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桐木的作文

【篇一:朽木未必不可雕】

如果你观赏过木雕艺术品,你一定会对各种精巧逼真的造型赞不绝口。可当你知道这些精美木雕的原材料不过是虫蛀的枯树根时,你会有何感想呢?你会对“朽木不可雕”的古训提出疑问吗?

朽木,它“朽”的程度有所不同,有的是完全腐蚀不可救药。而有的只是外表有所受损,里面却完好如初,只需将外表损坏的部分挖走,一样可以派上用场。不起眼的枯树根被精雕细琢之后,化成了展翅欲飞的“仙鹤”、憨态可掬的“熊猫”、精神矍铄的“老头”……不就证实了朽木未必不可雕吗?

物犹如此,人不也是这样吗?有些人身上有不少缺点,是人们眼中的“朽木”。但是就是这样的“朽木”也能成才。如晋朝的周处,少年时被家乡人称为“三害”之一,然而他知错能改,迷途知返。听从陆云的劝告,终成为一大孝子和忠臣。少年的周处,也算是“朽木”,可这根“朽木”竟成为国家栋梁。就是现在,这样的例子也并不少见。2011年度感动中国的获奖者刘伟,被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他用双脚在琴键上弹奏出美妙的旋律;除语文外,基本每门都不及格的“差生”韩寒,居然成为名噪一时的作家。这一切的一切,不都证明了朽木未必不可雕吗?

在我们的身边“朽木”不也很多吗?他们或学习懒散,或破坏纪律,或顶撞老师。他们像草原上的烈马,不易被束缚。如果老师对于他们的种种劣迹,先是严厉责罚,没有效果后就干脆不管,听之任之,他们就可能成为真正朽透了不可雕的木头。可是,他们并不是不可救药的朽木,这些差生身上也有不少的闪光点,不过是容易被其缺点所掩盖而难以发现。问题是缺少慧眼识珠的“能工巧匠”,将这些可以挽救回来的“朽木”雕琢成精品。

所以,正确看待朽木,是决定其可否“成器”的前提。合格的雕刻师必须有一双慧眼。“焦尾琴”就说明了这一点。一块其貌不扬的桐木,在樵夫的眼中不过是一件废品。然而音乐家蔡邕慧眼识珠,一眼就认出这不是一件寻常的宝贝,从火堆里救出尾端烧焦了的桐木,竟然制成了千古留名的“焦尾琴”。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说明着朽木是可雕的,“受伤”的木头只要“内心”完整,它就未必无用!

“朽木”未必不可雕!如果以慧眼去发现,用心雕琢,那么朽木也能成为一件艺术精品!

【篇二:听琴读后感】

知音

学过琴的人想必都知道,比起弹琴,更难的是听琴。因为弹琴注重的是手指、眼睛和大脑的配合,最多再加入一些心灵的感受,那样便是很了不起的演奏家了。而听琴,不是靠耳朵,而是纯粹只靠心灵的感受。当你什么也不知道的情况下,猛然流淌出一首曲子,你便能从中听出曲调的内容和演奏者此刻的心境,那你便是“大家”了。

蔡邕便是这样一个奇才。

“吴地有用桐木为柴烧饭的人,蔡邕听到柴火噼啪爆裂的声音,知道这木柴是做琴的好材料。于是就讨来把它制作成琴,琴音果然优美,而琴尾还是被烧焦了的,因此当时的人们给它取名叫做‘焦尾琴’。”《古典的中国》是如此介绍四大名琴之一——“焦尾琴”以及其主蔡邕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的。

蔡邕从烈火中讨回桐木,正如伯乐解救千里马,他们都是彼此的知音。

是蔡邕成就了焦尾琴,还是焦尾琴出彩了蔡邕?我不知道。如果没有蔡邕,名垂千古的焦尾琴可能早已在烈火中焚尽,到如今连灰也不剩。可以这么说,蔡邕赋予了焦尾琴生命,赋予了焦尾琴光彩,赋予了焦尾琴荣誉,赋予了焦尾琴辉煌,赋予了它太多太多。而焦尾琴同样也使蔡邕名留青史,如果没有焦尾琴,谁还会记得在滚滚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个蔡邕?

蔡邕懂琴。他可以从木料的爆裂声中听出木料的作用。对于别人而言,桐木只是普通的柴火,但对于蔡邕来说,桐木便是一件珍宝。他可以从琴音中听出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甚至是此刻的想法。他能从雄壮浑厚中听出志存高远,他能从悠扬小调中听出绵绵情思,他能从清幽旷远中听出独居世外,他甚至能从铮铮琴音中听出暗藏杀机。

琴懂蔡邕。它可以默默配合着蔡邕,陪伴着蔡邕。在他悲伤之际,安慰他疲劳的心;在他开心之余,抒发他的快乐,为他创造出最美的乐章。

知音难觅,因为如此,也显得弥足珍贵。而我们,又何时能找到自己的知音呢?

【篇三:心底的那道风景】

“咯啦,咯啦”,看着阳台摆放的一个废弃的书架,心底又冒出那道被铭记的风景,耳边又响起了锉刀锉木头的声音。

以前,爸爸给我做了一个桐木做的小书架,很硬,而且棱角分明。那时的我很调皮,总是跑来跑去,有一次一不小心,撞上了书架的一角,当场就疼哭了。

爸爸看着我额头上的肿块,很是心疼,就拿出了锉刀,当着我的面用力地锉着棱角,只见他左手按着书架,将它固定住,右手拿着锉刀,对着棱角一前一后的锉着,桐木很硬,当时爸爸锉了十分多钟后便满头大汗,可才只锉好了一角,而且很粗糙,爸爸右手累的实在锉不动了。就换左手,就这样左手累了换右手,右手累了换左手,终于在两个小时后将书架的所有棱角锉平。

可爸爸说一定要将棱角再用砂纸磨一遍,不然更危险,因为撞到的面积会增多。爸爸向来是个行动派,说干就干,拿出了一张砂纸,在哪儿磨啊磨。磨得家里木屑飞扬,连砂纸都换了好几张,经过了半个小时的不懈努力,终于将书架磨得没有一个棱角,然后将书架拿起来颠来倒去的看了几遍,最后拿出一卷双面胶,沿着书架的边缘贴了一圈,将棉布粘上去,才满意地点点头,将书架交到我的手上。并且对我说:“以后你不用担心会撞疼了,放心去撞。”听了这话我真是哭笑不得。

爸爸为了让书架的棱角不再能撞疼我,费尽心思,在想出办法后也付出了实际行动,当时爸爸的手指都磨出水泡了。望着眼前的这般景象,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爸爸那认真的模样烙印在了我的脑海中,成为了我心底的一道风景,它记录了爸爸对我无私奉献的爱。这个画面是我心底的风景,它记录了爸爸为我改造书架时的场景,这个画面是我心底的风景,闭上眼,它又浮现出来了。

热门推荐
1那一次,我真感动
2父亲
3给习爷爷的一封信
4底色
5我家有个“诸葛亮”
6描写海棠花的作文
7快乐的果色生香
8第一次生火
9聆听
10可爱的同桌
11书我的宝藏
12一把伞的故事
13美丽的桐庐
14暑假记事的作文
15小鸭子得救了看图写话
16有备无患
17童年的记忆
18我当小厨师
19有意义的寒假生活作文
20勇气制造厂
21带着感恩出发
22等秋风来
23故乡行
24我和爸爸
25我喜欢的菜园
26邂逅春天
27美好的梦想
28李老师的味道
29开朗的同学
30成长的故事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