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皮筋儿的作文

【篇一:我的美术老师】

汤老师教我们的美术课,他是一个高高瘦瘦的人,每次上课都站得很直。

在我的记忆里,他与直尺是分不开的。这里的直尺不是用来画,而是用来敲的。每次汤老师的课,隔壁班都是安安静静,然后听着“啪”一声划破了空气。

再长大点,汤老师改成了“登”成绩时吓唬人。每每汤老师一进教室,直尺一摆,六二班的同学就知大事不妙——今天定要“登”作业。于是平时作业都有的,就自告奋勇地上去,汤老把勾画上,说是好了,就欢天喜地下去玩了。而优秀当然是少数,剩下的人都紧盯着手中的纸,反复勾画,生怕汤老师看他然后抽他上去。有些人怀着“早死早超生”的心态慢吞吞地走上去,看汤老师眉头一紧,就知道坏事儿了。时间就像个皮筋儿一般,还没画好几张呢,下课铃就“铛铛”响了,紧接着一大群人拿着几张纸飞飞上去了。不用猜都知道,这时汤老师定会说下次再“登”,我们都松了口气。当然我们也不敢轻易尝试,搞不好哪一天他刚好有时间,硬是给我们“登”完了呢?还是要快快补完才好。

不只如此,他也令我们捉摸不透。有时我们终于做了次“优秀”的角色,偏偏又不给我们登,下次来了,没带却要登。而且我们从来猜不出下节课的内容,因此会把全部东西带上。也有一个也不带的,一支笔可以撑过一节课。

虽然如此,但是我们有个好老师,这是不可否认的。是他的严厉和幽默鞭策着我们成长。

【篇二:童年记忆】

多么想念小时候啊,那样天真,那样可爱。

那是一个秋天,成天可以从门外听见这样有旋律的歌谣:“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小火车开来嘀嘀嘀!”每听到这样的歌谣时,我都会噔噔地小跑出门外一探究竟。哦,原来是邻居家的姐姐们在跳皮筋儿啊,那可有趣了,姐姐的脚也可忙了,这里跳一下,脚再勾一下,接着转到对面来,再勾一下,跳的可开心啦!

忽然,我也想学跳皮筋儿了,学会了,告诉我的同学们:“你看,我跳得多好呢,你不会吧!”多给自己争气儿呢,我蹑手蹑脚的上前去小声问:“姐姐,姐姐,我也想学这个了啦。”她们把皮筋儿的一边儿给我,让我站里边儿,我也不知道干啥,照做就对了,她们让我看她们演示。“新疆新疆好新疆,山山水水好风光……”她们两个人一起跳,一会儿转到这儿,一会儿转到那儿,一会儿这儿踩几下,一会儿就跳出来了,我完全搞不懂。

过了一会儿,她们又让我出来,一步一步的教我。

“你把脚勾住后绳,然后蹦出来,在自转一下,把脚勾前绳,再蹦出来。接着转到对面,再重复一遍就完了,明白了吗?”我点了点头,虽说点了点头,但脸上还是一脸似懂非懂的表情,我跟着姐姐一起跳,这勾一下,那儿踩一下,弄得我的脚脚都疼了,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学会了,而且跳越跳越高兴。

然后,姐姐又给我跳了一个,还有名字呢!叫“系纽扣”简单的说,就是把绳绳缠上,再解开,这个非常难,我也非常认真的在学习,姐姐给我讲:“先到两绳中间,手里拿起右边的那一根,然后脚在左绳后踩一下,再回来,接着再勾起左绳,将右绳给左手,右手拿起脚勾起的那一条绳子,最后把右绳放下。明白了吗?”这个是真不明白了,但经历日日练,月月练后,我学会了,而且还会解开这个“纽扣。”

多么有趣的童年,多么天真可爱的我。

【篇三:奇妙的相遇】

人们总喜欢畅想美好的未来,但我却不同,我喜欢怀念从前,经常对着老照片思索从前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想着想着,我突然感觉像被吸进了老照片里……

再次睁开眼睛,发现我仿佛置身黑白电影里一样,低矮的平房,坑坑洼洼的土路,还有几个穿着土气的小朋友在跳皮筋儿,滚铁环儿。我被一个正在兴高采烈地跳着皮筋儿的小个子女孩吸引了,她是那么眼熟,一张可爱的小脸上长着许多颗黑痣,像小星星一样的可爱,配上她那犀利的眼神儿,很有神秘感。她怎么长得这么像我的妈妈呢?

