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法度的作文

【篇一:法度威严不可更】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法度无以立国。法律自古久存,在历史的发展与变迁中历久弥新,更有“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古训。仅因犯罪嫌疑人是大学生而减刑宽法,看似是情理之下的宽大慈悲,实则是对法度威严与国家公信力的挑衅。无论何时何地,法度威严不可更,调好情与法的天平不可倾斜。

法不避亲,法度威严不可更。中国是人情社会,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坏事。执法者包庇亲属,“有关系”成了免死金牌,颇有“弹冠相庆”的意味,“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丑态让人心寒。白纸黑字,偏有人要去颠倒是非;罪行凿凿,偏有人要瞒天过海。失去了道德底线与良知的人,进行着一场与法律的博弈,螳臂挡不住车,虚假掩盖不了真实,邪恶战胜不了正义。情与法的较量中,不可迷失了自我,任你巧舌如簧,任你想要颠倒是非,法度威严自是岿然不动。

法不避贤,法度威严不可更。街亭失守,本已折兵数众,力排众议,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又失一员良将,贤才可贵,贵在“吾日三省吾身,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自我修弥,避免不必要的错失,但知之即知之,过错即过错,且因才能而被纵容,岂不是恃才而骄?贤明之人,不会享受这种特殊的优待,而是开诚布公地承认过错,主动担责,才是真正的贤才。身处领域学科的前沿,却俯于道德的脚下,谈不上真正的“鸿儒”。

法不避权,法度威严不可更。周永康事件已尘埃落定,百姓津津乐道之余不免拍手称快。“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七品芝麻小官也摆出十足的官架子,俨然一副“从百姓中来,到干部中去”的嘴脸,遭人憎恨还落人耻笑。优势欺人的恶性事件层出不穷,“李刚”效应影响至今。在法律面前的权贵应褪下光鲜与权力,接受法律的制裁,与普通百姓承担同样的责任与义务。

法律威严神圣不可侵犯,法律于公于私、于官于民、于贤于匠,都应该是同一张严正无私的脸,纵举世非之不可更改。身价有高有低,出身有好有坏,学识有深有浅,权势有富有贫,但在法律面前,我们都是平等自由的普通公民。

【篇二:书法之美】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字如其人”。而唐代书法家柳公权也说过:“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正因为心正,笔正,才造就后世“颜筋柳骨”之名,柳公权也获得了“笔谏”的美名。所以,一个人的品德行为,可以从他的字里行间透露出来,字歪则人不正,字正则人直。

而字的轻重变化,也会反映出他的性格。如果一个人下笔轻浮,就能说明他为人浮躁。反之亦然由此得出,欲观察一个人的品德,再好不过的方法之一就是看他的字。

书法是严谨的,他的用笔轻重皆有法度。对我来说,陶冶心性的最好方法就是练书法。当你握住笔,一次又一次的临摹一个字,用心感受每一个字时,你就会深深的沉醉其中。不仅仅是着迷于它的间架结构、笔法转折,而且会叹服于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与此同时,你的心神会沉寂下来。也许会为一个个间架结构而思考不止,可能会为一笔笔抑扬顿挫惊艳叹服。而当你把心神完全投入后,书法就成为了一种冥想,一种洗涤心灵,清净心境的冥想。

书法本身最大的美不是笔法之美,而是通过练习让你的心灵境界与笔法境界一同升华。“字如其人”也许不能最大程度的形容,“人如其字”会更好一些吧!

【篇三:道德的高度】

如果这个世界失去了法度的维持,会变成什么样?是否每个人都会变成夜空中的流星,在空中无规则地飞行,相撞,毁灭?不过,应该也会有人以道德的高度约束自己,扎根于规则的土壤之中,深深地。

没有限制的自由,便是真正失去自由的时候。自由,就是龙应台所说的那群小羊在通电铁丝之中的活动,那界限一旦超越,在极其短暂的欢娱之后,便是毁灭。这是铁的真理。正如《余罪》中所说的“正义从不缺席,它只是跑得有点慢,喜欢迟到罢了。”报有侥幸心理的人们一次次尝试挣脱那引力,却在成为自在流星的同时,如流星一般短暂地毁灭。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的三聚氰胺事件、皮革果胶事件,无一不落入此下场。自由,需要限制。

