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快与慢】
奥运会的口号是“更快,更高,更强”,也有人说“时间决定一切,效率决定成败”,有人说“乌龟比兔子更能讲些道路上的情况”,“追踪着的鹿的人是看不见山的”,可是阿尔卑斯山的路牌又明摆着:“慢慢去,欣赏啊!”究竟是快好,还是慢好?应该快,还是慢?
匆匆赶路的行人由于快,最终在天黑之前赶到了目的地;骑着老牛出关的老子由于慢,最后慢出了自己的学说;天空中的流星由于快划出了人生辉煌;深藏在地窖里的酒由于慢,慢出了浓浓的芳香。
“先入关中者为王”,为了成就一番事业,刘邦与项羽展开了速度大战。箭无虚发固然令人敬佩,但是能够最终取得胜利的是那些出手快而多的人,他们往往是神枪手的克星。为了更快,于是有了“快刀斩乱麻”“笨鸟先飞”“先下手为强”等词语。原来有时我们是要追求更快的。
《西游记》是少年老人喜欢的。在神奇的故事当中,仙人果是一种可以令人长命百岁的水果,于是法术高强的孙行者偷来几个。猪八戒三两口把它吃下之后,却根本不知是啥味,殊不知仙人果是要慢慢品尝的。在现代浩如烟海的书卷背景下,为了能够利用有限的时间博览群书,于是文化快餐应运而生,一些精装书,袖珍本在书海中扮演了主角,然而,书中的营养成分残缺,除了些硬邦邦的骨架之外,再无什么,却不知真真正正的文化大餐是要慢慢咀嚼,反复品味的。
原来,有时是要慢慢来的,于是有了悠闲自得,安步当年……
快,就要快得极致;慢,就要慢出精彩。我们要学会快跑慢走,在向峰顶目标进军时,在快进行时不要忘了停下来,慢走聆听路边的美丽的花朵鸟儿的清脆鸣叫……
是快,还是慢,我们要正确处理,在洪水魔爪的威胁下,我们的救援人员怎能慢条斯理?在规律的支配下,我们又怎能一蹴而就,揠苗助长呢?为了营利,我们的商家企业又怎能视别人的生命如草芥单纯追求,所谓的生产高速度呢?
快,要快到恰当,慢,要慢出姿态,我们要学会快跑慢走。
【篇二:我本该成功的】
成功,一个多么诱人的字眼,可是,何为成功呢?成功是指比别人多解决了一些棘手的问题,依靠智慧和勤奋,在为社会为家庭等担任更多责任,解决更多问题,提供更多服务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创造更多精神和物质财富的过程。
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人在为之奋斗。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六国的愿望,他成功了;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照亮了黑夜,他也成功了。同一件事,两个人共同出发共同努力,一个人因遇见困难放弃了,而另一个迎着困难直上,最终获得了成功。成功是要不懈努力地,而不是半途而废。
项羽从小就跟随叔父项梁习武,年纪轻轻就力大如牛,一个人轻而易举将一个大鼎举起,面不红,气不喘。项羽曾与刘邦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刘邦兵少,却在项羽之前进入了关中,成为了关中王。而后到的项羽却不服气,设下鸿门宴,准备杀死刘邦,刘邦找了个借口逃走了。后来,项羽自封西楚霸王,与汉王刘邦要决一死战,最终刘邦战胜了项羽,成为了汉高祖,建立了西汉。而项羽一世英雄,最后却只落了个自刎的下场。在他死之前曾说:“我本该战胜刘邦的。”本该战胜为什么没有战胜呢?原因就在于项羽轻敌,认为刘邦只是一个乡间小吏,没有什么实力,不用俱怕他。刘邦本不出众,因善于用人战胜了项羽,而项羽连一个多谋善断的范增都不肯用,所以失败了。
一个人,既然活着,就不应该只是在那里空谈不去做,而要为自已的愿望去努力,去拼搏,去奋斗,这样才可能成功。
我相信,一个人在死去时,自身还蕴藏着巨大的潜质。他们活着的时候,仅仅只维持着一种活着的状态,而非真正的活着。在死的时候他们身上的潜质可能还未发掘,没有展现出来。只要我们在有生之年发掘出自己的潜力,并对社会做出贡献,就算你成功了。千万不要在自己有生之年碌碌无为直到临死时才发出叹息:“我本该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