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心性的作文

【篇一:装修心灵】

梦中是一片白色,曾经的我们心无所思,就像刚刚到手的屋子,干干净净。后来经过自己不同的装修,“心灵之屋”有的品位高雅,有的却粗俗不堪,一切都取决于自己。

——题记

细细想来,装修是一门学问,就像一个雕刻家对待自己的作品,需要细细琢磨,绝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瑕疵,而装修对人来说不也适用吗?要想装修好自己的心灵,使其流光溢彩,韵味十足,首先便是读书。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有了知识的积累与文化内涵,心灵便会超凡脱俗,不同凡响。惟有读书才会拥有面对大是大非的勇气,才能看透尘世纷扰,找到人生的方向,不迷失,不惶惑,做生命的智者。即使是再简单的屋子,也会散发出一种清新典雅,因此我也常常自嘲我的卧室:“斯是陋室,书香为伴,平和相随,何陋之有?”书就像居室中的花花草草,虽比不上奇珍古玩,金瓶玉器,但也清香葱茏,令人沉醉。

记得第一次被书籍所吸引,还是儿时母亲哄我睡觉的小故事中那个化为泡沫的小人鱼。边听着,便望着天空,望久了,就有了一种想哭的冲动,也许是太累了,泪腺条件反射似的分泌出眼泪,又或是太静了,脑海中为她的命运而落泪,每晚带泪入梦,在梦中冥想小人鱼的不幸,也憧憬着她能够快乐的重生。

渐渐地我长大了,不再拘泥于那些天真烂漫的童话,我开始阅读朱自清、冰心的散文诗集。我尤其喜欢朱自清的散文《歌声》不像是我们平时所写的长篇大论,短短的,不到600个字,很美,教会我放松心态,“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因他的散文,在我小学一次期末考试考砸了之后,我终于理解了所谓的“歌声”像是一首奇异的诗,很平淡,而不至于让我流泪、内心破碎。原来滚滚红尘,纷纷扰扰的追求,忙忙乱乱的寻找总归一无所获,若有一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性,那么在心平气和中,难题就会迎刃而解,朱自清的散文让我幡然醒悟。

心性就像装修中的壁纸,虽不起眼,但抑或高雅,抑或平庸,他对整个居室风格起了决定性作用,也不外乎是装修心灵的根本。

现在,我更喜欢那些励志的外国读本,《老人与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了我书架上的宝贝。其实十几岁的我们纵然再过安静,也埋不住骨子里的那份顽皮,“谁能年少不轻狂?”所以我常用《老人与海》中的话来激励自己,常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当中主人公保尔的一生来告诉自己:与他相比,我真的太幸福!我努力克制自己的许多坏习惯,也明白了人的生命太过脆弱与短暂,钟表总是不停地奔跑,成功总是像时针一样遥远,不要妄图一步登天,做个聪明的人,跟着秒针走,总会成功的;而若不思进取,若干年后,蓦然回首,你会发现其实自己一无所获。

就像心灵,如若不尽早全身心装修,早晚有一天会让自己吃亏。

其实人的可贵之处,不就在于无论跌倒多少次,总能从失败的废墟上站起来?世界充满了风险,而风险中饱含的不正是机遇?命运向你关上了大门,却总为你打开一扇窗户,只要你相信,关上的是失败之门,打开的是成功之窗,又有什么是你扛不住的呢?

房屋装修要精致,心灵装修要坚强,每个人的一生都注定要经历沟沟坎坎,品尝人生的无奈,经历挫折和失意。当你扛不住的时候,读读书,它会让你走出痛苦与不幸的泥沼,将其化为人生拼搏的动力,将心灵装修得更美丽。

一个读书的习惯,一份坚强的内心,一种平和的态度。心灵居室有了它们,谁人都能变得执著、道德!让书籍把你培养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让道德带你驶向梦的彼岸!不需要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唯此几者,何不足矣?

