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春节联欢晚会】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这首诗写的就是除夕夜,而今天就是2017年的最后一个晚上,也就是除夕夜。
说到除夕夜大家一定会想到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守岁,放爆竹。可是令我记忆最深的就是看春节联欢晚会了。
一吃完年夜饭,我们全家便一起坐在了电视机前准备收看春节联欢晚会。
晚上八点整,央视财经频道上的春节联欢晚会便准时开播。
春晚开始了,大幕慢慢地拉起,只见舞台上五光十色,处处洋溢着过年的热闹气氛。舞台上的人们穿着各种奇特的服装,手舞足蹈的为我们表演了第一个开场舞《万紫千红中国年》。只见演员们一会儿上下起伏的摇摆着身子,一会儿又跳起来圆圈舞,一会儿又表演起了杂技……他们那优美的舞姿,华丽的服装看的我眼花缭乱。
表演完了之后,主持人开始主持其他节目:《欢乐的节日》《真假老师》《赞赞新时代》《学车》……其中我最喜欢的就要数相声《我爱诗词》了。
这个节目是由冯巩、贾旭明、曹随风、侯林林表演的。它以相声的形式向我们诉说了中国诗词有着无限的魅力。整个节目幽默风趣,好几次都笑得我眼泪都流出来了。我最感兴趣的就是那个说地名猜诗词了。
不知不觉中2017年已向我们挥手告别,迎接我们的是崭新的2018年。
【篇二:红包争夺赛】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哈哈,终于迎来我盼望已久的除夕了!
那天,大街小巷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而我们姐弟几个只能待在家里,因为爸爸妈妈为春节忙得陀螺似的,只有外婆在家陪着我们。
外婆见我们一个个待在家里无聊,便说:“你们这帮猴儿,来,外婆给你们找点趣儿”。我们听了都一蹦三尺高。外婆神秘地进了房门,关上了。过了一阵,她拿来了一大扎红包袋说:“这里面只有一个红包袋里装的是100元的,其他都是小红包。”我们听了兴奋极了。外婆把装好的红包放在一个盒子里。它们一个个红艳艳的,好像在跟我们说:“快来抢我吧!我肚子里装着很多钱。”最后,外婆拿来几条丝巾,把我们的眼睛都蒙上,说:“计时1分钟。”
开抢了,我双手伸出,先是摸到一只胖乎乎的小手,我故意抓住那手说:“哎啊,大红包!”妹妹大叫着:“别碰我的手啊!”说着她故意撞了我一下,我还想逗她,外婆说:“你俩再争,红包可就没了。”我只好专心作战,很快摸到一个扁扁的红包,我想:这红包“肉”不多,里头肯定才1元,于是我放弃了。接着我又摸了一个鼓鼓的红包,心里暗想:这么厚!里面一定有10张十元钱!我心里可美了。“一分钟到!”外婆话音刚落,我们便举着自己抢来的红包,争相恐后地说:“我先拆!”“我先拆!”外婆听了,说:“那就按年龄从大到小来拆吧。”第一个是我先拆,我自信满满地说:“你们看,这红包鼓鼓的,一定是最多的。”我激动地把红包拆开,天啊!里面全是一角的,总共加起来才1元。我特别失望,心想:难道不是红包越鼓,里面的钱更多吗?弟弟妹妹看到我总共才抢到1元,便哈哈大笑。外婆看到我一脸失望,笑着说:“我的小傻瓜啊,别先被它的外在迷惑了!”
第二轮抢红包开始了,我手一伸,摸到了一个干瘪的红包,莫非,这里头是100元?外婆的话又在耳边响起,我决定冒险,选这个“瘦子”……时间很快过去了,外婆宣布拆红包了。
“五元!”“十元!”“一元!”我紧张地把它拆开,一张鲜红的钞票露了出来,姐弟们凑了上来,眼里全是羡慕,我开心地举着它绕着外婆跳啊叫啊!