“孙丽华,该你撑皮筋儿了!”孙丽华?呀,这不是我的妈妈吗?我快步走向前去,拉住她,激动地说:“妈妈,我是李佳文呀!”妈妈一把推开我,岔着腰对着我喊道:“你是神经病吧!我可不认识什么李佳文。”这时我才恍然大悟,难道我是穿越了?于是我试着对小女孩解释道:“不是的,我是说,你长大以后会和一个身材肥胖、眼睛小小的人结婚,然后你会生下一个小女孩,而那个女孩儿就是我。”妈妈半信半疑地看着我对我说:“是吗?那你不成半仙儿了?算了,看你是刚来这里,跟我回家吃饭吧!”我喜滋滋地跟着妈妈,心里想,太好了,能见到姥姥姥爷了。

不一会儿就到了姥姥家,一进门,发现年轻时的姥姥姥爷可真精神呀!姥姥的满头银丝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乌黑的亮丽的头发,虽然有些凌乱;姥爷佝偻着的背挺直了,比以前更高大,虽然他的眼中还是流露出疲惫的神情。再看看四周,屋内房梁上挂着几串红辣椒,坑坑洼洼的泥土地倒是很干净,窗户还是木制的,很古朴,没有油烟机,没有天然气,只有一个连着炕的土灶。家具也少得可怜,看看饭菜一点肉渣都没有,只有几个黑面馒头,一碟咸菜,还有几碗玉米粥。我惊呆了,一下子明白了妈妈如今勤劳节约的原因了。

开始吃饭了,姥姥为了招待我,拿出平时连碰都不舍得碰的白砂糖,让我用黑面馒头蘸着吃。妈妈第一个拿馒头蘸着糖,我以为妈妈是贪吃,没想到她竟然蘸完以后给姥姥姥爷一人一块,但姥姥却一把把馒头塞在了妈妈的嘴里,说:“我要把这些好吃的留给你,等你长大了,有了孩子,你就明白当妈的心思啦!”听到姥姥的话我倍受感动,果然,妈妈如今像姥姥爱她一样爱着我、呵护我,我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但却不想被妈妈看见,便假装出门透透气。

突然,一阵凉意扑面而来,我不禁打了个寒战,睁开眼睛,发现我又回到了熟悉的家,回味了一下刚才的经历,我竟不寒而栗。

等我回过神来,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拥抱我的妈妈,然后表达出我对她深深的爱意。

【篇四:成长之路】

十四年的时光,仿佛就是弹指一挥间,过去的种种,还清晰地浮现在海边,好像是发生在昨天,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看看镜中的自己,少了那份稚气,添了一丝成熟;不再喜欢左右各扎一个辫子,只是简单地用皮筋儿固定住,卧室里不再有满地的芭芘娃娃,而是几本闲人雅士的成名作……

这就是长大的我,这就是我的成长。

成长很美。记得小时候,无论妈妈带我去哪儿?去见什么人,都会拉着我对人家说:“这是我的女儿,一天到晚就知道调皮!”人家笑而不语。而现在,妈妈都是这样向别人介绍我的:“这是我女儿,瞧,这长得就快跟我一样高了,可就是不爱说话!”别人就回答说:“不爱说话好呀,显得文静。现在出落得亭亭玉立,跟当时简直判若两人,正应了那句话‘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听到这些同,我心里美滋滋的。