【篇二:暑假反省作文】

曾子曰,吾应每日三省吾身。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应该一天三次反省自己,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到位?什么地方做错了?有什么地方还应该继续改进?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是完美的,没有谁做的,都是对的!所以我们经常应该做的就是时刻反省自己,只有在不断的反省自己中,才能够不断的进步!

就拿自己最近这一段时间的.表现来说吧,这两天的表现确实是差到了极致!昨天的时候,因为作文审核的事情就没有完成,昨天的目标,今天的时候却因为操心股票的事,再加上给孩子买药的事耽搁了太多的时间,甚至就连自己没有追完的那一部电视剧,也让自己占用了太多的时间!

于是自己就在心里不断的告诉自己,要不今天放弃吧,今天也就写上一半得了,一半也差不多了!

每当想起自己跟自己这些不断放弃的自我安慰时,心里就感觉特别的窝火!不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资格来经常让自己放弃?

刚才带着小臭去超市里边转了一圈,小家伙看啥的东西特别多,好玩的好吃的,其实这些都特别可以理解,毕竟是孩子,爱吃爱玩的心性,谁都一样?

只不过现实的生活是,自己看着自己的微信钱包,却没有勇气给孩子买那么多东西,另外自己的钱包里越来越少,最后只能告诉孩子,下一次吧!

下一次等妈妈挣了钱了再给你买!当自己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就感觉特别的无奈,可是回来反省一下,就这样的情况,都时不时的想要放弃,那简直是不可理喻!

真的应该时刻反省自己,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得做什么?

【篇三:超脱象外】

何为超脱象外?我想应该是无论遇到任何事情,都能够跳脱情况本身,以平和沉稳的心态,在高处从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向下来审视自己、思考问题。不仅仅局限在具体事物中,视野更加广阔更加全面,做到从外至内、从古至今的思考。客观地分析事物情况,制定良好的解决方案或从中吸取教训。那么有人会说这似乎过于冷血了。将任何事情都过于理智化的思考,让人的情感不再丰富,那么是不是不再拥有人情味了,人生岂不不再深刻令人回味?这个我不敢过于绝对地判断,但我想,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还是受自己控制的,能够做到超脱物外的人当然有智慧来把握分寸。正如古人写诗词散文一般,从自己所处的环境入手,表达出自己对景物的情感,再由景物的千变万化来体会出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上升到人生的新高度,这也是一种由表及里的超脱象外。

为什么要做到超脱象外呢?因为每个人都会迷茫、会失意、会遭受挫折,因情绪的起伏变化,而使自己画地为牢,困在其中无法自拔;亦或是经过很长时间才从中恢复过来。这时超脱象外便会帮我们走出来了。正如古人所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也许跳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能够很快地找到迷惘之地的突破口,失意之境的希冀,挫折中的动力,豁然开朗,让自己勇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勇于正视自己,勇于向前大踏步。

超脱象外并非说说就行,如何做到是至关重要的。

恰如毛主席所言的“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来到碣石,他想到了千年前曹孟德的雄伟抱负,自己也怀抱着如曹操一般远大的统一中国的志向,拥有如曹操一般英勇豪迈的精神,于是写下这一首壮志之词。有如杜牧的“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他认为赤壁一战之所以周郎能够取得成功,这东风给他的帮助不仅仅是点缀而已,而自己也正是因为没有如东风般上好的机遇,一直没能在政治上大展宏图。此二人之所以谈古,都是为了论今,从历史中汲取养料。此时可以看出,观世如史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所以,我们对待现实时间应客观分析好坏,从高处向下看,学会反思,汲取教训。

田园诗派的代表人陶潜,因为“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被弹劾,最后告老还乡,在田野中劳作写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范仲淹的佳作《岳阳楼记》中说到古仁人心忧天下,不因物质的好坏,自身身世的坎坷与幸福,悲伤抑或高兴。《个山小像》中“个,个,无多,独大,美事抛,明理唾……大莫载兮小莫破。”八大山人以为他虽只是天地乾坤中的一个点,无比的渺小,但当他能够抛去世俗,唾弃名利追求时,他就能够与宇宙一样辽阔,达到囊括乾坤的大全境界。正因为他们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开朗的心性,所以做到超脱俗物本身,超脱自己,客观看待当时社会环境,心怀宽广并非难事。

