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采摘番薯叶】
“后花园”的秘密
数月不见,“后花园”中的番薯已经格外茂盛了,张校长带我们移步至番薯圣地,一抹绿让人眼前一亮。
密密麻麻的番薯叶一簇缠着一簇,白色斑点杂乱地洒在了细长的茎上,茎拉着叶子挂在了栅栏外,每逢同学走过,它总会羞涩地探出脑袋,左右摆动着叶子,窥视着大家的一举一动。
有的番薯充满无限活力,叶子似乎还在继续往外溢,还有的娇羞无比,缩成一团,埋着头独自美丽。抱着期待与激动,我迫不及待就把袋子揣在兜里,时不时守着自己的地盘,脑力幻想着爆炒后的番薯叶,时不时左顾右盼,企图从别人身上学到什么。
我拍飞了七星瓢虫,两个指头有条不紊,先是捏住,再是紧紧扣住,茎与叶渐渐分离,我摘下一只就放到了袋子里。宽大的叶子下,番薯茎中映出淡淡的白色,但绿色却依旧那么鲜明。
甩着呈现出满满绿色的袋子,步伐轻盈的我哼着应景的小曲儿,跑到张校长面前,展示出了自己几个月的成果。
拎着番薯叶,张校长一个微笑将我们送出校门。
视线转到厨房中,我倒出了一碗的番薯叶,爆炒的过程十分顺利,可不知为何,精心种植的番薯,那叶子竟有一丝苦味,但那唯一一点甜味就是因为这是自己播撒的种子。
种植过程虽不易可还是有不足,张校长对我们的指导日日不停,“后花园”一直是我们独有的乐园,隐藏的秘密就等下次张校长亲自揭开。
【篇二:写景的作文】
十年前,那片田,不过平凡,亦是好看。
田之中央乃树,极“胖”,更高。似一座天然的绿色堡垒。有多处凹凸,凹的像洞穴,凸的似岩石。枝繁叶茂,若枝壮,一只可比拟小树。叶子极大,似桃状而非桃状。深棕色的树干,淡绿、绿、深绿的叶子,似一把巨大的遮阳伞,也正是我儿时的遮阳伞。
树的南边是番薯叶。叶,嫩嫩的、娇小的、晶莹的,似墨绿小舟。茎,亮绿的,苗条的、较长的,像嫩绿翡翠。应有百簇,每簇三根,每根四棵。分为十行,每行十簇,一条小径为每行间隔,亦是好看,宽乃一尺,若双脚放置则刚好。
参天大树的北边是油菜花。为金黄色,绚丽的,璀璨的,毫不逊色于“翡翠番薯叶”的“黄金油菜花”。亦是十行十径,百棵油菜,宽亦一尺,齐齐整整璀璀璨璨。
外裹朱紫之皮,内乃黄橙软软糯糯之肉的番薯居于西边;外包嫩绿之皮,内敛鲜黄小巧弹粒之肉的玉米置于东边。一边是赤紫,一边是翠绿;一边较阴暗,一边较绚烂。
中树南叶北花西薯东玉米,小溪将四粮割据而开,小溪呈十字架状。春,风和睦,人勤奋,播种好时机;夏,烈日当头,但在自家田,只觉得温暖;秋,风扫地,人兴奋,收种好时候,冬,寒风瑟瑟,但在自家田,只觉得温暖。
“回家吧!回到最初的美好!”爱,乡之田,以一首《稻香》。
【篇三:挖红薯】
今天,我和姑姑、重弛弟弟到地里挖红薯。
一路上,我闻着淡淡的花香,走着弯弯曲曲的小路来到山坡脚下。呀,这山坡在晨雾的笼罩下显得更加神秘,多像一位罩着面纱的新娘!偶而从山谷里传来几声黄牛的叫声,增添了乡村特有的生机!
