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为梦想拼搏】
那一缕缕如丝绒般细柔的琴声从我耳边穿过,看,那湖面上荡漾的碧波轻抚着河畔的小草。围绕着这座美丽又和谐的村庄,我与那儿可爱活泼的孩子们一起度过了一生中最美的年代。回首仰望那一片金色的草房子,看着桑桑在一旁低声呜咽,不舍之情顿时涌上心头。
《草房子》的主人公桑桑在故乡油麻地度过了让他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度过了金色的童年,六年里他经历了病痛的磨炼、风雨的洗礼,目睹了一串串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不幸少年与命运相拼时的悲痛与执着,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着坚守,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深切而又优美的领悟……这一切既清楚又模糊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眼界里。
我掩卷沉思,那一滴滴眼泪从我脸颊滑过。生死离别,游驻聚散,悲悯情怀,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帮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脉脉温馨。那一个个动人的场面让我震撼。他们都是一个个充满童真的天使,纯洁无暇,勇敢善良,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桑桑敢作敢当,善良开朗,不怕困难。秃鹤,坚守尊严不屈不挠让人敬佩……孩子们无数的精神品质给了我心灵的启迪。翻开书的最后一页,看到桑桑要离开这座草房子时,我的心不禁沉重起来。桑桑,你不要悲伤,雏鸟总有一天要离屋的,只有这样才能展翅飞翔。桑桑只是为人生梦想开始他新的路程。
让我们载着人生梦想而努力拼搏吧!
【篇二:记忆深处的触动】
提笔时犹豫了许久,一直在“感动”和“触动”间徘徊。“感动”似乎太空洞,而“触动”则犹如蜻蜓点水般,大珠小珠落玉盘丝丝入扣。也就是因为这么一下,留下的印记太深刻。——题记
滚滚长江历经九转曲折终将汇入东海,丛林深处涓涓细流盘岩折服终将融入河流,世间万物周而复始,如同人一样所有的动作、神态皆发自于内心的情感。每天见证人来人往的车站,终于在晚上释放出它悠闲的一面。
迎面走来一对民工夫妇,步履蹒跚,背着行囊,隐约透过缝隙可以看到里面的锅碗瓢盆,这似乎就是他们的整个世界。放下行李后反复拨弄着手里的车票后许久就是不能出站,隔着玻璃工作人员J还是能发现时光荏苒,时间盘符这年轮前进,历经苍伤的脸早已被岁月雕磨的菱角分明,看着过期票后说,补12块钱,2个人一起24元,谢谢!出于好奇便随口问了句,从哪边过来的啊。好不容易听懂了夹杂着乡音三个字的火车站,便心想他们怎么不抗议呢?要补这么多钱,女的拉着丈夫的手说他们得去工地,一大早就到南京了,在地铁里来来回回折腾了一天了,才到这里。听到这里,J便陷入了深深的自责,这点钱也许都不够买上一杯咖啡,但是对于他们来讲,可能就是一天的饭钱,说着他们便出了闸机。男的便拉着妻子又往进站方向走,J楞了一下,便问你们要去哪里,听了半天听出了一个叫lanwan的地方,还说坐XX路公交可以到。可是半夜这个点哪有什么公交车,更没有人过来接,说完无奈的摇着头出站。
望着远去的2个人相扶的背影,历经沧桑的人儿看着是多么的令人心疼。更不知他们这个点会怎么办,该怎么去工地。想到这里便久久不能平复自己的情绪。第一次上岗的感觉触碰了脆弱的内心,似音符虽已离开琴弦但足以余音绕梁,如风华散尽留下子规的哀啼。固定枯燥的制度本就只该是人们生活最基本的法则而不是制约人与人之间淳朴情感的借口,面对繁琐的约束,我们何时才能尽自己所能给予他人更多的帮助与理解。
一个普通的故事,平凡的岗位,所带来的触动早已影响了今后的生活,也足以给我们平时的冷漠留下反思。
【篇三:成长路上有你相伴】
