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苇塘的作文

【篇一:高粱地】

天空中没有一颗星星,月亮是怕了眼前的空寂静,不动声色地挪藏在山后边了。

两个女孩子,沉默的地在这没有风的高粱地里,往一个方向赶着。

大女孩子一半身子搀着小女孩子,用另一只手拨开挡道的高粱叶子,斜着身把遗漏了的几根踩在脚下,僵硬地迈着步子。小女孩子用尽力地踮着脚,身子尽量不往大女孩子身上靠,但坚持了一会儿就垮下来了。走了几步,神志清楚了些,又意识到了什么,赶忙又踮起脚。她也软绵绵地竖着另一支胳膊,挡着斜伸过来的脆生生的杆。窸窸窣窣的声响显得很突兀。

“队里……该到哪儿啦……”小女孩子又一惊,踮了踮脚,突然清醒了,觉得不自然,便说给自己听似的,问大女孩子。

“往前走是了,到时候就知道了!”她觉得肩膀上轻了些,身子好像在往上飘。

“你不要这样。”大女孩子有些恼,“跟你说了多少回了!”她咽了咽口水,“你脚还疼不疼,我们歇一下。”

“不……歇。”小女孩子微微侧转头,“往前走就是了。”

高粱叶之间的摩擦声被这突然的对话掩盖了,现在又清楚起来。

“马上就到了。”

“马上就到了!”小女孩子望望这片被夜打磨得平顺的高粱,好像在孤海里游的鱼,可她眼前,分明是那片藏压着歌声的大苇塘。

【篇二:绚烂的秋天】

去年,家乡苇塘里的芦苇还是翠绿色的,但不知是从什么时候起芦苇换上了金黄色的外衣。嫩绿色的树叶也在慢慢泛黄悄然落下,噢原来这正是秋的信息呀。

夏天伴随着落叶悠然离去,秋天披着一身彩衣在暖风里跳跃着来了。金秋的美是成熟的,它不像春那样羞涩,夏那样袒露,冬那样内敛;金秋的美是忧伤的,它不像春那样明媚,夏那样热情,冬那样枯燥;金秋的美更是朦胧的,它不像春那样灿烂,夏那样妩媚,冬那样冷漠……秋蕴含了无穷的奥秘。

最引人注目的是满眼的叶子。它承载着冬的孕育、春的萌发、夏的茁壮借秋来展现。秋天的夜安详静谧,犹如一条小溪缓缓流淌,好似月辉般轻盈,好像整个世界都沉浸在秋的怀抱里。秋天的雨,像是断了线的珠子散落玉盘,又像蜘蛛网上形成的一串串晶莹剔透的水帘。空气形成了一层薄薄的雾,远处高山上连绵起伏的雾气袅袅飘动,为秋天增添了几分秋韵。

秋雨也总如飞燕似的,匆匆来,匆匆去,它没有春雨那般温柔绵绵,没有夏雨那般轰轰烈烈,不过我却对她情有独钟。待到雨过天晴时,天空显得格外澄澈明净,偶尔会有残留的雨珠顺着屋檐滑下来,发出滴嗒的清脆响声。

秋天不仅留下了温柔缠绵的美,还留下了许多浓郁的祝福……

【篇三:故乡是一条永不枯竭的河】

奶奶家在外地的乡下,相比起攀枝花的干燥炎热,那里更多了几分水乡的轻柔与温婉。门前那条宽阔平缓的大河,长满了芦苇,静静流淌,仿若永不枯竭。童年的夏天,我都在奶奶家度过。

