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写给茶树的童年】
童年,记忆在一片茶场。
我的老家处在一座山,一座四季常青的山。它虽不高不大,却无法从我的记忆中抹去。
我家旁边有一大片竹林,每到竹笋成熟时,我总会跟着大人们到竹林里挖竹笋,其实是轮不到我挖的,像我这样的小孩子只落了个运送竹笋的份儿。但我还是很高兴,因为我可以抢先把竹笋叶收集起来做手工,还可以在大人们之前先喝煮好的笋汤。
记得竹林旁还有一片茶场,茶场里种着数不清的茶树,这就是我小时候最常来,也最喜欢的地方,没有之一。
每天清晨,我吃完早饭后总会奔向茶场,看茶叶缝中的太阳,找茶叶上面的小青虫,听农民伯伯干活时的吆喝声,闻茶叶那阵阵清逸的芳香。
午时,我总会约上几个小伙伴在茶场里玩捉迷藏。这时,我总是最先被找到的一个,因为小时候的我实在是太圆了!但我找人可是有一手的,我先跑到一个土坡上,鸟瞰茶场,找出不和谐的颜色,再跑下土坡,把他们一个一个地揪出来,然后得意地哈哈大笑。
夕阳西下,小伙伴们都相继被家长领回家了,只有我独自一个人还徜洋在“茶海”中。直到远处传来声声叫唤,催促我回家,我才慢慢地走下茶场,踏着那残阳,依依不舍地回家。
华灯初上,临睡前,我总要眺望一下那片在月光中熠熠生辉的茶场,贪婪地吸着茶场那沁人心脾的清香,最后再依恋地看一眼那片茶场,才肯安然入梦。
时光悠悠走过,茶香弥散童年……
眼前的故乡已物事人非了,但那茶场却如“镜湖水”般,不改旧时容颜。
【篇二:密码】
这世间有一种情,在平淡日子里酝酿、发酵,而爱的密码,让这种情在平淡平实中变得尤其温柔,格外可人。
雾气缭绕的早晨,柔柔的阳光洒下,像是给白白的雾气滚上了一道金边,缱绻与旖旎在扑面而来的香气中更呼之欲出。
“侬怎么现在才回来啊?”外婆的乡音透过炊雾,落到了外公耳中。
外公没有多说什么,放下大清早从山上锄来的一袋笋,神情平淡。他从外婆手中自然地接过饭碗,掀开大锅盛了一碗饭,“今天竹笋不太容易找到。”外公开口了。他的裤脚上还沾着新鲜的湿润的泥土。
“唉呀,侬怎么又把裤子弄脏了,不是跟侬讲了要套层布吗?”外婆的话匣子仿佛被打开了,絮絮叨叨声环绕在灶旁,与缭绕的炊雾一起,一圈一圈散开,伴着偶尔的几声鸡鸣狗吠,竟显得有点不真切了起来。
外公吃着热腾的饭菜,时不时“嗯”几句,偶尔看看外婆的脸庞,偶尔望望窗外的蓝天、白云和阳光,也不知听没听进去。
第二天早上,厨房间传来一阵声音。外公坐在小板凳上静静刨着笋,刨好后洗干净,做起了笋汤。外婆进来了,她微愣了一下,赶紧抢过外公的活,说道:“侬怎么在做这事儿了,快去坐好,我把汤做好端出来。”
饭桌上,冒着热气的汤中绿白的笋浮浮沉沉,阳光颇为偏爱地眷顾着这方天地。外公轻轻扬了一下嘴角,暖光温柔地为他们披上金粉色的外衣,他们的脸庞都带着笑。
岁月来去匆匆,光辉与清风相映,而那无需多少言语的陪伴与朝夕共处,正是爱与岁月最温情的密码。
【篇三:家乡的竹园】
我的家在乡下,那里有着成片的竹园,竹子环绕在村的四周,就像驻守的士兵保卫着我们的家园。我喜欢那清脆欲滴的竹园。
每当春天快来临的时候,小竹笋已悄悄地在生长,人们称之为冬笋,也叫团笋。乡下的人们总会想方设法把它挖出来运到城里来卖,能卖个好价钱。因为冬笋味道鲜美,所以春节前后人们的餐桌上总少不了美味可口的冬笋。到了三、四月份,鹅黄色的新笋已钻出地面,仿佛林立的小宝塔,它的顶上黑中带绿,这时的笋外面明显有一层毛茸茸的细毛,因此人们把它叫做毛笋,也叫春笋,这时价格不怎么好,人们一般会用它加上其它的干菜晒成笋干,留着来客时拿出来招待客人,拿它蒸肉吃或做汤喝,可以说没什么才可和它比拟了。毛笋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不管土有多硬或上面压着多大的石块,笋都能从下面钻出来。人们根据笋的好坏进行选择,把粗壮的笋留下,让它长成竹子。
