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制作面包】
所谓“面包爱好者”也不过是喜爱吃面包而已。但我,还喜欢制作面包。
面包要出场了,不过,面包太傲娇了,要把它请出场,必须要准备这个“法宝”:高筋面粉。先把雪白的面粉倒入干净的小面盆,再把已经搅拌均匀的鸡蛋液,微甜的牛奶,分别放入有精准刻度的透明量杯备用,把酵母小心翼翼地放入面粉里。下一种材料你绝对想不到,当然是盐啦!
有人会问:“哎?面包不是甜的吗?放入盐,那面包不就变咸了吗?”
嗯!盐的确会让食物变咸,但你少加一点盐,会让面包更好吃哦!别担心,做出来的面包不仅不会变咸,而是会变鲜哦!然后,依次加入鸡蛋液和牛奶。切记:加入这两样液体后,千万不能再加水了哦!不然,用来做面包的面团会变得很软很软,就不能成形了!差点忘记加糖了,如果不加糖,只加入刚才的盐,那做出来的面包,就真的要变成“咸蛋”了!
开始搅拌了,用一个小木勺,搅呀——搅呀,经过漫长的过程,那堆像太空沙一样的东西,终于成团了,呼——好累啊!
接下来,把面团放到面板上,用力揉一小会儿,如若你怕粘手,那只要往手上抹些些油,等你觉得面团已经非常光滑的时候,再用刷子沾上油,在面团上轻轻刷一层,等面团表面变得油亮亮的时候,迅速把面团放进盆里,用保鲜膜封住盆口,放入烤箱,让它香甜地睡一觉。
一睡就是二十分钟,面团出烤箱时,已经是个大白胖子了,这可都得归功于酵母,酵母可真是大功臣。
把酒红酒红的豆沙捏成一个个小团后,把我们的大面团捏成一个个小球,先别包豆沙呀!把小面球放在长方形的大烤盘里,盖上保鲜膜,“铺”上白纱布,再让它醒一会。
它们睡醒了,那么,就来包豆沙吧!把小面球按平,让它们成为圆饼,把豆沙球包入后,就可以进烤箱了,烤十分钟,就可以出炉了,喷香的面包让我一直止不住口水。
最后,告诉大家一个做面包的小妙招:做面包时给面包听一些动听的音乐,会让面包更松更软哦!大家学会做面包了吗?
【篇二:让生活低配一点】
买菜,浇花,多加香菜多加醋的豆腐脑,组成了我爷爷的每个寻常日子。我总调侃爷爷的生活不够“高端”,在现代社会,想吃蔬菜有送货上门的服务,嘴馋时有外卖送餐,哪里用得着把它们当成每天的大事去做?可爷爷总把玩着手中的茶壶,一边摇头一边说:“你不懂,你不懂。”
每天清晨爷爷雷打不动的一件事便是逛菜市场。在鸡鸭的嘈杂声里,在叫卖的鼎沸声中他双手背在身后,脚踩烂菜叶,昂首阔步,巡视着整个喧闹的菜市场,有时弯下腰,严肃地剥开玉米棒子叶,掐掐棒子粒儿,发表一番关于玉米老嫩的高谈阔论后走开。在把菜市场的每个角落都转遍后,他才拎起某一捆小青菜,从不砍价,付钱走人。奶奶接过小青菜,“这一斤多少钱?”“不知道。” “死老头子,又没砍价!”爷爷不慌不忙地弯腰换拖鞋,逼问得急了,才嚷嚷一句:“人家做小本生意的,能让人一分是一分!”
奶奶一边骂着,一边给爷爷端上一碗自家做的豆腐脑来。奶奶做豆腐脑的手艺堪称一绝:雪白细嫩的豆腐脑中浇上老陈醋,撒上几片紫菜,舀上满满一勺通红的辣子,再铺上一层碧绿的香菜末,最后滴上几滴香油,简直是人间美味。爷爷总是动作夸张地吸溜一大口,从不吝啬溢美之词,回头还不忘对我说:“你们的什么‘外卖’,哪有家里做的豆腐脑好吃哟!”爷爷坐在阳台上的小凳子上,捧着碗观赏他自己种的花,用他自己的话说,“真是人生中的两大快事!”
