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杨继盛的作文

【篇一:向鱼问水】

每个人,每个事物都有自己最可贵、最重要的东西,这种东西不可以缺少,更不可以丢失。

今天,看到一幅漫画,感触良多。画面上,一个人盯着鱼,向鱼问水。鱼儿的嘴巴张大,似乎想说些什么,目光中全是哀求。可那人用严厉的目光与鱼对视,似乎在说:你,必须给我水。

我苦笑。

水是鱼最重要的东西,离开了水,又有哪条鱼能够在生存?所有,我相信不管那个人如何逼迫,鱼儿都是不会妥协的。

既然,水是鱼最珍贵,最不可丢弃的东西,所以它才会不顾一切地去守卫、去坚持。那,我们人又为什么坚持,为什么捍卫呢?

其实,所谓一个人不可丢弃的,不是柴米油盐,不是家长里短,而是心中的梦想、理想和道义。

就拿明代的杨继盛作为例子吧。他成绩平平,只是一名普普通通并且没有任何政绩的官员。在那个奸臣当道的乱世,无数人为了升官,而阿谀奉承。可杨继盛没有,只是因为道义告诉他,严嵩乃奸臣,不得与奸臣为伍。在那个奸臣当道的乱世,大家都敢怒不敢言,怕拖累家人,也更怕失去生命。但杨继盛不怕,只因为道义告诉他,严嵩误国,当除,所以他便以死相劾。在他心中,死亦如何,只要守得住心中的信仰,死又有何难?不知而为之,乃是无知;知之而为之,便是无畏。

此时此刻,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明白了为什么文天祥面对威逼利诱,至死不降;明白了为什么杨涟一心为国,毫无私心;明白了为什么岳飞精忠报国,守卫国家,哪怕得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因为气节,因为道统,这是作为一个官员不可丢弃的东西。

但愿以后,谈论到“最不可丢弃的”,不是水和食物,而是梦想,是希望,是心中的道义,是用自己的汗水写成的青春那些无畏的故事。

【篇二:写给古人的一封信】

尊敬的杨继盛先生:

您好!

我是一个活泼的女孩,自从我从《明朝那些事儿》中看到您的名字,我被您那百折不回的精神所震撼……

首先让我倍感震惊的是您那永不退缩的正直。

很多人都知道严蒿是个十足的奸臣,虽然他贪污贪污受贿,但他知道什么钱该拿,什么钱不该拿;什么人要杀,什么人该招,这使他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对于这种人,朝庭中百官对他的态度一般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听严嵩的指挥,成为严党的一份子;第二种则是绕开严蒿,对他的事不闻不问。而您毅然选择了第三种态度:极力反对,死劾严蒿。因此,激起了严蒿的愤怒。而您浑然不怕,全身上下透露出正直凛然的气概!

激怒严蒿后,您仍有一种百折不回的精神,您因此受到一百廷杖的刑罚。(庭杖就是拿棍子打人,一般60庭杖足以人至死,不死也会脱层皮。极为痛苦。)一位同僚实在看不下去,便托人给杨继盛您一副蛇胆,而你却不接受,并且告诉他:“我自己有胆,用不着!”有种,您太有种了,这使我更加敬佩无所畏惧的您。

尽管您经受了那么痛苦的刑罚,使您只剩下了半条命。面对烂腿碎肉,你丝毫不慌张,而是让看守点亮一盏灯,用平时吃饭的饭碗碎片在那儿刮着腐肉,看您那镇定的脸色,我倍感震憾。

面对恶势力,您是多么正直、镇定、无所畏惧!您就是我心中的一座高山,我将把您的名字铭记于心!

祝:身体健康,永立潮头!

章子轩

2017。10。15

【篇三: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明朝那些事儿》是一套大书,也是一个瑰丽的传奇。多少豪情壮志相见其中,多少生死离愁湮于其中。布帛菽粟,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古人原无异于今人。无数英雄灿若星辰,无论你是奸雄还是英雄,或者是枭雄,不管是武功盖世,还是谋略过人,又或是文武双全,都在大明史上画上灿烂的一笔。

今惜,大明276年历史,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已经成了百年往事。然而,在这漫长的岁月长河中,那个时代的兵戈铁马铿锵在耳,刘基应天决断的吼声在耳,王阳明龙场悟道的笑声在耳……

今朝,我们沉浸于纸乱金迷之中,岁月如斯,在历史的沉淀里,该如何笃定最初的信念?在曾经的青山脚下,夕阳红似火的情景却大相径庭了。

Side。1朱元璋

大明王朝的一切事情都由1328年的晚上开始,这一年,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出生年。待他17岁的时候,元朝像一只苟延残喘的骆驼,等待着它生命中的最后一根稻草。上天打算抛弃元,还为它写好了墓志铭: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天灾人祸使十七岁的朱元璋,眼睁睁地看着父母兄弟一个个饿死,霸道的地主却连一块安葬他父母的地都不给。他不明白,自己的父母在土地上干了一辈子的活,为什么连入土为安都做不到?地主什么都不干却衣食无忧,为什么?

