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茶之韵味】
吐芽的苞蕾,渐绿的柳枝,微暖的空气,起伏的群山,树隙上,草丛边,都弥漫着蓬勃的生气。我走在蜿蜒的土道上,听着潺潺流水声,拂着指尖轻柔的风,嗅着馨香的气息。
四川,成都。
来到这片茶山,我颇为惊奇,细细打量于我而言还十分陌生的景物。那些茶树,一层层,一厢厢,依山而植,如条绿龙绕山而卧。不时丝丝幽风掠过,绿浪涌动,清新宜人。片片相拥的绿叶中,缀着几朵白边含黄的花儿,娇羞欲泣。椭圆的叶片大小如桑叶,那绿油油的让人心生喜爱。清晨的露珠顺着细密的纹路滚落,有的滴落沃土,有的却悬在叶片边沿欲坠未坠,宛如晶莹剔透的宝石。三两成群的采茶女顶着大草帽在其中工作着,手法利落娴熟,令我暗暗敬佩。朦胧的朝阳,平展的茶山,辛勤的人们,构成一幅岁月悠久的水墨画。貌似了解父亲早早把我叫醒的用心,见到如此美景,无疑是值得的!
随着人们的脚步移动,来到一个竹屋。可门前有些热闹,凑前一看,暗暗称奇。只见一位大叔双手伸进泛着热气的大锅中,双手灵活自由地与茶共舞,时而有力旋转,时而轻柔搓捻。团,揉,翻,抛,压,搓卷成条,抖散茶团。直到叶质柔软,叶色暗绿时,我仍无法回神。
坐着充满古色的小屋中,点上一壶茶,慢慢品味。父亲教我如何品茶,我才知饮茶也得讲究。清茶缓缓倒入白瓷杯中,把汤色映衬着碧绿清澈,杯中的茶叶叶芽伸展,茸毛稍舒。舒张如落落君子,蜷缩似山中隐士,若即若离,若歌若舞。还未抿上几口,便已清香扑鼻。待细细茗品,味醇微甘,回味香冽,萦绕喉舌。耳边传来小屋播放的采茶歌,心中有些安宁。在茶香氤氲中,我仿佛看见一位老者穿着古代布衣,盘坐在竹桌前,端起散着清香的茶杯,细细饮品。他时而思考,时而记录,手边的茶慢慢变凉了。待我回过神来,我望向那杯茶,鼻尖传来的幽香,似乎多了些气息。我想,或许那是中华文化悠久的气息。
我从未像这次这般想去了解中华文化,那种从古至今,都不愿丢失的文化气息。历久弥新的茶文化让我好奇,让我惊喜,那是一种安然,那是一种舒扬,是在烦躁的社会中的一种乐土。
茶之韵味——文化气息。
【篇二:我愿变成一座古桥】
靠竹桌坐下,往玻璃杯放下几片茶叶,茶叶在水中舒展着,轻饮一口,淡淡的苦涩在舌尖回荡,神绪飞了出去……
我,愿变成一座古桥,千年不曾倒下,立在家乡小河之上,立足千年,看一代代人慢慢长大,又渐渐地老去,无数个春秋过去,树叶落下又长出嫩芽,我仍站在那里,为人们过河,目送故人去,迎接新人来,时光不会停止,而我确静看时间,看时代变幻,看科技改革、发展、看四季变幻……
我愿做一座古桥,看着人们在我身旁浣衣,妇人们的阵阵欢声笑语传来,洗衣的搓洗声也向我传来,沙沙沙、沙沙;孩子们在我身上嬉笑打闹,那是世间最美妙的声音,忽地,一个孩子纵身一跃,跳到了水里,水花飞溅到我身上,凉滋滋的;游人们在我身下坐船游览,阵阵划水声荡漾,听游人们对我的阵阵赞赏。
我愿做一座古桥,坚强地立在河上,见证日军征占这座小城的罪证;为八路军们提供过河的路;看中国内战时,在蒋介石的统治下苦不堪言的人民,中国共产党的解放时,人民的欢呼雀跃。我都要记住,不忘当年的艰苦,记载历史的痕迹。
我愿做一座古桥,记录时间的变幻,看人们的离去与归来,人们渐渐地离开了这里,只剩下我;到人们衣锦还乡,小城重回热闹,我都会默默祝福他们;看到当年那一个个孩子长大成人,成家,看着他们又从中年到老年,再从老年到死亡,我只能静看时间的变幻,目送他们离去,感悟生命的短暂。
我愿做一座古桥,看时代的发展,看一座座高楼拨地而起,看人们从用固定电话到移动手机,从油灯到白炽灯,从人力车到自动小汽车,我见证着时代的变化,科技的改革进步。但随着时光的流逝,总有一天,我会被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中,灰飞烟灭,没有人知道我曾经存在,更好的桥会来取代我,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能见证这么多东西就足够了,没有什么遗憾了!
思绪渐渐收回,此时,茶水已全凉了。我,愿做一座古桥,在这大千世界里,我不求名垂青史,只愿给回乡的人温暖,给人们一个精神的寄托,愿人们觉得:时光流逝,兜兜转转,我仍在这里。但我终究不是古桥,我只是一介凡人,能用自己微薄之力帮助他人,已很好,但我仍想留下个念想。
我愿,变成一座古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