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在黑夜里盛装出行】
我总是认为我们的世界有无数花火笼罩,然而恐怕瑟曦说的是那么回事,花花世界的实质不过场权利的游戏。
网红店门口人来人往,明星的任意衣着能吸引一大群粉丝津津有味地羡慕议论。这是追名逐利的镀金世界。《幻城》的作者郭敬明在某个片段描写:人们的心被掏出来,埋进去嘀嘀哒哒的炸弹;世界是灰的,却被浮华的五彩颜料染得遍地流金……”
所幸那些清醒的人依然活着并大声呼喊,这使得时代里不只是拥有浮光的颜色。《芳华》作为一股“清流”迅速地占领国内电影票房,发出它独有的声音。它几乎是残忍地揭开名利的虚假帷幕。电影有对真善美的歌颂,更有对时代的反思。片里的活雷锋终于听从心声向自己的意中人表白,对方却在惊慌失措这下告了他轻薄,从此命运改写,同时在文工团遭排挤的何小萍固执地为他送别,毕竟她从心底里知道他是个善良的人。
多年后一伙战友在街头相遇之时,有人大富大贵,有人身名远扬。可是他们内心却没有真正的宁静快乐和满足。而刘峰与何小萍相比较生活在社会较低层,也无多大财产,却笑得最幸福。这不就展示了他们的人生观吗?
钱与名利是浮云。当追逐到内心后,它们在阳光下灰飞烟灭,无影无踪。
所以那片沉寂的宁静,才是人生中最为相依偎的家啊。正如印度企业家奥普多说:“我若是在家里感到不宁,那便是栋房子。我若是在野外的小树林里感受到宁静和安逸,我就把它叫做我家。”
由此我们知道,家不只有家具,家更是这种安寂忘世的感情。而从侧面来说,家又可以不包括家具了:心止如水的地方,无论时间与空间,都是个引人遐想的地方。为了内心的自由放弃名利和金钱,岂非不可行?譬如《海上钢琴师》中的1900和他的船,又譬如南山之于陶渊明,瓦尔登湖之于梭罗。也许船上三等舱纷杂破烂拥挤,南山东篱霜冻青苔冷露,亦或是瓦尔登湖畔杂草丛生。
只是当心里有纷纷扬扬的寂然冠雪,什么都是黑暗的冷静。
都是良夜——奈德公爵在暗夜里起身,开窗冷静心智。
请不要温柔地走进那个良夜,像大多数罗曼蒂克片子里那样:甜蜜地深陷。
我们拥有的是冷风,冷雨,面对的是未经开垦的荒芜之地。良夜并不暖和。
做一个人罢,除了旷野之地一无所有。那时,充盈的如水的思想会爱上暗夜。
在暗夜中披上灵魂的长裙,盛装出行。
【篇二:暑假趣事作文】
这是我的暑假。我不知道早上第一次醒来是什么时候,但我知道我暴露在阳光下,所以我起床,拉上窗帘,继续睡觉。
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学习失败了。十点起床的时候,因为这个梦很不愉快,我暗暗发誓一定要做好成绩,但是我不知道这个决心会持续多久。
我躺了一会儿,腰酸背痛躺不下去的时候就变得困难了。记住这个时间10:30。
然后吃了点面包和水,开始看电视和《幻城》。看了一点,就下去吃了。吃完后看了电视剧,一起从窗户穿过去,一直到下午四点。
我看了四点因为突然变了,打雷了,吓得把电视关了。然后我看到好久没下雨了,就拿起漂流板,去我家附近的一个斜坡上玩。然后就摔倒了。
然后回家吃饭,然后在这里打字。
这是我的.流水账,暑假那天。其实一想起来,觉得这一天真的有点快,一文不值,于是暗暗下定决心,让明天更好,至少不让自己以后后悔。
【篇三:我心目中的英雄】
科技高速发展的荧屏时代,人们总会把心目中的完美通过一个个原子构造成新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住着他们的英雄。
可能是上了福布斯榜的黑寡妇,可能是坐拥房契的地产商,可能是早已故去的皇帝,或拿着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统计地球上近七十亿人口之中,若把在天的灵魂也算上,在这形形色色的面孔之中,谁是你的英雄?谁为你心里的幻城撑了一片天,扩了一方地?
