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染坊的作文

【篇一:乌镇】

乌镇是一个富有历史文化气息的江南小镇。

来到乌镇,买完门票,我们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往前走,就来到了草木本色染坊。映入眼帘的是大片的木架和花布。木架都是清一色的原木色,而花布呢,却有蓝的,有红的。我一时很奇怪,不说是个染坊吗?怎么有那么多木架和花布呢?后来,我看了简介才得知,这里不仅是一个染坊,还是一个晒场呢!那些木架是用来晾晒染好的布料的。那些花布都是采用植物染料手工印染的,我想:人们可真是多才多艺啊!

参观完草木本色染坊,就来到了三寸金莲馆。这是一座罕见的裹足历史陈列馆,里面陈列着古代妇女穿的长三寸或三寸不到的各式各种的鞋子。原来古代的鞋子也分很多种类,有睡鞋、雨鞋、喜鞋、套鞋和订婚鞋等。最短的三寸金莲鞋说说三寸,其实才两寸多点,也就是7厘米不到,那该是怎样一个概念!还有,我听说古代人看那些妇女不看脸有多漂亮,而是看脚有多小,脚越小,就代表着家里条件越好。

三寸金莲馆对面不远处,就是徐昌酩画苑。徐昌酩是乌镇人,他的画作十分有名,我参观了画苑,发现徐昌酩十分擅长画动物。其中有一张画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画名为《认亲》,画中描绘着一群蝌蚪围着几只青蛙转着圈,画面十分深动。我觉得徐昌酩的画技可真是高超啊!

乌镇的美景太多太多,我无法一一描述,希望你们有空自己来细细玩赏吧!

【篇二:岁月东栅】

我们坐了三小时的车,下午一点,来到了具有“梦里水乡”之称的乌镇。

我们先去了东栅。由于不是周末,虽然游人如织却也没到人满为患的地步。地上还铺着不知何年何月,何朝何代的老青砖,上面刀刻般不太清晰的痕迹是岁月的痕迹,而且也正在被抹去。

河水不算清澈,像一块墨绿的玉玺所呈现的颜色和历史的厚重。

起风了。

我盯着水面,像是要把人的魂也勾进去的水面。

一圈圈闪亮的波纹漾开去。

我猛地意识到:下雨了!

原来只是零星的几点雨丝,然后是沙沙小雨。这和春雨的细密细腻又有所不同,它更接近于沙砾略略粗糙的质感。这样的小雨真是给乌镇蒙上一层薄纱,和最合适不过的一种意境了。

我们从一条条窄窄的巷子中走过,土生土长的宁波人老爸说,他小时候整个宁波就是一个大乌镇,可惜我是无缘见到这美景,只能从乌镇这冰山一角来想想了。

我特意去看了染坊博物馆和茅盾大师的故居。走进染坊,露天大院里有着令人震撼的景象:几十匹长长的蓝印白花布匹搭在高高的竹架子上,随风轻轻摇曳,好像一首江南柔美的民谣。

而茅盾故居又给人以另一种感受,跨过大门,院中郁郁葱葱,青翠一片。青石板上投了一层翠翠叠叠的树影,显得更为青碧。那未曾间断的清脆蝉鸣令人心旷神怡。

来到东栅出口之一的小池旁,那儿青瓦白墙,极富生活气息。小池上方还有一群蜻蜓狂热地翩翩起舞。屋檐上,青瓦间,一只半大的小黄猫翻了个身,显得慵懒可爱极了。

一天的重头戏即将开场,暮色昏昏沉沉吞没了天空,西栅已是华灯初上。我们要赶往西栅去观那世人皆知的西栅夜景。

可是我为什么只描写了东栅,我问自己。我还是更偏爱东栅,因为东栅有着与西栅不同的安静,也是世间少有的美丽。这种美在西栅无法觅见踪影,它太喧闹也太有名。如果说西栅是吸引无数人慕名前来、倾城倾国的绝色名妓,那么东栅就是江南渔家的小家碧玉,清纯朴素,回首嫣然一笑却也惊艳世人。

坐在河边,品一蛊花茶。

这种美,叫做岁月静好。

【篇三:读《童年》有感】

《童年》是前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写的三部自转体小说之一,讲述了作者本人从三岁到十岁发生的故事,同时,这本书也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底层人民的生活情况。

主人公阿廖沙出生在一个木匠的家中,三岁时就失去了父亲,只好跟着母亲生活在外祖父家中,可是他的外祖父是一个十分贪婪、残暴的人,他的周围所有人几乎都是这样,连他们的孩子也会变化到这样。但他们当中也会有一些性格鲜丽的人:勇敢正直的阿廖沙、乐观热心的外祖母、快乐的“小茨冈”和执着的“好事情”。外祖父开了一间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败,他变的自私、贪婪、专横、野蛮,他经常毒打着外祖母和孙子们,不仅如此,他还经常剥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因为染坏了一匹布就把他打的昏死过去。他还在暗地里偷偷地放高利贷。甚至怂恿帮工去偷东西。两个舅舅也是野蛮粗鲁到了极点,整日为了分家争夺家产而争吵斗殴,还疯狂的虐待自己的妻子。在这种环境下使阿廖沙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

