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鸟儿的启示】
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也是人类的好老师。
小花小草告诉我们,做事一定要坚持不懈,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向前,用自己顽强的生命去争取去坚持,总有一天会绽放。小蜜蜂告诉我们,做事一定要勤奋,努力才能换来最香甜的蜜。
清晨,当第一屡阳光射进窗子,我推开窗子去看那群叽叽喳喳的鸟儿,属于大自然的鸟儿,它们就像我的家人一样,我是那么的喜爱它们,因为,每天早晨我都会在它们欢快地叫声中醒来,而它们总是一群群的,不让一只鸟儿掉队。
不知怎么的,今天气氛有些不对,成群结队的鸟儿没有了往日的轻松,而是以俯冲的姿势着急地朝鸟窝飞去,感觉它们好像发生了什么事。
反常的鸟群促使我飞快地跑下楼,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当看到它们时我愣住了,原来,一只食肉鸟正向它们的家进行凶猛地攻击,那鸟巢里还有很多鸟蛋和刚刚出生的小鸟,原来食肉鸟要拿这群小鸟宝宝和鸟蛋做美食,饱餐一顿,想无情地夺走那些小家伙们幼小的生命。可是群鸟当时非常冷静,非常团结,它们排开战斗队形,强壮的鸟儿们排在最前面,紧跟着是鸟妈妈们,老鸟和小鸟们排在最后,它们以最快的速度冲向食肉鸟打乱它的计划,眼看一只小鸟就要变成美食时,一只最强壮的鸟儿冲上前去救小鸟,它疯狂地啄着食肉鸟的头,成功地救下了幼鸟,可是强壮的鸟儿却负了重伤。通过不懈的努力,群鸟成功地赶走了食肉鸟。
这时,一只虚弱的鸟妈妈飞快地飞向鸟窝,去看它的宝宝们,原来鸟巢里的鸟宝宝们是一只生了病的鸟妈妈的孩子们,并不是大家的,可是群鸟完全不在乎,它们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团结友爱。
看到了这一切,我不禁感叹:群鸟们这样冷静淡定,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舍己为人的精神,真值得我去学习啊!
【篇二:收藏沉默的爱】
记忆已成落叶,我将它拾起并拼凑成一个人。他那沉默的爱我将收藏在心底。
——题记
风依旧抚过你那饱经风霜的脸颊,阳光依旧一缕缕地把你那一丝丝银发照的暖暖的,树叶依旧一片片的为你那疲惫的双眼遮住刺眼的光线,而你依旧对我沉默着……
怨恨篇
曾几何时,你对我的到来是那么冷漠,对我的成功是那么平淡,对我的存在是那么视而不见。曾怨恨过你——对于你的沉默,父亲。
曾清晰的记得那年秋天,妈妈因上街买菜时遇到老同学回来晚了一些,父亲便一言不发,坐在那椅子上,那好像闸门式的嘴巴,只要一经打开,愤怒之词便会如潮水般涌来。父亲很自以为是,每天命令我们干这个干那个。在我心里很是怨恨他那烂脾气以及对我的漠不关心。
悔悟篇
我的成绩在班里一只都是名列前茅。可是这一次,一个鲜红的82分仿佛晴天里的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手握着那张让我绝望至极点的试卷的我,徘徊在家门口不敢回家。父母对我的期望很高,尤其是母亲为我操了不少心。我害怕母亲那失望的眼神以及父亲那强劲而有力的大手。风瑟瑟,夜茫茫。当我蜷缩在墙角无助地抽泣时,父亲把我找到并领回了家。他默默无声只是坐在椅子上抽烟,我在旁边狼吞虎咽等吃母亲刚热好的饭菜,不一会儿烟雾弄得我眼睛发疼。望了眼父亲有点模糊不清可有几丝白白的东西却亮的分外抢眼。桌上的烟头越来越多,我哭着让父亲别抽了。他方才觉醒般停下,说了一句“洗洗睡吧!”那一刻我仿佛明白父亲那沉默是爱的表达。我轻声应道:“爸,你也睡吧!晚安。”只见,他的手抖了一下转身回屋了。