历史的长河总是用预言女神的晨光之纱遮去原有的丑陋。它让人们了解李世民的伟大,却不是无情。它缓缓地走,像沙漠里的鸟,没有目的地经过每个人的身旁,带走欢乐或忧伤。我想,就是那个时候,我喜欢上了你——仓央嘉措。你在我心中占了一片云,控制了一阵雨,巩固了我要破碎的城墙和梦想。
你,并不伟大,或许很多人都不认识罢,第一眼见到四个字名字,哇!哪的人哪?真是太炫了。可是你一点儿也不炫,你的一生短暂而多舛,中间飘落了你优美的情诗与落寞的哀伤。你以你的西藏民众为背景,走过大半个中国,执笔成书,记下只属于你的快乐和忧伤。可能有她,可能没有,但你的文字依然不喜不悲,不怨不悔,随着那条河,伴着那一年、那一月、那一日而沉淀。这才是你,仓央嘉措,不是灵童,也不是喇嘛你是月光下抑郁看不见心爱女孩的你,你是每天朝拜无悔的你。你看似拘束实则洒脱,百诗下彰显的是你的不羁,这就是你并没有被奥罗拉(即预言女神)所淹没的原因罢。
颠沛流离,仍挥墨成画,下笔成书。这样的仓央嘉措,我如何不爱?这样的仓央嘉措,才是我的英雄!我没有成为IT界CEO的理想,所以我不喜欢比尔。盖茨;我不想经商,所以马云对我没有吸引力;我不想涉足政坛,所以曾国藩我不曾了解。想我这样只想守住自己一方隅的人,不看黑寡妇,不追求房契,不投资物理,不缅怀先烈,我只想在我的原子幻城里找到我的仓央嘉措,看着他陪我走过一天、一月、一年,看着他的生死契阔与子成说,就足够了。
你就在那里,不毁不灭,在那里,在我的心里。你,就是我的英雄,仓央嘉措。
【篇四:我努力读懂了郭敬明】
我是王,孤独的王。————郭敬明
郭敬明,90后新生代作家,小名“小四”。
初读郭敬明的小说《幻城》,只觉得他是一位只会用华丽辞藻来堆积一些不真实的文字的作家,在这本小说里,王和梨落之间的故事,让我觉得这本小说真是“文化垃圾”。
后来读到他出版的一本散文集《爱与痛的边缘》,文集里,他说他是六月出生的双子座,而且还是在黑夜与白昼交替时出生的“魔鬼之子”。他从来不会瞎编故事,因为从他一出生,就注定了他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他是一个典型的“双面人”,白天,他走出家门挂上笑脸去迎接一些未知的、打击他的笑容的挫折,所以他说“你永远也不会看见我寂寞的样子,因为只有在你看不见的时候,我才会寂寞”,晚上,他会打开所有的门窗,把音响开到最大,让音乐随风飘满整间的屋子。
他对文字很敏感,他喜欢文字。
他新写的《小时代》被拍成电影在各大电影院放映,有人对他写的文字产生了异议:郭敬明,你是觉得要让整个社会都变成拜金的社会才完美吗?
社会是拜金的,是离不开金钱的。有人说打开社会这扇门唯一的钥匙就是金钱,而穷人与富人最大的区别也就在与金钱的多少。顾里,她的家里很有钱,所有的被别人视为遥不可及的愿望她全部都可以实现,她可以给姐妹们许多的物质,但她真的幸福吗?
这本小说反应的内容太多了,也许看上去太不真实了,但这就是真的世界,真的社会。
他的心里在想什么,全都体现在他的文字上,他也只是想要告诉我们:世界有黑白两面,也只需做好自己就够了。
而他也总是用一双看似冷淡的眼睛来观察这个世界,但他绝对不会以一种路人的态度来面对这个世界,他会在这个世界里扮演一个角色,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这个世界,不管这个世界是以一种什么样的眼神来看待他,不管这个社会对他的态度如何。
【篇五:读《幻城》有感】
《幻城》是一扇门,我透过这扇门,看到了冰火、爱恨、孤寂、决裂……
起初读《幻城》,纯粹是打发时间,但是到后来,却感到自己已经走进了《幻城》的梦境之中,与人物一起体验生生死死的悲欢。
这是一个忧伤的梦境,被纷飞的白雪和飘落的樱花包围着,梦境的编织者是郭敬明,那个性格一半明媚,一半忧伤的怪孩子,郭敬明的笔调中总是有着淡淡的忧伤,我心酸不已,梨落失踪时,岚裳自刎时,樱空释死去时,卡索伤神时……忧伤就像《幻城》里的风,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无处不在,就像一把隐形的利剑,刺痛着每个人的心。
主人公卡索是个孤独的孩子,他一直在寻找自由,寻找幸福,但是注定他得不到,注定他要一直孤单地走下去,这是一个沉重的梦境,我在这个梦境中轻轻游走,但心却沉甸甸,每每读到卡索仰望苍穹,想念樱空释时,我总想改写这个故事,改变它的漫长,或许,如果卡索的生命总是存在于哀伤之中,除了在凡间的几十年,这种痛苦的生命为何要延续那么长,最后,卡索选择自杀,我想,这也许是一个圆满的结局,虽然他不能喊出站在自己面前的弟弟的名字,但是至少他的灵魂,在那一刻终于得到自由。
这是一个神秘的梦境,散发着神秘的气息,它是一部虚拟的小说,但我觉得这种神秘并不是作者刻意安排的,是字里行间散发出来,特别是卡索在幻雪神山探索的那一部分总让我心悸,我永远猜一到下一步会是怎样,是冰雪,是火莲,还是刀剑……
这是一个有关宿命的梦境,幻城中的人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或许,当他们出生的时候,冥冥之中就已经安排了他们的命运,天使在某个早晨把他们放到世间,死神又会在某个血色的黄昏把他们召回,他们在命运轮回前匍匐了几百年,几千年,只是为了寻找所谓的幸福。
每一部作品都注入了作者的真实情感,透过《幻城》或许我们也能看到郭敬明想要的。
或许《幻城》就是某一个忧伤的天使无意间落下的一滴樱花泪,或是它轻声的樱花叹。
后记:彼岸的战火终于平息,卡索仰望苍穹,他看到了樱空释孩童般的笑容,释说:“哥,请你自由地,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