小学毕业照上,定格你纯真的笑脸,漫长的回家路上,洒下了我们的童年。
成长,管什么春夏秋冬;跋涉,管什么日月星辰。就是在这样的道路上,我与你相扶前行,即使总有磕磕绊绊,却也无比美丽。
记得正值隆冬腊月,早起的清晨与昏睡的夜晚没有多大差别。但尽管天色昏暗,成长的脚步始终不间断。每天早晨,我都会带着朦胧的睡意走出家门,路上,是铺头盖脸的漆黑,我必须绕过弯曲的小路,才能找到你家。
每天都是如此,每天我都会在漆黑中寻找一处明亮的窗户。我知道,那是你为我点起的引路灯,告诉我,这儿有你在等我,让我在黑暗中寻得一份慰藉。然后,身影变得不再那么孤单与彷徨。
有一天,小路的尽头没了那扇明亮的窗户,顿时使我的心不安了几分。茫然地站在你家门前,不敢大声敲门。更不敢大声喊叫,因为四周鸦雀无声,这样显得十分可笑。出于内心的驱使,我按捺住心中的焦虑,任时间汹涌澎湃地流去。抛开任何迟到与不迟到的猜忌,只是静处在昏暗中等着那扇为我亮起的窗。抬头,茫然一篇,更是放大了我心中的茫然。
终于,那盏灯被点亮,打开门,是蓬头垢面的你。所幸,仅仅只是一时睡过了头。带着满脸歉意的你,依旧陪我踏上了这条成长的道路。悄然间,身后的天变得明亮与清晰。寒风时作,但吹不散相依的两个身影,因为这不是水中的倒影,它坚如磐石。
十二年,是我与你的同窗的时间,也是我开始踏上成长的时间。可惜,十二年未满,你却早早离开。你在我的目送之中随众人离开,没有过多告别。原来,坚硬的石头也终会被风吹散,化作粉末。但是,记忆成了你我曾经最好的见证。昔人已乘黄鹤去,白云千载空悠悠。虽无留下刻骨铭心的脚印,但你我确确实实迈出相同的步伐。
蓝天白云,照拂着你我的点点滴滴;成长路上,我庆幸有你的陪伴。
【篇四:如诗如画的秋】
轻轻地,你来了,正如一阵风,轻轻地带给我们一个如诗如画的秋。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与你相识是那么亲切,那么畅然。一天,我放学回家,伴着天边遥远的云霞,迎着暖暖的秋风,心里感叹油然而生,恍惚间看到你向我招手,我无比惊喜,落日余晖竟也可以这么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夕阳西下几时回……”脑海里的遐想还在陆续回放,突然,被一串急促的喇叭声、车鸣声“滴滴、滴滴……”惊扰了,它们已然在催促我赶紧前行。无奈,只好暂且放下,踏上回家的路。在路上,我依然被这迷人的黄昏所吸引。路经河畔的金柳,好似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中荡漾,看着那遥不可及的夕阳,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黄昏知秋到,只把秋来报。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你是上天派给我的惊喜,只有用心体味生活,细心观察,才能再次遇见你的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在小公园散步的时候,最爱在林木气息的长椅上“感悟人生。”记得有一天,我晨练完毕,累的浑身没劲,而此时无意中瞥见你——一片小小的银杏树叶落在我身旁,拾起你娇小的身躯,仔细端详,上面赫然躺着“没有永恒的黑夜,只有未到的黎明”,我心头一颤,不由抬头望去,这棵老树估计在这里怎么也生活了近50年了,不就是如此吗?它从来不惧怕黑夜,因为它坚信,新的一天总会到来,这不由得使我想起几个星期前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在这里漫步的情景,他们虽然临近古稀,却依然在相扶的路上有说有笑;他们虽然不曾有孩子们的相伴,却依然在爱的秋意中露出最甜的微笑。我的心顿时泛起暖意,是啊,这也许就是老人们常说的“爱在深秋”吧。他们不畏惧生活打击和磨练,因为黎明会在下一天的破晓来临。“人生就像舞台,每个人都会舞出自己的舞步,不到谢幕,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精彩”。由你看秋,由你体味。
轻轻地,你吹拂着我,正如你轻轻地来,好一个如诗如画的秋啊!
