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如何长大】
看书的时候,无意中看到这样一句话“人的长大,总是一种失去幸福的过程,而非相反”,刚读的时候觉得一头雾水,仔细想想则不然。
小的时候,幸福不过是几个孩子一起玩弹珠,跳跳绳;读书的时候幸福就是考个第一名回家给爸妈看;高中的时候就是能考上一所好大学;毕业后就是找到工作,找到媳妇……随着幸福条件的增多,幸福变得越来越奢侈,也越发难得,我们正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可悲的长大。
不知不觉,年少轻狂的我们被成熟稳重所替代,满身尖刺的我们被社会抹平,锋芒毕露的青春也被生活打磨得失去了原本的光彩。这便是可悲的长大了。
多少文人骚客都曾像毛泽东般发出“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感叹,然而最终却被生活和现实打败。他们为了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将自己打造得更圆润,更饱满,可是却不知失去了那份自然美的看似完美的自己只是个没有思想的躯壳。
乾隆帝时期著名的宰相刘墉,为人刚正,经常为民除暴,为民请命,深受人爱戴,被人们称为“刘青天”。然而并不像电视剧里那样,他为官20年,却始终斗不过皇上身边的大红人和珅,和珅在官场中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慢慢的,刘墉也失去了信心,丧失了往年的锐气,棱角渐无,变得世故圆滑,乐于取悦,由慎思明察到糊里糊涂,由刚正不阿变得媚上欺下,不过是为了生活,为了适应官场规则,以求自保。他的青春和他的生活截然相反,青春那样热血,到头来也未逃脱生活这把枷锁。
而庄子,面对着官场的邀请,面对乌烟瘴气的仕途,他毅然决定坚守本心,发出了“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迷茫的未来充满着艰险,庄子坚守住本心,护住自己的棱角,以至于这样的现实社会也侵染不了他的内心,这份豁达,这份超然,令人动容。
我们的未来是怎样的,是乌烟瘴气?还是海阔天空?该放下尖锐而充满棱角的青春选择世故圆滑的生活,还是保留自己的个性,自由自在的活着,如何长大,都在己身。
【篇二:成长的烦恼】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六一儿童节一大早,操场上就传来了主持人朗读六一儿童节联欢会开场词的声音。
其实,我也曾是朗读者候选人之一。从入选预备主持人开始,我就日复一日地努力练习。“声音大一点。”训练时,老师一遍又一遍地向我强调,很明显,老师是有意选拔我的,可惜我朗读的声音还是太小了。练了很多次,最后,老师已经放弃对我音量的期待了。老师无奈地挥了挥手,说:“算了,其他人回去吧!孔琳、杨琛紫、王宇迪、喻游思泽,你们四个留一下。”
回到教室,我一直闷闷不乐,老师还以为我是因为没有被选上而不开心,事实上,我是在跟自己过不去。我在心里一遍遍地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我的声音这么小?我的声音只能这么大了吗?如果可以把声音练得大一点,我为什么不早点练呢?”我不断地自责,都快变得跟妈妈一样唠叨了。妈妈经常说我,让我看看别人家的孩子。现在,我却在心里像妈妈那样一直训斥自己,说:“你看看人家孔琳,学习那么好,还去参加了各种活动。你再看看人家喻游思泽,都成学校的大红人了……”
我一直这样和自己过不去,也越来越不开心了。等我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时,又对自己说:“换一种方法,换一种心态。”可是却很难改过来。我真的很烦恼啊!
【篇三:日记一则】
【日记一则】
作者: 贾钰龙
2017年 12月26日 星期二 晴
今天,我在特色班练习了抢球。其中,我是被抢者。
其中,抢我球的是个新生,我想:老生我都能把他们练得团团转,更何况新生,这简直就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可是,新生毕竟是新生,我讲了半天规则还没有听懂,要不是有别的老生来,我还不知道要讲到猴年马月呢!
终于开始练习了,我想:我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但是,这个小孩不遵守规则啊,这接抓住我,不让我拿球,第一局,我就这样白白的输了。
失手一次,就不会失手两次,我就不信,我连一个新生都打不赢。但是,第二局一如既往,还是我输了。还有第三局,但是,他们人多势众,他们又赢了。第四局……
这一次,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刚出生的牛犊不好惹。
【日记一则】
作者: 李可馨
12月26日 星期二 太阳给公公笑眯眯
我有了自己的“口袋小书”
今天,我很开心,因为今天我完成了第一本专属于自己的“口袋小书”,在我们班仅此一个哦!
这本书是我花了好长时间才写完的,从前几天开始我就开始写了。画封面的时候,我总是画不好。难道我的画技真的退步了吗?我常常这样自己问自己。写字的时候,我总是把字写错,一开始我还想着:错就错了,就这样吧。可我转念一想:你见过哪本书是带着错别字出版的?必须改,必须改。于是,我每次都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来慢慢地写字,费了好长时间。所幸的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在今天完成啦!哈哈!
当时我就在想:耶,我终于成功啦,我终于有自己出的口袋小书啦!我出版的这种口袋小书会不会被哪一家出版社看上了,之后成批地印刷、出版啊?那,我不就成大红人啦!嘻嘻!
不过,我知道我这是在白日做梦。我觉得我还是抓紧每天晚上打写的时间好好打我的故事吧,说不定我现在出“口袋小书”,以后就能出童话书了。
【篇四:我家的新鲜事】
暑假的一天,闹钟的铃声响起,我迷迷糊糊地从床上爬起来,摇摇晃晃地走到书桌前,打开复读机,跟着英语录音一句一句地读起来。这时,奶奶如往常一样走进了我的房间,却带着一种讨好的语气:“乖啊,你是不是读英语呢?”我心中带着疑惑:“是啊,怎么了?”“我……我这不是想跟上时代的潮流,弄两句洋文说说嘛。你能不能教我几句英语,好让我跟咱们庄上的老太婆们显摆显摆?”她一开始有些忸忸怩怩的,不过后来似乎是想到学好几句英语后风光的样子,变得像个孩子似的,咧开嘴笑了。我答应了。
第二天,我还没睡醒,奶奶就马不停蹄地跑到我房间来,满脸期待地说:“乖啊,咱们什么时候开始?”我有些无奈,只好揉着惺忪的睡眼,打着哈欠起床。待我洗漱好,她赶忙端正地坐好,桌子上还有一个小笔记本儿,认真地看着我。那样子,就像是刚刚步入小学的一年级新生,让我忍俊不禁。我清了清嗓子,也摆出一副老师的模样,开始我人生第一次的“教学生涯”。
我先在小黑板(奶奶特意买来的)上写了一个耳熟能详的单词:English,然后对她说:“跟我读,English。”“腌格里使。”奶奶说。“不对,是English!”“英格力使!”“还是不对啊,重音不在后面,重来!”……每次我说完一个单词让奶奶跟读时,总会变了个味儿。在我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她那奇怪的口音才被纠正过来。我心里想:照这样下去,别说是几句英文了,就是一个短语也要教好久啊。但是,我的这位“学生”十分认真,小笔记本上记得密密麻麻的,每次上完课都看见她在很认真地读和背,有些不会的音也经常来问我。令我没想到的是,奶奶只用了三五天就学会了几句日常交际用语。当我对她说“Verygood,你可以毕业了”的时候,她有些惊讶,但更多的是激动和开心,因为她终于可以“随着时代的潮流”,去“讲几句洋文”了。
现在,奶奶可是庄上的“大红人”。因为一个年近七旬的老太太,居然能够流利地说几句英文!
这不,奶奶最近又跟我打了个电话,准备再来学几句英文风光风光。
这就是我家的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