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庐山之美】
庐山,坐立在南方之林。它好似形态各种的天桥。两块岩石对峙,突兀涧中,乍看好似石桥断腰,奇妙无比。
站在这断桥丢份儿小桥上,使人有些心惊胆颤,定被这天然的奇观折服了。“飞流直下三千尺,凝是银河落九天”便说明了这一点。
在窗前远眺城乡景色,但见那进近处古木参天,绿荫蔽日;远处冈峦起伏,白云出没。有时,一带树林忽然不见,变成一片云海,有时一片白云忽然消散,变成许多楼台。
庐山之美,美在山石间的雄伟壮丽;美在山峰的奇形怪状;更美在那山水融为一体的全新景色。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描写泰山的雄伟,“只有山在上,更无山与齐”便想到了华山的险峻。“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写出了黄山的美。
庐山虽没有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黄山的美。但庐山有着他神奇的美。那庐山在天晴之后,朵朵的云雾环绕在山峰周围,让庐山更具有神秘感。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站在山的中间,看那山色葱郁,藤草丛生,涓涓细流,漫流山川,使人不禁想起白居易的诗句“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庐山,好似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用他那一双手,来迎接远到的客人。
【篇二:村居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阳光洒在大地,花草树木晒着日光浴,蝴蝶翩翩起舞……
辛弃疾边走边欣赏风景,突然,一条清澈的小溪出现在面前,他就沿着小溪走啊走……一间小屋里,传出一对老夫妇的谈话:“哎,老伴儿,咱大儿子怎么这么勤快?天没亮就去豆田里锄草啦!”“可不嘛,二儿子也没闲着呢!就不知道小儿子在干嘛……”
辛弃疾听了,微微一笑,继续沿着小溪走。那个戴着草帽,卖力锄草的应该就是这家大儿子吧。太阳当头,帽子应该也被烤得火烫吧,衣服湿哒哒的,每抡起一次锄头,都有闪光的汗水从他脸上、胳膊上甩出去,而他就像没看见一样,锄头一刻也没停。
“真是个好孩子!”辛弃疾点着头,继续往前走。又一个人闯入了他的视线。是个比大儿子小几岁的男孩,正在编织鸡笼。藤草在他手里扭来扭去,都没怎么看清楚,一个鸡笼就出现在眼前。这手艺可真不错!
“嘻嘻,真好吃!”辛弃疾顺着声音望去,是个七八岁的小孩,肯定是小儿子啦。他正躺着把一颗莲子抛到空中,用嘴接住。那孩子看到了辛弃疾,坐起身来:“叔叔,给你一颗吃!”辛弃疾看着小儿子的眼睛,充满了纯净与真诚,就笑眯眯地结果了莲子。
不知不觉,太阳快要落山了,小儿子拍拍灰尘,飞奔回屋:“阿爹!阿娘!快看!”结果没看到门槛,绊倒了。“唉,怎么这么不小心。”老夫妇不约而同地说。不一会儿,茅屋里又传来了阵阵笑声……
辛弃疾迎着夕阳的余晖往回走,这一趟溪边之行让他收获了许多安静美好,一首《清平乐·村居》浮现在脑海,他不由加快了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