【篇五:坚守信任】
人们常说:“信任乃万物之本”,但何为信任呢?信任是人与人相处的基础;是公司合作的地基;是社会未来的指南针。信任也同样是人性中不可缺少的。所以作为一个健全的人,信任也是我们所应该坚守的。
信任的反义词是怀疑,如今的社会正四处弥漫着怀疑的气味:人们七嘴八舌的议论摔倒在地的老人,却无人相扶;单位同事每天在相互怀疑,警惕中工作;寻求帮助时路人怀疑的嘴脸;老师家长苦口婆心的教导孩子不要太相信他人……
这些都反应的是如今的社会现象,而这种社会现象的传播是靠媒体和家长。人们认为别人会敲诈自己,所以还是置之不理最为妥当。但是如果所有人都这样:那么你身处困难时将只孤身一人,没有人会与你并肩面对;社会将会被一种不信任的乌云所笼罩;国家也将会变成一个没有信任,爱的国家;你也将没有完整的人性与人生,人的整个精神世界也随之倒塌,一个没有精神世界的人,与动物无异。
这让我想起曾经一人为一面之交的罪犯替刑;三国时期孙权把所有军权教给周瑜;老北京胡同里人们和谐相处,借钱从来不打借条。这些都是因为他们之间有信任,他们坚守住了人性中最重要的一点——信任。
那些坚守信任的人,不仅获得了他人的信任,还获得了以后的帮助。而那些当今社会中总怀疑的,你们会感到一种轻松,好似摆脱了麻烦。但实际上你们没有了他人的信任,人生在世,信任是不可或缺的一块,没有了别人的信任与信任别人的权力,你的人生会变得淡然无味,并且你还会慢慢失去:帮助,爱,关心,直到失去了人性,这值得吗?
信任就像梅花的根,就像盖一座房子时的地基,像人想立足于社会的脚……信任是至关重要的,他代表着人性中的一部分,他影响着整个社会甚至一个国家。我们又责任从自己做起,让信任之窗永远敞开,让它坚守在我们的心中。
【篇六:永恒的承诺】
人世间的我们,都生活在承诺之中,一份对爱情的承诺,于是此生不离不弃,相扶到老;一声对亲情的承诺,于是相爱相亲,风雨同舟;一句对祖国的承诺,于是呕心沥血,誓死效忠;生活中就是有着这么多的相互承诺,给我们人间最深沉的真情。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个即将死去的年轻士兵对身旁的战友说:“如果你活着,替我照顾我娘。”身旁的战友含泪说:“没问题,我会像对我娘一样对你娘。”于是,士兵含笑离世了,身旁的战友活了下来,他安葬了死去的战友,心中始终不忘自己的承诺。
他来到了死去战友的家,那是一座低矮的房子,他进门便高呼:“妈,儿子回来看你啦!”屋里颤颤崴崴地走出来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那老人喊道:“儿子,可回来了!”原来,这位母亲是位盲人,日夜的等待与泪水相伴,早已哭瞎了她的眼睛。
于是,他决定偷偷地扮演儿子的角色,这一扮就是二十载春秋,他出色的履行了对战友的承诺。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听到后实在教人感动,他竟坚持了二十年,谁会有如此的毅力呢?承诺容易,但要履行又谈何容易。看到这,每个人恐怕都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承诺,自己有履行吗?
也许你曾承诺父母要努力学习,但却被岁月消磨得无影无踪;也许你曾承诺认真劳动,但却被放学的钟声吸引。无论你过去是怎样,不会有人再计较,只要把握住现在,敢于承诺,勇于履行诺言。那么,你便可以骄傲的说:“我真的长大了!”
