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白衣卿的作文

【篇一:淘出沙粒细打磨】

岁月的长河缓缓流淌,浪花中翻腾着的莹莹细沙,有谁将它们淘出,细细打磨。

凡铁需经百炼方为神兵,生命需遭磨砺方能造辉煌。持起时间的长柄,铸造渺小到伟大的道路。

伫立江边,无边落木,尽萧萧,远眺天边,滚滚逝水,风瑟瑟。徒劳的悲愤填满胸膛,我仰天长叹,却得不到回应。那云中的列君,那长存的神明,究竟于何处呢?终归只是我一厢情愿罢,昏庸无能的君主听不进逆耳的忠言,正义长存的神明断不开腐朽的统治。我的渺小,决定了一切。保卫不了弟子,保卫不了国家,终连自己也要保不住了,以我这一腔热血,祭慰天下苍生吧。湘君,我来了。

这道生命的弧线,便是渺小与伟大的距离;这道生命的弧线,承载着他满腔的爱国情怀;这道弧线,或许是他生命最完美的结局;这道弧线,又书写出多少无奈与不甘。这道弧线,后人铭记。这是一粒沙的蜕变,是渺小到伟大的升华。

一道生命的弧度横跨历史两岸,悠扬的清歌从时间的长河中款款而来。

十里长亭,寒蝉凄切,斟一杯离愁,泪眼朦胧。迷惘的我不知何去何从,回望来时之路,只是烟花巷陌,偎红倚翠。我叹,为何我歌不出铁板铜琶,只能吟出红牙象板;我悲,为何我连举不进,只能做那白衣卿相;我恨,为何我终取功名,却仍只能浅酌低唱。罢了罢了,青春的一晌贪欢,平生畅事,还是将那功名利禄,换一杯风流的酒吧。

流水逝去,岁月匆匆。凡有井水处,都歌柳永词。“杨柳岸晓风残月”在后世被反复斟酌,曾经的青楼歌曲步入了文学的殿堂。这一声声的浅吟低唱化为春日的杨柳;这一声声的轻叹慢咏化为璀璨的玉珠,滴落人心。

渺小与伟大的距离,是生与死之间的决绝;遗忘与铭记的距离,是今生与后世的延续。置身岁月长河中,我们都是一粒沙,何其渺小,但却可因一念之缘,绽放出夺目的光华。请坚守初心,静待来日花开。

时光静静流淌,莹莹的细沙沉积,有几枚被缓缓淘出,细细打磨?

【篇二:时光的心曲】

窗外,雨声渐歇。手执一卷旧书,在昏黄的灯光下,跌入这晕乎玄乎的唐、宋、明、清里。走在青色的小巷当中,旧屋向身后一间一间隐去。那时的人,那时的景便穿越过这千年的时光,来见你。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是谁,着一袭白衣,罩一层宽袍,系着穗子佩着玉,踢踢踏踏的走过木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耆卿。他满眼的寂寞已说明这一切。仕途失意,恋人离别,就这样轻易的打击了你脆弱的梦。曾记否,你落榜的那一天,“才子佳人,自是白衣卿相”的蔑视权贵的歌唱?

景泰蓝的天穹上渐渐泛出淡淡的星辉,像银白的玉兰花,总那么恰好处的描开在瓷器上,给高耸的梧桐勾勒着疏影。几只鸿雁的清影掠过,可曾是天姥飘落下的歌声,遗失在这尘世里?我想。

一弯新月飘飘悠悠的从山涧里升起来了,如一只小舟泊在枝叶间,亦是淡淡的,透明着。

我泛舟在湖上,西子亦泛舟在湖上。棹桂舟兰桨,处粼粼微波之中,胧胧月色之下,巧笑倩兮,眉目传情,所行之处,尽是莺声燕语。当范蠡驾舟从我身边经过,我忘了问他:西子是入宫前好,还是入宫后好?是浣纱时好,还是为妃时好?像他一样的智者,怎舍得,将心爱之人换取一时安宁?

