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处处留心皆学问】
“有孔不见虫,有丝不见蚕,撑伞不见人。”这则谜语的谜底就是我最喜欢吃的蔬菜——藕。
放学了,走在路上,这时从耳边传来“咕咕”声,哎,我的肚子又唱起了“空城计”。想着,便加快了脚步。一打开门,一阵香味扑鼻而来,随着香味走进厨房,便看见一盘糯米藕,我不禁咽了口水。
我拿起筷子,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块藕放进嘴里,甜而不腻,软而不粘,还有一股清香味。我咂着嘴大声赞叹道:“妈,您的手艺见长哦!真是十里飘香。”妈妈听后,笑眯眯地看着我,向我提出一个问题说:“你既然这么爱吃藕,知道藕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孔么?”我想了一下,胸有成竹地说:“小菜一碟,小时候就听老人们说吃藕长心眼,孔不就是藕的心吗。”妈妈摇了摇头说:“那都是老人为了让孩子多吃点蔬菜而编的善意的谎言,你要真的想知道答案就自己去找吧!”
吃过晚饭,我便冲进书房,打开电脑,百度一搜,答案映入眼帘,植物生长离不开空气,藕生活在水下的淤泥里,空气稀薄,为了生存,藕拼尽全力地吸取空气,通过孔传送给藕节上的根。所以,孔就是传送空气的通道。哦,我恍然大悟,点了点头。
真没想到,如此其貌不扬的藕,也蕴含着科学道理,生活中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啊!
【篇二:小学学生作文】
我的家乡在宜宾,是藕的盛产地,它生产在污泥里。
炎热的夏天到了,正是藕叶最美的时候,绿绿的藕叶又大又圆,像一把绿绒小伞。在雨后的清晨,你会看见一颗颗晶莹剔透的露珠,在绿绿的藕叶上滚来滚去,非常惹人喜爱。
过了一段时间,藕开花了,雪白雪白的,形状跟荷花差不多,花瓣大大的,掉在水里,像小船一样在水里荡来荡去,非常美丽。又过了一段时间,藕花开始结果了,金秋时节,农民伯伯们把藕从污泥里挖出来,它不像苹果梨子那样高高的挂在枝头上炫耀自己,它那样肮脏,到处是污泥,还带着臭味。但是经过水的冲洗,终于露出了真面目:一节连着一节,想婴儿的手臂,白白胖胖的。一节偶有三四节,如果你用刀把一节藕切开就会看到横切面上有一个一个小小的孔。虽然藕被切断了,但是它的.丝还连在一起,难怪人们常说“藕断丝连”,原来就是这个意思。
藕不仅可以煮来吃,还可以炒着吃,烤着吃……我最喜欢吃的也是藕,因为有一次,我游泳后回到家,一开门,一阵清新扑鼻而来,我问妈妈:“这锅里煮的事什么呀?”“是藕炖鸭子”妈妈回答。等饭菜上桌后,我狼吞虎咽地吃着藕,还喝了三碗汤,肚子成了大西瓜都还想吃,真让人垂涎三尺!
