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未来的薯片】
说道薯片,人人都知道,不过,一包薯片的数量实在太少了,买大包一点的吃着还算凑合,但太容易上火了,我想发明一种神奇的薯片,既能当饭吃,又不会上火的薯片。对了,经常有人到商场偷东西,所以要再装一个智能防盗系统。要是有人不付钱直接羌族,它就会一直响起警报,还可以自己主动联系警方,发送定位,这种薯片有这么多的功能,就叫“智能薯片”吧。
“智能薯片”有很多种口味,如番茄味、原味、芝士味、火鸡味……虽然它和普通没啥两样,只是薯片的袋子里除了报警系统,还有一种特殊的功能,那就是一个“迷你工厂”。
“迷你工厂”每天可以在袋子里生产定量的薯片,如果吃完了还想吃,就拿一个土豆放在袋子里。“迷你工厂”会自动帮你加工土豆,仿佛像施了魔法一样,薯片就大功告成了。在加工时一种神秘的配料一撒,薯片完全不上火了,反而有种神奇的感觉,吃下去会感到嗓子清凉而润滑。有时还是止咳润肺的“良药”呢。
“智能薯片”有一种神奇的口味——五谷杂粮味,听着很不可思议,但是,这个口味的“智能薯片”真的非常不可思议!你知道吗?如果吃了一片就像吃饱了一顿饱饭。但是,是不是只能吃“五谷杂粮”呢?当然不是了,你可以自己随心所欲挑选自己喜欢的口味:经典原味、辣味、麻辣味,还有小朋友们最喜欢的奥尔良口味等。
有着这么多功能的薯片,你是不是也忍不住赞叹科学家们的“最强大脑”呢!
【篇二:学会做披萨】
日历在星期六这天变得更加多彩,我早早地起床了,因为今天我要去做披萨。
我迫不及待的来到“盐城遇上温哥华”。大家都已经早早的到了,偌大的店堂井井有条,干干净净。教我们做披萨的老师先让我们去洗手,洗完手之后,老师已经给我们把食材放到桌子上了,每人一份,有面团、干面粉、芝士、水果。老师叫我们先把面团搓圆,然后再将它压扁。不过,它好像偏偏要和我作对似的,我刚把它压扁,它就鼓起了,我耐心地把鼓起来的地方压下去,再把面团搓圆,再压扁……如此反复几次,它终于被我料理地服服帖帖,乖乖地不乱动了。
我把面团做成面饼,再把它拉大、拉圆,放在一个铁做的“蜘蛛网”里,在上面撒了一层芝士,又把水果撒了上去,我一共撒了5块水果,就表示我是5号,为了让它不再孤单,我又撒了一层芝士上去。老师说等会把披萨放进烤箱里烘烤以后,它们就会融为一体了。我第一个做好,老师说做完了可以去休息一会。我去洗了手,等老师把披萨端出来。
不一会儿,披萨烤好了,老师端出来摆好,我立马跑到5号位置,代表我的5块水果的披萨就在眼前,香喷喷的,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小块,轻轻地咬了一口,浓浓的水果芝士味,在我嘴里滑来滑去,令我回味无穷,接着我咬了第二口,还是一样的味道,但是皮厚了一点,接下来每咬一口,皮就相对增厚一点,更有韧性。我边吃披萨边想,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换来的食物似乎格外香甜。
做披萨真有趣,我很喜欢做披萨!
