年的风雨都将只是过往的云烟,只有未来的征途,才容得下我们拼搏的身影和无畏的热血。

我不因每一次失败而懊悔,因为我在这条征途上永不回头;我不因每一次成功而骄傲,因为我还未追上时光和征途的脚步。少年,拿出你十二分的勇气和热血,去征战人生,征战未来,征战世界。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在征途路上,愿,与你同行。——后记

【篇五:大国小家,我爱我家】

我爱这土地,这片滋润我,养育我。伟大而深广的北方的土地。

家,是一个温暖的港湾,是一个可以让你在累了,倦了的时候,休憩,停靠的地方。

每一个人,对于家的定义。或许都不相同,或深沉而厚重,或明媚而小巧。那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心系天下的有志之士,对于家的爱,是深沉而厚重的,他们对于家的定义,是广意,先是大家而后才是小家;兢兢业业工作的父亲,温婉贤惠的母亲,乖巧听话的孩子,于他们而言,家的定义,是小巧而明媚的,在家里,则是温暖而轻松的,因为这个小家,是他们共同经营而维护的。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国家》里的歌词,唱得多好,唱出了家的本质,唱出了家的本质,唱出了国温暖,更是唱出了我们千千万万炎黄子孙的心声。

时光就像一捧温柔的泉,从指缝间悄悄的流走。她用她的温柔,抚平了,宽慰了那些血与火的教训,带走了,埋葬了一位位或名垂千古或默默无闻的英雄。

不论是龚自珍即使辞官后仍发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感慨,还是文天祥在最后的生死关头提笔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都无一不体现了他们对国家的爱。

意气风发的少年战神霍去病,在将要接受封赏,功成名就之时。却选择了拒绝一切繁华,放弃锦衣玉食的优渥生活。再次披上战铠,征战于沙场。守护自己的家。“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他跪在大殿前斩钉截铁的这一句话,他倾尽了他的一生去实现。

有了祖国,才有了自己的根。有了一个可以在你累了,倦了的时候。让你依靠,休憩的港湾。而为了这片广大而深远的土地,所深深爱着它的人,纵使倾尽所有,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因为深爱,所以没有遗憾。

“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

国破家亡的时候,又是如何下场?当失去了自己的家,流离失所的时候,又是如何下场?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仅短短的十个字,却字字泣血。凡传阅诵读之人,无不感慨。比起霍去病,杜甫也许不过只是一介后世称为“诗史”,被贬谪浔阳的小官罢了,但正是这身体羸弱,谪居卧病在浔阳的江州司马。用他手中的狼毫,揭露了国破家亡,寻常布衣流离失所时的景象。无论是因亲眼目睹,有感而发写下的《石壕吏》,还是后来的三别。无一不反映民声,无一不反映他心中的愁苦和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却有心无力的无奈。

同样是诗人,有诗仙之称的李白,较之杜甫,却更为洒脱。有酒便好,醉叹痴狂,何处不寻欢?他可以“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将一切都不放在心上,月下独酌而怡然自得。却也可以怀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心情。对自己,对国家充满了希望。

《岳阳楼记》说得好“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纵使他们不能驰骋征战于沙场,但是他们却依然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家的爱,报答这养育了他们,给了他们一方天地的家。

“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

无论是辛弃疾在两鬓微霜,不在策马扬鞭,征战于沙场之上时发出“鬓微霜,又何妨,锦帽貂裘,千计卷平岗,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感慨来表示自己“了却君王天下事”的愿望。来表示自己仍然渴望报效国家,为祖国尽一份力的爱国之情。

还是岳飞在守护国家,抵御外敌之时曾叹道“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精忠报国”这四个字,不仅刻在了他的身上,更是刻在了他的心里。祖国,就是永远的家。

纵使身份地位不同,纵使从事职业不同,纵使处在不同的时代,纵使相逢却不相知。共同的,确实对这片伟大而深广的土地的深深的爱。为了它,为了这片深爱的土地,即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泱泱东方大国,纵观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寻常布衣,他们相同的,却都是一颗永远也不会变的赤子之心!

