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家乡的米糕】
食物的诞生,有赖于一方水土,有一千双手,就有一千种味道。
水稻在建德耕种历史悠久,我最爱吃的米糕便是以稻米成就了它的“江湖传奇。”
乾潭自古有农历七月十五吃米糕的习俗,一块小小的米糕,承载着乾潭人对祖先的怀念、对家乡味道的尊敬。
首先,制作高水。先备好自家酿的米酒、稀粥、麦麸、甜酒药加水一起放入容器中,让它自然发酵。大约12小时后将发酵好的的原料用纱布进行过滤,过滤好的液体就叫做高水。选用上好的稻米,冲洗、浸泡十二小时,加高水打磨。制造业的发达,很多人已经选用机器磨浆,遵循自然味道的老爷爷老奶奶们还是坚持用石磨。将浸泡好的米粒加入石磨中央的小孔中,边磨边加入制作好的高水,这样磨出来的米浆是最细幼的。磨好后,加入适中的白糖。想得到酸甜适中的米糕,必须把握好发酵的进程。在35度左右的温度中,将米浆酝酿一整夜,米浆自然发酵,在表面形成丰富的气泡,看上去要满出盛放的容器时,就代表发酵成功了。
最后,将发酵了的米浆倒入蒸笼中进行蒸制,高温蒸腾20分钟,蒸熟起锅,米糕表面光滑清亮,放凉切块,内部充盈着横坚相连的气孔。咬上一口,微酸清甜,口感爽韧,有着农郁的稻米清香。
米糕,对乾潭人来说,是家乡的味道,它储存着童年的记忆,储存着对先人的思念。
【篇二:喜迎“十九大” 家乡旧貌换新颜】
踏着清晨的朝露,我的家乡沉浸在一片蓬勃涌动的霞光下。昂首,那天空蔚蓝深邃,低头,那水面波光粼粼,远山云雾缭绕,山峰叠翠,近眼绿树婆娑,花海摇曳。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乾潭。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我的家乡发生变化最大的五年。
昔日坑坑洼洼的泥土小路,如今已变成平坦宽阔的柏油马路;原本杂乱无章的街道,现在已是干净整洁,井然有序。不久前我的家乡还荣获国家卫生城镇荣誉称号呢。
一片片标准化宜居小区应运而生,一幢幢白墙黛瓦、错落有致的杭派民居,成为建德美丽乡村的一道亮丽风景。
在子胥公园,不论是清晨,还是傍晚,都可以看到男女老少,在那里跳舞、健身,尽情地享受着发展所带来的快乐!
看!这碧水、这亭台、这楼阁、这拱桥,古朴典雅,令人陶醉。行走其中,仿佛置身美丽的江南水乡。
我的家乡不仅环境美,人们的生活也美。许多人家都有了私家车,一有空闲,便带着家人去兜兜风,别提多惬意了。瞧,连家里的庭院都打扮得如此漂亮!
夜幕下的乾潭,万家灯火,预示着在党的领导下,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篇三:家乡大变样】
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我的家乡安海新店村,只不过是一座不起眼的小乡村,但她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奔跑着。
历史的浪潮时起时落,未曾想,昔日的新店,亦是穷乡僻壤。而今朝,旧貌换新颜,楼宇鳞次栉比,乡民富足安康。
听爷爷说起过去的事儿,曾几何时,这里处处是荒草地,是鸡鸭们的“领地”。如果踩了上去,那么你百分之百会“中奖”的。凹凸不平的石头路更不让人省心,常常发生事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啊,短短几年时光,天蓝地绿水清,一片盎然生机。村干部组织村民们大力投入修路和环保建设,挖掘机的“歌声”让人们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瞧瞧我们周围:我们的小乡村有了一个个风景如画、令人流连忘返的微公园了!原来的石路变成了平整崭新的柏油路,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花团锦簇。
我第一次去春夜喜雨园,眼球马上就被这里的景色设施拉走了——发光秋千、脚踏琴键、流星跷跷板、彩虹跑灯……当你坐上流星跷跷板,翘一下就变一种颜色,红、黄、绿、青……坐上发光秋千,如同坐在会变色的弯月儿上观赏这片璀璨的星空,遨游在这浪漫的天际。
如此有创意的微景观公园竟遍布村头村尾,除春夜喜雨园外,还有红憩园、安忆园、户牖园、路乾潭园等十几处。路乾潭园每到晚上还有免费的“KTV”。一园一风情,点点是诗情。涵用无穷,叹为观止。
“人人文明一小步,乡村文明一大步。”在村委会倡导“扫地”下,每一个乡民都积极主动地投入文明建设之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近日,我们村有一面闽南语叫“鸡母带鸡仔”的“出砖入石墙”问鼎抖音“人气王”,老旧墙摇身一变成为“网红”,吸引了不少本村及邻近村庄的“50后”至“00后”争相到此“打卡”。“鸡母带鸡仔”墙体上“爱新店,爱生活”六个字光彩夺目,配上大红灯笼,真是喜气洋洋。它展示着新时代新新店的人们热爱生活、用心营造家园的新店情结。据说这面墙上的一砖一瓦都是从周边废弃的老房子里一块一块捡回的,而这儿的每一块砖几乎都有着上百年的历史!
岁月的荣耀依然光芒四射,传奇总会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新店村融入更多文化元素,丰富和提高“美丽乡村”内涵,让“美丽乡村”更具魅力。“不忘初心”,让新店成为更多元化的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