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黄花岗的作文

【篇一:优秀作文】

借黄花岗上的一抔土,为生命着上忠义的黄色;借阳关塞北的一缕夕阳,为生命着上热情的红色;生命是一张没有价值的白纸,需要你亲自去语下你行走的痕迹。

七彩的阳光不知那一缕与你生命相伴;万紫千红不知哪一朵是你的归宿。生命颜色越美,你生命的画作也越富有价值。

黄花岗的英雄抓住了生命中的黄色。在近似黄昏,近似黎明的一天,你们用你们的忠义叩开了生命的黑暗,你们用你们的双手拨开眼前的迷雾。虽然光明开不长久,但是你让炎黄子孙看到了明亮与黄的忠义,虽然你们葬身荒草萋萋的黄花岗,但是你们的生命的黄色永远不会因岁月的冲刷而褪去。我到那一杯黄土,为生命着上黄色。

那一道具车痕,是你轮椅的足迹,也是你生命的足迹,那一片绿叶,是地坛古园的象征,也是你生命的希望。生逢不测没有让你倒下,反而使你更加坚强。也许那一圈圈的车痕是你对生命的徘徊,那一片片飘飞的落叶,是你对走来的忧愁。但是叶落的同时,新叶也悄然生长。你没有选择与车轮一起在生命的年轮上徘徊。你选择了绿叶,选择了希望与发展。一片绿叶的萌发,给了你生命的发展,同时也预示着你生命又一个春天。我到那一片绿叶,生命看绿色。

一杯温酒,不各是否能抚平你思乡的心。相信此处一另。阳关之外不再有敌人。但是无论如何,行走是生命惟一的选择。伴着大漠落日的余晖,情看红色热情,一个人消失的茫茫沙海中,我到阳关塞外,那一缕余晖,为生命着上红色。

纯白的白纸因颜色的存在而美丽,绚烂的七彩因白纸的存在而永存。岁月虽会流逝,但生命的光彩却从永褪去。

背起行走的行囊,去寻我属于自己的七彩,背起生命的行囊,走出属于自己生命的足迹。

【篇二:以梦为马】

尘寰喧嚣,植传统美德为栅栏,守方寸平静;人世沉浮,驾民族精神之扁舟,迎风急浪高;浮生若梦,执优秀文化之剑,却奸佞淫邪。活在当下的我们,迎着新世纪的太阳,当以梦为马,立坚忍不拔之姿,携海纳百川之胸怀,为祖国发展贡献一臂之力,做新世纪新少年。

海子言;“万人都要将此火熄灭,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此火为大,开花落英于神圣的祖国,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我借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民族文化薪尽火传,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我也愿举民族的火炬,照亮未知前路;我也愿梦笔生花,作歌颂祖国之诗。承三皇五帝之德,继秦皇汉武之才,新世纪的我们当以梦为马,气冲霄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三闾大夫沉吟江畔,众人皆醉他独醒。为国家,他尽职尽责;为君主,他肝脑涂地。在罗泊江畔,他望见国家真的坠入了他所预料的深渊。终于,他以正义之躯化奔腾江水,呼啸着环绕故土。屈原心中有梦,梦想国家繁荣昌盛,他以梦为马,奔腾在这片深爱的土地。

“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西北。”面对南北分裂,山河破碎,他义愤填膺,他对朝中大臣奉为圭臬的苟安政策不屑一顾。他是坚定的主战派,把收复山河作为毕生宏愿。辛弃疾,你志向边疆,却不得机会;你慷慨陈词,声泪俱下,却感动不了君主那颗贪生怕死、苟且偷安的心。揾去英雄泪,你是软弱南宋的不屈脊梁。稼轩心中有梦,梦想家国一统,他以梦为马,杀敌于这片深爱的土地。

“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队伍役并寿。”这是孙中山先生对“黄花岗起义”的高度评价。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2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广州起义。其中72人的遗骸被收葬于黄花岗。正是这些革命党人前仆后继与落后腐朽做了不屈斗争,才有吾辈今日之生活。然中国烈士之陵,何止黄花岗?爱国之心,何惧生死!革命党人心中有梦,梦想民主自由,他们以梦为马,驰骋在这片深爱的土地。

无数的有志之士,将自己的一生贡献给自己热爱的土地。今天,我们站在这片深爱的土地,我们也有自己的梦想,吾辈应以梦为马。你若愿以梦为马,祖国便是你脚下坚实的土地;你若愿以梦为马,祖国便会为你吹响前进的号角;你若愿以梦为马,祖国便是你驰骋往前的旗帜。我们若愿以梦为马,这千万的梦想,必将汇集成这个国度共同的梦想,乘中国梦,巨龙必将腾飞于世界的东方!