他们都深深的爱着这个家,爱的深沉而厚重。

忘不了,忘不了那因奸人迫害而忍辱负重,最后投江而亡的屈原,他用他的生命证明了他的清白,他对国家那心无旁骛的爱;忘不了,忘不了那在泱泱东方大国的孩子被称为东亚病夫的时候,那在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候挺身而出的林则徐。顶住所有舆论的压力,他毅然决定虎门销烟,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对国家赤诚的爱,即使最后的的结局里,没有他。因为爱,所以无怨亦无悔。

人生如梦,庄周梦蝶,从此一梦不醒;人生如画,戏子入画,从此一生天涯。太多太多的人,因为现实的残酷,而不敢正视现实;太多太多的人,因为现实的无奈,而不敢正视自己。但是,真的勇士,就该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承担责任,在被需要时,勇敢的站起来承担。这样,才无愧于我们共同的名字——炎黄子孙。

时光就像一捧温柔的泉,从指缝间悄悄的流走。她用她的温柔,抚平了,宽慰了那些血与火的教训,带走了,埋葬了一位位或名垂千古或默默无闻的英雄。

“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

心怀天地,走到哪,哪里便是家,因为家,永远都在心中。

爱这土地,这片滋润着我们,养育着我们。伟大而深广的土地。千千万万的炎黄子孙,不论身处何处,都深深的爱着,深深的爱着这个共同的家,厚重而深沉。

【篇六:最珍贵的球拍】

记得我第一次接触乒乓球时,是在三年级。当时我还根本不知道乒乓球是什么东西,只知道它是一种球类吧。所以每当同学们下楼打球时,我总是跟在同学身后装模作样玩玩看,可不知怎么的便对乒乓球上了瘾……

但是我一直没有一把球拍,自从对乒乓球这个运动上了瘾后,拥有一把好球拍便成为了我梦寐以求的想法。

一天,我对爸爸说:“给我买一个球拍好吗?”爸爸回答:“可以,但只能买十几元的那种,你又不是从事乒乓球专业的。”当时我有点儿沮丧,可是有总比没有好吧。于是我便拥有了第一把乒乓球拍。

没过多久,我的表哥知道了我喜欢打乒乓球的消息,也知道我想要把得心应手的球拍的愿望,便赶到了我家。

他一手将自己的球拍交付给我我说:“我毕竟已经上大学了,平时也不怎么打球,你就用这把球拍吧!”

我顿时怔住了,看着那把在灯光下闪闪发光的球拍,既有点儿兴奋,又有点儿疑惑。

表哥一直对自己的东西是爱不释手,除非迫不得已是不会送人的。今天他却将他最宝贵的球拍送给了我,真是令我心里感激。

拿到我的第二把球拍后,便立马参加了乒乓球培训班,用起表哥的球拍来,我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可是也太凑巧了,教我乒乓球的老师也是我表哥的乒乓球启蒙老师。

在我拿到球拍几个月后,从老师的口中听到表哥在大学校园的乒乓球比赛中获胜了。突然,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头。

现在看着那把曾经随着表哥征战四方,最独特唯一的球拍,我不由自主地便会想起表哥的身影。

【篇七:传承】

有一种爱,叫做从不舍弃;有一种情,叫做永不割舍;有一种根,叫做血脉相连;有一种梦,叫做代代相传!

——题记

忧国忧民千古流芳

他们,在流逝的长河中影影绰绰,飘拂的衣襟漫天,掩不去他们紧锁的额头,焦虑的眼神。他们,为国为民呕心沥血,谱下千年悲音。他们,越走越远,但他们的足迹依然清晰,足音依然清脆。

纵使他胸怀大志、满腹经纶,却依然躲不转命运的轮回;纵使他有心报国,可大楚依然逃不掉亡国的悲剧;纵使他唱罢离歌,也未挽回最后的辛酸。

他投身汨罗,自此,时光停,日月落,只听一人唱《离骚》。孤灯难眠,岁月停留,只等为他唱一首悲歌。

他,是屈原。

少年存志,苦读诗书,声声读书声响彻天地,誓要金榜题名;不趋私利,忠君爱民,声声舞剑声振聋发聩,誓要保家卫国;流放贬官,心系改革,声声哀叹声震荡千古。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名传千古,只听得一人在默默大雨中悠然长叹……

他,是范仲淹。

赤胆忠心名流千古

金戈铁马,掩不去飞扬的黄沙;岁月飞转,抵不过他们的英姿;沙场孤寂,忘不掉他们的羌笛。一生戎马,是他们给世人最真实的写照;万里山河,是他们倾尽心血的毕生守护。

十七岁,他征战沙场,尽显少年英雄本色。十九岁,他再次领兵,骠骑将军凯旋而归。二十二岁,他领兵大漠,匈奴漠南再无王庭!热血男儿,终为那片故土而征战!

