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论威名的力量】
威名的力量。
威名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古代,国与国之间发生冲突时,各国的国王会派那位在敌国中名声最大的将军去御敌,因为这样一位“神仙级的人物”往往会使敌方闻风丧胆,不战而败。
当我们拥有足够大的威名时,威名甚至都可以挽救我们的生命:正是因为威名,拿破仑在撤离沙皇俄国时得以安全。当一个人把各方面都做到优秀时,威名自然就到来了。
威名是尊严的一种。
库鲁佐夫在打败拿破仑后,坦言道:“我的老天,如果两三年前有人对我说,命运安排我去打败拿破仑,这个令整个欧洲闻风丧胆的巨人,我会直接把口水吐到他脸上。”尽管拿破仑输在了战场上,但库鲁佐夫仍称他为“令整个欧洲闻风丧胆的巨人”,这充分说明了拿破仑的威名是牢不可破的——他在库图佐夫这里得到了尊严。有些军队甚至远远地看到了拿破仑的军队,就立刻吓得屁滚尿流了,因此,拿破仑参加的很多场战役,虽不能说主要是因为他的威名才得以获胜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威名在他的胜利中一定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所以,有了威名,尊重就自然就会到来。不要妄想无缘无故得到别人的尊重,你得先问问自己,在别人面前有没有威名。
威名的含义。
威名,并不是一个称号,随便就能戴在头上。威名的背后,有着强大的实力作为支撑。在我看来,威名就像一个玩具小熊,只有它的内部填满棉花,才能变成一个真正的好玩具,如果只是一个漂亮的表皮而没有棉花强有力的支撑,那么,它根本就是一个“站不住场”的空虚的皮囊。
威名的副作用。
威名有时也并不是万能的:设想一下,如果有一天与拿破仑作战的军队不再畏惧拿破仑的威名,那么拿破仑还能连续取得辉煌的战果吗?
威名固然强大,但我们不能过分依赖于它,因为过分的依赖只会让自己走向失败。到那时,一切的一切也只是空的头衔罢了。也许总有那么一天,弱者会不再畏惧强者威名;但,也许总有那么一段时间,弱者总是要臣服在强者的威名之下。
【篇二:拔牙记】
一次,我在吃早餐的时候,有个家伙可把我惹火了,那家伙就是要背叛我的——牙齿。
他想要背叛我投奔到其他地方不关我事,可偏偏在我吃早餐的时候弄得我无从下“口”,叫“疼”连篇,实在太可恶了,看我不把他赶出去。
起初我用灵活的舌头去踢他,希望能把他踢飞,可他死赖着不走,反倒把我给弄得痛不欲生。看来他知道我的弱点,我就是怕疼,正是因为疼才使我不敢下手,看来我得忍着点,不对,是必须得忍,不忍是拔不下的,我还要改变一下作战方案——用手拔!
我打响了手指节,一副杀气十足的样子,那颗牙齿也应该闻风丧胆了吧!可他好像还是一副高高挂起的样子,满不在乎,现在可是刀子架在脖子上的场面了,还是这副老样子,算了!动手!我的右手手指紧紧地抓住那颗牙齿,深吸了一口气,一定要一次性拔掉,三!二!一!我使劲九牛二虎之力,猛地一拔,呀!拔出来了!太好了!拔出来了!
这害人的牙齿被我搞定了,呵呵!我真厉害!
【篇三:《三国演义》读后感】
近期,我看完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描写了很多英雄豪杰,有孔明、刘玄德、关云长、张翼德、曹孟德、周瑜等等。
先说说周瑜吧!他一把火烧得曹操闻风丧胆。不过,周瑜是个心胸狭窄的人,容不下比他高明的孔明。周瑜几次想害他,但孔明神机妙算,每次都他巧妙地逃脱了。有一次,周瑜命令孔明监造10万支箭,但孔明玩了个小花样,用“草船借箭”的办法,从曹操那儿“借”到十万支箭,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让周瑜无可奈何、自叹不如。
再说说曹孟德吧。虽然他有很多次被诸葛亮打败了,但是他有一个优点,就是能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刘备,也是我喜欢的人物。自从得到了孔明的辅佐,就一直听取孔明的意见,不过,刘备征吴这件事没有听孔明的,最后失败得很惨。
孔明,那可是我最喜欢最崇拜的人物。他神机妙算,用兵如神,总能想出好的办法来对付敌人。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曹雪芹的《红楼梦》、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被我们称为四大名著,但在我的眼中,他们还是我国古典文学中四座最高的山峰,里面有着很多很美丽的风景。阅读这些书,能让我们经历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旅程,让我们一起走进书中,好好感受这些美妙地风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