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为什么而活】
你为什么而活?
我不清楚,也没必要清楚。
每个人都有着一个目标,也就是为了什么而活下去,失去了这个目标的人可以说是行尸走肉也不为过吧——没有灵魂的在飘荡着,该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
人间,是个很美丽的世界,出生在这个世界的我们注定要经历很多不美丽的事情才能看到世界最美丽的一面。
而我为什么而活?
为了可以自己一个人游遍山川,随心所欲的活着而活,从海的这一边开始进行生命的旅程,直至海的那一边结束这美好的一生,我为了探寻世界下最美丽的一面而活着。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也经历过许多许多的挫折,这是我们都无法避免的,这个社会是冷酷无情的,是自私自利的,如同森林一般弱肉强食的法则,淘汰了多少我们身边的亲朋好友。有的时候,我也是为了自己而活,才不断在间隙中寻找活下去的那一亩阳光。
我从小就是一个玻璃心,不管表面上装的怎样无所谓,心里都记得清清楚楚,每一次被骂,每一次考差,每一次父母失望的叹气……我都一步一步抗过来了,我不知道我的面前还有多少座这样的险峰,我也不清楚我是否还能够坚持下去,但我会尽我自己的最大努力,最大限度的支持我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曾经的每一次哭泣,每一次大笑,每一次失意,换来的是每一次的成长,每一次形象的更加饱满。
生而为人,必要承受苦难,方能返璞归真。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但我会尽全力去做个有血有肉的“人”。
所以请不要再最困难,别人都对你冷嘲热讽的时候放弃,尽管你将面对的路铺在地狱之上,但走过去,前面就是天堂。
我觉得你现在也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吧?
你为什么而活?
我为自己,为山川,为江河,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而活。
【篇二:我们凭什么生而为人?】
和老师闲谈时,偶然听到一则令我痛心疾首的消息。中国大陆某高校的一位女生去台湾旅游时,看到墙上贴着“恭贺某某﹝一台湾官员﹞儿子跳楼自杀”的大字报。那张大字报已经贴了很久,迎接着每天来来往往路人投来的冷漠目光,却不曾有一个人撕下它直到这位大陆学生的出现。
大字报的内容令人愤怒不已,路人的反应着实令人心寒,对于一对丧子的父母恐怕更是雪上加霜。如何能做出如此令人不齿的举动?如何?
在现代社会中,类似的问题其实早已屡见不鲜,倒地不扶似乎早已成为常态以至于举手之劳就可以被贴上崇高的标签。很多人认为这是快节奏的生活所导致的,你为何部扪心自问一下在你的心里是否还存在着一份美好?
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世界中,苹果公司的总裁库克说:“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因为Alphago战胜柯洁人们就诚惶诚恐,害怕人工智能统治世界。但如果人工智能可以像正常人一样思考,被灌输正确的价值观的话。似乎也未免是件坏事。
科技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人类却似乎因为价值观的确实而退化。尤其是在发展速度惊人的中国,价值观的缺失问题尤为突出。我们从极穷到富裕,从落败到富强,虽然物质发展了,但我们的精神掉队了。
在著名青春作家郭敬明的作品中,每本书都像一个名牌博览会,充斥着奢侈品。但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的中学生们却以此为乐,不免要互相攀比。互相攀比或许是件小事,但它可以拖垮一个人的价值观。我们常说,教育从娃娃抓起,更何况是在对于价值观形成影响最为重要的青春期呢?错误的价值观也很容易形成。因为有错误的价值观,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子女罔顾孝道殴打父母只为一部手机的新闻。既如此,他们当然也可以为了其他奢侈品做出更令人心惊胆颤的事情,也可以罔顾对国家的忠诚。
面对种种问题,习主席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身为口号,它或许显得老套;但它不是口号,而应该是直击国人心灵的文化。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由此形成很多价值观,但也由于历史的淘汰,很多文化和价值观取向就变成糟粕。但即使如此,中国优秀文化的数量依然是世界范围里最惊人的。所以,我们应当是价值观最不应该有问题的民族,随手取一本古典名著就可以陶冶高尚情操。但也正由于价值观的缺失,导致我们并不重视阅读书籍,由此形成了一个无限的恶性循环。
庄子在《秋水》中表达了他的观点:人不过是万物中的一个物种而已,而一个人又只是多的不可胜数的人中的一个个体,而人类社会在宇宙中同样的渺小的微不足道。可想而知,人就如同“沧海之一粟”,微乎其微。但人却站着地球食物链的顶端,难道这仅仅凭借着人类的特有的思维意识么?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因为我们有着正确的价值观。否则,即使我们拥有思维意识,又有什么用呢?人类社会中的败类又会比动物高级多少呢?
因此,正是因为有正确的价值观,我们才生而为人。
【篇三:生而为人】
人工智能逐渐完善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质疑和猜测如潮水涌来。可在这个信息时代,究竟是人如机器,如智能可怕,还是智能如人更可怕呢?
