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正极的作文

【篇一:在体验中创新】

我是个热爱科学的好奇宝宝,啥事都得亲自动手做一做。这不,刚看到一本漫画里的主角在做水果电池,我的手又痒了……

“嗯,没有柠檬,不知道可不可以用苹果代替。额,我家里貌似没有铜币哦,五毛钱可以吗?”就在一长串的不确定中,我勉强凑齐了所有的物品:三个苹果,三枚五毛钱,3颗镀锌的螺丝钉,4根导线,一把小刀以及小的纸质粘贴标签,低电压驱动的发光二极管,一个黑色不透明的胶卷壳再加上一个钉子。好!一切准备就绪!本大神要开始发功了!

只见我伸出了一只充满力量的手,把所有的苹果都揉了一遍,使它们变成一个个“软妹子”使它的果汁更加丰富,然后我又小心翼翼的将一颗镀锌螺丝钉拧进一个苹果的大约1/3处。接着使用小刀,小心的在苹果另一边1/3处切开一个1厘米的切口。嗯,差不多了,我满意的点点头,拿起一片亮闪闪的五毛钱慢慢的插入苹果。直到硬币的一半都在苹果中。反复如此,一共做了三个这样的苹果。接着,使用导线和夹子,将第一个柠檬上的螺丝钉与第二个柠檬上的硬币连接在一起,以此类推,这样就将三个苹果电池连接在一起了。同时也给第一个硬币和最后一颗螺丝钉连上带夹子的导线。最后,给连接到第一个硬币上的夹子标上“+”并给连接到最后一个螺丝钉上的夹子标上“-”。像真正的电池组一样,苹果电池组也有正极(+)和负极(-)。

嗯,话说,怎么才能知道它真的通电了呢?先使用钉子,小心的在胶卷壳外边大约在一半高的地方钻出两个小孔。接着,给一个小孔标上“+”另一个标上“-”。

将LED的管脚弯曲成向外的平滑曲线。然后近距离仔细观察LED。它基本上是圆的。但是,如果将它倾斜到特定的角度,我就看到在一个管脚的附近有一个扁平的表面。离这个扁平表面最近的管脚就是负极。在照片中,左边的管脚是LED的负极。

再将LED的负极管脚与标有“-”的胶卷壳上的小孔对齐。将LED塞入胶卷壳。使LED的负极管脚穿过标有“-”的小孔,然后使另一个(正极)管脚穿过标有“+”的小孔。

接着将管脚从小孔中拉出来并检查以确保它们与标签所标示的一致。也给胶卷壳的顶部加上标签。确定LED朝向我们。

准备好一切等待最后一刻的来临。使含有LED的胶卷壳标有“+”的一边对准柠檬电池组标有“+”的夹子。将柠檬电池组标有“-”的夹子靠近胶卷壳标有“-”的一边。

现在一切准备就绪!将LED的正极连接到苹果电池组的正极。将LED的负极连接到苹果电池组的负极。LED发光了!

但LED发的光很暗,这是因为来自电池组的电流太小。黑色的胶卷壳可以帮助我观察到暗淡的灯光。LED的末端起到放大镜的作用。当您直接观察LED的末端时,可以容易的看到发光现象。哇,好棒。

但是,水果为毛会有电呢?我查了一下资料,原来两种金属片的电化学活动性是不一样的,其中更活泼的那边的金属片能置换出水果中的酸性物质的氢离子,由于产生了正电荷,整个系统需要保持稳定(或者说是产生了电荷,电荷造成下列结果),所以在组成原电池的情况下,由电子从回路中保持系统的稳定,这样的话理论上来说电流大小直接和果酸浓度相关,(如果是要表达为一个函数关系的话,那么这个函数其实是和离子强度有关的而且还是定量关系,和离子浓度有定性的关系),在此情况下,如果回路的长度改变,势必造成回路的改变,所以也会造成电压的改变。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你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勤于思考。就一定能够有所发现,有所获得。

【篇二:土豆发电】

暑假的时候,我报了学校少年宫的科学探索课。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有趣的实验课,让我到现在都记忆犹新。什么实验这么有趣呢?哦!原来是土豆发电。

“黄黄圆圆一个球,土里种,土里长,圆绿叶,开白花,大人小孩都爱它。”老师一开课就用谜语把我给难住了。幸好,有小伙伴帮忙解答。黄星晓疑惑地问:“这个是土豆吗?”老师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她给我们发下一张图片和许多材料,要求我们根据图片动手完成这个实验。

