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坚持不懈】
坚定目标,坚持到底。我喜欢阅读古诗文,近日重新学习背诵了《荀子·劝学》,摘抄了下其中我最喜欢的诗句:“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人们往往看到的是事实发生变化的结果,质变后的状态,而常常忽视引起质变的那些日月积累起来的量变。其实,科学与哲学在某些方面是互相通用的,在事物发展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往往是那些小到令人忽视的细微变化,热带雨林的一只蝴蝶偶尔煽动翅膀而可能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人们所熟识的蝴蝶效应,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
这就是古人常告诫我们的,细节决定成败。积土成山,积沙成塔。我越来越能体会到坚持与毅力在漫长的岁月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人类的惰性以及能否克服拖延确实影响到最后事情的成败,沙漠旅人常常容易在找到绿洲的前一刻渴死,航海士往往在暴风雨将过去,日出即将出来的前一秒迷失沉船,就差那么一点点,人们老说我已经足够坚持但还是看不到结果,于是轻率地选择放弃。事情的结局如此容易被决定,轻易甩手反而改写不了命运。
小时候父母经常给我讲大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的故事,爱迪生坚持了那么久,灯丝试验失败了无数次,最后才找到适合电灯泡的钨丝,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他最后成功了的事实,而是他说他从来的没有失败过,他只是找到了几千种不适合电灯泡的材料,这是他坚持那么久实验的一种奖励。就是这种坚持不懈的过程令人无比感动,就算最后结果不尽人意,探索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美妙的成功。
【篇二:耕种今天,收获明天】
四年里,我们在桃李园快乐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快乐地成长,操场上,教室里每个角落都留下了我们成长的足迹,四年的点点滴滴,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感动,此时此刻,我心里充满着一种依恋,一种不舍,更充满了对老师无尽的感激,是老师真诚的鼓励,让我们自信满满地做最好的自己,是老师背后默默的支持和无私的帮助,让我们破茧成蝶,在学习的花海中翩然飞舞,感谢您们,亲爱的老师们!
同时,在这里我分享一些自己学习的心得给学弟学妹们:
1、课前抓紧时间简要回忆和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2、要带着强烈的求知欲上课,希望在课上能向老师学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3、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听讲,上课铃一响,就应立即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有意识地排除分散注意力的各种因素。
4、不懂的问题,要先记下来,接着往下听,课后再去钻研或向老师请教。
5、考试失利后,永远不要丧失信心,坚信努力会将量变转为质变。
6、不必过于追求提前补课,一定要在课内作业认真完成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课外练习。
初中毕业,是一个终点,更是一个起点,我会带着曾经的回忆和憧憬继续努力向前。
“青云有路总须上,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博何时博”在这里,我预祝学弟学妹们都是中考赛场上的成功者!
【篇三:我之行孝唯尽其道】
寸草渺渺未入眼,却将新绿报春晖,芸芸众人何其似,独善己身烨烁然。在三十八中的三年一班,就有这样一位同学,他就像漂浮在这个世界上的一粒灰尘一样普通渺小,他没有迷人的外表,没有过人的才华,也没有富裕的家境,他就是那种走在人海就会被湮没的人,但他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和一个高尚的品格。他就是一个将“孝”诠释的淋漓尽致的普通少年—赵毅。
赵毅是个很善良的人,阳光、热情、开朗还很乐于助人,无论是老师,同学,朋友还是亲人,每每谈起他,都会不禁的竖起大拇指。
在班级里,他经常会在自己的空闲时间帮同学做事解决问题,他不但不会厌烦,反而会带着阳光般的笑容,去帮助有需要的人,就这样他热情乐于助人的性格,让他在同学之中,获得了很好的口碑,同学们都说他是个“没有脾气的人”。不仅仅是他的同学,他的老师们也对赵毅是赞不绝口,在他们眼里,赵毅虽然不是成绩上的好学生,但品行上却是一个学生们的好榜样。赵毅和每位老师的关系都很好,这并不是老师们偏爱亦或是宠爱,而是赵毅真的做到了,他的行为全都看在老师们的眼里,赵毅不仅会热心班级事务,积极班级公事,还会经常问候每一位老师,关心老师们的身体状况,是个暖心热情的少年。用他的话来说,怀着一颗善良的心去做事,不急不躁,不埋不怨,就算现在是风雨,也总会迎来成功的暖阳。
