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夏至】
妈妈说:“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一年中白天最长晚上最短的一天,也意味着夏天已经来到”。懵懂的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尽管我不了解妈妈所说的北回归线,但是我知道当雷雨倾泻、知了鸣叫之时便是夏天来了。也许它早就到了,只是我没有察觉罢了。
这个炎热的夏天,轰轰烈烈的拉开了帷幕。欣喜和盼望,在这一刻实现了。大家一定想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开心吧?因为我终于可以跟随妈妈回外婆家了。外婆家远在一千多公里外的开封,那里是七朝古都——一座历史悠久的小城。小城算不上山清水秀,但处处都透着古朴的气息。
外婆家的夏夜特别热闹,花盆里,泥土中全都是虫子的天下,他们都在唱着优美动听的歌。晚上,妈妈洗澡的时候忽然叫了起来。我好奇地跑来问怎么回事。原来,妈妈发现了一只漂亮的小虫子:椭圆形的身子,三对长短不一的足,红褐色外壳,壳上的花纹横看像“三”,竖看像“川”。正在我要用手去捉的时候,外婆大喊:“住手”。小虫子似乎被呼喊声惊到,忽然展了展翅膀,“嘶嘶”几声飞得无影无踪了,真让人扫兴。见我眼含泪花如此伤心,外婆走过来手指着墙头挂着的一捆草说:我们的家乡夏至之时蚊虫特别多,甚至有些还有毒。自古相传到了这个时节,家家都插艾。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所以,至今我们都遵守着“艾节”插艾草的习俗。刚才你要捉的小虫子是“臭虫”,喜欢群体生活的它们,天热时候最为活跃。它们白天躲起来消化血液和产卵,晚上就出来吸人血。别看它小,身体里却有一对臭腺,能分泌一种奇臭的毒液,被它爬过的地方都留下难闻的臭气。惊恐万分的我心想:真庆幸外婆及时制止了我,不然可就喂饱了这只“吸血鬼”!
夜越来越深了,墙外探进的路灯泛着微弱的光晕,笼罩着小院。虫鸣悠扬,我拿起一把艾草插在床头安心地睡了!
【篇二:端午节】
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传统节日吧。
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被人们称为龙节、端阳节、重五节、艾节和五月节等等。
其中,学者闻一多认为端午节是龙节,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数民族纪念龙神的节日。
另外,古书记载“端”字有开始的意思,因此端午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这就是现在的端午节了。
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说起端午节的来历,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呢!让我来告诉大家吧。在战国时期的楚国,有一位爱国诗人名叫屈原。他很有学问,是楚王身边的官员,他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让国家富强起来。但是,昏君楚王却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都城被敌军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纵身跳入江中。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十分悲痛。他们含着眼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的遗体。人们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还有许多特有的习俗。比如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佩香囊。我最爱吃粽子,所以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粽子吧。粽子是用糯米加各种配料,再用新鲜的竹叶包裹扎藤,上锅蒸煮而成。喜欢吃咸的就包上咸肉、蛋黄、干贝、叉烧;喜欢吃甜的就放上蜜枣、豆沙、莲蓉。包好的粽子放在锅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会闻到一阵淡淡的竹叶香,清香四溢,香气扑鼻。解开扎绳,剥开粽叶,白白的糯米里包着红红的蜜枣,咬一口,软软的、甜甜的,满口留香。
每到端午节,我又想起一首脍炙人口的童谣:“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节真是一个欢乐的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