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清泉石韵】
“美不美,故乡水”——但是,对于清泉岩,留在记忆中的美,却俨然是石头。
我曾经三次到清泉岩。第一次到清泉岩,是在我小时候,我和爷爷一同前往。那次是出于好奇与仰慕——我总觉得理想中的清泉岩应是一块古庙众多、云雾环绕的风水宝地。可是,到了那里,方觉得现实中与理想中的大失径庭。盲目地游览了半天,却感觉清泉岩除了石头竟也是石头,大吊胃口,索然无味。便也悻悻而返。
而第二次去的时候,是在暑假。而那次,是和伙伴们结伴去的,不过,倒也使我初略读懂清泉石韵。虽说此次登门造访仅是为了爬山,但是沿途风光倒也领略不少。一路上,石头纵横捭阖,像是从天而坠,故意与我们作对似的。我们沿着那羊肠小道,弯弯曲曲的,又有乱石铺径,不得不令人提防着走路。那两旁的高山,似突然拔地而起一般,那么高耸魁梧,不禁令人望而生畏。这片山坡乱石嶙峋,那片山坡巨石广布;这座山高,那座山还要高;从山间顺着小径望去,几乎整个清泉岩是“无石不立”。唉!甚至边休息也非“扶石而栖”不可。
当然,在第三次中,我却有更深刻的体会。同样也是在一个暑假,我和我的朋友再一次“前来拜访”。或许是故地重游的缘故吧,却不禁使人有一种熟悉而喜悦的莫名感。每每行走于山间的小径上,踏着清凉的石板往上走,顿时飘飘然,仿佛置身于一片石海中。在参观红军洞时,我们看见了以石凿成了的石桌、石椅,于途之中,与石头相映成趣的事物又不胜枚举。例如:从石缝中渗出来了的泉水,生长于石头之上的松柏、花、草,还有乱石铺路、石碑、石林等等。两旁高树林立,有绿荫翠翳作为天然的屏障,真可谓“清凉的世界”。后来,在归途上,又慕名前去造访古庙宇。庙院里所收藏着的石刻及各式各样的石头,令人叹为观止。出庙门,放眼望去,庙前的石狮、石龟、石桥及石墩,比比皆是,更无不巧妙、形象地将清泉岩刻画出来——咦!不可不承认清泉岩是个“石”的世界。
可以说,清泉岩的文章就在石头。倘或清泉岩失去了石头的装扮,那么它将会失去一半以上的世界。所以,清泉韵味何处寻?石头身上属最多。
【篇二:新学期】
快乐的暑假已经过去,新学期也接踵而至。开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而现在的你是否还像暑假时一般疯玩傻乐,迟迟收不拢玩心呢?不过没关系,只要你稍稍花些心思在课堂上,你就会发现,其实无趣的课堂也会变的绚丽多彩。因为我们有优秀的新老师们,他们总会让你爱上他们的课堂。
地理欧阳老师。欧阳老师的地理课可不同于其他地理老师的课。她会很耐心地讲解地理书上的知识,有时讲高兴了,还会补充一些课外知识。原本乏味的地理课,也被她变的有趣起来。
历史刘老师。刘老师跟我们讲课时眼睛里总是带着光,细致地跟我们讲着“鸦片战争”的故事,让我们更加了解了过去的历史。有时还会配上一些动作,绘声绘色地跟我们讲课。
生物刘老师。刘老师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位将我们班生物课带活跃的老师。以前的我们,上生物课是总是死气沉沉的,老师即使提了什么问题,也是鸦雀无声。而刘老师就不一样了,只用了一节课就让我们积极举手动脑了。后来听龚老师说,以后复习的时候,刘老师还要天天陪着我们一起,真是位负责任的老师。
政治王老师。这个一上课就让我想着下课的政治课居然不一样了,我在王老师的感染之下破天荒地认真了一节课。看着王老师认真地给我们讲着课,即使自己已经满头大汗,也一刻都不允许自己休息。看着满头大汗的王老师,我就不自觉的认真了起来,仿佛不是在听课,而是在跟老师做眼神的交流。
物理是我们在初二新增的一门学科。而李老师是我们的物理老师,他就像一个“魔术师”一样,做着一个又一个神奇的实验。李老师凭着幽默的语言与神奇的实验,使我们对物理开始产生了兴趣。
嗨,接下来该介绍我们班的新同学们了。
林佳颖,吴宇飞,王思凯,李婉怡和石韵同学都是我们1705大部队中的新成员。林佳颖和李婉怡同学是比较文静的,做什么事也都小心翼翼的,很细心。吴宇飞同学是乐于助人的楷模,只要你需要帮助,他一定会很耐心的帮助你。石韵同学是个十分热情的同学,不要担心会跟她聊不来,因为只要你跟她说了一句话,她就会跟你聊起来,语气也是十分热情。王思凯同学已经是学生会中的一员了,他对学习也是非常热情,是所有男生们的榜样,也是同学们的榜样。
我相信,在优秀的老师与同学们的影响下,我们1705班会变的更好,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