在这样的环境里也有一盏明灯,她就是外祖母,外祖母慈祥善良、有着同情心,对阿廖沙有着很深的影响。高尔基后来写到:在她没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也是外祖母的到来使高尔基不为黑暗的环境所影响,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童年》讲述的是作家一段沉重的童年往事,使读者在那么悲痛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篇四:蓝染】

秋天

已经来了几日,秋游才姗姗来迟。天已经有些凉了,天黑得好早好早,那月亮越来越出众,皎洁而清亮。这便是“金秋十月”。

早上

我们坐车来到了丝绸小镇,进入了“岚染工坊”,班上顿时热闹了起来。一块方方正正的白巾发到手上,微微有些湿,跑进染坊,围上围裙,花样很多,都很美,我们叽叽喳喳地讨论了一会儿,我决定染个简单又好看的——云染。

云染

顾名思义,就是染过后像云一样细碎。我按步骤抓成一团,拿来皮筋要捆,可感觉不对,放开后又抓了一次,应该对了。我拿了好多根皮筋,恨不得把布团捆成“木乃伊”。终于捆好了,硬邦邦的,不知道的人一摸,还以为里面包了石块呢!

终于

要进染缸了。手套戴好,手套跟我以前的不一样,是很长的橡胶材质的,有韧劲,一拉会扯得老长,上面还沾着染水,好恶心!还有股怪味儿。我嫌弃地戴上,努力不让任何一寸脏东西碰到手,呕,仿佛屋里都弥漫着这股难闻的气味儿。我偷偷的看了一下身边的同学,大家也是屏息捂鼻的,有几个都是给他一把刀都能割鼻子的模样。我探出头深吸一口气,屏住呼吸,冲了进去。染水的颜色说不太清楚,有点紫还有点蓝,傻傻的分不清,我怀疑是染水中毒了,染水看上去粘糊糊的,还泛着泡,有点像发酵。我把布放进去,不到十秒就提起来了,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架势冲了出来,感觉我差点儿就被臭死在里面了。

解皮筋

洗布了,我一边解一边啧啧地吸气,还要添上两句:“呃,恶心死了。”刚解开就去洗,一边洗布一边洗手,洗完后感觉以后再也无法拿筷子吃饭了,毕竟不好洗!

染水虽然很臭,而且很丑,但是它染出的蓝布却很美。任何东西都不能只看表面,大美往往藏于大丑之间,而发现它们就要有一双善于发掘美的眼睛。蓝染、“岚染”,我喜欢你们!

【篇五:梦里乌镇】

乌镇,江南水城,一个由青瓦粉墙,小桥流水构成的小镇。

步入乌镇,第一眼,就被它的美折服。它不是江南女子回眸一笑的娇弱之美,而是让你琢磨不透的神秘古老之美。街依着河,河依着街,街上布满了光滑明亮的青石。在依河的房屋上还有绿藤弯弯曲曲的,街上的叫卖声络绎不绝。虽有街,但船夫仍忙在水面上于小镇间穿梭。

乌镇是一个水乡。河,大街小巷处处皆有。也许,正是这些水,增加了乌镇的灵气,令人不禁想起了威尼斯,但两者截然不同。乌镇,给你的永远是古老,是神秘的回味无穷,让你每走一步,都能感受到历史的凝重。而威尼斯呢?不妨说它是一种静谧之美吧!夜来临时,街上就仅仅只剩下灯光,船,船夫,还有从风中传来的花草的清香。

染坊,似乎是江南的一种标志。大大小小的染缸,一张张墨蓝的染布被高高挂起。还有专门印花的染坊,用模子印出一朵朵美丽的花纹来。江南女子的心灵手巧,便由此而体现。

曾经富贵一时的金家,房屋分明堂和暗道。明堂便是主人休息或接待客人所用的,而暗道只是一条暗暗的小道罢了,丫鬟就从这儿行走,端茶倒水的。还有百床馆,罗列了各种各样的床,有一床一室的,还有一床多室的,无不体现着江南乌镇曾经的荣华。

夜,来了。家家户户亮起了灯笼,那红红的灯笼,挂满了整条街。这时候,乌镇才真正热闹起来,灯火通明。各种各样的稀奇玩意儿都出来了。特产的糕饼、手工制作的幸运草手链、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柔软的丝绸、精美的胭脂盒……应有尽有。这时,皮影戏就会开始了,人们都争先恐后地去观看。古色古香的建筑,热情的人们,江南独有的诗意,让这个夜,更加美丽。