藕全身都是宝,可以清热,藕叶和藕节可以做成中药,晒干了可以做成藕粉。
我非常的敬佩藕,因为它有“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想公安战士,缉毒人员……他们都具有藕这样的精神。我爱藕,更爱具有藕这样精神的人。
【篇三:心灵美】
常言道:花美在外表,人美在心灵。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正准备看电视的我被妈妈喊了过去,我走进厨房便闻到了骨头汤的香味,犹如身在仙境里。“去买点莲藕煲汤吧!”妈妈说。“好的!”我说。“这么好喝的汤没有很好的配料怎么行呢?”我说着就动身准备骑车去菜市场了。
“我美了美了美了,我醉了醉了醉了……”我边哼着小曲边骑车。突然,脑子里想到人家说卖菜的小贩有套路,会缺斤少两,坑人骗钱,所以觉得要留个心眼。
来到菜市场,这儿人多,卖菜的吆喝声一片,好不热闹。“小孩子,买番茄吗?刚摘得,可新鲜了!”我摇摇手说不要。环顾四周,看到了卖莲藕的叔叔,我走到他的摊位前,拿了两根藕放进方便袋,他给我拿了出来,用刀把两头的藕节切掉了,然后放称上称,边称边说:“两元一斤,两斤三两,一共四元六角,给四元五角吧。”我高兴地说:“谢谢叔叔!”递给他五元钱,转身就离开了。我心想:叔叔没有坑我,还让我占了便宜。
“美了,美了,醉了,醉了……”正当我陶醉在歌声里时,一个声音打断了我:“孩子,等等,等一等。”回头看时,叔叔已经到了我的身后,递给我一个五角硬币。我说:“零钱不用找了,占你便宜了。”他硬塞到我的口袋里就走了,我大声喊:“叔叔,你是个大好人,谢谢你!”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把事情告诉妈妈,妈妈抚摸着我的头说:“世界上还是诚实善良的人多,长大了以后,你也要做个心地善良的人。”我点点头说:“一定做个心灵美的人!”
【篇四:夏天作文】
故乡,是记忆中玫瑰色的薄雾。
记忆中的故乡,没有骄阳似火,酷暑难耐,一切行文中提到的灼热,都是不复存在的。之所以说是记忆中的故乡,是因为我实在无法将美丽可爱同这座冰冷的日新月异的城市联系起来。
孩提时代。夏季或许意味着休息,但对孩子们来说,游戏的最好时间到了。
金色的阳光穿透江南常年不散的雾霭,召唤优雅的蝶,可爱的蛙,灵活的蜓,英勇的虾……女孩子们拿上网兜在花丛中乱转,惊跑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又急急忙忙举起网,对着早已够不到的高度一扑,仰望着翩翩倩影出神。往往一下午也不会有什么收获,就是有幸请得失神者落网,也往往在入夜前就被小心地送回家。
男孩子们可没这么不讲效率,他们挽起裤腿,将泥巴印在藕节似的小腿上,早已虎视眈眈田边的青蛙。青蛙是农夫的好助手,这话不假,但对于不过十岁的孩子,有什么比玩更重要的呢?何况农夫也乐呵呵地观看呢!
“呱——”一个冒失鬼打破了沉寂,小径上立马伸出一只脏手,迅捷地盖住它。“呱,呱”冒失鬼还在不甘地挣扎,可就是它潜进水里,两岸也都是“伏兵”。青蛙可没蝴蝶那么好运气,大都是用来玩耍或钓龙虾的。
“蓬头稚子学垂伦,侧身莓苔草印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说的也就是如此。
当阳光逐渐隐去的时候,孩子们也安静下来了。花白头发的老妪躺在藤椅上乘凉,眼睛微微合上了,面容安详,但身边的孙儿一动,又睁了开来。稀疏的光零落洒落,一点一点的光影,便是从前人怯怯的眼睛。
这些孩子,往往不过4、5岁,还不够出去玩的资格,一双水汪汪的眼睛,一眨一眨地听故事。
花季。夏天了,没有什么感觉,就像迎面的一个陌生人叫张三或是李四。热了有空调,有冷饮。户外活动更是稀少。
其实走下楼去活动,那蝶,那蛙。在这发展的城市中,在这精心看护的绿色中,也早已绝迹。那树荫下一点荧绿的光,已是梦境中的萤火。这几年,除了麻雀之外的鸟也没看见过,笼子里养的那不是鸟。
何况,我已懒得下楼。
坐在电脑前,十指娴熟,划过键盘。
夏天来了又走了,而我们的夏天,早在不经意间消逝了。
我仍然怀念这童年记忆里的那故乡的夏,它让我感受到了夏天的意义。
【篇五:汉语情缘】
