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故事中成长】
细看王安忆教授与众教育家们的观点,中心词无不落在“在故事中成长”,区别仅在于或“温存”或“残酷”。不由得腹诽一阵:为什么咱们的孩子就非得在故事里成长啊?
教育家们钟情温存。一个微笑着的故事固然怡人,散发母亲手掌的温度,但当母亲的手无意中或是不得不放开时,整个人生都会摔得很痛。
之前满城风雨的性教育读本风波便是个例子。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在性教育这块,一直处于他们心中的舒适区,实际上的无知区。当一幅揭示现实案例、教导防范措施的插画如同骑士一般杀入舒适区,孩子们要么倍感尴尬、脸红心跳,要么拿分叉的手指半掩住眼睛,偷着笑;而家长们感到自己的被教育史和教育史都受到了挑衅,梁山起义拳打官府。我们认为闭口不提是种温存,真实而残酷的案例必将会被学习模仿,我们的孩子自此将走上猥琐道路,终将做出荒淫之事。
更为讽刺的是,我们用温存呵护自以为的孩子的一尘不染,却用最残酷极端的例子破坏孩子对纯洁的信仰,例如爱情。教育家们若觉得自己在理,不妨倡议在语文课本里多放一些忽略现实、歌颂伟大爱情的、happyending的言情故事,告诫社会、媒体不要总宣传“十七少女意外怀孕,人流葬送花季青春”,还应该把电视上、大街小巷的无痛人流广告通通毙掉。
残酷,很有必要,它同温存一起,为孩子勾勒出相对客观的世界,让孩子在一路成长中深深浅浅地观察、体会世界,思考自己的存在方式、如何在这个世界生存。我们不止关注到世界的美好,也看到有许多残酷亟待解决,我们将懂得平衡美好与残酷,世界与自我;更进一步,让这个世界少一些残酷。
相反,倘若一路不食人间烟火地走来,到了某个时间节点,譬如走入社会,会发生什么?家长们将开始为孩子“补课”,将他们几十年来尝过的苦头连同三代祖先的教训向你倾囊相授,汇编成册可称“社会游戏手册”。十几年来舒适的棉花床被抽掉,你战战兢兢地走入水中,越走越觉水深而心慌,于是对世故法则点头称道,并将其视若珍宝,传给你的下一代。不成文的律令在社会中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少数孩子醒了是没有用的,只会沦为大多数人的笑柄;只有当所有孩子理解“社会”的时候,社会才能摆脱这些所谓法则。
再看中外青少年对比。我们不时捧着杂志惊叹于某国少年在做如此这般的宏伟事业,而对比图里的中国少年和自己大眼瞪小眼,相映成趣。社会实践在西方国家是教育的重要部分,其概念完全不同于我们所谓的社会实践。他们从真实的社会中观察样本,亲自体察世界;而我们的孩子从故事中美滋滋地享用烹调了的温存大餐,有时候味精严重超标,儿时的我们也还趋之若鹜。
因而,王安忆和教授的看法有其合理性,但同时也存在本质上的误区。
愚以为,温存是最大的残酷,它意味着蒙蔽,是夏天的空调,让你不知道教室外面有多热。而故事本身就是一种被加工美化的温存。
下一代,可别在故事里成长了。
【篇二:审视温存】
温存与苦难,残酷与美好在故事中的界限往往没有那么分明。于是这两股力量之间的比例调和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给孩子编选故事时想要控好这个度,关键是要去权衡利弊,可更要思考的是:我们想为孩子传递什么?启蒙什么?
先从不少教育家的观点立足,他们认为启蒙书更应该给孩子传递世界的温存。强调启蒙是争议的所在,启蒙于一个人的思想乃像一个指明灯,它日里模糊却时刻在提醒掌舵人船要行驶的方向。它是扎根人内心最深处的信念,也是未来价值观形成的根基。而它是最稳固的也是最脆弱的,最长久也是最短暂的,它萌发于新生之时却伴随一生。孩子没有形成剔除好坏信息,区分正负能量的潜意识,这便是这一观点持有者的忧虑所在。
首先,这想法确实是无可厚非的,我们无法排除现实的阴暗面会对孩子的心态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我们更多地是想给孩子传递正能量,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未来。但我认为“温存”这个概念定位得太为模糊与笼统。什么是温存?讲人人互帮互助的故事?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甜蜜的小生活?我觉得这个范围太过狭隘,犹如让孩子们坐在井里看头顶上的一隅美景。倘若他们爬出井发现爸爸妈妈在吵架,邻里小朋友彼此不打招呼又会怎么样呢?温存太过空泛化,带来的是美而不实的“别人家的故事”,并不会给孩子带来浓郁的幸福感,只是像喝白开水一般平淡无味罢了。事物有时是需要相辅相成的,残酷的存在更能映照出温存的真实感,在这一点上王安忆女士的话是经得起验证的。
她选择以不少表现“苦难”和“残酷”的故事来“澄澈地映照世界”,让孩子们在故事里成长。这与对立观点的基本差异在于:前者选择客观真实地表述,较为客观地叙述生活但突出温暖的力量,最后温暖战胜了困苦,是本质上的光明和暗黑两势力的抗衡赛。而后者是选择增加温暖的故事,减少残酷事件的发生概率、出现的频率。这是字眼在量上的增添与减少,并不不能真正传递出美好的力量。而王安忆女士用的言语十分精确,“澄澈地映照世界”。一是更大程度上清晰地还原现实的模样。二是注入美好的力量让孩子尽可能看见一个圆满明亮的结局。
我们想给孩子传递启蒙的是勇敢乐观地面对生活,那就应该告诉他们别人如何在困境中挫败困难,从而激励他们,而不是一昧传述空而不实的温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