承诺是永恒的,一旦承诺便注定要用一生去履行。
【篇七:与你相扶】
我不想讲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也没有华丽的词藻,只想谈谈我们一生中最平凡的父母,人的嘴唇能发出最美好的呼唤,就是“爸爸”“妈妈”。
伊芒曾经说过“谁拒绝父母对自己的训导,谁就首先失去了做人的机会。”我们总会抱怨,抱怨父母的啰嗦,抱怨父母的管束,抱怨父母不能给我们提供更优质的物质生活。在抱怨中我们往往就会忽视他们的不易,当我们在床上玩着手机吹着空调时,又可曾想过父母身在何处,在怎样艰辛的工作。当我们在享受美食时,又可曾知道父母是如何完成那顿美味佳肴。当我们在购买那些价格不菲的衣物时,又怎么理解父母微笑背后的苦涩。也正是因为我们不能真正理解父母,所以导致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矛盾慢慢积压。
泰戈尔写道:“爱是理解的别名。”所以父母子女之间的矛盾,说到底都是对爱的理解出现了分歧。就说说我自己吧,可能是因为父母职业的缘故,从小到大我都很少感受到自由,但我本身性格就是大大咧咧的,小时候犯的错也不少,没少挨过打。直到现在,我长这么大,每次回家耳边还总会响起一连串什么好好学习之类的话。也正是因为他们长期以来对我的严格要求,我的逆反心理也愈发严重。以前的我面对父母的责骂时只会一言不发,而渐渐的也学会了争吵,每次当父母无话可说时,心里都有种说不出来的快感。我总认为那是父母输了,向我低头了,孰不知那沉默的背后究竟隐藏了多少的爱与无奈。
父爱与母爱是有区别的,我总会觉得母亲很好,她能理解我,而父爱和母爱相比往往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如果把母爱比作一枝盛开的百合,在每个角落中散发着它迷人的芳香,那么父爱就是一株茉莉,它在某个角落里默默的吐着它那清新的芬芳,人们向来赞颂母爱的伟大,可又有谁知道父爱的含蓄!“父爱”这字眼是多么平凡,但这种爱是多么不平凡。随着岁月的流逝,父亲的身影也不再高大强壮。原本浓密的黑发也日渐稀疏花白,生活的巨大压力使他喘不过气,但父亲却不曾抱怨。从小到大父亲都是不拘言笑的,不仅仅是我,听说他的学生也都很怕他。小时候我总认为父亲是不喜欢我的,不对我笑,就连与我说话的语气也总是命令的。所以这也导致现在我和他之间的隔阂。父母的高标准严要求,千叮咛万嘱咐,使我不能更好的理解他们,即使他们做的这一切都是出于爱我。不过每当目光触及到父亲劳累的身躯和母亲眼角的皱纹,心里也都很不是滋味。很多人都是这样,我们总是在意自己是否长大,却总是忽视了我们身后的父母是否已经老去。
生命中都会有那么两个人,看着我们出生,见证我们的成长,为我们哭,为我们笑。正因为他们是父母,他们可以无限原谅我们的错误,我们才会毫不在意的一次又一次犯错。人们常说,人总要等到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而父母又何尝不是这样。“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多么令人痛苦而又无可奈何的事情。
孝,不需要做出多么惊天动地的事;孝,也不需要说出多么感人的话语;孝,更不需要送出多么昂贵的礼物。父母只需要一颗感恩他们的心,只要心里面有他们,爱他们,他们就会感到非常满足。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父母渐渐苍老的容颜,记载着我们走过的漫长而艰辛的岁月。那些虽然一纵即逝却潮润我心的份份感念,那些纵然久远亦不能淡忘的阕阕故事。也许我们未来的路还很长,也许它充满了曲折和荆棘,不过总会有个人给我们引路,与我们相扶,那就是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