我与汉字汉语的缘分,还需从两三岁时说起。在那朦胧而又清晰的记忆深处,我站在床上,紧紧地攀住床头,用蹒跚的步伐挪行,一点一点的前进。“哗——,哗——”藕节般手臂上的小银镯在略略泛黄的墙上刻下一道又一道深深浅浅的童年印记,胖乎乎的手指点着墙上被磨损的图案:“苹果——”“香蕉——”……从我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汉语便注定伴随我一生的成长。
语言,是何等的神奇!早在千百万年前,我们伟大的祖先便用自己的智慧打开了语言文字的大门!从最早的甲骨文、金文开始,如今,汉字汉语这条河流已源远流长。每一个汉字的精巧构造都赋予了各自非凡的意义,每一段文字的背后都埋藏着一个生动而睿智的故事。而这一切,更多的还须要我们每个人细细品味。
在我眼中,没有其他任何一种语言能同我们的汉语媲美。唐诗宋词,记录下曾经的美好与辉煌。细细品读,字里行间似乎仍能让人感受到当年那恢宏的气魄,那万马奔腾,飞瀑倾泼而下的壮丽景象。常读唐诗宋词,心境也会变得开阔,使人仿佛置身其中。那些早已在历史中飞散的爱恨情仇,也都一一在这些舒缓优美的文字中再次展现,且独具了一种中华文化特有的韵味儿。
俗话说“字如其人”,我认为这是十分可信的,否则中华大地上的儿女们怎能生得如此可爱而智慧!
汉字,是中国人的一张名片。一手秀丽的字总能博得生人的好感,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字体,或飘逸,或工整,或轻盈,或凝重,从中也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性格特征,是安静稳重,还是聒噪轻浮,便会一目了然。
每当打开英语书时,感觉更多的是陌生,不解;而翻开语文书时,看到那熟悉的横竖撇捺,便有一种亲切之感油然而生。也许这,便是我与汉语母语的情缘。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汉语拥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随着我们伟大祖国的日益强大,相信汉语的地位还会越来越高,汉语更会带着中华文明走向更远更广的世界!
我缘定汉语,终会爱你一生。
【篇六:荷花】
在美丽的江海平原,很多人都见过荷花。荷花,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它,欣赏它,多少文人都把它作为美好的形象来吟颂。在荷塘边,你放眼望去,那盛开的荷花就像一位端庄的淑女,亭亭玉立,尽情展现她的妩媚多姿、青春活力。
我也欣赏荷花的婀娜多姿,身着淡红衣裙的它,在一汪清澈的池水中格外艳丽。它们似一个个绯红着脸的孩子,天真无邪;它们又似无限美好的朝霞,令人向往。满池荷花,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在微风中,一摇一摆,颇为可爱。有的只展开两三片儿花瓣,似一个小娃娃,悄悄看着这世界;有的已完全绽放,悄然耸立池中,像亭亭玉立的少女,令众莲仰慕。仔细瞧,它露出了淡黄的蕊儿,由内而外还散发出清淡的幽香,袅袅地钻进人的心肺。一片片荷叶站立了起来,成片成片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那翠绿的荷叶上滚动着的晶莹露珠,仿佛给荷叶披上了金衣。
荷花之所以被人赞叹,还因为它用途广泛:荷叶能清暑解热,莲梗能通气宽胸,莲瓣能治暑热烦渴,莲子能健脾止泻,莲心能清火安神,莲房能消淤止血,藕节还有解酒毒的功用呢!自叶到茎,自花到果实,无一不可入药。另外,荷花还可以作成美味的食物,奶油炸荷花便是一道家喻户晓、人人爱吃的名菜。
除此之外,在人们心中,荷花又是圣洁的象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诗是古代诗人对荷花的赞美,它对荷花的品格和特色概括得入木三分。荷花出尘离染,清洁无暇,所以中华民族一代代优秀儿女都以荷花的高尚品质为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