限制有两种:一是法度,二是道德。在法制的层次,是世界人民从远古流传下来的方式。无论是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古中国韩非子的法家,还是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都是以法律做为引力,把人们拉入规则的大网之中。这种方式有效,却不持久。它以强制的方式,硬给人们圈定了范围,但这引力一但消失,人们便很容易脱离这一范围。

如何防范这一现象的发生?古代劳动人民体现了他们无比的智慧。在人的思想之中对自己产生禁区,以道德的高度长出条条根须,深入地下。这时,便是以自己的力量,而不是法度的引力规范行为。在春秋战国时期,这种方式就已经成了系统。儒家思想,从那时起就延续至今。“仁”与“克己复礼”成为了道德准则。这种方式比法制影响更广泛,也更坚固。如在地下绵延百里的根系,将人牢牢固定在规范中心。无论引力是否存在,都将不为所动。虽说暂时无法令人人都如此树根般似磐石岿然不动,但对它的追求从未放弃。但《桃花源记》中那令人无限追求桃花源,还是《大道之行》中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人们对它的追求与渴望与日俱增,为之付出努力的人日益增加,如“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孔子,还有“即使全世界都去抢银行,我也不会去。”的朴树,他们的精神闪闪生辉,以道德的高度,化作树根,稳在规范中心。

以道德的高度,绵延数百方圆,稳固不动,深深扎根。

【篇四:汉字】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长久历史,而汉子则是一颗璀璨的明星。

古时,不少人都因汉字独特的魅力而沉沦,他们便不断练习书写它们、改进它们,最终留下了自己的字迹。

每个朝代的书法家们写的都不尽相同,他们的字各有各的风格。王羲之的字美轮美奂,刚劲有力;颜真卿的字结构严谨,笔力浑厚;欧阳询的字笔力遒劲,法度严谨……他们的字体被历代王朝的人们称赞、模仿。例如《兰亭序》、《出师表》……这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作品直至今日依然绝世之作。

而想要写好汉字,最重要的是写好笔划。哪个笔划最长,那个笔划最短,“四最”分别是哪一笔,什么时候用悬针竖,什么时候用垂露竖……

追求每一笔的精准与美观,才能让一个字精准美观。每一横的斜度要一样,左边的字要收缩而右边的字要顿笔要合适,轻重要体现……这是老师提出的要求,我若注意到,自己的字便会工整漂亮一些,反之则会不工整。

同时,每个人的字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我们不必刻意去改掉自己某些不影响字体的习惯。比如毛主席,他的字便与规范字截然相反,但依然十分工整,韵味十足。

汉字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所以写好汉字,是一件具有伟大意义的事。

【篇五:自律】

什么是自律?自律是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指不受外界约束和情感支配,据自己善良意志按自己颁布的道德规律而行事的道德原则。

那……要如何变自律?

想要变自律,先给自己立一个小计划,比如:我要每天早上6:00起床;或者我要每天坚持做一件事。

如果你没有动力,你可以去多看看一些励志视频和故事,相信你肯定会被感染并去学习。还或者去拍拍volg,记录你的每天学习和做了什么。

自律最重要的是在于坚持,一开始,可能没什么感觉。但当你长时间坚持下来后,你会发现自律会变得过瘾。

当你一开始自律的时候,不要设太大的目的,这会让你觉得无聊和放弃。要先从一个小小的目标开始,这让你觉得简单和易坚持。比如:每天只读一页书,和每天只听五分钟英语。十天过后如果你依旧坚持,那我们就开始放大目标。比如:从每天只读一页书改到每天读三十分钟数,从每天只听五分钟英语改到每天只背10个单词。再过些日子,就开始奖励自己。因为这时候的你可能很想放弃,所以你要做些奖励给自己,比如:我坚持了三十天,我可以去买个新台灯或我一直想买的东西。

“自律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人格力量,没有它,一切纪律都会变得形同虚设。”