奶奶家有一个小院儿,院里有一颗枇杷树,枇杷树长得好高啦,宽宽的叶子盖住了院子的一片天;柔柔的阳光顺着叶的缝隙,悄悄地漏进了院里;微风吹过,带来丝丝枇杷叶的清香。枇杷树下,有一把摇椅,摇椅旁有一把小凳子,奶奶坐在摇椅上,而我就坐在奶奶旁边。奶奶总是摇着一把大蒲扇,笑容像阳光一样,把温暖送到我身旁。枇杷树上,蝉儿鼓起肚子趴着鸣叫,唱响了整个院子,我歪坐在凳子上靠着奶奶,藕节般的小手指着天空,数着绿叶的间隙,渐渐地,眼皮开始打架了,眼前模糊了,阳光和绿叶成了一片,我便靠着奶奶,沉沉睡去。这时,奶奶便把我抱到摇椅上,又抱来一床小被子,轻轻盖在我的身上,大蒲扇又有一下没一下地摇起来,摇进我充满阳光的梦里……

醒来,揉揉眼睛,便看到奶奶又守在火炉前,熬着枇杷露。小时候,我总是咳嗽,奶奶便熬清肺利咽的枇杷露给我喝。每次,奶奶都会小心翼翼地把枇杷树的老叶摘下来,细细洗净放入砂锅中,铺开,又接来清水,把枇杷叶用文火慢慢熬着,不过一会,水温渐渐升高,叶子上也冒出小小的气泡,奶奶又拿来早已泡好的川贝、百合,轻轻地放进去。沸腾的水中,雪白饱满的药材翻腾起舞,像一个个调皮的胖娃娃,时不时从水中冒出头来。奶奶又向锅中倒了一小碗蜂蜜,用筷子轻轻搅动着,我蹲在砂锅前,看着锅里的枇杷露冒着一个又一个的小泡,泡一个又一个地破裂开来。抬头,金灿灿的阳光斜斜地洒在奶奶身上,奶奶专注的熬着枇杷露,手上的大蒲扇一下下将风送入烧得通红的火炉里。奶奶的动作既轻且柔,仿佛在对待世间最珍贵的宝物。

熬好后,奶奶会细心地分成几个小碗,凉温了再给我。从奶奶手中接过那一碗温温的枇杷露。我小小的呡了一口,顿时,清香四溢。甜甜的枇杷露顺着口腔流下,带来甘甜与舒爽……傍晚起风了,枇杷树枝叶婆娑起舞,沙沙作响,奏起了夏的小夜曲。

最喜欢的,就是这夏夜啊!晚风习习,温和的风拂过脸庞,带着禾苗和芦苇淡淡的清香,这是夏天独有的气息。一弯细细的月,是一叶轻盈的舟,朦胧了整个夏夜。小船掩在苇里。在水面悠悠轻摇着,漾出层层水波,搅散了夜的影子。藏在叶间的小虫,琐琐屑屑;不知哪里的蛙群齐鸣,欢声在苇塘里起伏,声浪像火给煮得发沸。几星萤火游来游去,在带着水气的空气中漂浮,如一只只微绿的小眼睛,打量着夜的静谧。

小小的我和爷爷坐在船上,望着头顶的那片宽广而幽邃的夜空,那样辽阔,干净,不带一丝杂质,心中莫名充满了无限的眷念和敬畏。小孩子,总带着无限的童真与烂漫,我把双腿越过船舷,慢慢浸入清冽的水里,脚尖拨弄着镜一般的水面,溅起颗颗晶莹的水珠,是破碎的琉璃,乱了水中的幻境,水底的水草仿若无骨,随着水流浮动;长长的叶起伏着,伸展着,绵延向远方,消失在苇塘深处。