说到浇花,爷爷更不用现代的喷水壶,他有自己的专用工具:一柄被岁月打磨得乌黑发亮的长木勺,一个纹理清晰的小木桶。每天吃完早饭,他就打上一桶清水,蹲在阳台上,用长木勺一勺一勺地为花草浇水。那神情动作,分明是在侍弄什么仙草。而他的宝贝仙草,只不过是从公园拔来的几株小野菊罢了。这野菊繁衍速度极快,不久就挤占了奶奶种的两行辣椒,气得奶奶连拔几棵。爷爷心疼地一边浇水,一边嘴里念叨着:“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不仅是这些,爷爷依旧坚信纸质书比电子书更有书香,毛笔字比键盘打字更有底蕴。他不愿去追求所谓的“高端”生活,因为他知道,买菜中有着人间烟火的温暖气息,豆腐脑中有着相依相伴的真情味道,种花中有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情怀……
而我也终于懂得,只有让生活低配点儿,才能真正领略到它的乐趣所在。
【篇三:甜点中的爱】
明天是令人期待的一天,因为妈妈想要做一道甜点给我们吃——椰汁、酸奶和三色芋圆。这道甜点以前我在餐厅吃过,味道特别好,所以今天晚上注定是难眠之夜。
躺在床上,我辗转反侧,一直难以如梦。不知道明天的甜点味道如何?会不会不好吃……
第二天早上一起来,我便迫不及待的的去观摩那个甜点。看到它的样子,我顿时入了迷。酸奶和椰汁构成了一片波澜不惊的湖,隐隐有仙气环绕。而三色芋圆如同一座座五彩斑斓的山,屹立在湖面上,构成了一幅如同仙境一般的画。光是这品相就够人流口水的,不知道味道如何。拿起洗干净的木勺,舀起一小勺,放到了嘴里。我顿时一皱眉,这味道怎么和颜值相差那么多。和上次在餐厅吃的差远了,但心里这么想嘴上却不能说。必须要给妈妈一点鼓励。我想要对妈妈笑一笑以示鼓励,但却怎么也笑不出来。“怎么样,好吃吧?明天还有,”妈妈说。一听到这句话,我的脸上顿时涌现出了难堪之色。虽说要给妈妈一点鼓励,但是这味道却不是很好。诶,只能祈祷妈妈明天能做和好吃一点了。我的脸色变化,妈妈亦看在眼里。她的脸上顿时涌现出了失落之色,掩盖住了灿烂的笑容。
这天晚上我一直在想,这件事我是不是做错了?我的表情是不是让妈妈难堪?这样是不是辜负了妈妈的苦心?可是,妈妈做的本来就不是很好吃。
第二天凌晨六点左右的时候,内急的我准备去上洗手间。刚一出门,一缕微弱的灯光照在了门口。厨房里,一个略带佝偻的身影走了出来。望着我,目光中略带惊讶。没想到妈妈竟然为了这个我认为不好吃的甜点如此上心。即使我认为她做的不好吃,但她依旧如此努力的为我们做甜点,不顾身体的劳累。想到这里我心里满是惭愧,这个甜点不是一般的甜点,它涵盖着妈妈的良苦用心。
早上起来后,甜点还是一如既往的漂亮。但是我却觉得味道不同了。弟弟依旧吃的欢乐,而我却觉得这个小瓷碗有千斤重。它不仅仅是一碗甜品,它倾注了妈妈的努力和无私的爱,它凝聚着妈妈的爱和耐心。
甜点上矗立着的五彩斑斓的小山,碗中不起涟漪的湖面,都是妈妈心中的爱的另一种表达。甜点中的爱,就是妈妈心中对我们的爱。
【篇四:麦鼓头】
在黄岩宁溪,有一种特色美食——麦鼓头。它是由雪白的面粉和香气扑鼻的梅干菜做成的圆饼。之所以它叫麦鼓头,是因为它在锅里受热时,内部空气膨胀,会使它鼓起来。
麦鼓头原来是山里人的干粮,当时山路凹凸不平,所以干活的人不方便回家吃饭,也不方便带盒饭,而麦鼓头既干燥又耐饥。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迷路时还吃过麦鼓头呢!
