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红灯笼】
老话说:“正月十五闹花灯”,但到了十五,很多人都在家里玩手机、看电视,哪里有人打灯笼呀!但爸爸可不这么认为。到了十五这天,他准备好了老式的竹条编的灯笼,外面蒙了一层红纸,还备好一捆蜡烛——蜡的下面有一根长长的木签。爸爸把蜡烛放进灯笼下面的铁丝圈里,又在木签下扎了一块大萝卜头,还找了一根长木棍挑着灯笼,然后把我拉下楼去打灯笼。
小区里很安静,灯不多,怕黑的我一边暗责小区的“点亮工程”不到位,一边把我的安全感全部寄予这小小的灯笼。点亮了蜡烛,小火苗映红了灯笼上的红纸,打出红红的光,暖和了我的心。倒是爸爸一会儿念童谣,一会儿讲鬼故事,吓得我提着灯笼到处跑。那蜡烛烧到头的时候,便整个儿掉了下来,灯笼灭了,吓得我一声尖叫。我为了壮胆,不知怎的念出了下楼时爸爸说的童谣:"灯笼会,灯笼会,灯笼灭了回家睡!"边念叨边提着重新点亮的灯笼往家走。再过两年,不知道还会有多少人记得“正月十五闹花灯”?多少人知道“灯笼灭了回家睡”呢?
手上的红灯笼,散发着温暖的光,红红的、亮亮的,温暖着我的心,再过几年,我还会见到这样的温暖灯火吗?希望再过几年,手上的这盏红灯笼,不会成为一盏孤寂的红灯笼。
【篇二:灯笼】
竹香盈笼,自然用最适宜的情怀,孕一方水土,一方人。传承流转的血脉,是不被俗尘贯穿的初衷,初春的光彩,流连在万紫千红的灯笼上。
每当想起灯笼时,一群孩子提着纸灯笼在街巷里喧嚣嬉闹的场景便出现在脑际。
春节过后,孩子们最盼望的就是元宵节了。正月村里逢集,总有提着纸灯笼在集市上叫卖的人。他们的灯笼精巧厚实,村里人一般都会花上几毛钱给自己的孩子买个纸灯笼,正月十五的时候让孩子们提着到街巷里碰纸灯笼。碰灯笼是故乡的老习俗。元宵节晚上,孩子们都提着纸灯笼汇聚在街巷里,互相碰撞着灯笼,看谁的灯笼结实,看谁眼疾手快。
元宵节那天,夜幕降临后家家户户都挂上了红灯笼。这些灯笼大多是纸做的,偶尔有些是塑料的。灯笼里面是掏空的,常放些棉油和灯芯进去。大人们说元宵节点亮灯笼可以镇宅驱邪,护佑平安。孩子们吃过汤圆后,急匆匆地把红蜡烛放进灯笼里,然后挑起亮闪闪的灯笼到街巷里去。村里人也会走到街巷上看灯。据说看灯会让日子光明温暖,红红火火。
街巷犹如星光璀璨的银河。一盏盏鲜艳明亮的纸灯笼在街巷里闪烁流动。孩子们挑着纸灯笼在街巷里跑跑颠颠,眼前的纸灯笼纷繁多彩,形状多样,有圆的、有方的、有形如蝴蝶的,也有样如荷花的。颜色更是多种多样,有红的,黄的,还有五彩斑斓的。灯笼上画着人物、花鸟或十二生肖。
夜色渐晚,几个小伙伴提着灯笼喊:“灯笼会,灯笼会,灯笼碰坏回家睡。”话音刚落,我们脚步向前,几盏灯笼摇摇摆摆地碰在一起。几个回合,不分上下。天上的满月越爬越高,朦胧清冷的月光笼罩在热闹的街巷里。夜深了,街巷的灯笼就所剩无几了。当只剩下两盏灯笼时,人们就簇拥着,吹着唿哨、欢呼着,看他们一决雌雄。
几十年如竹叶生香,一方人育一脉传承。如今,我们的元宵节再无纸灯笼,街巷里熙熙攘攘的红灯笼也越来越少。但我愿,手艺在,情永存,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