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闷盐虾】
我从小就喜欢奶奶做的虾了。现在我依旧喜欢吃,不腻。
虾有许多种做法,我就喜欢吃奶奶的拿手菜:闷盐虾。闷盐虾的做法很简单,只需要准备好盐和虾这两个主角。我看着奶奶不快不慢的处理着虾,奶奶把虾弄得很干净像晶莹的白玉一样。奶奶接着是拿生盐放了一层,再放一层虾,就这样一层一层的放了起来,看着奶奶那年迈的身躯,而又熟练的技术,这都是岁月的痕迹。放好之后再放大约半碗水下去,接着就是开火,由小转中。
我在一旁迫不及待的等着奶奶做的虾。奶奶每进去一次出来,我都会问:“奶奶,虾好了吗?我等不急了!”奶奶总是笑眯眯的对我:“还没,不过也快了,再等等。”
这十分钟的时间我问过奶奶许多次不一样的话。不一会儿,我闻到了虾的香气。我在一旁心急的叫奶奶快倒出来。奶奶乐呵呵的看着我,手却在不紧不慢的拿出通红的虾。奶奶帮我去了壳,放到我嘴边对我说:“尝尝,看奶奶做得还好不好吃。”我像一只饿了许久的狼一样张开嘴就咬。Q弹Q弹的虾肉,通红通红的外表,白嫩白嫩的内心。这滋味绝了。
我也拿了一只虾去了壳递给了奶奶对她说:“奶奶你也吃,真的很好吃,像以前你做的一样。”奶奶开心的接过了。奶奶从一开始就是笑眯眯的,我的心情从一开始也跟着奶奶在跟着奶奶乐呵。
时过许久,再次吃起虾,就会想到奶奶做的闷盐虾了。
【篇二:水仙之美】
对于花,我本没有特别的感触,只是觉得她很美。而一旦看到它的凋零,便觉得再美的花也只不过是短暂的。而这次,水仙却在我心中留下了无法抹去的美。
当一盆似蒜非蒜,似葱非葱的盆景放在我面前时,我愣是没认出它是何方神圣。经过一番凝神细看后,发现这家伙既不是蒜也不是葱,原来是花。细滑、白嫩的茎下面是纤细白嫩的根须,泡在水中,就像仙女细长的纤足在水中舒展着。茎上是一片清新的翠绿,叶子又细又长,又滑又嫩。把鼻子靠近一闻,有一股淡淡的清香缓缓地沁入胸中。原来它就是号称冰清玉洁,芳香典雅的“凌波仙子”——水仙。
把水仙放在窗台上,和煦的阳光一晒,温暖的春风一吹,“春眠不觉晓”的水仙,它那白嫩的茎中陆陆续续抽出几条嫩绿嫩绿的枝叶。接着,在绿叶间,错落有致地伸出几个花苞。花苞呈乳白色,外面包着一层薄薄的,吹弹即破的膜。花苞一天比一天大,慢慢地花苞顶端开始挣脱薄膜的保护,像个好奇的孩子一样探出头来到处瞧。慢慢地,汉白玉雕刻的花瓣舒展开来,露出黄色花蕊,恰似一位亭亭玉立、飘飘欲仙的花仙子,一阵吹来,翩翩起舞,随风飘来还有一阵甜悠悠、醉人心脾的香气。
水仙没有牡丹花的富贵,没有茉莉花的馥郁,没有桃花的娇艳,却是那样的绮丽淡雅。水仙没有梅花的坚韧,没有君子兰的坚强,没有山茶花的刚毅,却那样的勇敢,毅然选择在春寒陡峭的初春绽放。
水仙无需肥沃的土壤,无需精心地照顾,只要一口清水,一缕阳光,就会每天迎风飘扬,就会坚持不断自我成长,自我绽放。
水仙不和其他的花比高矮大小,比颜色的艳丽,比香气的浓淡,它只是自我要求,做一个最好最完美的自己。
这种俏也不争春的美,这种怡然淡定的美,深深地打动了我,深深地烙在了我心上。
【篇三:我的弟弟】
我的弟弟叫刘晨希,他2017年来到这个世界,和我成为了兄弟。他又可爱又淘气,非常惹人喜欢。
他的皮肤白嫩白嫩的,仿佛能掐出水来;眼睛亮晶晶的,像天上闪闪发光的星星;头发黄灿灿的,不仔细看,还以为他是外国小孩呢。
中午,我在房间里写作业。妈妈抱着弟弟到我的房间来检查作业。我在认真写作业,弟弟不知不觉中就把我刚做好的试卷给撕了。看到这番情景,我大发雷霆,举起手就往他身上打去。妈妈对我说:“别打他。”接着,妈妈又批评弟弟:“以后不可以撕哥哥的试卷了。”弟弟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妈妈只得抱起弟弟哄他。
哎,我可怜的试卷。
晚上,妈妈要做饭,就让我来看弟弟。我把弟弟按在地上挠他痒痒。弟弟忍不住哈哈大笑,到处乱滚,不让我挠他痒痒。我一住手,弟弟就向我做鬼脸。
弟弟多么淘气,多么可爱。
【篇四:吊兰】
有一天我去别人家玩,我带回来一株小吊兰。回家后,我把它种在一个很大的漂亮的花盆里,天天看着它。