今天,我站在这片深爱的土地,我承诺:

我愿以梦为马,通古晓今,不丢古今之识;

我愿以梦为马,晓礼知义,不失雅儒之礼;

我愿以梦为马,正气浩然,不沦白玉之德;

我愿以梦为马,艰苦奋斗,不坠青云之志。

少年奋起!中国奋起!

【篇三:彼时少年——于黄花岗追忆林觉民】

踏进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巍峨的牌坊,几经岁月磨洗的石板路,周围矗立的参天松柏和古树以及随处可见的烈士墓碑,使得空气都变得静寂和肃穆,即使路边花丛中盛放的五颜六色的鲜花也没能损减丝毫。高耸的石碑,苍劲有力的碑文又总是勾起人万千的思绪。仿佛闭上眼睛就能看到那逝去的硝烟及硝烟中鲜活的生命,隐现的脸庞。

一个年轻的身影在脑海中渐渐清晰,挥之不去,却又让人不知该如何形容,那曾经青葱的岁月,彼时意气风发的面孔以及毅然决然的身影。林觉民和他的《与妻书》交替出现在眼前,一如后世人所形容的那样:

凄凄肝胆与妻诀,耿耿孝心禀父书。

疏梅筛月忆携手,嘱承父志有遗孤。

青天有情幸后辈,英雄终得展眉舒。

中原烽火寻常事,读史至此泪方出。

他无疑是个最优秀的男人,“性诙谐,涉口成趣,一座倾倒”,“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十三岁参加科举考试,在考卷上题了“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大字,扬长而去。

我一直很想知道,那年春天,那个硝烟隐动的夜晚,那个满腔心事的男人究竟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提起笔,蘸上墨,一笔一划写下那封名动民国的《与妻书》。在去广州前的那次回乡,也许他深深知道前路漫漫,九死一生,对着有孕在身的爱妻,无奈而毅然的转身,身边卷起多少的不舍与诀别?

1911年的4月,在督署的那片硝烟之下,他一定没有后悔过,一定没有犹豫过,也一定没有退缩过,他或许想起了年少的一场轻狂,或许想起了家中年迈的双亲,深爱的妻子,尚来不及见面的孩子,或许想起了几年来走过的坎坷革命路。在我想来,这个伟岸的男人,在他的生命里,即使是晚霞,也必将是炙热烫眼的火烧云。

被俘的英雄,面对两广总督张鸣岐、水师提督李准亲自在提督衙门的审讯,毫无惧色,侃侃而谈,综论世界大势和各国时事,宣传革命道理,还发表演说,慷慨陈词。谈及险恶局势,“捶胸顿足,愤激之情,不可扼抑”。甚至不忘革命党人精神,奉劝清吏洗心革面、献身为国、革除暴政、建立共和。也许就是这种执着铸成的一道脊梁,一直支撑着这个男人在被关押的几天里,滴水粒米不进,泰然自若地迈进刑场,从容就义。

而在那天的阳光下,风扬起满地灰尘,迷乱了多少瞳孔,刺痛了多少拳拳报国心,那个雄姿英发的身影,逆光而立,眼神坚决,双拳紧握,身上的衣服洗得发白却仍旧整洁,面对洞黑的枪口,他又在想些什么?

而在同一片阳光下的老宅里的妻子意映呢?她是不是仍会时时想起彼时初见,那个当年坐在楼梯拐角吹出青涩口哨的夕阳中的少年。

献身为革命的决然背影,《与妻书》中对爱妻的留恋不舍交替在脑海中闪现,这两种强烈的感情都是林觉民,也正因此他才是不褪色的英雄少年。

天马行空的少年,年少轻狂的青春。但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当一切都淹没在历史的烟尘中渐行,渐远。

他仍在。

热门推荐
1游莫高窟
2我的六一
3我的爱好
4你的美,触动了我的心灵
5想起那段温暖的时光
6放下顾虑
7水的故事
8原来生活这么美
9一场激烈的足球赛
10我家门前的变化
11我最喜爱的一个文学人物
12记童年一件有意义的事
13普通话的风波
14奶奶的爱
15苏州园林导游词
16
17桃林雨
18安静的力量
19给童年的一份悼词
20爱在踮起脚尖时
21感恩父母
22夹弹珠比赛
23走进初二
24年味去哪儿了
25下雪了
26桂花茶
27改写书戴嵩画牛
28日落
29平凡的味道
30日出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