成长很美,可也很痛。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也在增长,学科更是在增多。不再是小学“语数英”三科,而是初中“语数英政史生物理”八科。每天迎着晨曦上学,踏着夕阳放学,本想着回家后可以轻松一些,可看着书包里那一本一本的教科书,就一点儿也轻松不起来,深夜,世界仿佛就我一人还在台灯下挑灯夜读,为了明天的考试,为了不让老师、父母失望,为了在同学面前的尊严,我必须努力。好累,好倦,好烦,好痛。

成长很美很痛,同样也很矛盾。不知何时起,心里第一次有了叛逆的念头,第一次不甘于被父母老师所束缚,第一次想要独自生活。可真正接触到了的时候,就觉得能力不够,还是得依靠父母。可是为什么?明明我已经长大了呀?

成长的路上有苦有甜,有悲有乐,多姿多彩。不论是什么,我都会走下去,即便受伤了,我也不会放弃,不会退缩,因为这,便是成长。

【篇五:无价的父爱】

无价的父爱,可以用心量出。

——题记

生命的历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成长有欢乐,也有痛苦,值得庆幸的是,一路走来,父爱一直在我身边。

做,就要做好。

小的时候,总是被父亲早早的喊着起来,吃过饭,便同他一块儿下地。父亲总是说,劳动光荣。太阳照在父亲身上,在地上投下坚实的身影。我总是站在父亲的影子里,小声嘀咕:“我宁愿不光荣。”父亲便笑笑,不再多说。清楚地记得那次是去拔玉米苗,我眼疾手快,没听清要求便干起来,两行玉米苗拔的倒快,可却把玉米根留在了地里,只折下根茎。中午的时候,父亲面无表情地说:“我走了,你想法子把玉米根弄出来吧。”说完头也不回,径直走了。我傻了眼,无奈“父命难违”,我只得撅着屁股用手去抠,所幸泥土松软些,玉米根又呈“爪”字型,我一次次把手指插入土中,一次次把根艰难抠出——汗流浃背的我回到家中,只听到父亲说了一句话:“做,就要做好。”我记下了,永不敢忘。

是,就要承认

记得是在三年级的时候,眼馋别人跳上跳下的皮筋儿,又怕家里不给买,就趁父亲午睡之际,悄悄地从父亲口袋里抽了一张一元的纸币,祈求祷告着别让父亲发现,最终却因为自己良心不安,主动“伏法”。只记得父亲在我临上学前又给了我一元钱,说:“是,就要承认。”我记下了,永不会忘。

你理应听她的话

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就的点叛逆了,开始听不进去家长的唠叨。终于和母亲吵闹起来,一边大声吵着,一边跺着脚,怒火不断,极不理智。“啪!”父亲厚实的巴掌落在我的脸上,透过泪光,我再次看到父亲异常平静的脸,他指着母亲,缓缓的说:“你理应听她的话。”我记下了,永远难忘。

十几年的光阴,父亲的爱伴我走过。就在十几年后的今天,我再次想到了父亲,想起了那无价的父爱。有了父爱,就有了火的燃烧,水的荡漾,风的飞扬!有了如同穿林而过的阳光一般的力量!

呵!那无价永恒的父爱——

热门推荐
1感谢母亲
2写桂花的优秀作文
3雷州的春节
4我学会了游泳
5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6小客人到我家
7谁主宰了我们的情绪
8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9失败乃成功之母
10成功在于坚持
11我爱家乡凤城
12最后一棵树苗
13冬天
14美丽的校园
15团结就是力量
16烟花结
17不负韶华勇攀高峰
18小糖果奇遇记
19小狼小狼读后感
20喷泉
21挑战声音
22我们班的“疯”班长
23我爱家乡的桥
24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
25校园之美美在风情
26幸福就是半命题作文
27我家的菜园
28我的“可爱爸爸”
29善小而更为之
30柳林风声读后感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