是啊,成功本就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善良则在生命过程中充当着让这个量变快些质变的催化剂,而赵毅很好的把握了这一点,并将它运用的完美无瑕。但,每个出色的人,背后总有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或者一段曲折的经历。同样,赵毅也不例外。俗语说:百善孝为先。“孝”是“善”最重要的一部分,而这也正是赵毅“善”的源发。
赵毅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在他很小还不记事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将他幸福安逸的生活打破,父亲因这场车祸而卧床不起。生活的担子一下全落在了他的母亲身上。坚强的母亲顶着生活的压力,夜以继日的忙碌着,辛劳着,她日夜照顾卧床的父亲,从洗漱到吃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的坚强像是海中的礁石,从不曾被生活的波涛所击垮。岁月染白了她的发,时光也无情的在她的脸上留下了痕迹。这个曾经容光焕发的女人,在光阴的风雨里变得越发憔悴和沧桑。母亲不曾将自己的苦向任何人诉说,也不曾有过抛弃他和父亲的念头,母亲是那么的坚强,坚强的叫人心疼,这一切全都看在已经懂事的赵毅的眼里,记在他的心里,他打心底里心疼母亲。
也正是这些让赵毅从母亲身上渐渐地懂得了所谓的情,所谓的义,所谓的有爱的家,风吹雨打,惊涛骇浪也不动如山,他慢慢地成长着,他心中那朵名为“孝”的芽儿也在成长,在母亲对父亲的爱与信念的熏陶下慢慢成长。渐渐地赵毅觉得自己是时候该帮母亲分担分担生活的压力了,他开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给疲惫的母亲端茶送水,按摩捶背,帮助母亲打理家务照顾父亲,喂父亲吃一些水果,与父亲交流他日后的理想,他还给这个家规划了一个未来的美好蓝图,憧憬着父亲有朝一日能够重新站起来,到时候他们一家三口就可以一起去逛街,一起去郊游,快快乐乐的生活。
赵毅所做的一切,他的孝行让母亲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母亲常常感动的泪眼婆娑,她觉得儿子是大孩子了,真的懂事了,她总算可以不用那么累了,因为她有肩膀可以依靠了。赵毅明白母亲的不易也懂得她的付出,他只是想多帮帮母亲,多帮帮这个家,他的孝顺完全是出于最本能的爱,对父母的爱,这一双人给了他生命,给了他这么温暖的一个家,他总要做些什么来报答她们的滴水之恩吧。赵毅,用他的行动,将“孝”诠释的淋漓尽致,他的故事还在继续,他的孝行还在发生。
其实,“孝”本不难,我们都可以像赵毅一样将它诠释的完美甚至于更完美,只是我们又有多少人真正能懂得父亲的辛劳与母亲的不易呢?更多的人看到的只是父母严苛于自己的一面,却不曾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想想他们的严苛是为什么,说白了还不是恨铁不成钢嘛。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少年们啊,请收起你们所谓的叛逆,回头看看身后的那两个人,好好地善待已经年华远去的他们吧,尽吾之道,行吾之孝,莫让爱最终成为了遗憾。
【篇四:没有尽头的莫比乌斯环】
没有开始,没有结束,没有未来,也无过去。它一直走在曾经的道路上,永不停歇。它就是超维度的莫比乌斯环。
这只是一个思维误导,在某个人眼无法触及的角落,人们自以为是地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共同打造了莫比乌斯怪圈。在人们的想象中它一直在做徒劳无用的重复,没有创造出任何不同。而在我看来,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树叶,在那个不知名的角落,兴许它已经走上了不一样的道路。
完全的重复,这是人们赋予它的定义。可是,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完全的重复吗?原地踏步,几十次会让肌肉疲劳,几百次会汗液出现,几千次会让人感到痛苦,那几万次、几十万次呢?任何寻常的重复,会产生量变,只要有了量变,就一定会不同,由此可见之,在不存在的环上,也应该会发生变化,也就是创新。
既然创新由重复中产生,那么完美就可以只去重复吗?我认为,这是不对的。重复会带来变化,这不假,可是这种新出现的事物并不一定是我们所期待的,甚至会造就所厌恶所畏惧的,达尔文的《昆虫记》中写到过一群毛毛虫,它们会毫不犹豫地跟随前一只,而它们恰好在达尔文的花盆沿上围成一圈。一小时、两小时、一天……达尔文所等待的突围并没有发生,只有死在盆边上的尸体依旧围成环状。这种结果的诞生是因为毛毛虫一味重复,不去引导创新的方向,即主观上没有对未来的把握,所以落得一个死字。
有人说过“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还有人惊呼: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是的,纵观历史,古今多少奇人异士,却都走在一个圆上,或者为后人开启了另一个圆。成帝者,莫过秦皇汉武;入仕者,不过封侯拜相;儒家,孔孟之学;道教,唯闻老聃……可是看似一个个重复的“无用功”却开创了灿烂辉煌的人类历史。为什么?因为在这些重复之中,有人一次又一次做出了小小创新,马克思从黑格尔与费尔巴哈身上创出共产主义未来;康梁、魏源引领中华民族开眼看世界……正如盘山公路,一次次角度的变化,却能走出山峦的阻挡,通向外面无限的精彩。
每一次的重复都可以是一次全新的旅途,就像莫比乌斯环,借由相同的理念,造就许多幅有趣的图画。这是重复吗?不是;这是创新吗?又好像似曾相识。这与人生多么类似,在重复中,获取经历与教训,收获不一样的人生百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