【篇三:细节决定成败】
一阵面包香缓缓地飘来,“哇!好香呀!”我们随着香味来到了丹喜后厨。
首先,介绍人吴总管带我们进入了西饼区。面包师们正在专注地做丹麦芝士味的面包,我看见他们分工得很明确,一个师傅先用模具印出了圆形的形状,再把印好的传给另一个师傅,洒上水。我很疑惑:为什么要洒水呢?原来是为了可以更容易地粘上圆环。我往四周望了望,发现面包师傅都穿着白色短袖,外面围着一个玫瑰红的围裙。接着我看到了一个大哥哥在用机器压面,不由自主地又多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压面呢?大哥哥告诉我因为这样可以使面更光滑,我点了点头。没想到他们这么注重细节。
接着我们来到了面包区,一进门,我就看见师傅们制作的面包多种多样,里面的馅料有叉烧、流沙……“丹喜的面包口感松软,是什么原因呢?”吴总管向我们说出其中的一个秘密,那是因为使用了昂贵的金加福面粉,这在同行业属于敢于下重本的。我的脑子突然灵光一闪,优质材料加上纯手工精心制造,把口感追求到极致,这就是丹喜二十一年立于不败之地的原因吧。
然后我们来到了包装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面包箱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的面包,有笑脸图案的,有长方形的,……之后我走到了包装器旁边,两个女师傅有条不紊,密切配合,正包装着面包,我心想:要是有一个人在某个细节出错了,那得惹出多大麻烦来呀!
最后吴主管请我们吃了曲奇饼,曲奇饼很香,而且又酥又脆,吃了让人有种入口即化的感觉。吴主管告诉我们,丹喜的面包全部都是采用纯手工制作的,无防腐剂,食品健康安全。这一份用心,让我们吃得安心。
通过这次参加丹喜后厨,我收获很多,得到的启示也不少,最主要的是让我学会要注重细节。我们总是说:“细节决定成败。”学习上,我们不也应该如此吗?
【篇四:传统文化优秀作文】
只是后来,我回到大连,回到妈妈身边。她的工作总是那么忙,忙到无暇顾及节日的到来,更不要说为我系彩绳了。
被忽略的端午,我已过了好几个。竟也习惯了没有彩绳的节日。只是当看到同学手上带着五颜六色的彩绳时,我虽然会不屑一顾,说那是小孩子的东西罢了。但心中,还是会想起奶奶,想起那童年用爱的端午的彩绳。
屋檐上的水滴随着时光的推流而一滴滴地掉落在那堆积了一厘米深的小水晕中,泛起了小小的涟漪,望着眼前这一雨纷纷的美景,忽然一阵粽叶香,耐人寻味。
“菊花园,炒米饼,糯米团,阿妈带我去睇龙船……”这是小时候奶奶抱着我,在时嘴中念着的歌谣。而这种古老的气息还能代代相传吗?
走进厨房,家中还是那种老式的灶台,有两口大锅,均由柴火烧制,容量十分大,我想,在爷爷奶奶他们那一代,家中要生存的人很多,所以先前的灶才会是这样的吧。在这时,只见奶奶将用油炸葱头的“葱头油”捞起,放在一旁的小碗中。接着掀开另一锅有拌着许多什么蒸咸蛋,五花肉,鹌鹑蛋,花生……一切适合的东西,奶奶一样也不错过。因为再包之前,这些食物都未煮熟,因为害怕太油,所以我帮着奶奶一起弄。我们首先清洗粽叶,“呀”一不小心就被这粽叶的边缘割破了手,轻微的流血,更映衬出我对这粽子的喜爱,瞧去,奶奶正眉开眼笑的哼着小曲,包着粽。
双手平摊,在手心先放上一个粽叶,用大拇指夹着,来一个90度的完美弧度,使粽叶上有一个圆锥形的凹形,然后以3:2:1的比例调配米,鹌鹑蛋,五花肉,一层压一层,最后,再拿一片粽叶“封顶”,用一物的叶子绑上,放在篮子里,准备下锅。一只布满皱纹的手和一只细皮嫩肉的手在一起忙的不亦乐乎。
这细细的粽香,环绕了整个屋子,忽然,听见弟弟对着电话机喊了一声:“小姑,等等你回来的时候给我带一个汉堡跟一个芝士味的比萨,谢谢。”顿时,屋子里的气氛僵硬了,空气似乎要停止了流动,奶奶在这制作着中国的传统食物,而这新时代的小男孩却要去品尝外国的“快餐”。
这份古老的传承是否即将遗失了呢?若不是,那又能传承多久呢?这一切的一切,是否会成为那黑白史书上的记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