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调素琴的作文

【篇一:与书共舞】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书是我们身边离不开的伙伴。书对我们有着不一样的吸引力,这一点儿也不奇怪。

在紧凑的时间里看书,一点儿也不精彩,需要多次拼凑才能看完一本书,而用大把的休闲时间去看书,那精彩的情节可以把你迷得神魂颠倒。在周末,用娱乐时光来对待好伙伴——书一点儿也不浪费。配上些许零食,在家中一看就是一整个下午,它仿佛把你带进了另一个奇幻世界。直到夕阳西下,这时才意识到——奇幻旅途结束了。

书这个伙伴还会带给你无穷的益处。在书中,凝结了作者心血的文字多半都文笔优美,那一个个寓意深刻的成语,更是为整篇文章画龙点睛。而且,书还会为我们烹调“心灵鸡汤”,让我们对生活充满自信,让我们对这个世界都充满感恩……书虽然像老师一样教导我们,但它也难免出错,这就需要我们去校正它,这样“互帮互助”,大家才会变得更好。

最让我难以忘怀的,就是嗅着墨香看书了。每一次书都会给我很大的惊喜。以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到波澜起伏的情节,都让我们心澎湃不已。读到精彩的地方我会不住叫好,而遇到错的地方,我则细心地把它们标出来。毫无疑问,我已经浸在书的海洋中,无法自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期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这首刘禹锡的《陋室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要品德高尚,陋室也就不陋了;相同,只要用心和书打交道,其它又有什么关系呢?我想,如果和书友好相处,那么,它一定会净化我们的心灵。

【篇二:幸福原来就是一种乐观的态度】

曾经读过这样一则故事:在一个小山村里,有一对残疾夫妇,女人双腿瘫痪,男人双目失明。春夏秋冬:播种、管理、收获……一年四季,女人用眼睛观察世界,男人用双腿丈量生活。时光如水,却始终未冲刷掉洋溢在他们脸上的幸福。

当有人问他们为什么幸福时,他们异口同声地反问:“我们为什么不幸福呢?”男人说:“我虽然双目失明,但她的眼睛看得见啊!”女人说:“我虽然双腿瘫痪,但他的双腿能走路啊!”

这就是幸福,一种乐观豁达的胸怀,一种左右逢源的人生佳境!

拥有了这种胸怀,心灵犹如有了源头活水,时时滋润灵动的眼睛,去发现幸福,发现美,欣赏美:姹紫嫣红、草长莺飞是美;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是美。荷败菊谢就大煞风景了吗?为什么不用心去品味“留得残荷听雨声”,“菊残犹有傲霜枝”的优美意境呢?在城市,有霓裳倩影车水马龙高楼大厦的繁华热闹;在乡村,有小桥流水麦浪滚滚蛙声一片的淳朴宁静。这就是乐观,这就是幸福。

拥有了这种胸怀,心灵则空明澄澈,超然于名利纷争之外,感到宁静与满足。身居高位,钟鸣鼎食掌印管符,可谓荣华富贵。人在陋室,“可以调素琴,阅金经”,逗虫鱼养花鸟,自怡心性淡泊明志。拥有一份平常的工作,能感受到生活的平和安逸。“芙蓉如面柳如眉”,是先天的骄傲;“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浸润,更能使你出类拔萃卓而不群;即便是遇到挫折“行到水穷处”,也要坦然地迎难而上,潇洒地“坐看云起云涌”。这就是乐观,这就是幸福。

拥有乐观的人生态度是幸福的支柱。而幸福是乐观抵达的目的地,要想自己幸福,就要首先具备乐观的精神。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关键是看你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它:拥有一个正确的视角,你会发现生活原来如此的美好。让我们像那对夫妇一样,拥有这种生活态度,去发觉美,发觉幸福吧。

【篇三:乐观面对生活】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小山村里有一对残疾夫妇,男人双腿瘫疾,女人双目失明。他们每天播种、耕地、秋收……一年四季,平安快乐地生活着。

当人问他们为什么如此快乐?他们异口同声地反问道:“我们为什么不快乐呢?”女人说:“我虽然看不见,但他的眼睛可以看见。”男人说:“我虽然双腿瘫疾,但她的脚可以走路啊!”

这就是乐观,这就是幸福,一种超越抱怨的精彩生活!

