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金簪雪的作文

【篇一:浅谈薛宝钗】

翻开《红楼梦》,发现每一个主要人物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判词。那么,什么是判词呢?我的理解是,判词就是对这个人物的一种解释,以及她日后的命运结局,而薛宝钗的判词呢?在我看来,无论她是如何来到这个人世的,终究也只是一个孤孤单单的人而已。

薛宝钗,群芳之冠,与黛玉齐名。自小出生在富甲一方的薛家,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后来父亲早亡,哥哥又是个游手好闲的人,为了使得自己的家业不会荒废掉,也为了自己能够进宫,跟着母亲一起投靠了贾家。“可叹停机德”说的就是薛宝钗,“停机德”指的是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的妻子停下织布机不织布,而来劝自己的丈夫努力上进贤淑之德的故事。整句话既是褒义又是叹息,一方面赞美宝钗的这种美德,另一方面又感叹,最终她将会徒劳无功。判词就像是一个引子一样,吸引读者继续往下看。宝钗入贾府后,深得长辈和姐妹们的喜欢,因为她的处世圆滑和体贴人情,在和姐妹们的相处过程中,得知湘云要开诗社,但是又没有足够的钱,善解人意的她就资助湘云办了螃蟹宴。最后,连心直口快的湘云都大赞,觉得有这样一个亲姐姐的话,即使没有父母,也是无所谓的。在和长辈的相处中,宝钗也是非常体贴入微。贾母要给她过生日,问她喜欢听什么样的戏?宝钗知道老人家喜欢热闹,就按照老人家的喜好回答,让贾母也觉得她非常的聪明懂事。

这样一个人人都说非常好的人,最终的结局却是“金簪雪里埋”。或许是命运的捉弄,或许是贾府的败落,宝玉出家后,宝钗落得如雪一样,白茫茫的一片,空空如也。有人惋惜,有人感叹,但是我觉得,那个封建时代的女性是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她们只能被迫的接受。但是,薛宝钗身上的高情商和高智慧,是值得我们来学习的。

【篇二: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没错,她就是林妹妹。

书中描写道:“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不仅如此,宝玉还送她一妙字——“颦颦”。可想而知,她是如何的美丽动人!

她的人生是极其不幸的,幼时就失去了母亲,而且她自小体弱多病。而当她的父亲也离她而去时,她的心就像在冬天被淋了一盆冷水,冰冰凉凉的,将所有人都隔离在心之外。而大观园的出现是黛玉人生的转折点。

世人常说林黛玉孤僻、高傲、刻薄……常用“小肚鸡肠”来描绘林黛玉的敏感和脆弱,在我心里,并不是这样,因为她寄居他人篱下,所以不敢过多说话,害怕他人不乐,十分敏感、脆弱。当她看见了贾府的荣华富贵,想到了自己,产生了自卑的心理,而后将会有自我保护意识,所以才有了人们口中所说的刻薄。

黛玉有她过人的聪慧和文采。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时,总是艺压群芳,无不体现出她的诗人气质。黛玉虽然吟诗作文无人能比,可她对宝玉的不求上进却丝毫没有责怪的意思,反而处处暗中帮助,当元春省亲姐妹们吟诗比赛时,黛玉又偷偷地帮助宝玉蒙混过关,这也表现出在黛玉对封建社会的鄙视和厌恶。

黛玉是受宠的,在贾府得到贾母的呵护;黛玉是幸运的,在贾府得到宝玉的爱;黛玉是幸福的,能得到薛姨妈的关爱……

提及林黛玉,必想起《黛玉葬花》中的《葬花词》。她将自己暗喻成花,比如:“花开花落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些正是她对自己命运的哀叹和无能为力。“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也写出自己在贾府每天都要应对别人的冷落和抵赖。“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表现了她洁身自爱,追求爱情的忠贞不渝。可她一个弱女子终究抵抗不了封建社会家族势力的逼迫,真真可怜!

她的这一生一世,华丽而至,却终究没能逃出死亡的大门,当我细致的去品她的一生时,突然发现很是压抑,没有无忧无虑,只有长叹短惜!

热门推荐
1读《血字案的研究》有感
2描写寂静的
3你曾拨动我的心弦
4我的心爱之物
5立夏斗蛋
6金鱼的生命
7那一次,我真后悔
8颠倒世界
9被碎片拼凑的生活
10美丽的心灵
11这片风景,那么珍贵
12猛洞河漂流
13弹,弹,弹力球
14活着
15我阅读我快乐
16视角以外的未知
17秋天的鹤山公园
18我的心儿怦怦跳
19我最熟悉的人
20这个春节不一样
21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
22角落里的光芒
23我家阳台上的植物
24冰雪世界
25二年级补课看图写话
26多彩的活动
27乘索道上张家界
28维护海洋权益
29谁是我生命的阳光
30成长路上的阳光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