小吊兰每天几乎都会有那么一点儿细微的变化:有时会露出一节根;有时会长出一点儿嫩绿的小叶;有时叶尖会枯得发黑(这时我会尽到“保姆”的责任——帮它剪掉发黑的叶尖儿);有时它的颜色会变得深一点儿……
吊兰一天天长大。有一天,我惊喜地发现它那越长越壮的身体上竟然分出了一个枝条,枝条的顶端是另一株小吊兰。大吊兰有孩子了,可是它还没有自己的名字。根据它的特征我开始琢磨帮它取个好名字。嗯,就叫它“翠”吧。那么它的孩子可以暂时被叫做“翠二代”。我将小吊兰剪下来,放在一个装着水的杯子里。
小吊兰每天都在变。最大的变化还属它的根:被泡在水里的根每天都会长长。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它新长出的白嫩白嫩的根上还裹着一层透明的、摸起来滑溜溜的糊状物。
现在,“翠”长得更大了,大概有以前的三、四倍那么大。它似乎还嫌这个惊喜不够,又伸出枝条长出了五、六个小吊兰。我更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在我家的植物里,“翠”算是一个数一数二的“大美女”了。它有翠绿的枝叶,强壮的根系。更重要的是她有着极强的生命力。模样像“公主”的她一点儿也不娇惯,栽在土壤里,即使三四个星期不浇水,她照样活得好好儿的,依旧绿得耀眼。
吊兰种类繁多。在我的心目中,“翠”虽然有孩子了,但丝毫不影响她优雅的气质。她依然是最美的。我养了“翠”,很有成就感。现在她又多了几个小宝宝,我的心里更是像抹了蜜一样甜。
我家的吊兰就是这么美!
【篇五:成长三部曲】
片头曲: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清爽的晨风,吹来树木清新的气息和庄稼的馨香,古老的槐树下,此刻正一片欢声笑语。赶集的人们在这里会齐,小车推着沉甸甸的收获,载上家人的希望,沿着小路,结伴走出村外。每当这时,不谙世事的我总爱和小伙伴儿撒着欢儿雀跃地去攀爬那棵老槐树。轻轻摇一下树枝,那枝头上便会纷纷扬扬地落下一朵朵白嫩白嫩的槐花,仰起头,偶尔接住几朵,吮着那香甜的花汁,如诗一般地惬意,哪里知晓“愁”为何物。
阳光明媚得有些奢侈的午后,躺在奶奶家门外那天然的绿毯上,听奶奶哼着那带泥土气息的歌谣。等月儿上来的时候,淡淡的月光从山顶泻下来,田野多了几分朦胧,天与地,呈现出一片和谐,池塘里的蛙鸣声此起彼伏,给这静谧的夜晚增添了丝丝情趣……
过渡曲: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观过岁月翩跹的觥筹,金色童年的时代便无可奈何地宣告结束,默默地承受着造物者的安排,我们踏上了新的人生之旅。
成长的道路上,不舍与伤感分离时的无奈,是任何人都没有能力扭转的局势。踽踽独步在绿肥红瘦的半亩方塘,任凭清冷的雨水打湿我压抑的愁绪。回家时明明心里难受得憋屈,但却故作轻松,装出一副什么事都没有的样子,尽力将最好的一面伪装得淋漓尽致,呈现给信以为真的你们。
若将成长的道路比作航程,那么我们就是乘风破浪的帆船,大海苍茫,船终究要远航……
片尾曲:不知乘月几人归,落叶摇情满江树
也许是忙碌的日子沉重了原本轻松的心,也许是喧嚣的街市扰乱了原先安好的时光。在这个复杂的大魔方里,人们开始为了名和利在沉沉浮浮、起起落落之间徘徊不定,你追我赶。人与人之间夹杂着的冷漠,让整个人都开始隐忍下来,很少再因何人、何事而感动、而震撼了。
灯火门帘,月华似练。曾几何时,心里就悄悄地滋生起了一颗归家的种子。常年奔波在外,即使是吃着稀罕的山珍海味,也还是时常想念母亲做的一手家常小菜。正如《乡味》里所描述的那般:有人身在北京却想着上海的锅贴,有的人远在广州却盼着东北的酸菜白肉。因为吃不到,所以惦记。哪怕是吃着同名的,却还是因为和自己心里的味道相差太远而常想常念……
家是最能展现你真实一面的地方。在家里,想笑就笑,可以笑得人仰马翻;想哭就哭,亦可哭得大雨滂沱。有家有你们的地方,才是我该皈依的原乡。
学会珍惜,常回家看看。如此,感悟成长,回味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