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承诺】
真没想到,那棵杏树下不经意的一说,竟真的成了事实,永远尘封在你我之间。
她,比我大两岁,而分开,也就因为这两岁。暑假来外婆家住的我,认识了比这个比我大两岁的姐姐,在外婆家住的这些天,来往最多的便是直通她家的那条小路。
那天,她和我正在杏树下和着一坨泥巴,脏兮兮的手中充满了欣喜,正聊有关学校的事时的她突然停止了动作。
“等我们长大了,还会见面吗?”她像经历过这样轮回的学姐。我一直认为见过了,便可以发生无数次的再见,随即应道:“当,当然了,我们的遇见就是因为缘分。”缘分,说实话小小四年级的我才刚刚理解缘分的浅面意思,一抬头,又望见那绿油油的杏树,便开起玩笑:“哎!杏子熟了,我请你吃杏子,我外婆家的杏子最甜了!”“哦,但愿吧。”
那天傍晚,我看着她低头闷闷不乐地走向拐角处,我不明白面对明天就要回家的我,她为何如此这般的郁郁寡欢。第二天一早,外婆为我拦了个顺风车,将我送回了城里的家。
去年的暑假因为上补习班,我没山外婆家,当今年的母亲节去外婆家时,我一放东西,喊了声:“外婆我去找佳琪玩会儿。”
“去什么呀,人家上初中了,去外婆家住了。”我听了心里一怔,停在门口。
“为什么她那天不告诉我,只给我留下一个孤单无奈的背影?”一旁依旧是那颗杏树,比以前大了许多,青青的圆杏子压低了几根长长的枝条,挂在树上。
“杏子熟了,我请你吃啊!”我又想起这句对她的承诺,可这杏子熟了,她又在哪啊?
哎,那棵树下不经意的一说,为何就非要变成现实呢?
【篇二:笔为器颜为戏】
我一直羡慕两类人,一类是会画画的人,另一类是文笔好的。因为这两类人可以把美好留下,传递给每一个人。
就像学校操场上那片令人自由的天空,真的很美!我想去告诉每一个人。可我发现我太苍白了。说,也就那几个词;写,又无从下笔;画,更是不用说。心中的那份喜悦就一点一点一点地黯淡。所以非常非常羡慕那些能够传递美丽的人,也很希望自己能成为那样的人。
想成为这样的人,我想就是先把自己堆“厚”。作画写字的人都具有较强洞察能力,眼光犀利。这些不仅是天分,更多的是后天的培养。心中有墨水,才可看到更多。其实“厚”,不过就是有货。有货就不会那么无力,不会只有那么点描述。现在我们这一代人有些浮躁,可以说是“半瓶水晃荡”,整个人往往只停留在浅面上。与古人相比,他们的细腻,我们及不了千分,他们是慢节奏的,表达情感是丰富的、多层次的。读读那些诗篇、古文,会发现真的会有共鸣。或许并不是什么华丽的词藻,可就是刚好卡在那个点上,撞在心头,清晰而准确且恰当地表达出自己无以言表的情绪,忍不住佩服得五体投地。
所以,告诉自己,慢下来,静下来,多读书,把自己囤厚些。
多读书,或许真的很老套,但读书又是真的很有用。读书是一种学习,没有人一生下来就会做,都是通过学习,学习其中的要点,去模仿,再逐渐形成自己的一派。写作、画画亦是如此。还有很多时候因为种种局限,我们很难走出去,去看外面的世界,可又渴望去认识、领略。有了书,就可以在其中穿越古今中外,领略海底太空。读书时,整个人会沉浸,放空,会渐渐产生思考。唯有思考,才会激发新想法。就像培根说的“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反驳,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羡慕之余,不如将其化作自己的动力,努力去追逐,相信自己将来也会成为那表达美好、传递美好的人。
笔为器,在手苍穹不惧;颜为戏,色可调制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