二十四岁,他魂归茂陵,他不甘!“匈奴未灭,何以为家!”壮志男儿的血要热洒疆土!越过几千载风尘,你可瞧见了屹立在马背上的他?英姿勃发,尽显男儿真本色!

他,是霍去病。

精忠报国,是他的信仰;守护山河,是他的职责;收复失地,是他的追求。他不在乎功名,不在乎金钱,他只在乎江山,只在乎百姓。在郾城、在颍昌、在淮西……你瞧见他了吗?拳打得虎虎生威,枪舞得风声阵阵。他于马上飞驰,手起刀落,敌人滚于马下,铠甲熠熠生辉,他是战场上的王者!

可他却终敌不过十二道金牌的急诏令,被迫班师回朝。佞臣的诬陷、莫须有的罪名,终究将他打入了死牢。“天日昭昭,天日昭昭!”绝笔八字是他最后的声音。

听风起,听风落,枯叶萧萧,百年前的剑戟撞碰声,清晰入耳。

他,是岳飞。

传承精神历久弥新

漫漫历史长河,他们的身影却依旧如新,如茶般厚重,如酒般醇香。他们只是苍茫的岁月之海的一片剪影,如他们一样的人依然有很多。因为在岁月中,国与家是他们毕生的守护,他们愿意为自己的信仰去奉献青春、奉献岁月、奉献生命。

忧国忧民的情怀、血洒疆场的豪迈、英勇不屈的傲骨……无一不是中华在千年光阴中积下的厚重文化。他们的爱恨,是因为国;他们的情仇,是因为国;他们的悲喜,是因为国。国,是他们家;国,是他们的根;国,是他们的魂!

正是他们,挺起了中国的脊梁!

我们呢?我们又何理由忘记这种精神?

所以,挺起你的胸膛,请大声的说:“我是炎黄子孙,我们的梦是——复兴中华!”

所以,记住我们的梦吧,我们要把祖先的梦代代传承。

【篇八:我想与人对话】

我想与人对话,我想与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人对话。

我想与李白、杜甫对话。是什么原因让你们不受重用、郁郁而终?难道只是当权者的愚昧无知?不,我看不全是。真正的罪魁祸首是那些贪官、宦臣,不为老百姓做事,却一心想着如何压榨百姓;不为有才华者上谏,却想着如何使自家亲人升官发财。有这样的“国之栋梁”,人才怎不凋零,国家怎能不亡?

我想与花木兰对话。是什么原因让你下定决心替父从军、征战沙场?难道只是为了遵守孝道?不,我看不全是。要不是朝廷下旨让年事已高的花老将军前去征战,木兰又怎会抛下女子身份随军出征。而这样的朝廷也不会长远,因为连保家卫国的重担都要让女人来帮忙承担,你说这个朝廷的统治还会长远吗!

我想与边防官兵对话。是什么原因让你们放弃舒适的生活,不辞辛苦来到边疆驻守?难道只是为了执行党中央的命令?不,我看不全是。因为心中的责任,才让你们来到了边疆,因为你们明白每个岗位都需要有人来做,正所谓“一家不圆万家圆”,正因为有了你们,大家才可以安安心心地团圆。试问这样的国家能不强大吗?

我想与违法伐木的工人对话。是什么原因让你们不顾生存危险依旧破坏环境?难道你们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不,你们当然知道,只不过在利益的驱使下才不得不做的。但正因为如此,自然环境才在不断地恶化,大气温度不断升高,南极冰山不断融化,土地不断沙漠化。试想:由于有了这些人的存在,环境能不被破坏吗?

我想与爱迪生对话。是什么原因让原本在学校成绩不好的你却拥有1328项发明专利?难道真的是因为天赋?不,我看不全是。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努力,正如你列出的公式“天才=1%灵感+99%汗水”。如果不是努力,你又怎么能够一直实验2000多次才研究成功电灯,又怎么能够在研究成功后再想方设法的改进、升级?