晚春时节,笋会迫不及待的脱掉外衣,任由春雨的洗礼,成了嫩竹,脱壳不久的嫩竹子颜色是嫩绿的,竹节处有一圈白色,不久之后会抽出嫩叶,它的叶子比老竹子的叶子显得更加翠绿。
到了炎热的夏天,那些竹子都长大了,一阵大风吹过,竹子会随着风向而摆动,仿佛绿色的波涛,起伏不定,显得气势是那么雄伟,我们放学归来,经常会来到竹林里嬉戏,玩耍。有的小伙伴掰下一些老竹枝编成帽子扮演红军,在竹林里“打仗”。有时我们会抓住一棵弯弯的竹子荡秋千,十分有趣。
秋高气爽的九月,地上长出了一枝枝细长而又清秀的笋鞭,其得名因其形状像鞭子的缘故,这时我们便到园中去挖掘,家里又增添了一碗笋汤。
冬天是百花凋谢、树掉叶的季节,可竹子仍然葱绿提拔,下雪时竹叶上托着一团团的雪,煞是好看。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竹园。
【篇四:一碗汤】
奶奶的嫩笋汤
笋,味分三截,尖端微苦,中段清甜,末尾无味但纤维较粗。
母亲煮笋汤,往往令品尝的我提心吊胆,一口苦一口甜,实在不好受。但奶奶煮的则完全不同,每一根笋丝都是甜的,所以我总爱在饭后盛上一碗。
笋味甘,汤清而无色,卖相就极为好看。奶奶信佛,不爱吃荤菜,小时候我跟着她,一个月里总有一两天不吃肉,连鱼也不行。后来我就爱喝笋汤。那两天没肉的日子,青菜难嚼,花菜梗粗,各种菜里唯有笋煮汤最为美妙。没有过度的甜腻,也不显得乏味,在吃完酸辣油腻的肉后,在喝完平淡无味的粥后,我总会怀念起那一碗怎么也喝不腻的笋汤。
奶奶煮的笋汤好吃,是因为味道原始,不加过多的糖盐酱醋,只是逼出了蔬菜的原味,却使我更加思念。
冰凉的笋汤,更为甘甜,不仅能解火,还极解热。
父亲的西红柿豆腐汤
有人说:“看一家饭店的菜品如何,定要尝尝那家店的西红柿蛋汤。”
西红柿蛋汤,是最普通的菜,却也极其考验一个人的厨艺。我在许多地方喝过西红柿蛋汤,每次母亲都先拒绝我,但后来都还是点了。与其说是汤,不如说是水,实在无味,西红柿不甜,蛋花也只是仅那么几缕,在水面上飘来飘去,不中看也不中吃。
我也想叫父亲煮一碗西红柿蛋汤,但他每次都说不会,并且自己从来不喝。然后又神秘兮兮地说:“但是我会煮西红柿。”我好奇,软硬兼施,嚷嚷着要喝西红柿汤,父亲终于还是妥协,然后我就见到他端上了一碗西红柿豆腐汤。
汤面是橙红色的,飘着一个个红色的点,汤匙捞上来的,却又是鲜亮的米黄。我敢说,只一口,我就喜欢上了那种味道。入口微酸,酸散尽后,又泛起一股甜味。两样配料更是没话说,豆腐能用筷子夹起不碎,却入口即化,西红柿只余甜,不会酸得牙疼。一碗西红柿豆腐汤下肚,不仅暖了胃,也暖了心。
母亲试着煮了两次,两次我都只喝了一口,就说味道不对,连豆腐都碎成了渣子。
母亲的乌骨鸡汤
乌骨鸡的肉质,绝对是所有品种的鸡中最好的一个。
父亲说,母亲在嫁给他之前,是个厨房小白,别说现在做的蛋糕泡芙布丁冰激凌,连青菜也炒不来。现在厨艺虽没他好,炒的菜却至少能吃,煲的汤也至少能喝。
父亲的话打对折,前半句是真的,后半句是开玩笑的。
母亲煲的乌骨鸡汤,着实美味。没有放辣椒,也不加酱油,只撒一点盐,连味精也不要。让那些鸡肉与木耳香菇在文火舔舐的大锅里,熬,熬到熟。为了这样一锅乌骨鸡汤,母亲还特意让朋友在不知哪个木耳种植场,带了些好吃的木耳回来。汤端上桌,往往还在咕噜咕噜冒着泡,但我还是以最快的速度去盛上一碗鸡汤,捞上几朵木耳香菇,几块鸡肉。鸡肉油润,木耳香脆,香菇吸饱了汁水,一抢而空。
热汤配饭,在炎炎夏日里喝得全身是汗,仍想再盛上一碗。
与饭庄的不同,没有多高档的调料,却在喝完后心满意足。
正如母亲煮不出笋汤和西红柿豆腐汤一样,每道汤都有它自己的主人,他人所煮的汤,相似甚至相同的食材,都没有令我喜爱的口感。
