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混子的作文

【篇一:拉开了的距离】

距离,究竟是能产生更多的美,还是更远的距离?

——题记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曾记得我,甚至问:你是谁?

“讯儿哥”,一句将我拉回到了《故乡》中,闰土那闪闪发光的钢叉与夏夜的西瓜地又映入了我的脑海,那时的闰土,那么天真,雪地捕鸟、海边拾贝……这一幕幕充满着童趣的画面生动的展现在我的眼前,但是,这一切,都在鲁迅外出求学的时候戛然而止了,可当鲁迅再次回来的时候,“讯儿哥”

变成了可悲的“老爷”,一个活泼好动的少年也变成了年老体衰,面黄肌瘦的大叔,而且思想也从过去的孩童变成了令人厌恶的封建传统,特别体现在闰土让水生磕头的那一段,而鲁迅的思想则变成了“学医救不了中国人”,可能在鲁迅眼里,闰土还是当年的闰土,但是闰土自己将自己定到了一个下人的层次,那条壕沟鲁迅迟迟无法跨越,由此可见,距离,是多么的可怕,距离产生美?呵,也可能产生更荒唐的障碍。

曾几何时,我们天真的玩伴,童年的“发小”,是多么的亲密,上学放学都在一起,打闹,欢笑,可现在呢,各奔东西,去了技校的人,羡慕我们有学上的人,没有学上的,就沦为了社会上的混子,当大家再像以前一样在一起的时候,你会发现,隔阂真的是越来越大,投机的朋友不在了,取而代之的则是羡慕,妒忌,愤恨,埋怨,当你再想和以前的朋友在一起时,不可能了。

回首往昔,当我们想起过去的种种美好的时候,将它永久的保存起来吧,就把它当成是一部美好的电影,删掉不好的东西,留下最好的东西,将拉开的距离永远保持在哪一瞬间,足矣。

【篇二:读《撒野》有感】

你说一二三,打碎了过往。――题记

我想左肩有你,右肩微笑。《撒野》这本书,讲了蒋丞和顾飞这两个男孩互相救赎的故事。

两人的家庭都不美好。蒋丞从小就被人领养,而领养他的,家庭也不是太喜欢他的。终于,在他高二那年,他知道了自己是被领养的,回到了他的原生家庭,不过他的原生家庭很糟糕,父亲是个赌徒、酒鬼,而他的哥哥也是一个小混子,不仅这样,他的原生家庭还重男轻女,因此,家里唯一一个善良的的女人,也就是蒋丞的嫂子,也频频遭到毒打。

而顾飞,因为父亲是个酒鬼,他从小和妈妈还有他的妹妹经常被打,直到五岁那年,父亲被淹死了,但是,却有谣言说是他杀了他的父亲。他的妹妹顾淼也因为小时候的视频变的不爱说话,只玩滑板。而他的妈妈,也没有在意过他们兄妹。

恰好是命运的安排,他们上了同一所高中,并且还是同桌,因为蒋丞之前恰好救过顾淼一次,他们很快熟络了起来,也知道了对方的经历,拥有相同经历的他们,成了彼此的救赎,成为了对方贫苦生活中唯一的光。

他们不仅救赎了彼此,也救赎了读者。感谢撒野。

【篇三:《骆驼祥子》读后感】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著作之一。今年寒假,我有幸拜读。读完后,心潮澎湃,深有感触,心中感慨万千。

祥子原是一个勤劳肯干,忠厚善良的拉车夫。他心中一直想拥有一样自己的车,做一个自由的“高级车夫”。为了买车,他一直努力。他不怕吃苦,又身强力壮,因此,他很快就攒好了钱,买到了一辆新车。那时的北平,兵荒马乱,在一次送客时,车竟被一个大兵抢去了,只牵回三头骆驼。但他没有放弃,又重新开始,攒钱,拉车。终于,他再一次攒好了钱。但不幸的是,这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内心坚强的祥子没有被击倒,与虎妞成了亲,又在次为买车而奋斗。又过了许久,有钱了,车买来了,但虎妞却因难产去世了。为了葬虎妞,他只得将车卖了换钱。如此三起三落,最终让祥子对生活、对社会丧失信心,失去希望,成了社会底层的一个遭人厌恶、行尸走肉的混子。

祥子的人生令人同情,但谁意识到,这也象征着当时老北平千千万万底层人民的一生?这本书深刻地讽刺了这一社会弊端。心向光明的人堕落了,身处黑暗的人却走向光鲜的殿堂。这些腐朽的人们就这样,无人知晓的生,无人知晓的死。国家的命运与底层人民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在这样的状态下,国家只会走向衰弱。老舍先生鲜明地指出了这一点。

是社会的黑暗,酿造了“骆驼祥子”这一悲剧。“祥子”是名字,“骆驼”是外号,是讽刺。

合上书卷,祥子的形象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坎上,令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热门推荐
1奇妙的汉语
2只是突然很想你
3难忘的寒假
4母爱如海
5这就是我
6优秀作文
7四季之美,陶醉你我
8快乐的运动会
9爱的细节
10精彩足球赛
11抢糖果游戏
12校园的西北角
13学会忘记
14这个故事让我明智
15过分的爱
16童年趣事
17生活给我的启示
18生活的味道
19家务的作文
20植物生长观察日记
21
22开满鲜花的路
23爷爷
24触动心灵的力量
25阳光下的温暖
26我这样上网课
27我读懂了你
28校园
29抢米饭风波
30我和孙悟空过一天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