麦鼓头不但携带方便,而且很容易制作。首先,把麦粉倒入一个盆子里,加入少许温水,用手向同一方向把麦粉做成面团。再揪下一小团面团,放在手心里搓成一个小球,然后捏成一个碗状。用勺子盛了一勺事先炒好的馅料,放入“小碗”里,用双手先将“小碗”的口子捏紧搓成“包子”,再放入手心里重新搓圆,在“小圆球”上洒下少许粉,用擀面杖把“小圆球”擀成饼状。所有的饼都做好了,就该煎了。先将饼放入锅里,用木勺一会儿翻这面,一会儿翻那面,饼就像一个小孩子的小白脸一下子变成了中年妇女的黄脸。
煎了好久,终于可以吃了,拿起麦鼓头,就闻到了梅干菜的味道,那焦黄的麦鼓头,会使人口水直流三千尺。咬下一口,表面很脆,但里面的馅料却十分的美味。不过,它真的干,很适合当干粮。
麦鼓头不愧是民间特色小吃,太好吃了!
【篇五:感悟时间】
时间像是温柔的母亲,轻柔地为儿女褪去幼稚的外衣,而更多的时候,时间又好似无情的镰刀,冷漠地斩断溢满活力的岁月……
和母亲一同翻开儿时的相册。时间,在奔跑,母亲笑着说:“瞧,你小时候多可爱啊!现在一晃眼都长这么大了!”母亲眼中有着对消逝岁月的叹息。似乎只是一念之间,我便从一个不及桌子高的孩童,成长为1米65的少年,这些都是时间的作品,而再看看身旁的母亲,眼角已有了细细的皱纹。我蓦地看到了时间,时间是飞快长长的乌黑的头发,时间的累积而加深的皱纹,时间是渐渐叠加的摞摞照片。
时间像是化学中的反应物,消耗掉些东西,却总会予以回报。我仰卧在病床上,烦躁地抱怨着这弱不禁风的身体。屋内,药香弥漫,母亲用木勺不停地搅拌,一边不时直起身来揉搓着腰。母亲不顾工作劳累,下班后便成了我的贴身医生,坚持中医调理。灶前,她总是叨念着。火光映红那微笑却显焦急的面容,白发又如偷走时间的贼,尤为显眼。我看到母亲的皱纹日益加深,身形已有些许佝偻。泪水在此刻飞扬出了眼角,药箱随着时间熬煮渐渐化作翩飞的蝴蝶,浸入我的心间,让我感受到母亲的细腻,绵软和甘甜。时间就这样偷走了一位母亲操劳的岁月,却又加深了浓郁了亲情与深沉的爱。
“抽刀断水水更流”,时间亦是如此。那时,母亲还年轻。画上淡妆,一身鲜艳红裙的她站在落地镜前欢快地转着圈。裙摆在她的舞动下飘扬起来,形成一个优美的弧度。那时的她,靓丽而充满活力,那时的我,内心向往着时间的雕琢,也同她一样美丽。现在的我,已然长大,而现在的她,虽极力挽留着曾经的年华,却无奈地看着发间增添的白发。我的心间泛起一丝疼痛。时间是永不止息的,它变换着人的角色,打磨着人的生命,不管你是否愿意。
时间的流逝带走了母亲光洁的皮肤,带来了我的成长。时间规定着人生的长度,而在它面前,我们总是无奈的。我们所能做的,只是牢牢把握住一份最美好的亲情,珍惜所拥有的,逝如青春,逝如活力。
【篇六:我做了一次木匠】
一转眼,又到了十月份。在这个月里有我喜欢的国庆节,不过我更喜欢国庆节的7天假期。七天假期可是难能可贵的,怎能不出去旅游呢?我没有考虑名山大川,因为光数人头7天肯定是不够的,所以我们明智的选择了——去郑州。
一说郑州,很多人都会想到什么大卫城、万象城、360、小商品市场、银基等等,不过,令我最难忘的是新开的“新田360”。难忘那里不是因为那里有好看的衣服,不是因为那里有很多好玩儿的玩具,不是因为那里有让人流口水的美食,而是因为我在那里亲手做了一次木匠。