我私以为是前者。
人为何为人?正是因为人拥有计算机也无法运算的感情,会喜悦,会生气,会伤心,会关心他人。会感受温暖。因此,生活富裕的人们会去接济穷人,母亲在地震时会将孩子护在身下,世上会有“孟姜女哭长城”的千古悲歌。正如前日的一则新闻,两位男子因深夜救起落水的醉酒女士而被当地公安表扬。可谁料第二天,公安却意外发现这两位男子竟是当晚一起盗窃案的嫌疑人。当记者采访二人救人时的心情时,二人却表示:“见人落水当然要救啦!是人都会去的。”
没错,是“人”都会去的。是出于人对于同伴的那一份“爱”,他们虽然是小偷,但当面对濒死的同伴,即便只是一位陌生人,他们也会义无反顾的跳下河去。这一切正是因为他们生而为人,以人的方式在思考着,拥有着同情心。他们做过了错事,却也完成了好事。若他们那晚事不关己的离开,或许这世上只会再多一条冤魂。
苹果总公司所在地,美国。一个崇尚高度自由的国家,甚至允许国民配有枪支。也在前不久,过激分子的一通机枪扫射,造成了一场五十九人受伤而亡,一百多人送医治疗的惨剧。死者是人,凶手亦是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人没有了人性,残暴如野兽,冰冷如机器,那样又该如何称之为人?让凶手开枪时,让子弹穿透行人的身体时,他早已失去生而为人的资格。像计算机一样思考的人,那只能算作是一具人形计算机罢了。
既然生而为人,最重要的莫过于人性。这是于本质上区分人与动物,人与机器的一点。毫无人性的例子我们都听过不少,“刁爱青”案、“绞肉机”案等等中外大案都不禁令我们毛骨悚然。凶手为了一己私利而做出的行为令我们瞠目结舌。这只是一部分的人,但如若人类都变成了那样以计算机方式思考,失去人性的人呢?这个世界或许将快速消亡,战火和哭喊将淹没这颗蔚蓝色的星球。
当人工智能让计算机像人一样思考,我们可以同他们交谈,同他们谈判,再不济关掉电源将其销毁。可如果人类像计算机一般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感化他呢?一个只遵于内心欲望而不顾其他的人,又如何称之为人呢?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是需要以感情为纽带来维持的,来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的。这不只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这同样是一个充满了爱的世界。我们的内心中除了心底的愿望,还有着外界的联系或干扰来决定我们做出正确的行为,不让自己受伤的同时也不让我们爱着的,也爱着我们的人们受伤。
生而为人多么令人庆幸,我们不是孤单的个体,不是凶残的野狼,我们可以相互依偎扶持。那么就让我们怀存有这一份美好,温暖自己,也温暖他人吧。
【篇四:生而为人】
苹果公司总裁库克不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而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失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
想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的确得到了质的飞跃,但也有人叹人事凉薄,说人类似乎淡忘了那些流转千年的价值观与美德风尚。在全社会都对“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忧心忡忡时,库克的担心同样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广厦千万,夜眠七尺,良田万顷,日仅三餐。生而为人,还是应当有所敬畏。这里的“敬畏”应是饱含情感而带着初心的,甚至可以说成是一种近乎宗教的悲悯淑世之情。
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一座有了年岁的城墙,用无数或浓或淡的情感堆砌而成,日子是一砖一瓦、生命是一梁一柱。没有情感、毫无敬畏的生活,就像织布机上的经纬,一匹一匹的岁月都织好了,而花色却是一个样子的单调,令人心寒。
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中,讲究“忠恕”之道——忠,谓尽心为人;恕,谓克己待人,是如人之心、将心比心。这二字都是掺了敬畏的,是不由得使人“恭而安”的。
现在的人类大多都怀着敬畏之心的,而且多是因信仰之由。如此想来唯心也挺好,虽说让人神神叨叨的,但也好歹让人信着、做个好人。
我姥姥信佛,信了大半辈子。她每天烧香诵经,也总是告诫我“人在做天在看”,所以千万不可胡作非为。我虽不笃信,却也不可置否。可如今有些人啊,做了好事便想让天知道,做了坏事又盼着天不知,所以做事罔顾后果,说到底仍是没有一颗敬畏之心。
哲学上说只有人类才具有“意识”,才可以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计算机很“聪明”,但“它”不是“他”或“她”,它没有情感没有价值观没有意识,只是一台冰冷的机器。我们可是人啊,胸腔里跳动着的,是生命的力量;脑袋里蛰伏着的,是情感的浪潮!
小小一块屏幕,于方寸之间,便囚住了人的情感,但生而为人,我们不会也不应沦落至此。库克的担心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理应加以重视,但一撇一捺之间撑起了太多,从唐虞上古直说到如今……
生而为人,确应有所敬畏;
生而为人,终是与机器大有不同。
【篇五:人性】
生而为人,性为之本。
人性说起来是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最基本的东西,一个没有人性的人是会被社会唾弃甚至是毁灭的。
有的人开玩笑喜欢说:“你到底有没有人性啊?”一般我们都会幽默的回一句“没有。”殊不知生而为人,怎可无性(此性非彼性)。每一天我们都在晃晃中度日,每一年我们都在无为中过活,生活之于我们,我们之于生活不过是短暂系上的绳索,不会永久,终会离去。
有人说:“一个人若没有人性,那么他和畜生又有什么区别?”所以区别动物和人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兽性和人性,所以想想你的周围有没有人经常骂的一句话:“你还是不是人啊?”以此来衡量所谓一切,其实这不就是变相的把人性和兽性拿来对比,在传统观念里,兽性是和人性有很大区分的,因为你具备了人的一切美德,所有才和动物区分开来,而不是你简单的具备了人的外形你就是人了,外形只是你成为人的一个附加条件,真正决定你成为人亦或是兽的决定性因素就是一个性字。
曾几何时看到过很多的人在外面争吵,那场面至今仍是记忆犹新,那时候见识了各种人的丑态,种种之类云云。
人性是一个虚构的东西,没有实体,有的仅仅是一个人外在的展现罢了,不是吗?故人性这种东西不是我等凡夫俗子能轻易界定的,是需要我们在生活中慢慢摸索、探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