拥有了乐观。你便知道生活中处处都有着,你可以发现美、欣赏美。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是美;草长莺飞,蜻蜓点水是美。荷败菊谢就大煞风景了吗?你同样可以欣赏“留得残荷听雨声”“菊残犹有傲霜枝”的优美意境。“芙蓉如面柳如眉”是先天的骄傲,“腹有诗书气自华”列是令人出类拨萃,拙而不群的。乐观面对生活不要因为生活的点点不如意,就丧失信心。只有乐观,椎有幸福。

拥有了乐观。你便可以超然于世裕。谁说身居“陋室”就是人生的终点了你不可不必叹息,你仍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自怡心性谈泊明志。在城市,有高楼大厦车水马龙霓裳倩影的繁华热闹;在乡下,有小桥流水麦浪滚滚蛙声一片的纯朴宁静。乐观的心态是自己制造的,它并不决定于事物的好坏,环境的优劣。只有拥有乐观的心态,人生才会更精彩。

乐观面对生活,你会发现,原来生活,如些美好;乐观面对生活,你会发现生活中少了烦恼多了快乐;乐观面对生活,告别烦恼,走向幸福!

【篇四:幸福就在那里】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题记

人生,在于不断与磨难对弈,与挫折说“不”。知难而退,明哲保身固然重要,而迎难而上,逆天改命则是我们对人生的态度。与磨难抗争,幸福就在其中。

磨难是我们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它让我们成长,将我们打磨成闪耀的黄金。而伟人之所以能成为伟人,是因为他们往往经历了常人不曾经历过的磨折,且战胜了它。

刘禹锡,三次搬迁,屋子越迁越小。可他何曾对小人低下他高昂的头?他的高洁傲岸,使他脱离世俗。虽身居陋室,却初心不改。陋室中他调素琴,与鸿儒谈笑风生,他的幸福就在那里。

面对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秋瑾挺身而出与其抗争,为解救受压迫的妇女奋斗,“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是她的幸福,亦是千千万万中国妇女的幸福。

还有无数像刘禹锡,像秋瑾一样的人在与磨难抗争,他们心怀对幸福的向往和憧憬,他们知道风雨过后,千帆过尽,便是他们所期盼的幸福。

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雷海为,便是一个例子。虽身在泥土之中却向往高山之顶。是因为他对诗词的热爱,对困慢的不服输,让他冲破了磨难的枷锁,一越登上了“高山极顶”,获得了向往的幸福。

还有海伦·凯勒,贝多芬,史铁生,霍金……他们哪一个不是被上帝咬过的苹果,可他们又何曾放弃拼搏?他们都迎难而上获得了自己的幸福。

幸福,就在那里,在磨难的深处。

【篇五:专注的人生更精彩】

世上的事情千千万,而我们唯一能做的,是专注此刻,做好手上的事情。故事中的猴子虽百战不殆,最终却输给了一盘水蜜桃的诱惑,不是因为它不强大,而是因为它不够专注。

专注的力量是渺小的,因为你只能顾及手头的一件事,而无法顾及所有,你只能在此时此刻集中于此去做好它;专注的力量又是伟大的,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专于一点,日积月累,任何微茫的力量都可以汇聚成无穷的战斗力。

专注,让此刻更加精彩。希腊神话中的一位神仙西西弗斯因为触犯了众神,诸神为了惩罚他,便要求他日复一日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但巨石一到山顶,便会自然滚下,如此往复,无穷无尽,令人乏味,但他终于在一步一步地攀登中发现了自己优美的姿势,并让原来的惩罚变为无尽的享受。是专注于其中,让枯燥变为了精彩。

专注,让工作更加卓越。一位著名画家,创作了不少杰出的作品,当记者采访他时,问到他所有作品中哪一幅最满意时,他回答道,手中的这幅。当再问他哪一幅是最用心时,他仍旧回答手中的这幅。原来他始终视手中的工作为最重要的,因而也为此投入全部的精力,是专注,让所有的成绩得以不断地突破从而变得更加卓越。

专注,让心灵更加澄静。第一夫人彭丽媛的设计师,马可,一个心无旁骛的女孩,总是沉浸在自己的设计之中。当别的同学在逛街玩乐时,她在思考用什么材料设计的服装更得体;当服装发布会上记者蜂拥而来时,她穿着拖鞋,旁若无人地发表几句感言后匆匆离开。她说:“只有沉入更深的海底,才能激起更美丽的浪花。”是专注,让她的心灵更加澄静。

君不见,方寸间,王羲之用短竹泼墨如浪豪情,书写中华筋骨;君不见,陋室中,刘禹锡“调素琴,阅金经”,高唱“何陋之有”;君不见,南山下,陶渊明悠然采菊,自谓“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专注于自己的事业,专注于心灵的声音,专注于生活的美好,让他们俯仰人生之间,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人生都变得无限精彩。

“蚓无爪牙之力,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请君专注,因为,专注的人生更精彩!

【篇六:一路诗书,一路墨香】

吾心境悠远,乃幽山隐逸者也,常卧坐于石上,闭目蓄神,临风小憩,味蕾绽放,品香茗。

吾不喜歌舞升平,不喜官场之沉浮;不喜喧嚣,不喜浮躁。居山木草石之间,享闲适秀暖之乐,甚妙。予独爱笛之声之悠扬,思维之宁静,视野之开阔,甚妙。然吾甚爱诗书之气度,享乐其中,妙不可言!