庭院静静的,仿佛听的见夜是怎样从树梢间滑下,落在纤长的飘带似的竹叶上,微微颤悸,如刚栖定的蜻蜓的翅,最后静止了。夜遂成一湖柔波,波面泛着青色的幽辉。

“流水花落春去也,天上人间”。还有李重光,以其一颗真纯赤子之心,来体味这亡国之殇。当年风华绝代的大小周后悉已离去,独留旧时的君王嗟叹感念:“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也许只有在一杯鸩酒后,他才能在梦境中重回那“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的故园之中吧。

清雨霏霏,“去年今日此门中”的夭夭桃花,灼灼燃烧着它们的短暂年华,开了又败,败了又开。拈花为墨,零星的点下这些慨叹与回望,一笔一画,一丝一缕,无不是故人心底最动听的乐曲。

历史的轮廓渐渐模糊,留与世人的追忆不甚清晰。隔过时光的铜镜,谁又被掩在了古旧的的轻尘里?

【篇三:论排华】

中华,泱泱之大国也!

纵观千古,横渺八荒。古有举兵者十而九败。蛮夷者,倾举国之力难撼之。故巍巍之山兮洋洋之江,莫不以为大。或言“龙翔兮凤翥,中华兮浩然!”

侪辈于风驰兮,数数然也。日昇又隐,物换以星稀兮,孤望遥遥;叹随风去,而昔日不常。烟斜雾横,毒烟缭缭;昼交夜欢,不思进也;不寢不食,枯槁木也;嬉嬉纵乐,杜鹃歌也。恍恍乎而不可终日,惶惶乎而不可一世。此所谓败于心也。乃人皆不知,争相食之,宁毋肉,然鸦片必已矣。九层之台,轰然而崩,日月暗,惊风起。鲋生涸辙,吾中华若衣衫褴褛之老妪,烛于风兮,危如累卵。列强者,莫不侵之犯之。区区蛮国之力,竟结举国之物力与相欢。此华人受鄙之所始也。

当是时,吾若蝼蚁,而世界茫茫兮如树,上揽天江月,下至黄水泉。吾欲相与争乎,蝼蚁之国,蚍蜉撼树。先辈加暋,日月兮同曌,沧海兮志长。毋卖身以求乐,毋媸身以慕财。漫漫兮长夜,万古而求。溘死以抗,是敌众于寡,灭强以弱。纵光之萤萤,岂不可与日月同辉。勤勉励治,图富求强。誓立穹顶之力,使敌不轻我于鸿毛,蔑我若尘埃。体解兮心坚,动天兮赤诚。疾风当剑,草木为兵,亦胜败与天,天可败乎?

大河逝水,不可归兮。中华少年,当自强兮!先祖立业肇基,至于曹辈,然敌视我愈轻,愈恶,不知其故几何?水犹就下,民仍相安,今亦同于昔而胜于。苍松劲柏,罹寒愈青,寒梅傲骨,披香争艳。莫不以我为强者,然他人视之,犹轻之,何也?

轻我者我也,非他人也,过非昔,而今者非也,故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吾辈。日煜东方,云罅微明。乳虎兮啸谷,百兽兮震惶。至圣有言,人恶,当思己过,而非相责,吾辈当思之。

一墙之外,耳难听,千里之外,目难炬。天宽地袤,知之甚少。是故求知若愚,虚心若饥,当自励,当明礼。晨兴而知《诗》,与人言之为友。行合礼,言合信,事合忠,此所谓大道。史之旧话,已为陈迹,风沙已矣!今日之众,当秉先辈长志,力以争之。是孔仲尼言“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纵粗布烂衫,人皆慕为白衣卿相,纵其貌不扬,皆言盖世芳华。见之,爱之,不见,则思之。是以华者为尊荣,人皆信,何以言排华?

呜呼!时之将至也!