“乌镇蓬舟细柳边,灰砖青瓦绿苔前。”乌镇,它的美与神韵,几乎是我们无法用语言来述说的。

这座古镇,没有尘世的喧嚣,只有淡泊和宁静,这里的一切似乎都被染布的熏香所陶冶了,染成了一幅平静而典雅的水墨画,人们在这里平和而质朴地生活着。

水墨江南,若说江南是女子,那么乌镇应是小家碧玉型的吧!古屋、细雨、乌篷船……这乌镇一切的一切都将永远归为回忆。

乌镇,很美……

【篇六:好书分享】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写得一部短篇小说。整部小说,作者都站在穷人的角度看待了整个世界。由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为主角,以他的亲人、朋友等为配角,描写了人类的正义与邪恶。

阿廖沙小时候父亲因贫困而死,母亲和外祖母带着他投奔以染坊为生的外祖父。没几天,阿廖沙就发现外祖父家里充满了仇恨。在他遭到外祖父的一次毒打后,他失去知觉,醒来时也四肢无力。两个舅舅为了分家互相撕打,喋喋不休的吵闹,最终如愿以偿。母亲也离家出走,这让本就衰败的染房更快地坠入了深渊。随后,阿廖沙又与外祖父、外祖母搬到了一个小阁楼里,在这段平静却并不无聊的日子里,虽然经常受到外祖父的粗暴蛮横、阴晴不定,但他更多的感受到了外祖母身上的温暖、仁慈与善良。也正是因为外祖母的影响,让他在如此黑暗的家庭中仍保有一颗纯真的心灵。阿廖沙一家因破产而被迫搬到一所环境优雅的简陋房子中时,母亲又回到了这个贫困的家庭。当他们吃不上饭已经瘦骨如柴时,母亲饿死了,阿廖沙也走上了自生自灭的道路。

阿廖沙去了哪呢?在这之前,他在外祖母那里不仅感受到了温暖,也学会了忍受痛苦,并机智勇敢的去应对问题,迎刃而上,毫不畏惧。学到这些知识,他离成功还远吗?

【篇七:读《童年》后的期待】

尼克松说:“所有我认识的伟大领袖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都是伟大的读书者。”有人说,一本好书是不会寂寞的》实际上,读者更不会寂寞。一卷在手,神游天地,俯视苍穹,与那些伟人的心灵对话,和自然界的万物沟通,那才是世上最美的享受。

在放假期间,我读了一片高尔基写的长篇小说——《童年》。这部小说描写了高尔基童年的成长经历和19世纪末俄罗斯社会生活的画面。

这本书主要写的是阿廖沙从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和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开始,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外祖父开了家染坊,因为家业衰落,他变得贪婪,残暴,还经常打外祖母和孩子们。有一次阿列克谢因为染坏了一匹布,竟把他打倒昏死过去。曾经阿廖沙也被他用树枝抽到没有知觉。他暗地里放高利货,甚至叫帮工去偷东西。阿廖沙的两个舅舅也是粗野,整日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斗殴。这些场景使阿廖沙饱受惊吓。

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环境下,也有温暖和光明。这就是阿廖沙的外祖母和另外一些人,过着另外一些生活。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能容忍,有着圣徒般的宽大胸怀。她像一盏明灯,照光了阿廖沙孤独的心,好对阿廖沙的影响,正像高尔基后来说道的那样:“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躲在黑暗中睡,但她一出现,把我带到了光明的地方,那是她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

幸福的童年是相似的,不幸的童年各有不幸。《童年》里刻画一些生动的人物形象:严厉而暴躁的外公,慈祥的外婆,爱喝酒闹事的舅舅……

而阿廖沙正是一个体验着人生的酸甜苦辣。爱丰富了他,使他充满了力量;苦难让他明白了,不为做不幸的人而羞愧……

读完这本书后,我期待着我得赶快长大,做一个和他一样的人,做一个伟大的作家!

【篇八:读一本好书】

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则可以改变世界。古今中外所有爱读书的人都有读书名言,例如高尔基的名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毛主席的名言:人可以一天不吃饭,一天不睡觉,但不能一天不读书;罗曼罗兰: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检查自己……

我们正处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刻,正应该不断读书,不断充实自己。在这个假期里我就读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行创造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之中的第一部《童年》。在这本书中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小名)3岁丧父,10岁丧母,在童年时来到了外祖父的家里,外祖父年轻时开了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弱,外祖父变得吝啬贪婪残暴,以致于幼小的高尔基在这个存在着仇恨的家里,早早的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与丑恶。只有外祖母照亮了高尔基孤单的心灵,外祖母慈祥善良,热爱生活,有这宽大的胸怀。外祖母还经常给高尔基讲一些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高尔基听,她对高尔基的影响,正如高尔基在以后写的那样:“在她还没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里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