在绝望中,他稚嫩的心灵逐渐开始冰冷,他明白,这世上没有人能救他,除了他自己。复仇的火焰开始在他心中燃烧,痛失亲人的悲苦,促使他从脆弱转向坚强。他开始武装自己,从一个只能无助地看着父母死去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武装到心灵的战士。1352年,他因“卜逃卜守则不吉,将就凶而不妨”去投军参加造反。

唐朝的黄巢落榜后,在长安城门前作《咏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数年后,他带着十万大军打进长安。

而朱元璋在濠州城门前亦作《菊花诗》:“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几年后,他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为一统天下铲除了最大的敌人。之后又在平江以8个月时间消灭了张士诚,做到了“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最后消灭元朝“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思敏。”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他纵马奔驰,锦绣山川在他身后,江河大地被他踩在脚下。

做人如此,此生足矣,足矣!

Side。2杨继盛

杨继盛,嘉靖年间的一个芝麻大的小官,无权无势,却向当时位高权重的严嵩发起弹劾:“臣孤直罪臣杨继盛,请以嵩十大罪为陛下陈之!”虽然当时弹劾严嵩的人也很多,但弹完之后该干嘛还是去干嘛。而杨继盛与他们不同,大明官员数不胜数,唯一敢与权倾天下的严嵩玩命的,就只有他和徐阶了。

杨继盛上死劾弹章没几天,他就被捕入狱了,狱中的他受尽严刑拷打,仍不屈服。因为他就是奔着死来的,他不受严嵩的收买,不听朋友的劝告,明知毫无胜算的希望,却依然押上自己的一切,以死罪弹劾严嵩,因为他的目的很明确——以死报国。

杨继盛在狱中被打断腿后,曾向一位看守索要一盏油灯,之后这位看守便见到了让他永生难忘的一幕:杨继盛拿着一块碗的碎片,刮自己腿上的烂肉。看守呆了,他不敢相信,眼前这个人没有锋利的手术刀,没有咬嘴的毛巾,没有麻药,只凭一块并不锋利的碎片做手术……

后来的杨继盛枉死狱中,也为徐阶争得了时间,让严嵩露出了破绽,最后得以发动致命一击。他虽然只是个芝麻大的官,却在史书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让自己的生命之花绽放到极致。他用自己平凡的人生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他明明知道不能成功,明明知道必死无疑,却依然慷慨而行。在一些人眼里,这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在西方人眼中,这是一种不可思议的违反逻辑的行为。但是在中国的古老哲学中,这行为有一个恰如其当的名字: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我相信,这正是中华这个伟大民族的魂魄,这个伟大民族的魅力所在。

Side。3孙承宗

“夫攻不足者守有余,度彼之才,恢复固未易言,令专任之,犹足以慎固封守。”这句话,来自一个人的传记,它的大致意思是:以此人的才能,恢复失去的江山,未必容易,但是如果信任他,将权利交给他,稳定固守现有的国土,是可以的。这是一个无上的评价。因为这句话出自《明史》,说这话的,是清代史官。它隐含的意思是:如果这个人没死,大清是无法取得天下的。捧着清朝的饭碗说这话,是要掉脑袋的,但是他们不仅说了,还写了下来,而且没有一个人因此被送上刑场。因为这是铁一般的事实,清朝人无法否认。

这个人叫孙承宗,明末最伟大的战略家,努尔哈赤父子的克星,京城的守护者,举世无双,独一无二。在获得上述头衔之前,他不过是一个16年没考上举人的落魄秀才。

他在1604年的时候,42岁,又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他的目标,是科举。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他决定放弃自己舒适的教师生活,他决定以身许国。于是在几十年吊儿郎当的生活后,他打算认真考一次。

这一认真,他就考了第二,全国第二。换句话说,他是榜眼。11年后,他成了太子的老师,并教起了朱由校(天启皇帝)。之后在王在晋的错误里,他发现了一个人才——袁崇焕。孙承宗在宁远,把筑城的重任交给袁崇焕,自己还开发了一项军事策略——以辽人守辽土,辽东人民的仇恨会成为战胜敌人的主力。这也是后来关宁铁骑无敌于天下骑兵的基础。之后和袁崇焕一起修筑了宁锦防线,令努尔哈赤父子两人头疼了很久。