【篇四:人事哪得烟月长——读烟月不知人事改有感】

衣上酒痕,词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题记

素来向往那些古人的生活。把酒黄昏,认为是无限的美感。再读一遍这本书,自己不觉的对字里行间的悲欢离合有了更多的感触。

无由的喜爱宋词,清丽婉约,简约自由;喜欢安静地与文字作伴,也曾想过寻一处煮茶焚香,穿越时空与他们作伴。

劳燕分飞,把酒黄昏,素手黄滕握不住愁绪,点点滴滴,诉不尽,离人泪。宋词中的泪,总是叫人心疼,是三杯两盏,不抵病秋的凄凉和寻寻觅觅的无奈凄切,却又似三月莺飞草长般的连绵不断。

词人的愁情似乎满满也载不尽,徒留词人在寂寞地吟唱着千古的哀伤,无关烟柳画桥的翠帘风幕,无关烟花三月的长堤春晓,是比玉人吹箫的二十四桥还要清冷,是比疏影缺月的渺渺孤鸿还要幽独。

白云苍狗,只不过是弹指一瞬间。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笙歌、明月或青阶、燕楼,抑是旧时庭院,来时人,流年却已暗中偷换了锦瑟年华。待人空叹,揽镜自照,只见朱颜憔悴,红颜恩断。纵是满腹才情的词人又奈何,只等白衣瘦。独上层楼放眼一城烟雨,只能悼念自己的年华。对花空自伤,对月空自叹,对酒空自欢,怎解其中味,未成一字泪先流。只好旧词新唱,旧谱新翻。

烟花易冷,人事易分,旧时光里的那些人、那些事,能得几般挽留?倒不如词中的烟火月景般灿烂,停驻在那里,等着有缘人前来共赏。我想,如果有前生来世,我一定在他们的词中:在九曲长桥的竹露清风里等我的白衣卿相;沿着蒹葭苍苍的杨柳岸涉水去寻觅,心字罗衣祈愿的红巾翠袖,或步过白露未晞的木石桥溯洄而上追寻我的灯火阑珊人。

春花秋月,多少临屏笙歌吹尽,窃窃私语比翼连理。紫陌红尘,多少把酒东风,且共从容。玉楼歌吹,多少声断随风,烟月不知人事暗改。

【篇五:一个人的路】

今天,整个小城都被蒙蒙的雾笼罩着,到了下午下班时间,天上竟飘起了细雨,想着要是冒着这蒙蒙的丝雨走路,定然会有另有一番样子,于是,就索性走上了河堤。

丝雨中的河堤与常日相比,却是另有一番别样的风情。青色古朴的地砖上,被丝雨这么一润,好像被人刚刚清洗过一样,明亮明亮的,四周的房子呀,树木呀都映在了上面,就像一副副超大的水墨画,给人清新,静爽的惬意。这种惬意是沁人心脾的甘泉,这种惬意是久逢甘霖的雨露,这种惬意是东风送暖的春风,真是舒服极了!

站在河堤上,放眼向江北望去,高楼好像穿上了一层层极透的轻纱,隐隐约约,好似害羞的新娘。江面,上涨的碧水,覆盖过往日裸露的河床,滚滚东去。我想此情此景,白衣卿相也无需偎红依翠,便可缠绵出《雨霖铃》;东坡无需竹杖芒鞋,便可挥笔出《定风波》。

而此时,堤上没有一个人,除了一个在丝雨中漫步的我,还有守护在堤边俯瞰江水,并记录着江水涨涨落落的历史老人,还有那娇艳欲滴的花之仙子。

走在如此幽静的堤上,一时间,我觉得整个世界都是属于我的。那右边挂着灯笼的路灯,就是我的卫兵,左边苍翠的柏树就是我的仆人,林间鸣叫的小鸟就是我的乐师,而我就是这雨丝国的国王。