我想与各种人对话,来聊一聊他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篇九:示弱挺好】

“威武不能屈”是对强者的赞美;“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是对弱者的褒奖,其实,示弱,挺好……

汉高祖刘邦,便是以示弱而得到天下的。

刘邦本人武力平平,不及西楚霸王项羽百分之一。刘邦智谋也不高明,不如其谋士韩信。但刘邦终究能获得成功,便是通过品德与示弱获得的。

“强者生存,弱者淘汰。”这话已流传许久,但为何弱者没有彻底消失,这便是通过示弱。刘邦知道自己不如项羽,便示弱。不与项羽正面对抗,大战一番。而是示弱,让项羽更加自傲。自己则在底层召集有才能的人士,辅佐自己。

社会上有那么一种现象——强者受的帮助、建议极少,即使有,也很少采用;而弱者,却受到更多人的欣赏、帮助。刘邦便是如此,谋取了韩信、张良、萧何等贤能人士的建议,以至于日后成功。

反之,刘邦的对手项羽,是个强者,但不懂示弱,最后乌江自刎。

项羽征战多年,为了击败秦朝统治,他血战沙场。多年的征战,培养了一个强大,却又自强的他。他不忍失败,他听不进意见,他不懂得招贤聘能。以至于日后失去了韩信这样一位才者。日后又不忍失败,乌江自刎,绝迹于世。

因示弱而出名的人还有许多,汉昭烈皇帝刘备便是其一。

刘备,在当年与曹操“煮酒论英雄”时,甘受耻辱,展现自己的弱小,而曹操,过度展现了自身的实力。令许多人选择了刘备,辅佐他完成大业。而曹操,虽也是一代英豪,但他因个人原因,杀害了杨修,使曹军退败。而相对弱小的刘备,却受到了众人追捧。“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尽收麾下,自己得以名垂千古。

雄鹰通过示弱得意翱翔于天际;苍松因为示弱得以扎根陡崖;而人们,通过示弱,获得成功!有时,示弱也是一种智慧!示弱,挺好!

【篇十:观《西楚霸王》有感】

这是我第一次观看这部影片,这让我对历史又多了一些认识,对历史上的一些著名人物也有了一些更多的了解。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西楚霸王——项羽。在电影中,我看到了他的野心勃勃,鸿鹄之志;看到了他的敢爱敢恨,重情重义;看到了他的豪爽豪迈,兄弟信义。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观终属楚。

自秦统一全国,秦始皇嬴政自称为始皇,楚国灭亡之时,他就许下雄心壮志,定要攻破秦国,恢复楚国。之后,他带领着两万兵力攻打巨鹿,凭着他的聪明机智以两万兵力战胜了秦兵20万的兵力。而后又乘胜追击来到棘原以几万兵力战胜了30万兵力,更是令人叹服。他的这份超乎常人的勇气与魄力,着实让我为之一颤,真不愧为英雄豪杰。

爱情是两颗灵魂的结合。

说他有情,那是对于自己深爱恋人之情。项羽与虞姬的爱情始终贯穿着这部影片,尽管项羽长时间在外征战,两人聚少离多,但始终剪不断的是两人深深的思念,以青丝长剑为鉴,两人不离不弃。项羽为了虞姬愿意牺牲一切,即便是在外征战,也不曾忘记她而虞姬更是为了项羽不顾生命危险,只为去到他身边。后来项羽听信吕雉之言而一怒之下放火烧了秦王宫室,却得知虞姬尚在人间,便发了疯似的不顾一切冲进宫内,只为救出自己心爱的人。可见他们之间的爱之深,情之切,完全置生死于度外。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言其重义,那是他对于生死兄弟之义。项羽对与其经战沙场,生死与共的将士的兄弟之义也让我十分敬佩。秦楚棘原一战,部将钟离昧力战致残,令项羽大受刺激,竟然痛下杀手,下令将新降的二十万秦兵全部活埋。刘邦项羽早早就结下了兄弟,后竟因争夺天下而反目成仇。实力强劲的项羽想要置刘邦于死地根本不费吹灰之力,然而项羽却次次手下留情,终被刘邦逼到自刎于乌江的下场。

然而,乌江之滨,他“生为豪杰,死为鬼雄,江东子弟,顶天立地”的绝唱,却依旧萦绕耳际,供后人追思,敬仰。

热门推荐
1眼泪流过之后
2那一次,我很内疚
3选择刚与柔
4神奇的胖大海
5飞越太空山
6那一刻我们没有了距离
7我的好伙伴
8梦想是什么
9烟火里的尘埃
10捉蚊趣事
11碎片的人生,碎片的我们
12同学小传
13给日本政府的一封信
14想想就开心
15年味
16不一般的三月
17文明餐桌
18搞笑的圣诞派对
19善待秋天
20给妈妈的一封信
21一件难忘的事
22美的感觉
23后悔的事作文
24小溪
25暖阳·公园
26快乐的小青蛙
27第一次植树
28第一次滑活力板
29我的寝室温馨的家作文
30在写作中成长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