【篇六:国无法而不兴人无德而不立】

站在历史的长河边,我凝视着,在这里,有着多少人事的变迁、岁月的更替,又有着多少朝代的兴衰啊;我思考着,在这里,又是怎样一种力量主宰着这一切的呢?法,一种盛世之法,屹立在民族之巅的法则,它,是国家振兴的基础、民族精神的依托、人类文明的摇篮。

法律是国家振兴的基础。所谓“国无法而不兴,人无德而不立”,意味着法律对一个国家崛起的重要性。十八世纪八十年代,在北美大陆上兴起了一个国家,它是由一些被英国列强压迫的人民组成的。在这里,他们创立了自己的法律——美国联邦宪法,这是一部真正属于人民的法律,开文明之先河、列世界之先例。它的到来,使人民得到了真正的民主,使一个弱小的国家在仅仅两百年的时间里一跃成为超级大国。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力量在支撑着这个美丽而和平的国度呢?是“法”,一种处于世界之巅的法律,一种适应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法度,一种可以给人民带来幸福的法律。有了法律,国家才会振兴。

法律是民族精神的依托。西汉建国者刘邦,本是沛县小吏,因误期而私放劳役,加之天下苦秦久矣的现实,他揭竿而起,手下重要谋臣萧何可谓是铁律丞相,在十几年的征战中,萧何一直坚持以法治军,从不徇私枉法,使汉军成为一支精悍的部队。西汉王朝建立之后,萧何仍坚持法度,安邦治国,为西汉王朝达到顶峰打下了基础。法律,对一个国家来说是极其重要的。用之得当,则国强民富;用之不当,则国破家亡,周末代帝王周幽王便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周王取悦于美人,竟以军国大事为儿戏,上演了一出“烽火戏诸侯”的“好戏”。面对着这样的一个国度,我们是该谴责这位骄奢淫逸的君王?还是为这些忠诚的诸侯而感到可惜呢?这样的国度,灭亡是必然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岁月留下的印迹,它将被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诉说着一代又一代的历史。有了法律,民族精神才会有所依托!

法律是人类文明的摇篮。雅典著名的政治改革家梭伦便印证了这一点,公元前594年,面对着雅典日益衰败的社会现象,梭伦先后对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得雅典为迎接黄金时代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明朝以来,清皇的一系列法律稳定了大清江山数百年,这就需要我们去思考,到底是什么使这样的民族得以振兴?是法,一种永不衰败的法律。时代在变迁,岁月在更替,一段又一段的历史告诉我们,法是无懈可击的,法是安身立命根本;人类文明,是无可比拟的,人类若是没有了文明,那么该是一种怎样的局面啊?有了法律,人类便有了文明。

老子是中国道家的始祖,他的观点强调了顺势而就,认为世间万物自有法度,然而在这21世纪中,这个充满诱惑的年代里,人们往往只知道尊法,却不知学法懂法用法的重要性,在这里,人们的思想得不到解放,人们的灵魂得不到自由,那么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面对法律,我们更加注意的是用法学会以法律的手段维护自身的利益,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关键还在于是否学会懂法用法,一个没有法律的国家是无法得以繁荣的,一个对法律一无所知的人是不健全的。作为中学生,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年代里,更应该有所作为,去谱写这一段段历史,去维护这盛世之法,它将印证法是国家振兴的基础、民族精神的依托、人类文明的摇篮。

热门推荐
1我的春游建议
2正确对待碎片化生活
3我的可爱抱枕
4失败其实也很好
5梦想是什么
6夏天的雨
7一加一大于二
8一个人的世界作文600字
9遇见
10校园最靓丽的风景
11美丽的鄂尔多斯大草原
12我最想写的一个人
13破碎的花盆
14忽略了那份情
15第一次走夜路
16感恩老师
17我愿像简爱那样活着
18心灵深处的自由
19我想,我应该诚实
20和你在一起的时光
21游园不值
22三张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23中考满分作文
24激励我的一句名言
25向一只老鼠招手
26我的奇思妙想
27
28回忆的作文
29新生
30成长的记忆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