爷爷不说话,只是静静坐着,凝望着远方,烟斗红色的火光忽明忽暗。我顺着爷爷的目光望去,苇塘那边,一幢小小的房子立着,亮着橘黄的灯,灯光在这夜里显得温暖又明亮——那是我们的家啊!那灯光下隐隐约约的人影,不正是奶奶吗?爷爷发现了我的目光,转过头来,眼里是满满的慈爱与温柔:“丫啊,你奶奶肯定在家里煮好饭等着了。乖,点上灯,咱回去了。”爷爷的大手轻轻一捞,把我的双脚从水中捞上来,又扯下一条毛巾,将我的双脚包裹住,细细揩去水珠。夜深了,薄薄的雾浮起在苇塘里,苇叶仿佛在水乳中洗过,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回家喽!”爷爷背着风,用手护着火苗,点一盏小灯,小心翼翼挂在船头,橘黄的微光柔柔地在水面上散开。风吹浪起,簇起的每朵浪花,都把那如萤般的灯光摄进水中,有多少浪花,就有多少灯光,好像撒落无数的星星。桨轻柔地划过水面,层层涟漪间,我眯起眼憧憬着:回家啊,奶奶一定会先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再递过来一碗甜甜的枇杷露;灶灰里,爷爷悄悄埋好的土豆应该熟了,一掰开,香气和热气会一起升腾起来……厚实的云静静悄悄,一点点遮住了月的轮廓。

蝉鸣,稻香,一碗温温的枇杷露;苇塘,星空,一盏暖暖的小橘灯。门前那条宽阔平缓的大河,偶尔泛起浪花,一朵朵,都是童年的记忆。现在的我,为求学远离了故乡,课间也常常抬起头,眺望那方——故乡的方向,家的方向,在记忆中永远闪着微光。心头的故乡啊,是一条长河,长满了芦苇,静静流淌着,仿若永不枯竭。

【篇四:外婆的棕子】

从小到大,我吃过的棕子很多,但唯有外婆包的棕子让我回味无穷。

每逢端午,我就会想起棕子,想起外婆。现在外婆去了千里之外的天津,虽然我没法吃到她包的棕子了,但外婆包棕子的样子,以及那棕子香喷喷的味道却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中,久久不能抹去。

记得包棕子的前几天,外婆总会带上镰刀,去苇塘割下一片片翠绿的苇叶,带回家,细细地用刷子将它们洗净,再晾干,最后小心地收藏起来。等到包棕子时再取出来,浸在清水中,不多时,那些晾干了的苇叶便又变得嫩嫩绿绿的,像刚采下来的一般。外婆洗干净了手,准备包棕子了。只见外婆从水中轻轻取出一片苇叶,在手中灵巧地一绕,一个筒状的外形就出来了。接着,就往里面装米,再加上花生、红枣、肉等其它的配料。放肉的便成了肉棕子,放花生的便成了花生棕子,放火腿的便成了火腿棕子……各具风味。一片苇叶用完了,外婆便熟练地从水中又取出一片,接在一起,放好后再拿筷子向里捅捅、用手指按按,使它沉实些,最后,将棕子包了个结实,用细绳子将棕子包扎好。一系列动作,在外婆手里三下五除二就完成了,包的棕子又结实又好看,然而在我看来却比登天还难。

包好后,外婆便将棕子下了锅,慢慢地煮,不多时,锅中就飘出了苇叶的清香,再过一会儿,整个屋子都弥漫着这淡淡的清香。终于煮熟了,我近不及待地捞起一个,剪开线,撕开苇叶,将棕子抖落盘中,对着苇叶和棕子的香味细细品尝,边吃边赞不绝口,那时,外婆总时慈详地站在旁边看着我笑。

杨柳青了又青,花儿谢了又开。溪水淙淙,布谷声声。一转眼,今年的端午节又快到了,外婆,今年你还包棕子么?

热门推荐
1失败也是成功
2仿佛是昨天
3失而复得的幸福
4享受慢生活
5我心中的中国梦
6有时,我也想玩一会
7误会
8长有犄角的盔甲武士
9西行漫记
10梦开始的地方
11青铜葵花读后感
12秋天的田野
13收获
14田园四季交响曲
15吹气球
16愉快的游戏课
17我学会了照顾弟弟
18春节
19挫折也是一种幸福
20未来的生活
21触动心灵的那一幕
22体操比赛
23漓江,我心中的梦
24那一次,我很后悔
25成长路上
26转身已变回忆
27踏青
28我的自画像
29游中海公园
30西安美食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