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过目即忘的作文

【篇一: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做一回海底冒险者,和阿尤纳斯教授一起走进《海底两万里》,一起游海底、探奥秘。

从1886年的撞船事件、到阿尤纳斯教授加入“林肯号”远征、再到遭“鹦鹉螺号”撞击、然后莫名进入船舱内,这些带有神话色彩的事情,却真实地发生在阿尤纳斯教授等人身上,发生在尼摩船长所设计并制造的“鹦鹉螺号”上,这些奇事让教授感到神奇,想留下探索这船的奥秘,然而尼徳逃离的欲望,提醒着教授,不能抛弃或拖累朋友。正当他面临抉择时,命运帮他做出了选择。

尼摩船长,一位仇视人类的科学家。仇视人类似乎来自于他内心的某个不为人知的伤痕。这个伤痕指挥他仇视人类,远离人类。他是冷静的,同时也是疯狂的。他的冷静是因为他将在一个时刻隐藏或发泄他所有的愤怒。他凭借着脑容量里丰富的知识,制造了这只比人类早一世纪的潜水艇。如果他不是复仇者,那么他将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发明家。

聪明的人总喜欢问个为什么?尼摩船长就是这样一个聪明的人。他发现海两岸有相同的鱼。于是,他提问了:这片海域会不会是相通的?他做了一个鱼的实验,结果发现了地下通道。

我们人生旅程不也是由许多这样那样的小发现组成吗?可又有谁去证实那些小发现呢?又有谁不是过目即忘呢?我们缺少的并不是发现的眼睛,而是缺少持之以恒的决心,缺少坚持的勇气。看了《海底两忘里》,你还要与成功擦肩而过吗?还要明明开始了却又放弃吗?

让我们一起祈祷尼摩船长放下仇恨,为人类的事业之卷轴添加辉煌的一页。

【篇二:遇上碎片化的阅读】

北京时间2017年9月13日在史蒂夫·乔布斯剧院2017年苹果秋季新品发布会上发布了苹果十周年特别版本。现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手机、电脑、平板等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在不断地走入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也就在这移动互联网大为发展的今天逐渐被碎片化了。

碎片化阅读对人的好处是有不少的。碎片化使阅读不是只有读书人才拥有的特权。手机更便于阅读,这对于现在的社会环境来说石十分具有促进意义的。不管你的文化水平有多少你都可以参与到发言中去,都可以自由的阅读。信息十分多,但由于手机的缘故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阅读,甚至可以足不出户却了解世界上发生的各种事情。

但是事情往往有利处也会有弊端,碎片化的阅读太过于简单、随意。有时甚至会因为看的太快导致过目即忘,无法让人们了解到知识。通常朋友发来的短消息你在看的时候可能会稍稍注意,但过去一会儿你就会把短消息的内容忘得一干二净。碎片化的阅读就是这样的短暂,无法长久的持续。

现在越来越少的人会选择为看新闻而买一份报纸,为读文章而买一本杂志,为获取知识而买一本专业的书来看,人们往往会直接利用身边的电子设备在发达的互联网上翻阅。人们想看什么,人们想找什么都可以在几分钟内十分直观十分便捷的得出答案。这样一来,人们往往都会失去自己翻书查阅所需要的阅读和思考。阅读和思考的过程被省略了,这导致了现代人越来越浮躁的缺点。

比起人们省略阅读和思考之外更大的问题的是:现在的低头族往往是在看微博中的那些段子以及看网络上的流行小说。早上晚上刷出那么几十条励志微博,地铁上瞥几眼今日头条,到了家中开始看起网络上的流行小说。我们将生活中的时间碎片化了而连带着阅读碎片化了,用简单通俗的语句填充,在急促的生活节奏中挤出那么一些精力去品尝那一碗碗速成的喝多了就没有营养的心灵鸡汤。这样的阅读只会使人更加疲倦而得不到真正的阅读才能获得的精神食粮。

所以说我们要适当的进行碎片化阅读,养成真正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将知识和自身的思维能力掌握到极致。

【篇三:论“碎片化”阅读】

“碎片化”阅读在如今的快速发展,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当今快节奏生活使人们需要更短小的文章作为繁忙工作之余“见缝插针”式的放松。其二则是其便携、快速的特点:在智能手机高度普及的当下,一部手机便可包揽一切。

所谓“碎片化”,顾名思义有两个主要特点:短小而量大。短小以让人在更短的时间内快速会意;量大得益于互联网的纵横贯通,使得大量信息快速集结,以实现“分秒之中可知天下事”。

正因为它的方便与巨大信息量,越来越多的人将“碎片化”作为阅读作为首选,而关于“碎片化”阅读之利弊的论述与担忧也纷沓至来。

首先,短小作为其一大特色,固然节约时间,方便快捷,但140个字终究难以表达清楚几万字的意思。因此,有的编辑为了夺人眼球,经常把夸大了的事实甚至无中生有的消息发布出来,一传十,十传百,最终酿就很大的轰动与误会,将网络环境弄得乌烟瘴气;另有些人则其实一知半解,却选择盲目跟风;还有一些人由于习惯性地拿起与放下,失去了处理信息的时间,未经独立思考就安心接收他人强加的想法。这不仅使网上信息失真,质量下降,还容易使人片面化、偏激化。

