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照亮心中的那束光】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粒种子,只要你肯为它去努力,肯为它去奋斗,肯为它去付出,它终究会开出美丽的花朵,为你散发出灿烂的光彩。
我的心中也有一颗小小的种子,可我并不想张扬,因为我怕别人笑话我。于是,我一直在班级里默不作声!我从小就热爱写作,于是,我长大以后,想成为一名作家!我也努力为梦想而奋斗。每个假期,我都会认真练笔,训练自己的写作能力,不断充实自己。
虽然作文还算不错,但语文成绩并不理想。特别有一次测验,我的语文试卷上画了好多的红圈圈,卷面惨不忍睹。看到让人心碎的成绩,心里很不是滋味!心想,哪有作家的语文成绩不好的呢?算了,我还是换个梦想吧。
就在我要放弃的时候,我陪着爸爸做直播,爸爸在为他的学生导读《羊道》,他讲到羊道的作者李娟高中没有毕业,就放弃了学业,跟着妈妈学裁缝,后来在乌鲁木齐打工,在那样艰难的环境下,都在坚持写作,从来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热爱,最终完成了《羊道》三部曲。李娟的故事深深的震撼了我。
我又想起了鲁迅先生,我把他视为偶像。鲁迅先生当年完成《朝花夕拾》时困难重重,那个时代,军阀混战,是社会最黑暗的时期。即便这样,他也坚持写作。《五猖会》中,他思考着中国的教育制度,《父亲的病》中,他有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反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更是记载了他的童年生活。哪怕再困难,他也在坚持写作,坚持用笔来鼓舞民心。
没错,即便我的语文成绩不优秀,但我对写作的热情从来没有衰减,我坚信,只要我像李娟那样,像鲁迅先生那样,坚持下去,朝一日,一定会梦想成真。
就像我以前说过的,只要你肯为梦想奋斗,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在李娟和鲁迅先生的指引下,我心中的种子已经在萌芽,他们是照亮我心中的那束光,让我看清了人生的方向。
【篇二:脑中计算机】
于所有学过外语的人,都能从人工智能的翻译中觉尝快乐。
究其原因,纵使计算机的词汇量远超常人,但其“映射式”思考无法在两种语言间切换语法程式、还原合适语序、综合而成可理解的语境,于是译作常有颠倒错乱、谵语莫名之处——倘若其思考模式转变,以目的语言为初始母语而像人类一般理解待译语句,又会如何?
我想或只是冰冷凉薄翻译腔,有“腔”而少内容少情感。
想文学创作也是这样,少年提笔,内容情感尚未提炼,“诗腔”、”文艺腔”、“学究腔”已先文而在,有“腔”而不自知,甚至自得,怕是多少人的通病——据说有作家在阅读李娟的作品后痛哭,发觉自己这几十年竟是“完全写错了”,李娟作品既朴实又奇崛,情感内容朴实真挚,修辞笔法却常收奇崛之效。
阿城说他以为当代中国作家最没文艺腔的数汪曾祺先生。诚然,没有对生活的真意趣、真性情,实在写不出《四方食事》、《鸡鸭名家》,写不出如画如诗、梦中梦般的《受戒》——有这般性情,“腔”与“调”不过赘疣。同样地,正是怀有对人性至深沉的热爱、悲悯与同情,托尔斯泰方能写出《战争与和平》——宏大,“宏大叙事”之外的宏大。
若是计算机当作家?“斯文”将丧。
失去人类所具有的自我意识与怀揣情意的价值观和同情心,计算机能写出什么来?文法颇通、遣词用心的“荒唐言”。
苹果公司总裁库克提出了非常要紧的命题: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
静静想一想,一身冷汗。
当今时代的多少弊病,正是源于“失去价值观和同情心”而“罔顾后果”。车水马龙,歌舞升平之下暗潮涌动、物欲横流,繁华盛景背后是怎样一个荒凉世界。
以“价值”为“价值观”。名利场的樊笼套住一个又一个迷途失魂人,挣扎不得而沉沦,干干净净少年人为无情世界再添一个“精神赤贫”的无情浪人。人们脑中计算机,手里计算器,以利害价格仗量、标定生命的厚度、深度和温度——或已没有温度。灵光隳矣。
天上又下阴沉霪雨,人世苦怨,人间无情。
著名英语言学者、翻译家陆谷孙教授有演说劝勉:“身在丝绒樊笼,心有精神家园”;“守住底线,不要欺骗、钻营、庸俗、猥琐,而要用一颗忠诚、明敏的心,保持对问题的省思与追问。”“坚疆不暴,柔从不流”在物欲世界该多难?
