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观荷的作文

【篇一:我的大自然】

大自然,就在我们身边。但是你可曾仔细观察过大自然的点滴,了解背后的深意呢?现在,且随我来:

寒风中的傲骨——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宋代诗人王安石,用一两句言简意赅的诗句描绘出了,一枝颇具傲气的梅。我们在春天赏樱,在夏日观荷,秋天望枫,却难得在冬日赏梅。梅,迎着寒风绽放——若仔细看,你定会在它那小小的黄色花瓣中寻到一股顽强的精神,一股不惧苦寒的精神。除了被人观赏之外,它还有许多功效,拿它泡茶,可以治喉咙痛;用它制成香囊,具有安神的作用。

荒凉处的努力——竹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清朝诗人郑燮,为我们写出了一种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竹子不管条件怎样恶劣,哪怕是在石缝中,也都要顽强生长。苍翠的它,一年四季都不枯萎,永远地挺立着、积极地生长着。它也是荒野中的水源,截下一段,水便会涓涓流出,瞬间滋润干枯的身心。它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

树梢上的精灵——雪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西岭的积雪千年不化,这是一种怎样的固执啊!雪,洁白无瑕。它的到来总会让世界银装素裹,让世界纯洁无瑕。它肩负着净化世界的重任,同时万物在它呵护下,孕育着新的生命,默默地等候春暖花开。雪,也让爱好运动的人有了很好的去处,给小朋友带来童年的欢乐。

大自然的每一个小细节,都蕴藏着一个做人的道理。它既是我们的老师,也是我们共同的朋友,让我们一起呵护她。

【篇二:游生态农庄】

今天,我随着老师来到了绿杨渔庄,今天我们主要是来观荷的。

荷花一身都是宝,藕,莲子可作食品。辛弃疾有云:“更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而荷花的莲子,藕节,根茎,荷叶,花,种子的胚芽均可如药。由此可见,荷花不仅美丽,还一身都是宝,怎能不让人千百倍的赞颂呢?荷花属睡莲科植物,一般在六七月份开花,有红,粉红,白和紫数种,在青翠欲滴的荷叶以及碧波荡漾的湖水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出尘动人,宛如从天上下凡的仙子。微风轻抚,荷花便随着翩翩起舞,花随风舞,风伴花舞,构成了一幅夏日小荷图。

车子一路过去,我远远的就看到了大片大片的荷叶,簇拥着朵朵荷花,粉色的,白色的,黄绿色的……无论哪一种都是非常的美,还有那荷叶,碧绿碧绿的像一个个大玉盘,恰缝今天天空中下着蒙蒙细雨,荷叶上还有晶莹的水珠滚动着,可美了!

忽然一张大大的蜘蛛网吸引了我的注意,像极了一个小小的八卦阵,一圈一圈仿佛是一个小迷宫。蜘蛛就像一个道士一样,“八卦阵”中间。而那在“八卦阵”上的虫子尸体就像那些被“道士”杀了的鬼。

这真是一场有意义的观荷活动!

【篇三:留在记忆里的芬芳】

那早已紊乱的文字,喧嚣着破碎的时光,思绪追逐着那个青衣追风少年。

初入郁夏,树下浓荫,厮磨着蝉音斑驳。

桌上放着一张弟弟的旧照片,用鹅黄和褪色诉说着惆怅,将我带回那个荷香芬芳的下午。

弟弟初入小学,总是烦躁。我便与他相约看荷。

藕塘的泅绿翠得亮眼,荷香也被轻风托起,四下飞溅。

他紧抿着嘴一言不发,似乎在思考着些什么,看着一池绯红的荷花,羞涩地打着朵儿。

我迎着微风,轻声地说:“你总爱待在房间里把自己闷着,想必不知道这满塘荷花早已盛开吧?荷只绽放在夏季,却不那么燥热不安,守着一片静谧,出于淤泥而不染。”

西边的晚霞染红了一片天,几只惆黑的麻雀啁叽着昨夜的梦呓,没有轮廓的云,扔给弟弟一团洁白的想象。

他仍然安静地站在藕塘边,诉说着无声的惆怅。

剪一段观荷时光,诉一段夕阳衷肠。

“姐姐,我明白了。”稚嫩又成熟,仿佛荷香教会了他成长。

迎着太阳落下的方向,弟弟沐浴着荷香乘风跑去,一个人奔跑在城市的黄昏,孤独的影子被斜阳拉长,招摇在无边暮云之下。

夕阳倾洒,观荷,几度喜时光。

那个一身青衣的追风少年,终有一天,会跨过寂静无声的洗墨江,离开群山环抱的旧桃源,来到无边雾霭的夜空之下,目睹无数不可干涸之海干涸成田,不可逾越之山相覆倾倒,你的命运被悬在刀尖上,而利刃需永远向前。

荷香的芬芳伴随着他一路奔跑向前,荷香的安谧与智慧也会伴他一路成长。

思绪回到现实,凝视旧照片中的背影,坚定不移,回想起观荷细嗅,恋上穿堂风。

荷香的芬芳,随记忆消磨,荷香的芬芳,存于回忆中的美妙时光。

热门推荐
1洗菜记
2那令人陶醉的春
3英语作文加翻译
4我在生活中学语文
5最害怕的事
6乌镇之旅
7原来,我也很渺小
8孤单的滋味
9他教会了我两个字
10人工智能
11邢台大锅菜
12关于代沟的作文
13不该丢失的自尊
14给哥哥的一封信
15一次相逢一份暖作文
16当时只道是寻常
17我爱画画
18感谢对手
19反思我们在碎片化时代中的种种
20成长的灯塔
21了不起的妈妈
22共度美好时光
23放弃
24和书香同行
25吃水果
26我的文具盒
27欢度元旦
28童年趣事
29快乐的六一
30他在雨夜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