师曰:“腹有诗书气自华。”吾沉情于史之长河。李仙金樽之清酒斗值十千,玉盘之佳肴贵于万钱;东坡念其弟饮至鸡鸣,而酒酣胸胆尚且开张,又何妨鬓之微霜?孔明不胜感激蜀之先帝,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西湖之景四时不同,秦岭之巅八方大异。吟一曲群山小,奏几支采莲歌。吾寄情于诗文,独予乐绝!吾喜诗文亦如爱才若渴。此般境界,吾独倾心,亦兴其里。

东晋王羲之有字曰:“天地有情长若春日,山林无事自是清流。”天地无情,草木无欲,如此这般,人乃至圣清流。吾喜墨之幽香,字之微妙,然非乃无情无欲之至圣贤人。人曰:“书之枯燥,何得乐也?”实之非也。书亦陶冶情操,磨练心性,得心之宁静,神之妙悦,何来枯之无味?噫!无书之人亦不懂书者之心。有诗曰:“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事可顺其自然,强求何意?独乐其中,心如舒张之纸,吾自乐之。

士卒仍一腔热血,臣亡亦满腹经纶。吾喜诗书文卷,亦喜洒墨于纸上,此心境唯兴于其中,兴于其里者方触得。亦如诗曰:“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享爱琴,阅佛经;无杂之音乐扰耳,无堆之公文劳心。吾生得诗书之乐,死亦无苦无忧,无憾!

吾生无忧患,死亦安乐。诗书之美透于眉宇之间,墨之洒脱显于宣纸之上。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篇七:不知足,也常乐】

知足可常乐,但敢于拼搏,开拓进取,努力地向着更高、更快、更强冲击,亦可获得常乐。

——题记

“知足常乐”。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听到过不少这种类似的话语。诚然,若是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追逐名利,可以感到安闲的快乐。但是,“不知足”的进取精神,就不能让我们感到快乐吗?

我认为并非如此。回想一下: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专心致志地背完一篇冗长的文言文时、耐心思索后解出一道复杂的数学题时、努力学习后考出更好的成绩时…………在这些时刻,你的内心难道不会有快乐吗?

有人说,知足者是精神的智者:陶渊明悄然遁世,隐居南山,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闲适;刘禹锡被贬后居于陋室,也仍有“调素琴,阅金经”之雅趣。但请思考:他们真的是所谓“知足”吗?恐怕不是。他们也有追求。他们追求的不是世间的功名利禄,而是常人难以体会的另一层次的精神的满足。请不要把“不求上进”与“更高的精神追求”混为一谈。

大名鼎鼎的“发明大王”爱迪生,早年发明了电灯、留声机等诸多改变世界的物件,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这之后,他便开始了所谓“知足常乐”,不再追求更高的水平,甚至说出了“不要向我提出什么意见,因为再好的意见也比不上我的头脑”这种愚蠢至极的大话。也正因他的这种“知足常乐”导致的顽固不化,让他在晚年不肯将直流电改为交流电,成为了他一生中最大的败笔。他的事迹,启示我们要警惕某些时候的“知足常乐”,因为那很可能是不思进取的另一说法。

高尔基曾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的越快,对社会就更有益。”诚然,“知足常乐”可能是高尚的,但是一个不断进取的开拓者,对于社会的贡献要比“知足常乐”的“智者”多上许多。如果人们都开始“知足常乐”,那么油灯便不会被电灯所代替,人力不会被机械所代替,社会也就不会有进步。

不知足,并非是让人被欲望控制,变成名利的奴隶,而是拒绝安逸,拒绝安于现状。现今,任何事物都在日新月异地发展,所谓“知足常乐”也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下立足。

【篇八:诗意的栖居地】

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辉;我拥一缕最暧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草,我摘一束最灿的;漫漫人生,我要寻找一片诗意的栖居地。

在文人骚客的意境里,“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陋室亦可“调素琴,阅金经”,饮酒下棋,吟诗作对,悠然自得,无异于摆脱红尘世俗中的是是非非,牵牵绊绊,让身心愉快,其乐融融也。若不能如陶翁归隐山林,不如学习其人生的几分从容,几分洒脱,让自己成为诗意的栖居者。

人生是需要诗的意境。诗意可以是高山流水的渔舟唱晚;杏花春雨的娇媚江南,亦可是身于凡尘俗世,心却超然物外。诚然,诗意亦可是在那唐诗的韵致,宋词的曼妙之中,从古至今的虔心悦读。

人生不可不读书,读书是一种诗意,不仅能读懂别人,亦可读懂自己。从别人的故事,看自己的人生。读懂自我完善自我,为人生点亮一盏盏明灯。

读书是一种享受。独自在书海中犹如拮取一膜茶香,轻轻一嗅,那种感觉不可名状,却心领会神。“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能给予你的是无纷扰,无羁绊的一种宁静淡泊,是夜阑人静时的放松,以书为伴,以书为友,不失为最高境界,因为书是心灵最忠实的读者,是虔诚的守望者。