这一次抢红包,着实有趣,我亦明白:万不可在意事物的外表。也许,有些东西看起来平常,但却拥有充实的内在。
【篇三:年味】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题记
“噼里啪啦——”一阵阵鞭炮声敲响新年的钟声。今日,便是除夕了。
家里早已收拾得干干净净。火红的灯笼映出人们幸福的笑脸;崭新的春联包含着人们对新年美好的祝愿;倒挂的福字也是我们对新年好运的向往。爸爸妈妈在厨房里忙活着,熏了大半月的腊肉,已在锅里待命;我和妈妈包的千奇百怪的饺子,静静的躺在案板上;香喷喷的八宝饭也在爸爸的手下渐渐成型。看来看去我也帮不上忙,索性去外面玩一会。
可现在天色还早,玩烟花也是无趣,我便看着邻居家的熊孩子们炸鱼塘:他们拿着一盒刮炮,拿出十几根往盒子轻轻上一刮,再用力往池塘里一扔,一声巨响后便是一圈巨大的水花,还会飞出几条小鱼。胆大的在边上淡定的看着,胆小的早就跑远了。这样的动静自然是会惊动别人,不过大家只当是给除夕夜预热了。
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是吃团圆饭了。满满一大桌子菜,让人垂涎欲滴。大人们喝酒庆祝,分享着这一年的收获,而我只顾着吃,时不时还要接受大人们的提问,虽然很不想回答,但这也是家人们满满的爱意啊!
大快朵颐之后,爸爸烧了篝火,大家围坐在火边,耳边是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在这红色烟雾中,越来越多的的烟花加入这盛宴里。灿烂无比的烟花在天空中飞舞,有的好似一把撑开的巨伞,有的好似天女散花,有的又好似一条舞动的龙;把天空点缀成一座大花园。时间一点一滴过去,马上就是新的一年了。
“砰!咚!”十二点了,新年到啦!鞭炮声又热烈了起来,又是一阵绚丽的烟花。耳边是一声声真诚的祝福。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新的一年,也要继续努力啊。
【篇四:年味】
一年一年的过着,一年一年的长大,于我而言,年味就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噼里啪啦中寄予来年的美好期望;年味就是“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在欢聚一堂的家宴中为旧的一年画上句点。
年,我过了17次,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记忆的碎片中,儿时的年是最最使人欣喜、感动的,年味是最最浓厚的。曾经,我们的年过的何其单纯啊!
儿时的我,最爱偷偷地抱出我的小猪储蓄罐,轻轻地摇摇,抠出一两个硬币,心里雀跃得不得了,拉起手边的小伙伴就背着爸妈溜去了小商店,一脸笑得稀烂的,冲着老板脆生生地喊着:“叔叔!买花炮!”花炮到手了,就爱和小朋友在中午的时候噼里啪啦地往地上摔,花炮也就噼里啪啦地在空旷的地上响着。但这样疯的后果就是,邻居阿姨逮住我们进行教育:“中午还让不让睡觉啦!”这是我记忆中的年味之一。
当然,肯定少不了可以名正言顺地玩通宵的除夕之夜了,平时家里人都是小孩子长身体不准10点以后睡觉,除夕却可以和兄弟姐妹一起嗑瓜子、聊天、打牌、看春节联欢晚会,真的非常开心。还有还有,我们的团圆饭,一年中极少可以看见在外打拼的家人都欢聚一堂,尝着可以让我们热泪盈眶的家的味道。
但是,不得不说,现实总是残酷的,我们所熟知的年味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散着。以前红彤彤的排排大红灯笼,仿佛大家都约定好了似的,现在街上却是稀稀拉拉的几点红星。团圆桌上也是缺一少十的,难得再聚齐了,就连我最爱的花炮质量也大不如从前了,不知道是不是年味淡了,制作商都懈怠了工艺,大伙玩起都不尽兴了。
我们的年味怎么淡至如此?是不是大家都忙,回不了,即使倍思亲都有心无力?是不是大家过了太多次的年,有些腻了,要清清口?是不是社会发展得太快,让我们都不由自主的迷失了自己的心?我们中国人自古都讲究“根”这个东西,人的一生不论过得多么的璀璨成功,老了都不免想要寻根,回归故土,这是所谓落地生根。其实年也就是我们的根,我们中国的根,换句话说其中的文化就是根。
年味,一朝一夕的,饱含了我们的故乡情怀,他不该淡去,也不能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