在这里,我可以想我想做的事,我可以说我想说的话,我甚至可以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年人。在这里,我可以不在乎我的发型,任凭丝雨打湿头发,然后粘糊糊地粘在头上而不理会;在这里,我可以放下稳重的脚步来个“骑马行”,嘴里还不停地发出“哒哒哒”的声音,然后还扬起右手打在自己的屁股上;在这里,我可以尽情地跳起来,照着地面上的小水洼使劲地踩去,然后让溅起来的水珠落在自己的裤腿上……但这似乎一切已离我远去,留在记忆的,只是那断断续续的欢声笑语。

于是又想起了杨万里的《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梅子留酸软齿牙,

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倘若能在孩子们嘈杂的追逐声中“闲看”也就够了。

不知什么时候,路灯的亮了,她把我拉了回来,我才发现,天已作暗,而我已走到了河堤的尽头。

【篇六:时间在流逝】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在流逝,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物转星移几度秋,黄河十曲东流去。青山遮不住水一样流逝的时间,桃花也匆匆地谢了春红。

时间川流不息,岁月连绵穿行,身处纷攘红尘奔波的你我,须知人生天地之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应抓住逝于指间的光阴。

杜秋娘“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劝谏人们真系青春,把握青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李白豪迈地鼓励人们珍惜机会,把握眼前。“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即使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是陶渊明告诉人们时间不等人,自己应发奋。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因为一首《鹤冲天》,宋仁宗让柳永“且去填词”,断绝了柳永为官济世的梦想。长江水,无语东流,时间也像那长江水流逝,柳永并没有因梦想破灭而一却不振。他开始流连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偎江倚翠,浅斟低唱,淡看秋雨,佳人伴今宵。一步踏尽一树白,一桥轻雨一伞开。一梦黄粱一壶酒,一身白衣一生裁。这白衣,是平凡也习惯,这白衣,是羁绊是疲倦,杯空杯满间,倾出那婉约的风化,把词升高到了空前的地位,在历史上留下了极其灿烂的一笔。时间在流逝,柳永的白色衣袖挽住了自己的心,挥出了华句彩词。

未尝识书具,小仲永却要求拿来笔墨纸砚作诗,大家都觉得很惊奇,从那以后,仲永的父亲便以仲永为赚钱工具,让他应别人的要求赋诗。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没上过学堂的仲永年龄渐长,却文思匮乏,最后泯然众人矣。颜真卿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一代神童最终落至“泯然众人矣”,实在是让人扼腕。这并不是所谓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而是仲永没有抓住逝于指间的光阴,去读书学习。

西晋的祖逖与刘琨闻鸡鸣则起而舞剑,最终为收复北方作出贡献。勤勉的孔子看书,把用牛筋编制的书简翻烂了数遍。司马迁为了编写《史记》,奔游各地,寻访历史。时间在流逝,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但他们抓住了逝于指间的光阴,勤勤勉勉,做自己想做、有意义的事,并取得了成功。

时间在流逝,何不抓住逝于指间的光阴,斜斟北斗,细饮银河,共我醉明月?

【篇七:心灵可以测量的温度】

温度原来不仅可以靠皮肤感觉,也还可以通过心灵来感受。

心灵可以测量的温度有很多,决不仅仅限制于天气的温度又或者某一个瞬间。

当我读到“鸾辂音尘远,无限幽恨。”时,感受到柳永对自己所爱伊人的深深的思念、不舍、心灵的温度恐怕是零下吧。读到李白“明月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洛沧海”时,我听到了他那豪气万丈的呐喊,那是他心中的炽热与自信,他那火红的心的温度,恐怕可以让天地都燃烧起来,山河都蒸发了吧,读到陶渊明“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时,我似乎明白了他那隐居之心中的安恬,宁静,他那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及“心远地自偏”的超生脱俗,他心中的温度是恰好的24度吧,如此,甚好。