心血、才华、战略、人才,这位举世无双的天才,奉献了自己所有的一切。他终究把报国誓言,进行到了人生最后一刻。

小县城高阳失陷之前,城内没有守军,没有粮草,孙承宗带着全家二十多口人,上城墙坚守,城中数千百姓在其感召之下,无一人逃亡,积极迎敌。几天后,高阳失守,孙承宗被俘。清军给了他自尽的权利。孙承宗接受了敌人的敬意,向北方叩头,然后,自尽而死。

有些人说他死心眼,但是,这就是气节。《中庸》有云:“国有道,不变塞焉,国无道,至死不变。”无论这个世界多么混乱,坚持自己的信念。

我钦佩这样的人。

尾声

《明朝那些事儿》讲了很多东西,王朝兴衰、王权富贵、风雨变幻……但都是过去,几百年的历史,在书上不过是一张纸的距离。朱元璋前一页还在草地上看夕阳,下一页就驾崩了。百年皇图大业,过眼云烟耳!看看明朝,现在已经成了地上的一缕黄土。有些人说,时间可以磨灭一切,我认为不然,500年过去了,时间确实可以磨灭太多,但真正可贵的品质仍然留在世界上。凡事离不开命运,但是我们要做的,不是向命运低头。而是坚持自己的信念、道德、以及底线,不枉活于这世间。像书里的话: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读明史,即怀古,又见朝。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篇四:读书伴我成长】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还是我的良师益友,读书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还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

我今年11岁,已是个“六龄书虫”了。《三国演义》中“刘关张”的义薄云天令我自愧不如;《水浒传》中勇猛无敌、讲义气的一百单八将让我不禁连声叫好;《红楼梦》则让我品味了人生百味,感受人生的喜怒哀乐。看完《明朝那些事儿》,我立刻被“铁人”杨继盛为国为民舍生忘死的精神所感动。杨继盛因弹劾奸臣严嵩十大死罪,被老贼谋害。严嵩当时任内阁首辅,而杨继盛仅是个五品小官。读的此处,我对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困惑不解,再往下看,才知道他这样作为的是为国除害。最令人感动的是,杨继盛被打一百廷杖,当场被打得皮开肉绽、体无完肤、血肉模糊,可他为了与严嵩斗,仍然顽强地活下去,用碎碗片刮去腐肉。这需要什么样的意志和毅力啊!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读完《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时刚好是暑假,我去学习游泳。刚来到游泳馆,一股刺鼻的消毒水味扑鼻而来。我小心翼翼地扶着栏杆下水,用脚尖轻轻碰了一下水,这水到底有多深呀?有点害怕不敢下水。是克服困难勇往直前,还是打退堂鼓?我想起了杨继盛,杨继盛为了达到目标,把生死置之度外,我和他比,我遇到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想到这里,不管了,拼了。教练让我们先在水下学憋气,深吸一口气,然后把头钻进水里。这是,我的心不由得紧张起来,仿佛怀中有个小鹿砰砰直跳。我看着教练的示范,也有模有样地学起来。可刚下去,没憋住气就起来了,还不小心呛到水,整个鼻子阵阵酸楚。我接着一次次练习,终于掌握了技巧,一次我足足憋了7秒,心里乐滋滋的。接着教练又让练习蛙泳。教练说:“学游泳要注意呼吸,蹬腿和划臂的动作要配合起来。”我按照教练的示范去练习。但是动作不协调,还喝了几大口水,难受得喘不过气来,眼睛也酸酸的。我拼尽全力游到终点,刚想休息一下,教练说:“快回去,接着游。”这样来来回回练习几遍,我已筋疲力尽,不想学的念头又在我脑海里隐隐浮现,但杨继盛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鼓舞了我。我打消了这个念头,更加卖力地练习。一个月我已学会了蛙泳、自由泳的基本姿势。再次游泳时,已不怕水深,抛掉游泳圈,像一条小鱼自由自在地游起来。

我爱书,书是我最好的朋友。是书,让我慢慢认识大千世界的精彩;是书,令我开阔视野;是书,教给我无穷的知识;是书,让我懂得做人的道理;是书,伴我一路成长!与书为友,其乐无穷,有书为伴,我的人生将更加精彩!

热门推荐
1两手牵住亲情
2迈进新时代
3保卫地球
4未来的眼镜
5母爱如山
6最懂我的那个人
7年味
8我家的声音
9沉淀在时光里
10母亲小传
11吃夜宵
12致我们逝去的童年
13看见
14生活中的发现
15我最感激的人
16幸福相册
17一封家书表孝心
18《繁星·春水》读后感
19父爱
20那一次我流泪了
21回家路上
22老地方
23那一次,我差点哭了
24这就是我
25这就是我
26烈日下的劳动者
27同学录
28光阴的故事
29小学优秀作文
30小小书法家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