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去远方】
又是一年冬风起,背上小小的行囊,迎着阳光向远方走去。
这一站,我们来到了镇江——一座充满活力却又不乏历史底蕴的小城,在这里将开启我们两天一夜的文化之旅。
此次的作文大赛在江苏科技大学举行,因此,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在这历史悠久的大学校园里漫步参观,感受这座大学的文化气息。
校园静谧美好,你听鸟在叫,我看叶在飘。
刚步入校门,两旁金色的银杏树便吸引了我的眼球。那树枝上飘飘然落下的银杏叶在秋风中轻轻摆动,时不时有几片随风飘动,划过我的脸颊。踏入这经过岁月沉淀的校园,庄重的气氛在空气中不经意地弥漫开。那一扇扇门,一扇扇窗全是历史冲刷的印迹。原本雪白的外墙上爬满了爬山虎,院中的学生也应同这一株株绿植一样为了梦想而坚持不懈!你看,头顶有一群大雁在空中飞翔,为单调的天空添了几笔色彩。这里的一切仿佛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去远方。
登北固山路长,你望江水涨,我听风铃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写了这样一句荡气回肠的诗句,使我对这座山充满了好奇。我们一行从山脚下一直北固楼的最高层,来亲眼目睹这浩荡的江色。
此时正值初冬,漫山的枫叶红得似火。我们迈着轻快的步伐沿着这铺满“火苗”的山路向上登去,一路上的每一处景色都美得使我们伫足欣赏。夕阳斜斜地透过叶间的缝隙洒下大地。我不禁想起了“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时”这一千古名句。为了在夜幕降临前一睹这江色,我们不由地加快了步伐。
抬头一望,山中似乎飘着几缕烟气。向那里走去,果不错,是诗人笔下那充满安宁的甘露寺。门前的两棵老树上挂满了红色的丝带,定睛一看,每个丝带上都挂满了人们心中许下的小小心愿。我们也求了一根丝带,写下自己心中的愿望,爬上梯子,将她挂到树枝上,希望这愿望可以伴我们一同去远方。
向山顶登去,不一会儿就到了北固山的最高点—北固楼。小心翼翼伴着木板的“吱吱”声向楼顶登去,每一层楼的古代家具都吸引着我。我家虽有与之相似的家具,但做工却不及这般精致。我细细望着这每一个雕花,个个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心里不禁赞叹这精巧的手艺和工艺。走出门,向外圈走去,浩瀚无垠的江面便展现在我的眼前。“秋水共长天一色”。只有这句诗才足以形容这美丽的江色和美景。晚风吹响了系在屋角上的风铃,它清脆地响声回荡在我的耳边,与这无边的江面相得益彰。远方,除了江水便是徽江的天空。
老街人来人往,你尝麦芽糖,我念着远方。
夜幕挂上了天空,城市一片繁华的景象。我们来到了充满生活气息的西津渡,在夜色中用双脚丈量这座城市。
石板道的两边有着各种各样的小店,我们边走边望,希望找到一家特色、有趣的小店。突然,一阵香甜的味道向我们迎面扑来,向着味儿源头寻去,我们在一家麦芽糖店前停下了脚步。做糖的奶奶示意我们尝尝,但我却在黏牙的阴影中不断摆手,同伴尝了一块,告诉我不黏牙后,我才半信半疑地拿了一小块。
我将这块糖轻轻放入口中,抿上嘴,糖竟悄悄地化了,只留下满口的香味。再买了几包后,我们才不舍地离开。踏着夜色,回味着那香甜的味道,我不禁望向远方。“人的眼中、心中,都有一个前方。”望着远方皎洁的月亮,我慢慢回味着曹文轩的这句话,也渐渐明白了这句话。我们总是无法安于现状,而总念着未知的远方。夜,越加黑得深沉,我们走向路边,去往下一个远方。
这次的旅行,将会成为我记忆中不可磨灭的美好回忆。
走,去远方。
【篇二:真的不容易】
我两手托腮,放眼望去。只见窗外“落霞与孤鹜齐飞”;往下看看,又见“夕阳熏细草,江色映疏帘”;那彩云高挂、水光粼粼的景色让我如痴如醉。待老师带有怒气地向我提问时,我才如梦惊醒:
我又走神了!
风华正茂之龄,我逍遥自在,无忧无虑。但吃喝玩乐与学习却生生相克,八字不合。而我们这些父母眼中的“纨绔子弟”一到写作业之时就如过年杀猪,“磨刀霍霍向作业”。奈何高堂老母“河东狮吼”无人不从,无人敢违,有时还拿那些超凡入圣的学神跟我对比,挑我毛病。老百姓抱怨“官大一级压死人”,学生党叫苦“辈大一级也不饶人”!乖乖就范吧。
写阅读题:“两行答案三年得,一改作业双泪流”;写数学题:“公式全部会背,一到实战不会”;写英语选择:“不求考的全会,只求蒙的全对”……敷衍完后,便投身于游戏事业。父母百般设卡拦阻,我振振有词道:“人生如白驹过隙,倘不及时行乐,则老大徒伤悲也。”令父母哑口无言。
随着自身的成长,独立思维扩张,与父母的口角也越来越多。
去年秋日,落叶缤纷,萧瑟的秋风中透露着一丝凄凉的寒意,我坐在阳台上瞭望凄美之秋景,满地落叶在风的轻抚下翩翩起舞,好似蝴蝶乱舞,纷纷扬扬。路上行人匆匆,都忙于世俗事务中。偶尔有老人在树下乘凉,手拿蒲扇摇摇,仿佛在回忆过去亦或是感慨人生。
感伤之际,一个不和谐的声音传了过来,扰乱了我的心绪。
“作业写完了吗?还在发呆。”母亲厉声道。
“发会儿呆咋了嘛?”我不耐烦的反问一句。
“啊,你发了四个小时也叫发呆?你真是有脸说出口。”
“不行啊,我想!”
“十秒钟。”
“你烦不烦啊!”
“十、九……五……”
“你们那时候作业那么少,知道我们写作业有多辛苦吗?每天被成堆的作业折磨,甚至书包都背不动了,还让我们写。”
“三、二……”
“好吧我错了,我去写作业。”我只好委曲求全,向黑云压城城欲摧的长辈势力低头了。
直至今日,学习仍是我心中挥之不去的阴霾。但任何事物都有磨合期,也许爱上学习确实不容易,但放弃治疗倒真的万万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