想到不久之前的一篇报道,据说因中国人均GDP的上升,贫富分化严重,进入中等收入陷阱,之前的香港首富李嘉诚从大陆套现120亿左右,转战欧洲。因此一大批网友及媒体便对他进行道德绑架,说他不爱国,不与祖国共度难关。其实作为一个商人,趋利是必然的,而且套现是再正道不过的经济行为,完全与爱国没有关系,更何况他还是中国华人中捐款最多的慈善家。由于他们将思维情绪局限于一个狭小的空间,无法做到超乎象外,从高处向下全面地正确地分析理解问题,造成思想走偏。

超脱象外更多的是一种心态,一种习惯。在物欲横流,五彩斑斓的世界里,这是现代人应当具有的心性,也是少数人所具有的心性。用不同的心态看同一个世界,行不对很多事情的感悟会更加深刻有内涵,社会与会少一些浮躁。

【篇四:谈底色高中议论文】

画画前要先上一层底色,底色的好坏往往影响整幅画的效果。孔子也说:“绘事后素。”我想这话在当今社会必然被不少家长追捧,以之作为依据和动力,来拼尽全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赢在起跑线上”的人生底色。于是英语班、钢琴班、击剑马术班拔地而起,童年的周末从此被废除,“中产阶级教育焦虑”的文章静静地被转发过万。我却要说:这是对底色的误读。

底色不在于“术”的培养。纪实报道有这样的细节:母亲为了守住孩子的“底色”,规定“不许和没有英文名、只看国产动画的小朋友玩”——如此育儿,纵使将来口语流利演奏得体,我们又怎期待他成为有情怀、有担当的真正“精英”而非“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技能和特长不过是表象,《红楼梦》里会诗词歌赋行酒令的是少爷小姐,最终凭朴实底色重整家业搭救巧姐的却是“吃个老母猪不抬头”的刘姥姥。“文革”时郭沫若空有一腔文采,只拿去歌功颂德;司马相如笔下生花,只用于游戏人间;甚至当代药家鑫奏琴如有神,仍减不去那一瞬间恶的心性。只营“术”,触及不了真正的底色。

底色在于“道”的守护。子干来问政,孔子不答具体指导,只说“慎言慎行”,便已“禄在其中矣”。比从外界试图包装自己更重要的是拥有一颗“洁己以进”的内心,即使是未受恩宠的“犁牛之子”,若是由内生发“骍且角”,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心中有对诗词的热爱,没上过中文系的快递小哥也可登顶夺冠;没受过专业写作训练,天天逛菜市场见人杀活鸡活狗,沈从文心中反而激出一股动荡之美,同样作品流芳。“教育就是学过了的都忘记之后,还剩下的那些东西。”底色便如此,与其看重“具有”,不如着眼于“选择”,若是鱼竿在手,钓到鱼也不过是早晚之事。

因此无论人们往“底色”一词上涂上多少颜色,我总还坚定地认为它属于我们自己。知识爆炸的时代,更莫要本末倒置,在知识技能之前,我们首先还有一层心性的底色要涂。只知“术”之底色,只会长成一座美丽的瑚琏,终究是器;有了“道”之底色,才真正世界为我所用,可作翱翔九天的大鹏。

【篇五:守卫心灵】

春花秋月之美,可悦人目;书画丝竹之美,可悦人耳;品德之美则为美中之最,可与历史同在,可与日月争辉。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漫溯历史的长河,岸边那一颗颗闪亮的贝壳就是先贤的品德,装点得河岸光芒璀璨。美好的心性,是陶潜宁可“夏日抱长饥,寒夜无被眠”也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伟岸与高洁;是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以天下为己任;是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与坚强;是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无畏与坚贞。

