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余佩之陆离的作文

【篇一:路与行】

人的一生都行走在路上,或是跋涉,或为归途,总之没有停下来的时候。

人,无毛两足生物,靠着行走的力量驰骋在蓝色的星球上,开辟出通向更远方的道路,然后骄傲地竖起“万物之灵长”的大旗,睥睨大地。细细想来,人的确是值得敬畏的,就这么生生地走出了千千万万的路。盘古开天地,夸父逐炽阳,人类用行走踏出了天地洪荒。于是,千年历史从黄河边上的第一个脚印发源,流淌出绮丽生辉的铮铮之路。走出这条路的前人,该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走上了千年前的古道。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面前有一袭长衫在滚滚波涛前久久伫立,眉宇间浩然正气可与日月争辉。我颤抖着开口:“敢问阁下可是屈子先生?”他良久无言,又往江边站近了几步,深邃的目光似在盯着水面,又似乎看向了很远的被血洗的郢城,眸子里骤然掀起痛苦的波澜。然而只是短短的一瞬,我便又在他的眼眸中找到了一种释然后的平静。我怕起来,他要投入这茫茫无边的汨罗了吗?我拼命地推阻他,却发现他看不见我,我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徒劳无功。他走进了冰冷的汨罗江,走进了历史深处,留下我在原地静静地看着他走过的路。“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条忠君爱国之路走得太辛苦,但我知道屈子无怨无悔,哪怕化为汨罗水里的一尾鱼,他依然惦念着祖国。这条路,他用滚烫的热血走过,并最终走成了一个大写的中国人。

我转身离开,目光被一个仰天大笑出门去的男子所吸引,我随着踌躇满志的他走入金銮殿。力士脱靴,贵妃磨墨,何等的尊贵与荣耀,而我却从他玩世不恭的神情里捕捉到一丝落寞。是啊,梦想着直挂云帆大济苍生的青莲,怎能忍受自己写出“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的浓词艳调?终于,他离开了灯红酒绿的京城,云游天下。我想起余光中先生的诗“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太白是聪明的,他的高明之处就在于选择了自己想走的路,过自由的一生。很多人也在不停地走,只是在自己筋疲力尽倒下的时候才明白,自己穷尽一生追求的并不是自己想要的,那多可悲。望着李白身后诗意的路途,我懂了许多。

……

不知走了多久,我又回到了自己的道路上。望着前方景色,我再一次开始行走。一路走来,一路花开。

【篇二:屈原】

“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汩罗江上万古悲风”。这句诗描写的就是我国的著名爱国诗人屈原,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我们的端午节设立传说也是为了纪念他,更多的是想让人们学习他的爱国精神。

谈到屈原,人们除了崇敬他的爱国精神之外,更多的还会赞叹他的文章。屈原的《离骚》是高考重点考察的知识点。《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作品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哀民生之多艰”,叹奸佞之当道。《离骚》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长顑颔亦何伤。”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屈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就是因为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的描写。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循绳墨而不颇”),主张举贤授能。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陈辞一段可见)。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

屈原的文章之所以能够被后人所赞扬,是因为他的文章将自己的爱国之情表露在文章当中,饱含真实情感,切实而深远。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五柳学堂的孩子们如何做到通过文章流露真情的吧!

热门推荐
1吃垃圾的怪物
2遇见
3快乐的网球运动会
4我家的家训
5油菜花
6记一位伟大的母亲
7七年级英语作文
8我养成了好习惯
9年味
10我的音乐之梦
11冻书
12家住公园边
13我是个小书虫
14我最想去的地方
15给哥哥的一封信
16油菜花
17我的青春摆渡人
18感受自然
19植树节作文
20让我气恼的一件事
21树叶的缤纷生活
22奇葩名字录
23都是粗心惹的祸
24洞庭湖畔,碧草青青
25那个人
26手机的好处和坏处
27我和语文书的对话
28诚信
29游鹅湖公园
30课堂趣事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