记得我初读柳永的词,便是“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他去考进士,本来信心满满,放榜后却发现自己竟然没有考取,我想他的心情一定是十分悲伤的吧,但当我接着向下读时,却读到了“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这是多么了不起的结论,他自认为是一个才子,词写得极好,但穿着却如普通百姓一般,我从文字的背后读出了柳永的自信与高傲。他喜欢和歌妓在一起,喜欢和乐工在一起,有时也会和他们一起填词,在自己名落孙山时,他依然能对自己充满信心。虽然他的词在大多数人看起来都十分鄙俗,但依旧有人喜欢读他的词。“凡有井水处,既能歌柳词”便是最好的证明。我一直很喜欢柳永,因为我觉得他是一个敢于挑战正统,有自己独特思想的人。再读柳永词,便是“今宵酒醉何处?”这是多么旷达的人啊,他虽然一生都在流浪,但一直清楚他自己所追求的东西,一直在寻找生命中的知己。他的文字,跨过千年,直击我心,我能一直感受他的喜怒哀乐;他的思念,他的痴狂……这些都是我心灵可以测量的温度。

能用心灵测量的温度决不仅仅是一首诗,一本书,还有其他许多东西,这些东西或者是人或者是物,又或者是一件事,但它们却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触动到你的心灵,在你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一笔,这,大概就是心灵可以测量的温度吧。

那些温度,真挚如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豪迈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就婉约如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联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就执著如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就让我们用心灵,去测量那最重要的温度吧。

【篇八:】

喜欢江南,一个烟雨朦胧,柳暗花香,又不乏诗词韵味的人间天堂,向往着那里的诗情画意,向往那里的良辰美景,向往,在胭脂弥漫,花香四溢的青楼旁边低吟的柳三变。

也许是因为出身官宦世家,父亲为官一生,兄长也进士及第。或许是年少时的向往为官的梦想,亦或许是迫切想为朝廷效力的缘故,使得他用尽半生逐鹿考场,可老天似乎在戏弄他,跟他开了一个可笑又可怜的玩笑,他仕途没落,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成就,反而给自己惹了更多的麻烦。

论才学,论品行,柳永的确堪得上至天阙,下至黎明,连一代文人苏东坡也要和他相比,柳永之才可见一斑,可正是因为他对宋词的专爱,宋仁宗一句“且去填词”便了却他一生的功名,面对官场穷途末路的自己,他到看的淡然,自称“白衣卿相”拂袖而去,到活的洒脱。

在“杨柳岸,晓风残月”他内心的落寞,孤寂,怀才不遇的伤感随着风的拂怜,月的晚照,淡淡流露在眉间,世人眼中的他,已无心功名,乐观淡然,可不知他内心,梦想破灭,潦倒穷困,是柳巷花窗的吴侬歌语,似化雪春风,犹如寒夜烧酒,深深地温暖了他的心,他愁眉消去,黯然淡笑。

在这“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人们眼中的柳三变,真的变了,他放弃对功名利禄的追逐之心,一心作词,终日与青楼女子为伴,体味她们的无奈,为她们做着一首又一首怜爱之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他懂女人的心,更懂歌姬那眼泪成河的心。这种怜爱之心,有着尊重,有着理解,有着永远不变的同情。

杏花烟雨浓,凭栏浅吟香。听,柳巷青楼旁的三变,在回忆平生的失意与欢乐,在浅唱永远诉不完的幸福,那缕清音似一抹花香,永远飘荡在这柳巷,永远沁人心脾。

热门推荐
1我敬佩的一个人
2一件让我后悔的事
3汉字的精髓
4一个愉快的星期天
5清明扫墓
6爸爸,我想对您说
7特别的音乐会
8那些美好的日子
9冬去春来
10鸟儿的天空
11暑假中的一件事
12家乡的明天更美好
13不速之客
14多彩的春天
15南京的秋天
16成长的故事
17珍贵的蒲扇
18那一抹鲜红
19家乡的景色
20开在心中的花儿
21滑雪的乐趣
22假期趣事——坐快艇
23感悟之美
24读《边城》有感
25碎片化的生活
26以梦为马,砥砺前行
27身边的感动
28
29踢足球
30读《如此朋友》有感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