收藏篇
风筝升天禁不住丝线缠绵,大雁南飞依然频频回望。岁月易老事事易变。不变的是你那沉默的爱。太阳升起,群鸟不见影踪。落叶满地,思念落心,父亲您那沉默的爱我将永远收藏在心底。
【篇三:静夜】
又是一个寂静的夜晚,明亮皎洁的月儿再一次爬上了夜幕。街道上空无一人,只余下路灯那被越拉越长的影子。墨色的天空中不见星云,群鸟也早已归巢,只有偶尔从空中掠过的客机,发出呼啸的声音和闪烁着的红色光点。
窗边淡紫色的风信子已经枯萎,它陪伴着这轮明月走过了三回的圆缺。三个月的时间,已是它生命最长的期限。而如今,凋零的花瓣片片落下,在花盆中找到了最后的归宿,它化作尘土,守护者深埋的信仰。枯黄的花叶在月光的照抚下,泛着淡淡的莹紫的微光,还在诉说着生命的顽强与不屈。
我的心——那颗浮躁的心,在那一刻得到了极大的宁静。在这短暂有限的安谧中,我静静地,沉默着思考。思考着那些我从未思考和想象过的事与物,思考着这片刻的宁静,和那未知的前路。或许,我的心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宁静过了……
我的心,已经浮躁了太久太久,它急需像此刻般的静默。每日不断重复的上课下课,已经让人太过厌倦。这表面风火而实则枯燥的生活已经让人不耐烦,我需要这片刻的宁静来反省和思考自己,需要这片刻的宁静来让我冷静和坚定。
风信子用短短三月的时间搏得了人们全部的眼球和赞赏。它的生命虽短暂,却已经得到了认同。可就算如此,又有谁懂得它美丽的外表下藏着的朴实无华的心?懂得它积攒下多少日日夜夜只为片刻美丽的心?人生的路漫漫无期,又有谁能做到上下求索?又有谁能含着几个春夏秋冬的理想与汗水,只为那霎那的美好?
在这宁静的夜里,在这宁静的月色下,又是谁还在为荏苒岁月和春华秋实而静默着?
【篇四:救赎】
一个人出门,走到路口,车人混杂一片,秋已愈深,没人顾及远去的秋风,小车横穿,穿不透重围的汽笛的嘈杂。
断然调头,搭车。去往郊区。
山和路的线条交错,车上零落几人,轻风微掀起车窗深色的帘布,阳光在眼角边波动着,由浅至深。
那个站点对边便是青山,一半油绿,一半金黄。远处一片广阔的土地,田里沟壑交错着,映在泥水里,朦胧一片。羊肠小道尽头,几捆秸秆,一堵萧条的断墙,屋檐里垂下腊货,一叶瓦。
这里甚至连正经的路也没有,石子路绵延方圆几里,望不到一处信号灯,松软的壤土里没有烙下一副车辙,深灰色的鸟掠过发梢,自信地拍打着风,回头,群鸟追及。
我从未欣赏过自由,这次却亲眼目睹,这里秩序并没有繁冗的规则来守卫,没有人群熙攘,只有纯净的生命和纤尘末染土地。
突然忆起《肖申克的救赎》,那群狱友去珍惜自由。自由,我们何时拥有过自由,何时在意过自由,安迪为了救赎自已的狱友,用知识,用行动,最终兑现承诺。我一直想知芝华塔尼欧的海边是否就如现在这般安详,能够让人沉溺。
我走向了一间低矮的砖房,灰墙灰瓦,那便是外婆的屋,老人不紧不慢地在灶头烹调饭菜,炊烟缕缕,荡向远方,这自由,亦如此吧,就像外公仍在田里,耳畔边夹着旱烟。
这些,那些拘束在城市嘈杂的轰鸣声里的人是否看得到?他们是否知道,自已正丧失着横贯千年,人们不懈追求的根?
夕阳斜打着,土地又变得金黄,错落的树木和蓬松的枯草已成为这一方土地的中心,万籁俱寂,突然,脑里又忆起电影里的旁白,瑞德用纯净的喉音诠释着自己对得到的自由的满足与渴望。
那片没有回忆的海,便是游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