这本书让我明白的道理是就是不要对任何不堪的现实失去信心,总会有一些人一些事令你感到伤心甚至痛苦,但你想想,黑暗过去,黎明的曙光总会到来。只要你仍能保持不灭的信心,做一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人。

我爱读书,书是我的良师益友,更是我的亲密伙伴。读书可以明智,可以修德,可以养性,可以育人……好读书,是我们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品质。读书是快乐的,我要好好读书,永远与爱读书的好习惯做忠实的伙伴。

想看的时候就翻几下,看几眼;也许你因为读书而忘记了生活的扫兴。捧起一本好书,仔细品尝这书中的名句,你会真正地觉得读书真是一件赏心悦事。朋友,让我们一起来读书吧!享受读书的乐趣,你会感到万分欣喜!

【篇九:漫步村庄】

“咯咯咯”、"咕咯咕咯”几只鸡的叫声把我从思绪中拉回来,此时已是夕阳西下,我放下书本,漫步在村庄之中。

一出门,就看见了对面的大榕树,它枝繁叶茂,众多树枝如同虬龙一样交错着。它就像一位穿着碧绿色铠甲的守卫,静静地守卫着这片土地,它又像一片云,却被春风染成了绿色,飘在它们家上空。它又带着散发着芳香的绿色丝绸,沁在每一个人的心间。

继续向前走,来到了田野,这时的田野被太阳染成了金红色,一半染成了碧绿色,反射着天空的云朵,它们就像几间染坊,把天染了色,粉色的、紫色的、乳白色的、虚无缥缈的银色的……它们又像一只狂暴的狮子,它站立在这个宽广的世界,那沙拉拉的声音就是它的怒吼,它瞪着天空,张开血盆大口,发出了不屈的低吼声,震得树叶飘下来,震得云也忍不住动荡了一下,它金红色的羽毛随风飘扬,一直向后飘着……

再返回村庄,天已经黑了,萤火虫发出绿色的光芒,照耀着村子。夜带着腥味,就像一抹轻纱,笼罩在村庄上边,村庄如同一个孩子,在夜的安抚中入睡了。

在屋子中,我思考着这一天,稻田就像一只雄狮,威严中又不失平和,天空就像魔术师,变着花样来给我们带来笑声,树就像村庄的开心果,它们不仅带来小动物,还给人们带来温暖。

【篇十:乌镇旅游】

“走走,走走走,我们小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游,白云悠悠,阳光悠悠,青山绿水一片清秀。”伴随着一车的欢声笑语,我们前往乌镇。

一路上我们玩着游戏,到达了乌镇。刚下车我们就拍了一个集体照。之后我们跟随小队长开始了东栅半日游。刚进去,一片竹林映入眼帘。不得不说,真的很棒。我们沿路进到了东栅的内部,人非常多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想去玩的兴致。我们一路前行,但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去的都是观赏点的后门。玩累了,我们走过一座石拱桥,来到了一个长亭,我们一屁股坐下,从包里拿出吃的和水惬意地看向湖面。偶尔还有几条船划过,留下渐渐泛开的水波。我印象最深的是染坊,看到一条条蓝印花布挂在空中,一阵阵风吹过来,蓝印花布也在空中摇摆。在东栅,我们最后去了那片幽静的小竹林,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清风。

下午我们去了乌村,那是第三届互联网大会举办的地方,我们有幸进入那里观赏。一进门,许多国家的国旗都挂在那,看的我眼花缭乱,看了好久才找到我们国家的国旗,仔细一看竟然在最中间。心中不由自主地生出了一股骄傲自豪的情感。与东栅不同,乌村的人很少。就是很大一片地方,只有我们几个班级。当然这也是很心酸的一个地方,上午已经走了很久,没想到啊,没想到下午要走更长的路。我的脚感觉已经不是我自己的了,非常的绝望。但是走这么多路,我们也看到了许多风景,想来想去应该是值得的。

一天的时间过得很快,我们对这一天做了总结。还是很有收获的。乌镇,我们来过,从未离开。

热门推荐
1春天里的那场雪
2春季雨
3新学期,新气象作文
4慢下来,等一等你的灵魂
5暑假
6清明节作文
7品书
8考试之后
9蒙古民风民俗
10奶奶一路走好
11假如没有空气
12我和书包的故事
13暑假作文
14养鱼记
15我体验到了迷茫
16我家的花园
17爸爸真辛苦
18勇于担当
19秋天的校园
20格言的启示
21那一次我真感动
22温暖的记忆
23那些温暖的小时光
24苹果
25烤鸡翅
26时间
27写给妈妈的一封信
28二十年后回到故乡
29考试也是一种享受作文
30捡拾朝花,留存精彩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