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难忘】
在我记忆的港湾里,盛满了姹紫嫣红的花瓣,随着季度潮涨潮落,片片花瓣早已悄然汇入了记忆的长河,似乎近在眼前,好像手指触尖,但却相隔了烟海无限;如今,当我漫步在记忆的长河边上,想要追寻那飘逝的花瓣是,心中总会涌动着股股眷念之情。但唯有一片花瓣,依旧那么“光彩夺目”。
一声熟悉的下课铃声让所有人从数学世界的奇妙方程式的怀抱中醒了过来,我仍然如以往,在楼梯间游荡式的散步,摆放在楼梯拐角处的铁皮垃圾桶似乎都没有人顾及到它。他们脚步匆匆:有的飞奔着向教室跑去,似乎有什么十分要紧的事情;有的与老师并肩路过,大谈疑问,从天谈到地,从古论到今;有的与好友谈论自己喜欢的明星动态资讯……那个垃圾桶似乎是生活在“第二个世界”里,不给人们带来困扰,当人们发现它的时候,它只是一个解气的工具:有的拿出一个可乐瓶,反复向它扔去,每扔一次,两个铁质物品就会发出如“洪钟”一般的响声,似乎这每一声都是它痛苦的哀嚎;有的直接拿废旧钢笔或剪刀在它上留下印记,那令人刺耳厌恶的声音,似乎就是它低声的哭泣……
那天的我,依旧在楼道间晃悠,突然间我眼睛一亮,它的身上贴上了一张标语,我按捺不住好奇心,急忙走近一瞧,那是一张用粗勾线笔工工整整写的标语:不要再欺负我了。我笑了,谁那么有趣?可能是因为我的举止和笑声实在诡异,许多人都凑上来,大伙儿个个瞧着都不约而同地笑了。
第二天的楼道间不知为何十分冷清,但唯独有一人在它身边不知在干什么。我走上前发现他正小心翼翼的贴着标语。我禁不住问他:“这是你弄得?”“是的呀,有创意吧!”说完他不吭声了,静静地用透明胶贴着这个标语。也许是出于好奇,我没有离开,也没有说话。他终于贴好了,见我还在这里,“这个标语都脏了,白纸都变黑纸了,换一下。”他站了起来,见不远处一个饮料瓶,走过去,弯下腰,捡起来,轻轻地放进了垃圾桶里。
一个简单而普通的动作让我难以忘却。看着他远去的背影,瞬间的我被震撼了……
【篇二:保护文字】
“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字描绘出一幅春景;“大漠孤烟直”,直字勾勒出一派雄辉;“大江东去,浪淘尽”,淘字挥洒出一股豪迈,所以的文字都是如此,独霸一方,不容小觑,我们需要我们独特的文字。
文字是一个国家的咽喉,保护文字,便是保护一个国家的文化。《最后一课》的硝烟仍然在脑海中弥散,它让我明晰,要想扼杀一个国家,就得先消灭它的文字。诚然,如同英语之于美国,法语之于法国,汉语之于中国,任何一个大国都有它独特的文字,国家的文化源于文字,国家的历史由文字承载,国家的人民赖文字以生存。如果国家没有了文字,那不是便如无根的柳絮终无着落吗?空躯壳而已!这样的国家能在世界版图上生存多久?所以,让我们保护文字,保护我们祖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复兴之路指日可待!
文字是一个时代的命脉,保护文字,便是保护一个时代的文明。听,是唐朝在狂傲地笑:“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看,是如月的宋朝高踞在夜空:“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瞧,是晋朝的衣襟在历史的长风中飘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时代的碎片被文字黏合,光彩熠熠地照亮着古往今来的路。古代的泣血史诗,当代的鸿篇著作,文字穿行在其中,让时代文明的堡垒永远矗立在那里。其字和灿烂,其字和辉煌,浩瀚如烟海,博大如汪洋。
罗素曾说过:“看亲这个世界,然后爱它。有些人嘴上说着爱国,却连一个基本的汉子都写不好,何谈爱国?有人说:字如其人。一个能把字写好、谢端正的人,为人肯定也是正直谨慎,对事对人认真负责的。只有从心里爱这个国家、在乎这个国家的人,才会真正地保护文字。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为我们中华的文字文学而骄傲,我们要从点滴做起,一笔一画地写好我们的文字,一点一滴地端正我们写字地态度,从心底哎中国,从心底保护文字。
【篇三:记笔记】
我们在初中的学习中,最多的接触便就是课本知识了。它们不仅带给我们启蒙的教育,更带给我们对于社会的基本的理念和常识,而我们在学习它的时候又该如何记笔记呢?