散文家王鼎钧先生有言:“一若情人之眼,于无情世界中觉出有情。”真挚爱情都难付出,这般的同情心也实在可贵。
多少次我们“梦回愁对一灯吹”?渴望脱身犷犷嗜利的渊薮,重返莹澈冰洁、夜气清神的天真少年时?
从人类文明的童年少年回想,经由祛魅与破除迷信,我们不期然而然地舍弃了自身的灵性,失去了对自然的天真信仰与敬重虔诚,从“物我一如”变为“物的世界”,实是痛失一大境界;通过冰冷的计算机式思考,丢下价值观与同情心,“物的世界”再成“物欲世界”,盲从而无情,傲慢而无知,我们重拾“信仰”——“科学迷信”、“理性迷信”、“工具迷信”,往后如何演绎?“人类文明”变为“机器文明”?
忧心如焚。
我们或正面临着信息时代的再觉醒和新一轮自我抗争。
莎翁名言“身虽囿核桃,心为无限王”,这句可作人类文明史中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无数次抗争觉醒的赞语,倘归给了将来之计算机,岂不啻为一记响亮耳光,打得多少人汗颜,多少人失声流泪。
生而为人的懊丧莫过于此,托翁莎翁要流泪——就是计算机学了人思考,也想流泪。
【篇三:在紫玉兰的见证下】
佳慧和李娟是特别好的闺蜜,做什么事情都要在一起,就连上厕所,都要一起去。
在一次考试上,李娟向佳慧扔小纸条,佳慧打开看:我第三道题不会做,快告诉我答案!佳慧想:如果我现在告诉她答案,她可能上高中会很吃力,让她自己想好了。她就当做没看见似的,不顾李娟。李娟不停地朝佳慧那儿看,可就是没等到那充满无限希望的小纸条。 放学以后,就拦住她:“你在考试上为什么不告诉我答案,我差点就满分了,佳慧!”平时李娟都是叫佳慧“佳佳”的,她这一次是真生气了,“如果告诉你的话就……”佳慧的话还没说完。“就有人跟你竞争了?你就会从第一名的宝座上下来?没想到你这么自私!我李娟看错人了!”李娟气冲冲地走了,紫玉兰的花瓣掉落了几片,轻轻飘飘地落在了石板路上。留下的只是啜泣的佳慧,她的脸微微抽动,努力不让眼泪掉下来,但是,没能忍住,一滴滴晶莹的眼泪从眼睛里滚落下来,划过了佳慧通红通红的脸颊。
李娟看着自己差点满分的试卷,气得眼泪都流下来了,心里诅咒着佳慧,月亮还是那么亮,星星还是那颗星星,一切都不会为了我们而停留的。
第二天,佳慧主动找李娟讲话,李娟一扭头:“我才不会跟你这种人讲话呢!”“我……我是为了你的学业而着想的!如果我告诉你,你一辈子也休想写对这道题!我这样关心你你还这样?我真是……”佳慧生气地坐回自己的座位。其他人议论纷纷:“佳慧和李娟不是最好的朋友吗?”“看,火山爆发了!”……
“李娟,老师找你!”一声轻柔的声音传来,却给李娟毛骨悚然的感觉。李娟来到办公室,老师轻轻地说:“坐下吧。”李娟小心翼翼地坐了下来。“听说你跟佳慧吵架了?”老师端起茶杯,“是!”李娟坚决的说,“哦?是因为什么原因?”老师小喝了一点茶。“是因为佳慧考试时不给我答案!我就差5分就满分了,都是她害的!”说完这句话李娟自己也惊了一下。“她是为你好,你想想,如果她给你答案,你高中会考不上的!”老师郑重地跟李娟说,“快去向她道歉!说了那么伤害她的话。”“是,老师。”李娟低下头走出办公室。
“佳慧,对不起!说了那么伤害你的话。”李娟红着脸对佳慧说,佳慧笑了笑:“没事的。”“我们还是好朋友,对吗?”李娟握着佳慧的手,“当然啦。”佳慧会心一笑。
佳慧捡起紫玉兰的花瓣:“我们永远是朋友。”
“不会丢弃对方、不顾对方吗?”