遥望那些光辉的背影,我们渴望去追随甚至超越。然而,要想培养美好的心性,这条路必定是荆棘满布,阻力重重。它要求我们能够踩着挫折的肩膀向上攀登,练就越挫越勇的坚强;它要求我们在绝境中,仍能背水一战,练就不惧艰险的刚毅;它要求我们追求真理,揭示虚伪,始终保持心灵的纯真;它要求我们“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有海一般辽阔的胸襟。

也许,我们慨叹,培养美好的心性真是不易。但正如古时君主“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美德也可能被各种因素腐烂,最终趋于瓦解。

唐明皇李隆基即位之初,心怀天下,关心民生疾苦,礼贤下士,创造了继“贞观之治”之后的又一个盛世。可惜当他倾心于杨妃时,就变得昏庸无道,荒废了朝政。昔日的理智与果断早已被酒色淹没,他日趋奢侈淫糜,任人唯亲。“安史之乱”是他自己种下的苦果。马嵬坡前的离离青草是一个悲剧的结束,长生殿里的眼泪是盛唐的挽歌。

美德倾覆,也倾覆了一个王朝!

合上那本厚重的历史,我们也不禁要掩卷沉思:我们该如何坚守心灵之美?一些人在开始的时候都是胸怀大志,心地纯良的,但在后来发展的道路上却自我松散,在利益和欲望的驱使下,变得无所不为。人性的堕落酿造了无数的悲剧,刻骨的疼痛使我们铭记:一旦遗失了美好的品性,我们将一败涂地。

以正义为船,勇敢为帆,以勤奋为桨,划上成功的彼岸。在逆境中磨砺自己;在顺境中鼓励自己,不断充实,不断提高,痴心护卫心灵之美,做一只涅槃后的凤凰,飞出绚丽的风采,无愧于日月,无愧于天地。

【篇六:学会接受不知所措】

以前爸爸总是把许多事情安排好,自己总是在庇护中长大,后来,遇到很多必须自己解决的事情,你无法再求助他人,这个时候你需要做的就是学会接受这些不知所措。

当经历过一些不知所措以及一些无能无能为力,你会对过去的自己报以微笑,如果你早一步放弃,便没有此时的风景。现在的一切都是有因果的,只是有太多你不知道原因。

以前我会认为只要是已经拥有的便不会失去,但是,后来才知道,有很多的事情是那么的无奈,也许就在不知不觉中便失去了。后来的抱憾都变得无济于事。我有时在想,正是有这些抱憾,才会有人明白珍惜。

当有一天,你走出你曾经的不知所措,那么,你的思想以及心性会得到进一步的成长。有些人,如果没有及时的想通可能会影响以后的正常生活,所以,及时根据自己的情况,向一些你信任的人诉说自己想法,可能会帮助你走出不知所措。

也许你以前觉得很重要或者不知所措的事情,到了一定的时间,你有了一定的阅历,可能就觉得没有什么可以困扰你的了。

总是要做一个弹性很大的人,走的过阴霾,走的过低谷。总有一天会有繁华为你盛开。

热门推荐
1那份逝去的友谊
2难以割舍的父女情怀
3我记得 ,好像有一场停了的雪
4走过桃源
5碎片化生活的利与弊
6今天我下厨作文300字
7鼓励——力量的源泉
8荆轲
9记忆中的味道
10快乐的运动会
11化被动为主动
12为天使竖起大拇指
135·4演讲比赛演讲稿
14不一样的刚柔
15读《冰心百岁》有感
16百花园
17有趣的一日游
18荆轲刺秦王
19蓝花楹的孤独
20站在十字路口作文
21轮椅上的霍金读后感
22我的烦恼
23遇上碎片化生活
24我们班的同学
25佳宁,我想对你说
26猜猜他是谁作文
27阳台上的玫瑰
28我心中的桃花源
29白色逆行者
30校园的早晨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