记笔记,在古代就有这个词了。记笔记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它带给人们许多的课外积累,以及各种各样的对自己情感的表达。记笔记不是简简单单的对于学习适用,而且对于生活中也同样适用。比如,当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为了避免忘记,你就可以记一下笔记来缓解自己的焦虑。记笔记又叫摘录,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记笔记有许多的技巧——
首先,一定要选好适当的方式,适当的笔记本去记笔记。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有些初中生说他们有时记笔记,甚至误了听课,这是非常不对的。在听课之间,他们可以记忆更多的笔记,但是重要内容,需要记忆的地方,可以县简略的写下关键词,然后再下课再补齐笔记,这样事倍功半,是很好的。笔记绝对不能影响自己的听课效率,找准方法才最重要。
其次,笔记也量千万不要多,要适量。有些人这样认为笔记啊,记得越多越好。但是这样是不对的。可以先用简单的语句将它概括,在记录在本上。然后,笔记也要常常复习,因为复习本身就是一个重复学习的过程,就能将知识点更加的凝固化,所以叫笔记的内容复习更是一种学习方法。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让我们在学习中拿笔,记起那一句句重要的笔记吧,因为这样才能避免你在许多的学习生活中浩如,烟海的知识点中,寻找到自身的方向,自身的潜力,以及学习的目标和动力。
【篇四:咀嚼平淡侃极高考】
席慕容曾说过:“生活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而我们都是过河的人。”诚然,我们都是过河的人,因而在高三的激流中的选择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要学会咀嚼平淡,觅得心中那份从容,体味高三给我们带来的苦乐,唯有如此,方可于即将到来的高考中洗净铅华,侃极未来。
许三多说过这样一句话;“光荣是在于平淡,艰巨是在于漫长。“恰如所言,我们高三学生在荆棘中穿梭,尽管前路多艰,但我唯有保持心中那份平淡,方可咀嚼高三带给我们的深意,去寻得隐藏在汗水和不眠黑夜中的光荣。
平淡当如刘梦得,焚香谈琴,陋室馨香,”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高雅;平淡当如林徽因,避开车马喧嚣,只在内心修篱种菊的淡然;平淡当如三毛,亲历沙漠,驼铃声声,笔下流淌下她的超然,用以构筑心中的罗马王国。高三的日子转瞬即逝,这我们不能改变,但我们能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只有我们自己的内心,唯有让其平淡如水,才能使我们拥有足够强大的内心以应对接下来的挑战。我相信这过程少不了困厄和波澜,但那又怎样,只要我们挣脱桎梏,定能与浩茫烟海中掀起滔天巨浪,创造高考辉煌。
平淡当如贾平凹,著作等身的他被当世认可为一代鬼才,尽管如此,他曾却也遭受过在文坛的销声匿迹,而他却仍就保持平淡,他说过:唯有不断地写作,才能使它重塑自信。正应如此,他在不断的写作中获得了人生的积淀,于微风掠过的涟漪中漾起了一道清澈的波澜,大写人生,获得自己理想的蜕变。贾平凹他用自己的平淡造就了自己的传奇,而我们高三学生更当如此,即使厄运会让你被迫蛰伏,让你丧失信心,越如此,我们更应当守住最后的防线,以用来更好的冲锋,创造高考辉煌。
激流行舟,方以平淡为引,方能驶向彼岸;循径登山,方以淡然为引,方可一览众山小;和曲而歌,方以超然为引,方能歌咏芬芳。
我们都走在前往高考的路上,每每挫折,会让你退缩难过,但你想过没有,平淡努力不一定会让你收到预期的结果,但是我认为没有努力定会让你为自己而悔恨。与其漫无目的地徘徊,不如静下心来努力学习,细细咀嚼厄运带给你的深意,以便让明丽之花开遍未来。
平淡使你韬光养晦,以便使你以铿锵之石奏出绵扬千里跌宕起伏的旋律,去鸣起那曲笛,创造高考辉煌。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平淡细微里,不凡未来里。
【篇五:直面放弃】
生活中,诱惑如烟海,人们总是在选择中迷失了自我,失去了前进的动力,走向失败。孟子云:“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所以,我们应该学会放弃,面对那样繁多而“不可得兼”的事物,选择适合我们自己的“鱼或熊掌”往往是通向成功的终南捷径。