“对。”
【篇四:读遥远的向日葵地有感】
“好的文字终是能突破喧嚣的尘土,成为一股清冽的甘泉去涤荡人心”。李娟的文字很好地证明了这句话。
《遥远的向日葵地》是朋友推荐的。刚看到书名,觉得无非就是写哪片田野上的向日葵地,或是向日葵所寓意的阳光、美好,以及诗和远方。一开始颇有“走马观花”之意,后来发现,这本书给人的惊喜可不止一点。
这本书中的向日葵,代表的是孤独的等待和农耕的艰辛。李娟用自己坚韧、温暖又积极乐观、充满力量的文字,描述了十年前与家人在遥远的阿勒泰戈壁种植向日葵的往事。她笔下的人与事物都跃然纸上。勤劳能干、努力向上的妈妈;颠沛流离终究回不到那片土地,一直在“等待”中的外婆;温柔的小赛虎;爱偷鞋子的丑丑;许许多多嘈杂的小动物;只有一个近乎破烂的顶和一些零零散散的锅碗瓢盆组成的房子;还有那片明明已经日渐繁盛,却还是被鹅喉羚毁了的九十亩向日葵地……很贫苦的生活,除却一丝苦涩之外,更多的,却是生动、坚韧和丰盛。
而在这丰盛又有趣的农耕生活里,还有着那无穷无尽的等待,像是要吞噬万物的怪兽。妈妈等待水去灌溉那片向日葵地,等待向日葵的绽放;狗狗等待远去而归的妈妈;高龄多病的外婆在遥远的向日葵地等待孩子的归来,却也无时无刻不在等待着死亡……李娟姐姐也在书中写道:“我觉得外婆最终不是死于病痛与衰老的,而是死于等待。”可能是跟外婆最亲,也可能是李娟姐姐笔下的人物故事很生动,书中外婆的等待,让我感动,也让我想起了我的外婆。
外婆的一生似乎也在等待中度过。她的前半生,等待外公来爱她,等待孩子的长大。等待终于不用过那种天还未亮就出门割小麦,晚上只有月亮陪伴她归来的日子。而这一切都还没完全结束,外婆又要开始新的等待。随着年龄的增长,外婆的风湿也越来越严重,腿变得不利索起来。她就只能在家里等天黑,又等天亮。等同辈们离开,最后也等自己离开。外公去世后,孩子们也逐渐长大远走高飞,外婆孤身一人守在那间青瓦老屋,却也始终坚信着“总之岁月漫长,然而值得等待”。她一直都等待着美好的事物,当然更多的,是等待我的归来。
从小就跟在外婆的身旁,我是她一手带大的。外婆会尽一切所能的把她尝尽一生后沉淀下来的道理讲给我听。在我上小学便离开外婆家时,外婆也没说什么,只是扶着门沿,开玩笑似地说了句:“囡囡常回来看看,别让外婆等太久,外婆会孤独的啊……”我不以为然,也不知道“孤独”与“等待”,是有着多深的含义,所以很少回去看她。看完这本书后回头想想,真的很可惜当初自己年纪小,不懂那小小花招后的一片柔情。
偶尔回去一趟,外婆无穷无尽的等待也终于有了一个突破。一见我回来,外婆可高兴了。我嗜甜如命,每次我回去,外婆都会给我熬糖。她不顾及自己腿脚的不便,走到厨房去。一口大锅放进装满的水,把白糖放入锅里开始搅。可不能闲着不搅,不搅的话就会熬糊了!慢慢地搅,也慢慢地等待。慢慢的水浅下去,待锅里稠了。甜腻的香气便氤氲开来,馋坏了我。外婆用两根筷子搅了搅,我的小舌头一卷,又热又软,筷子上的甜晶莹透明,甜到了我的胃,更甜到了我的心。
没过多久我就走了,穿鞋时,外婆总是唠叨:“那么早就走了啊……”“嗯回家写作业……”
长大后才发现,年少时外婆口中的“孤独”与“等待”,是有着多深的含义——“孤独这两个字拆开来看,有孩童,有瓜果,有走兽,有飞虫”,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的巷口,人情味十足。而孩童瓜果飞虫自然热闹,都与自己在乎的人无关,这就叫孤独。外婆在孤独中等待,又在等待中孤独着。而外婆却愿意这样等待我一辈子。
《遥远的向日葵地》的等待,或许是万物共通的等待。那份等待“洒落”在小说的每一个角落,也出现在我们生活当中。就像我的外婆那样,她一直等待着我的归来,那份等待,无比盛大,却也尝尽孤独。
“现实生活就像她描述向日葵一样,远不止开花时节灿烂壮美的面目,更多的时候还有等待、忍受与离别的面目。”关于“等待”这个词,可能听说过最多的是“等待美好事物的到来”。其实不然,等待这个词,满满都是孤独与苦涩。
但幸好,这本书就如北斗,闪耀在我的人生中。没有人会喜欢孤独和等待。让爱你和你爱的人少一些等待。把那片遥远的向日葵地放入心间。毕竟人非神明,不可能活一世就该有一世的“等待”与敞亮。而愿意等待你的人,必定是珍惜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