从文学的角度来说:几万字的跌宕起伏是不可能被140字替代的,而读者也将失去心弦紧绷,随情节起伏,最终真相大白的如释重负及恍然大悟的快乐。与之相反,在“碎片化”阅读的纵容之下,我们会越来越难以长久静下心来。我们会渐渐失去传统阅读的习惯而变得浮躁。

那么可否用其信息量大的特点来弥补以上之弊呢?就拿输入关键词后搜索引擎上弹出的大量信息来说,它们缺乏系统性,太过随意,很容易过目即忘。而传统的查找方式:一页页地翻找字典、书本,更容易使人在信息之间建立联系。虽然费时较长,所附带的拓展积累的信息不可估量且记忆更深刻。

总而言之,历史的浪潮不可后退。完全的否定是顽固,完全的接受是愚昧。面对“碎片化”的阅读,我们所要做的是要找到自己的位置,扬长避短,以传统和“碎片化”相结合的方式去获取信息。在传统阅读庞大而稳定的根系建立之后,用“碎片化”阅读开枝散叶,尽情伸展。

【篇四: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所谓“碎片化”,就是把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也可以把“碎片化”理解为一种“多元化”的体现。我的生活中就遇到过如此的现象。

记得英语作业中有一个板块,需要我们在网上完成。在做题目期间,有时电脑会很卡,我便利用这个时间碎片,做一些小事,例如完成了几道数学题目;有时候电脑一下子死机了,这时要花的时间较长用来更新重启,我趁机解决了不少的作业。所以,我对碎片化的生活有了一种认可:他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也让我在这些“碎片”时间中阅读一些报刊杂志,从中获取知识,受益匪浅。

当然,碎片化的生活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因为是利用碎片的时间做的小事,所以因时间不充足,准备工作不充分,虽然速度上去了,但是质量却下降了不少;做的题目比以往错了许多,背的东西第二天起来也忘了不少。这是我才意识到:原来碎片化的生活也会有自己的不足之处。最关键的是,他缺少系统性,太多的随意化,导致过目即忘,从根本上说不利于知识的积累和传承。

互联网时代的今天,碎片化生活的信息带给我们的是如此轻松,容易,也大大地满足了我们的生活,它是社会的一种进步,一种革新,具有一定的现实和社会意义;但我认为,遇上这样的生活,取它的精华,去传承,去完善更是一件好事,让我们不仅在速度上,更在质量上进行提高。

【篇五:我这个人】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自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所以今天,我就来和你说说:我这个人

我这个人,从外貌上看就是太普通了:中等身材,两眼一鼻,衣着朴素……给人感觉就是过目既忘,套用同学的一句话,如果有人要招聘特工,要求是:过目即忘,那我一定无法当选。因为在我面试完后,招聘人员已经忘了我是谁了。若偏要说些不普通的,那便是学习成绩略显摆的上台面被班上同学说授予“学霸”之名。不过对此称号,我一直不敢认同。

我这个人,平时的爱好便是看书了。闲暇之时,找一个靠窗的位子,手捧一本书,就静静的阅读。看斑点的阳光,透过树梢洒落于书页,或品味《三国》里关羽的义薄云天,或欣赏《水浒》里众好汉的壮志豪情,或品读《岳飞传》中岳飞的报国之志……清风拂过,便让书香盈袖,多么美好的境界。

我这个人,“静若处子,可动也是脱兔的”,这从我在篮球场上的挥洒的汗水便可见一般,每个晴朗的早晨,我总会约几个同学,一起迎着朝阳,向球场奔去。到了场上,我总是第一个拿起球,向篮筐疾驰而去,然后脚下一跃,手上一勾,球进了。再回首看看其他同学,还在抱着球不知在端详什么。在打球中,我更喜欢游走于场中,为队友穿针引线,一会从东跑到西,再从北到南,尽管累得汗流浃背,但也充实。相比于死守篮下抢篮板球的中锋我便不太愿担当。因为我的骨髓里奔腾的血液,那股热情,不愿意让我那么做。

我这个人,是向往的便是自由。在这点上我最欣赏李白。读那《将进酒》,我可以读出它的豪迈奔放,对自由的向往。他不求“五花马,千金裘”只愿“将进酒,杯莫停”这种豪迈,淡泊,对自由的向往,使多少人为之倾倒。所以,我也想有一天能像隐居的陶渊明一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与李太白一起“将进酒,杯莫停”;像刘禹锡般“无丝竹之乱耳,午安牍之劳形”,去采撷这人间的美景,去欣赏这壮阔的大千世界,去品味时间的人生百态,不要只偏居一隅……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这就是我,也只能是我。

热门推荐
1以根为话题的作文
2关于手机的作文
3热爱阅读的妈妈
4可爱的小仓鼠
5介绍一件物品
6从此我不在迷茫
7养蚕的过程
8坚守作文
9我的一天
10英语节
11快乐的体育课
12带路
13故乡的小河
14数典不忘祖——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
15校园的春天
16我想当一回纳米医生
17校园的一年四季
18永远不变的情思
19有你真的很幸福
20我最欣赏的环卫工人
21那一刻的清凉
22游白石山
23换巾仪式感受
24小白
25久伴
26从环保想到的……
27享受共享时代
28长发飘飘
29回忆我的小学生活
30她始终带着微笑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