我们顺着依稀可见的山坡路继续往上走,经过二十分钟的步行,终于来到红薯地。只见绿油油红薯叶在晨雾的滋润下非常干净,每一片薯叶上都滚动着一颗晶莹的露珠,就像是薯叶的守护神。姑姑说:“我们在街上买的烤红薯,就藏在这土地里。”弟弟一听,非常激动,拿起锄头使劲地往地里挖,果然出现一个又大又圆的红薯。不过非常遗憾,红薯被锄头挖破,白色的汁液从“伤口”流出。姑姑见状,微笑地说:“挖红薯也不是轻松的活,不仅要体力,还要技巧。”只见姑姑拿起锄头,对着红薯兜约十厘米处挖下去,再用力往上一翘,红薯就自然地裸露在地面上,整个身子一点也没受到伤害。
我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拿起锄头在姑姑的指导下挖起来,哇,红薯真出现在我的眼前。真如名言所说:“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姑姑看到红薯没受伤,高兴地对我说:“昂崽不错哟,学会挖红薯。”此时,我的全身憋足了劲,就像一个寻宝队员,恨不得把地底下所有的宝藏全挖出来。经过半个小时的劳动,我们已挖了一大块红薯地。我望着躺在黑土地上的红薯:有的像雪莲果;有的像红萝卜……开心极了。
太阳升渐渐起来,山谷里的薄雾慢慢退去,这里一切又恢复它原来的模样。就像一位安静、祥和的老人。我们背上红薯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篇四:农村风光】
今天早上,妈妈说:“起床啦!太阳晒屁股了!小懒虫!大懒猫!”我说:“啊……!难得放假一天干吗起那么早干啥呢?”妈妈说:“你不是有个作业去农村吗?”我说:“是哦!啊啊啊——怎么办!”妈妈说:“我现在带你去。”
我们到了兴塘社区活动中心,这里本来是一片废墟的,社区管理员把它改成了一块有机菜园,而且成熟之后的有机菜还送给人们吃,所以这里的人永远不会挨饿。这片有机菜园里有碧绿的丝瓜、青瓜、菜心、菠菜、薯叶。红红的苹果。大大的土豆。和其它的蔬菜,真是数不胜数、一眼望不到头,辽阔无垠,一片碧绿的青菜,真像一块无暇的翡翠,像一片碧绿的海洋。水稻像一片金色的海洋,一个大大的金库。
这就是乡村美丽的风光。
【篇五:万物在变化】
世间有许许多多的变化,如:毛毛虫破茧成蝶,变成了翩翩起舞的蝴蝶,从人们刚出生时的雪白的双手,经过时间的折磨,变成一双苍老的手,从可爱的小脸变成了布满皱纹的脸……
当时光冬天的背脊又走完了一程,当季节的风再度送来了温馨的祝福,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变化。
当我趴在古色古香的书桌上,看着一本本充满回忆的书。我又望了望镜子,我已经不是原来未成熟的六岁小男孩了。那双水汪汪的眼睛已经变成了更明亮的眼睛。是岁月在操纵着我,但岁月却永不更改,我不禁想起了“天若有情亦天老,天亦如此,何况人乎?”我想,这就是变化吧。
我站在母亲的面前,皱纹已不知为何爬上了母亲的脸,她显得更加苍老了。那双清澈如水的眼睛已变得浑浊。
我又走到外面的植物那儿,一开始荒芜的土地已变成了一座小小的植物园和果园。看那一丛丛番薯叶,一坡坡鱼腥草,一棵棵火龙果苗……世间万物都在变化。
我慢慢的做了下来,一轮皎洁的明月已嵌在天空,看那四处飘散的云各种各样,看那闪耀着自己独特光芒的漫天繁星,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我不禁又想:这种细微的变化也是一种改变。
我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些变化都是美,这种细微的变化虽不足以改变更多事,但宇宙的美在于变化。
【篇六:留在大山里的孩子】
在这座山里,有很多的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他们都很思念亲人,可是大多都外出打工去了。小童也不例外,他的父亲外出做工,而他的母亲已经离开了他和他父亲,出了大山后便改嫁了。
小童虽然知道母亲的行为让人很生气,但是他很想念母亲,很想念母亲做的菜。
父亲不在家,只有奶奶在。小童每天都要五点起床做饭,放在锅里,奶奶起床后还是热的。一般小童都只做炒番薯叶,再熬点小米,就这样一餐就过了。小童做完这些便要去上学,总会在去时带上几个面饼,然后帮奶奶喂下猪,便去上学。上学的路很陡,他家离学校很远,基本要走二个小时以上,如果遇上下雨天,那将更可怕,很容易滑坡,掉到下面就算被人发现了,也救不上来了。下雨天山里是黑的,几乎要摸着路走,如果很不好的,就可能遇上雷电,大山里树多,大概走得很快也会被雷劈了吧。
小童会在学校里吃午饭,他总会带一些野菜和草药。野菜就留着晚上吃;草药是山上常有的,但却不易采摘,小童奶奶身体不好,就靠着这草药医,大山里没有医生,只能自己胡乱了治,见好便好,如果更糟糕的情况,除了出大山去大医院,那便只能数着手指头看看自己有几天可以活的了。
放学时间比较早,大山里的孩子基本没什么可以学,虽然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不比城市里的孩子少,但由于穷,他们常常没书读,或是继续留级,读着同样的书。大山里的孩子淳朴,一放学便回了家,路上总不忘留心一下可拿回家食用的东西,小童也不例外。
小童一回到家便开始干农活,家前面有块小地,但种不了多少,基本就吃上几回。小童家种了几棵芒果树和小菜,如果没到季,经常没有收成,小童就去小山谷里,那里有条溪,溪边有芦苇,溪里有很多鱼,大山的人们通常拿着鱼叉便往下狠狠一插,收获总是很多的。溪边总是有野果子,小童总是会摘下一大篮子给奶奶吃。
就这样,他们静悄悄地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