每一碗汤,都有它的特色,都有它的风格。但不变的,是它那食材,所熬出的本味,以及溶在汤里的,浓厚的爱。
【篇五:我的快乐存折】
在我的心中,有一本小小的存折,里面存着我许多许多的回忆。我的记忆很好,小时候所有快乐的事与悲伤的事我都记得,这本存折并不藏在我的心中,而是藏在我内心的最深处。
这存折存着我满满的快乐,那我今天就要拿出一点存折里的快乐来分享一下。我存着的的快乐就是感受世界,亲近大自然。
记得我第一次与妈妈坐大巴车去外婆家,到了后我立马跟着外婆一起去田里,外婆提着篮子,篮子里放着一把剪刀,我看到外公背上扛着一个大锄头!好累啊,一会儿扛左肩膀一会儿扛右肩膀一会儿用手提着,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我显得特别高兴。我们去挖笋,中午喝笋汤,我一边哼着自编的小曲一边走,一边说上坡好累啊,慢慢地走到了我们自家的地,往里一看,里面的毛笋已经被人挖过了,里面的草乱长,挡住了路,对了,我们还拿了一把剪刀。我笑着拿着剪刀剪那的枝条,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会这么开心呢!我指着邻居家的一颗笋说到,“外婆!我要那颗笋。”外婆说;“邻居在外地打工,他(她)们回来要骂的。”我坚持一定要,外婆笑着把那颗笋挖了出来,已经要成竹了!我立马有了兴趣把它的皮脱了下来,那里有很多苍蝇,我拿起笋啪的一下打向落在竹子上苍蝇,OK成功了,我哈哈大笑……
外婆提着一筐笋,我们高兴地走回了家,中午的笋汤真好喝!这就是我的快乐存折。
【篇六:感悟时间】
树影一寸一寸在土地上你挪动,那是时间停滞在原地的痕迹,却又是时间匆匆前行的足迹。
回到老家小院,那时间,便尘封在木头床底的一箱箱小人书里了。儿时惊叹,激动于那些精彩的冒险历程和与邪恶势力的斗智斗勇,现在再细细翻阅过那些浅显易懂的画面,只剩无奈的微笑。不禁感叹那时间将自己的痕迹不小心留在书皮的尘土上,留在泛黄发白的书页间。恍惚中看见儿时的我坐在书堆间沉迷的样子,又不禁感叹时间匆匆前行,将足迹留在了我身上。
“晚饭好了,快进来吃。”落日余晖映在门前的老人身上,我缓缓站起身回屋,看到那时间,流淌在她苍白的发丝间。
一如几年前的味道,她做的浓浓的笋汤,饱含家乡的味道,却又承载着那悠悠漫长光阴。氤氲的雾气升腾而起,模糊间,看见老家小屋什么都未变,陈旧的书柜,红砖砌出的窗台,仿佛一切逃过了时间的洗礼,复而望向面前的她,看她苍白的满头发丝,看她笑时眼角堆出的层层皱纹,看她举手投足间被时间刻下的一处又一处痕迹……时间凝固在这片土地,这碗汤,却又以惊人的速度在她生命间流淌。
回京的前一天,我郑重地与她道了别。迈出老屋,巷子对面的米糕店正发出诱人的香气。我惊喜地跑过去,看到那时间,蔓延在小店里。早已摒弃人工打糕的方式,小店换上了笨重的机器。我不禁有些怨恨那时间,怨它带走了停滞在这里的历史气息,怨它匆匆,未能让我缅怀儿时熟悉的场景——木棒击在米团上,人与人之间的默契配合,会心的笑容——直到老板娘向我展示她受伤的左手。时间带走了古朴的打糕方式,却带来了人们愈加安康,轻松的生活。“我也很怀念和丈夫一起做米糕的日子,不过现在的生活我更喜欢。”老板娘笑着说。我眨眨眼,看到时间潜在小店的一砖一瓦中,奔跑在每个人的生活里。
时间停在每一片枯黄的叶子里,却又行走在暗藏生机的枝头;时间停在每一双干枯的大手中,也又迎接着每一声清脆的婴儿的啼哭……时间,一边停,一边匆忙前行。它将引领我们,奔向亿万年后的光明。
看看那时间吧,看它温暖的过往的印记,看它通向未来的,充满着希望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