新田360的二楼有一个叫“木极客”的木雕体验店。我觉得很新奇,于是就进去看了看。一进去就能看见一排排整齐的桌子,桌子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工具,锯子、锉子、雕刀、锤子等等。很多人正在做木雕,有的人在做勺子、有的人在做动物摆件、有的人正在做戒指、还有的人在做项链。我家也有雕刀,可是缺少适合雕刻的木材,看别人做木雕,我心里早就痒痒了。于是我就给妈妈说:“妈妈,我能不能做一次木雕?”妈妈爽快的答应了。我做了一个很实用的木制品——勺子。
有两种可选择雕刻的木块,一种是他们已经给你雕好外形,就不用你再雕外形了。另外一种是给你一块方方正正的木头,让你自己绘画、设计,然后让你雕刻、打磨。我选择了第二种,全部自己完成。
我该画什么样的勺柄呢?我想了半天才决定做一个有着鹰的翅膀的勺子(跟浙大的校徽很像)。说干就干,我先从百度上搜翅膀图案,然后再临摹到木勺的柄上,再把勺子头部画好,这个绘图的过程就算好了。
接下来就该雕刻了。我拿一把有弧度的雕刀,从我画的勺头内侧向下挖,可是我挖的一刀深一刀钱,如果用这种勺子吃饭,一定会把嘴拉出十多个口子吧!幸好这时候大名鼎鼎的老师和妈妈出现了。专业还是专业呀!老师一眼就看出了我的疑惑,他抓着我的手一点点教我,我学的也很快,一小会儿就可以轻松自如的刻了。刻了好大一会儿,我的手都雕酸了,可是妈妈还说不行,这时碰巧老师也来了,老师说:“不行,太浅了,需要再雕深一点。”哎!师命难违呀,还得接着向下刻。
好不容易刻到老师满意,可是一想到自己要把剩下的多余的木材全部用砂纸打磨掉我就头大,幸好那些工作是机器替我磨。但是机器只能帮我磨一些在明处的地方,一些精细活还得我亲自干。我拿起“金刀”(金色的锉子)在“战场”(木勺)上浴血奋战。拿这玩意一定要小心,才刚磨了两下,翅膀的一个刃就差点儿“小命”没了。
用锉子磨玩就该用砂纸磨了。砂纸也分很多种,型号有240的、600的、800的、1000的等四种。先用240的磨,再用600的磨,以此类推。一直到用1000的把木勺磨得非常光滑。
一开始我想的很简单,可是我想错了,我的手都快磨出泡了,可是才用240的沙纸磨了一点翅膀,我花了四五个小时的时间才把这个勺子磨好。中间我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磨着磨着不小心磨到指甲啦、一磨把原本要留下的东西磨掉啦、在用锉子的时候用力过猛把勺子搓断啦等等,看样子做合格的木匠不容易呀!
就剩下最后一道工序了,就是给翅膀上纹路,如果用雕刀的话纹路就不圆润,那就只能用机器雕了。我拿上小型雕刻机,小心翼翼地刻。雕刀笔有一个特点就是雕一会儿自己就会脱离轨道,所以我就用一会儿就让它休息一会儿。雕完了,从远处一看:嘿!你还别说,还真不赖呢!
我拿着做好的勺子去前台登记一下,让他们知道我的勺子做好了。有一个小姐姐对我说:“你是我们店最有创意的一位顾客,大部分人都是按我们设计好的做,很少有人自我设计,自我挑战,以自己的思路做。不逼一下自己,怎么知道自己有多么优秀呢!”
她说的这句话常常在我的脑海里闪过,是啊,不逼自己,怎么知道自己有多优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