我们迫不及待地拆开了袋子,里面装着4个土豆、5根电线、1个二极管和4根锌条、4根铜条。老师提醒我们:做这个实验一定要分清正极和负极,只有二极管亮了起来,实验才算成功。

实验开始了:我们小组经过一番讨论,决定先把锌条和铜条插入土豆中。我拿了一根锌条和铜条,找到一个饱满的地方往里面插,土豆上一下子挤出了许多小水泡。当4个土豆都插上了锌条和铜条时,我就拿起一根电线,将它小心翼翼地绕在锌条和铜条上面。我绕了许多次,可是不听话的电线总是脱离轨道,我心急如焚。这时,同伴黄星晓发话了:“不要急,我们把每根电线都连接起来,一定能成功的。”在他的鼓励下,我们继续摸索。虽然实验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可是我们都克服了,终于把电线连接好了。激动人心的最后时刻到来了,我们把二极管也接在电线上,期待着土豆能创造奇迹。“亮起来了,二极管亮起来了!”我们兴奋极了。即使二极管的灯光很微弱,我们也开心得像吃了蜜一样。

通过实验,我们证明了土豆真的能发电。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希望以后我们能细心观察,发现更多神奇的现象。

【篇三:锡纸冒泡了】

“佳和,我这里有个很有趣的小实验,叫“锡纸条电解食盐水”,我们一起来做吧。”吃完晚饭,爸爸对我提议道。“好啊好啊,正好这周末老师让我们做个小实验呢。”我欣然接受了爸爸的提议。

话不多说,我马上开始准备材料,“玻璃杯、电池、锡纸、食盐……”我一个一个数着,“齐了!”我对爸爸比了个OK的手势。

开始试验了,我接了大半杯水在玻璃杯里,用勺子挖了一大勺的食盐,正欲放入杯中,爸爸突然大叫一声“停!别放多了,融解不了的。”哦?我怎么没想到,我赶紧倒掉了半勺的盐,放入杯中,用一根筷子搅啊搅啊,耐心地把食盐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我取出两张锡纸,折成了条形,将它与电池的正负两极紧紧相连,并把锡纸条轻轻放入了盐水中。我保持一个姿势不动。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又是两分钟。怎么回事?我举得手都酸了,盐水还不给面子?我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抓耳挠腮,不知怎么办才好。

爸爸走了过来:“怎么啦,怎么不做啦?”“失败了。”我泱泱地回答道。“怎么会?是电池没电了吧?而且你不是手工很好的么,怎么锡纸折的这么丑?”我听见“电池没电”这几个字,也不管爸爸怎么嘲笑我了,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即奔向了书柜抽屉,拆了个崭新的电池,“哼,关了电池肯定能成功。”可是,拿到了新电池,我才发现,锡纸折的真的好丑!我哭笑不得,只得小心地另折两条锡纸。

这下肯定会成功了!我满怀信心的想到。再次用双手紧捏锡纸包住电池的正极负极,缓缓地放入盐水中。“哇!”我不觉叫出声来,只见:靠负极的那一段锡纸从下往上不停地冒出细腻的水泡、水蒸气;靠正极的那一段有许多小泡泡吸附在锡纸上。“效果好明显啊!”爸爸也不禁感叹道,“妈妈,快过来看!锡纸冒泡泡啦!”

真是太神奇了,爸爸对我说,产生那样的现象是因为通电以后,食盐水中的一种物质与水发生电离,就在负极生成氢气,正极生成氯气。氢气比水轻,不溶于水,所以电池负极锡纸上就产生了许多气泡,而氯气可溶于水所以电池正极就产生了少量气泡了。

热门推荐
1粉笔精神
2劳动最光荣
3清洁工真辛苦
4不一样的爱
5妈妈的爱
6有趣的乡村生活
7我们的校园
8乡村的早晨
9我最爱西湖
10勤俭是家风
11新朋友
12那一瞬间
13老物件
14我的老师写人作文
15体谅
16时光
17这就是我
18我的奶奶
19感恩书香
20军旅生活,踏上三年新征程
21观察日记五则
22合适的位置
23最好的生活
24读《小猫出生在神秘山洞》有感
25二年级看图写话小树生病了
26菜地中的数学
27世界之窗的特殊节日
28美在我身边
29值周风景
30别样的什么情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