鲁迅,中国近代史上文学的巨匠,伟大的民主战士,有谁曾想到他曾立志当一名医生,然而面对社会的现实,面对暗潮涌动下的黑暗势力,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中华民族的明天,他毅然放弃了在日留学的经历,毅然诀别了恩施藤野先生,毅然放弃了自己无量的前途,拿起了尖利的武器——笔,直刺向敌人的心脏,骂得痛快淋漓,为正义增添了一抹新的生机。试想,若没有鲁迅的放弃,哪来滑稽可笑的《孔乙己》;若没有鲁迅的放弃,哪来天真烂漫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若没有鲁迅的放弃,哪来揭露世态炎凉的《药》和新文学形式——白话文的诞生。
与鲁迅恰恰相反的是重庆市原公安局局长文强。他不舍得放弃荣华富贵的生活,执法犯法,接受巨额贿赂,为各种违法行为开启方便之门,完全没有履行一名局长最基本的义务、一个中国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终于。他锒铛入狱,“千秋伟业”毁于一旦,落得个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下场。正是他顽固执守的不放弃使他成为金钱的奴隶、利欲的牺牲品,在明争暗斗、你追我赶中失去了快乐,失去了生活,丢失了自我,最后“空手而归”。
由此可见,放弃并不意味着失败,不放弃也不意味着成功。放弃只是我们人生长途旅行中的一个港湾,勇敢地放下对我们可有可无的东西,才能轻松上路,走向成功。
若不是钱学森放弃在外国深造的机会,哪里会获得“两弹一星”的称号,被永载史册;若不是比尔盖茨放弃在校学习的机会,哪来微软的诞生和科技的飞速发展;若不是贝多芬放弃到皇家音乐学院的爵位,哪来震撼人心的《命运交响曲》的问世。
直面放弃,需要“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坚定;直面放弃,更需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伟大魄力。直面放弃吧,放弃一支耀眼的芳花,你将得到满园的春色。
【篇六:一张五元纸币】
当一个稚嫩天真的孩儿面对金钱的诱惑时,会是怎样抉择?当他将自己视若珍宝的东西忍着不舍捐献给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时,故事又会有怎样的结局?
那天,母亲给了我五元钱,让我独自去买醋。贪玩的我攥着钱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中漫无目的地走着,跟着摩肩接踵的人群随波逐流。突然,眼角的余光瞥见墙角的一处地方,那里冷冷清清的,与周围喧闹的景象格格不入。我心中一团疑惑,正低头沉思之际,一辆电瓶车驶来,我急忙闪身一避,与其擦肩而过,抬头望向墙角:只见一个略显老态的人躺在黑色轮椅上,旁边的一人手中拿着一杆大旗,上面不知写着什么。
我好奇地走上前去细细端详:那老人十分瘦削,斑白的两鬓在风中飘扬;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似久旱过后的大地一般的皱纹;如浩瀚无边的星辰烟海一样的双眼中蕴含着某种魔力,使人情不自禁地想靠近。而旁边那人的眼中却充斥着迷茫和痛苦,点点泪痕划过他的面庞,手中紧紧握着的大旗上写着:如果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春天!我诧异地望了望老人,不由得对其高看了几分。而读到下文时,我的心沉到了谷底——***因身患腿疾无法行走,请各位好心人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帮助他治疗吧。我低头望了望“爱心箱”,里面的钱寥寥无几,心里挣扎得厉害,手心紧紧地握着我仅有的钱——一张五元纸币。我知道把钱给老人后,回家定会被妈妈责备。但我仍是心一横,一步一步地走向他。当目光对上老人的眸子时,心里像打了镇定剂一样,毫不犹豫地把五元纸币放入了“爱心箱”里,却又不舍地望了几眼……
空手回到家,我将此事一五一十地跟妈妈说了一遍。不记得妈妈当时说了些什么,只记得她很高兴,笑容满面地做了一桌好菜。
如今,我已明白妈妈兴奋的缘由,她是因我能忍痛割爱地给那位老人捐款而欣喜,因我能助人为乐而激动。就像她常说的一句话:钱可以再赚回来,但爱心是无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