读书是一种归宿。是灵魂的最高点,读书是穿越时空停留在明月流水的温柔,在“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的旷野豪迈气质,是长亭外,古道边,落英间徘徊的柔情,以及指尖停留在书页间淡淡的,悠长的,醉人的书香。是从乱世红尘中寻找的一方净土,给高贵的灵魂一个安静的栖居地。

诗意的生活,领略文人墨客独领风骚之势,看透人生的千姿百态。诗意地栖居,诗一般的思想,诗一般的感受。

【篇九:知足给我带来快乐】

老子有一言:“祸莫大于不知足,咎得大于欲得,故之足之是,常乐矣。”

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完备而深刻的道德理论、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更为杰出。可我们往往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生活中又有几个人是做到知足的呢?

我曾因父母的学历太低而埋怨过,但当我看到街上的流浪儿时,我又深感自己是多么幸福。曾几何时,我又因自己没有黄鹂般婉转动听的歌喉而伤心过,但当我看到自己的一个亲戚是聋哑人时,我又为自己是健全人而感到高兴。

知足给我带来快乐,让我体会到自己本来是无所缺少的,这就是最大的财富。拥有这种心态,心灵犹如有了源头的活水,就会时时发现快乐,欣赏到美:在沙漠,“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雄伟壮观是美;在陋室,“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的安逸生活是美;在城市,霓虹倩影车水马龙高楼大厦的繁华热闹是美;在乡村,小桥流水麦浪滚滚蛙声一片的淳朴宁静是美。

有人说,人生就是要知不足,这样人们才会更加努力去进取;有人说,人生就是要知不足,这样人们才会去争取得到更多。可我认为人们应知足,知足让我们更加快乐。有位学者说过:“人生只有三天,迷惑活在昨天,奢望的活在明天,知足的活在今天!”是啊,为什么人们选择过去与未来却不立足于现在呢?知不足——不知足——知足,这只是一个人对人生的态度,生活中,我们为何不降低一些标准,退一步想想,做到“比下有余”呢?

“有一个小女孩因为没有漂亮的鞋子而哭泣,直到她看见一个没有脚的人。”这是外婆常常用来教导我的话,她总提醒我:“人要知足,贪得无厌会害了自己,知足可以带给你快乐!”是啊,如果我们是那个小女孩,我们应在看到之前想到,这样也许我们就不会哭泣,而是会感到快乐,感到幸福,感到那一句,“知足给我带来快乐”是真道理!

【篇十:腹有诗书气自华】

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诗词大会在我们朗朗的背诗中拉开了。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这是唐代李煜的《相见欢》。第一轮是轮番背诗,每个人都背了各自熟悉,或喜欢的诗词。又轮到我了,我稍作思考一下,决定背诵刘禹锡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可以调素琴,阅经……”背到一半,我心里“咯噔”了一下,完了!好像忘了!呃,下一句是什么来着……算了,靠感觉背吧!“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了,我长吁一口气。可没想到的是,我竟然漏了一句,唉,真是羞愧难当啊!

接下来的飞花令,真是令我“爱恨交加。”带有“花”的诗句,可以说是非常的多,我决定从比较难的入手。“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对方也很快地接了上来。“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我不假思索,背出了这句古诗。对方的队员立马站了起来,说道:“黄四娘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就这样交换着背诵,我一时记不起来,又背到“黄四娘家花满蹊……”这时一个对手大喊道:“背过啦!背过啦!”我本想再背一首,可无奈脑袋“短路”了,只能作罢。

老师说我们队“成也萧何败萧何。”也对,要不是我没认真听对方说了什么,也不会输。真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呐!输了比赛,一句又一句带“花”的古诗却蜂拥而来,例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花有清香日有阳”,“人面桃花相映江”……

古诗词是要靠积累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国文化的传承,要我们一起努力。

热门推荐
1描写归宿的
2我为自己点个赞
3我是一个稻草人的
4海边捉螃蟹
5童眼看家乡
6把黎明的美丽带给曾失落的我
7心的平静
8那一次,我真后悔
9清晨的可爱
10快乐旅游
11写给2020的你
12幸福的滋味
13我追赶时间
14无言的爱
15无偿献血
16青少年,请放下手机
17《春节》
18观雨——观君子
19续写青铜葵花
20我最喜欢的小动物作文大全
21滥竽充数续写
22大嗓门中的细爱
23游桂林漓江
24我的父亲
25家乡的红树林
262019年的第一场雪
27令我敬佩的妈妈
28《水浒传》读后感
29我的学艺路
30《双面猎犬》读后感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