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老区的作文

【篇一:介绍武汉的作文】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星期五的晚上,我观看了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的开幕式。于是想起了今年八月在武汉游玩的经历。

我去过的许多省会城市中,武汉是给我的印象最深的一个。

武汉是历史名城。辛亥革命就是从这里开始的,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通车,毛泽东同志在这里留下了“一桥飞跨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名句。老城市一般都有一个问题,就是建筑规划问题。例如我们沅江,湘北的老区规划较晚,呈现的就是脏乱差,与新区表现出鲜明的对比。作为一座有着3500年历史的城市,武汉对此的应对方法就是“拆了建,建了拆”。在武汉,我看见一座座高楼大厦正在建设起来,我也看见了一幢幢低矮的楼房被拆毁。

建,我们中国人是最擅长的。三峡大坝、上海中心大厦、港珠澳大桥……不都是我们中国人凭借汗水与智慧建设出来的吗?拆,我们中国人却有点保守。拆的背后,是技术上的困难,也是人心中的阻碍。毕竟中国人是恋家的,拆房子着实不让人愉快,于是“钉子户”这种东西就出现了。所以大部分城市的政府,不愿意在老区大兴土木。

但是武汉的政府不同,或者说武汉的人民不同。他们有勇气、有魄力面对拆迁,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了热情和自信。我觉得武汉是活的,新的楼房建起,旧的楼房拆除,正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境。别的城市在我眼中,倒像是只进不出的一只贪吃蛇,后面拖着一条累赘的尾巴。

当然,黄鹤楼可没有拆了。晚上在长江边的大堤上散步,左手边是雄伟的武汉长江大桥,江的对面,高大的建筑群绵延到目力所及,黄鹤楼高踞在背后的蛇山上。这样不同历史的激烈碰撞,在一片LED灯光中逐渐融会贯通,组成了灿烂美丽的武汉江畔夜景。

不顾母亲的禁止,我执意下到大堤那边,摸一摸长江的水。江水出乎意料地温暖,轻轻拂过我的手心,匆匆流过。我忽然醒悟:武汉人、中国人没有因为高速发展而忘本!

曾几何时,我担心中国的飞速发展会冲昏下一代的头,使他们忘记了自己的本源。但是现在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我们的发展,不是把我们的根甩在了后头,而是二者骈进,互有补充和协调。你看这江水,也在和我们一起日夜不息地前进哩!有些东西,是绝对不能丢的!

武汉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武汉人也有尚武的精神。今年的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举行,它向世人展现了一个充满活力与力量,善于创造与继承,不断超越与完善的国家。武汉,已经成为一张中国名片,被自信地递到世人手中!

【篇二:妹妹的幸福生活】

世界上有很多种幸福,比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饺子,和朋友一起去游玩,周末能够睡一个懒觉等等。我感到最幸福的却是一句话和一阵哭声。那一阵哭声是妹妹发出来的,而那一句话是爸爸从电话那头向我大喊说:铠铠,你有妹妹啦!

当我在电话里听到这句话时,我高兴的都快说不出话来了。当时我就做了一个决定,我要去医院看我妹妹。可是却又两个难题难住了我,一是我还要去上学,二是妹妹是在老区医院出生的。思前想后,我决定周五放学坐101去。

终于到了星期五,我放学回家拿上车卡上了101路公交车,因为兴奋,我都忘记第一次自己坐公交车的害怕了。到了老区医院见到了我的妹妹,她可真漂亮呀!红红的小嘴,白白胖胖的身子,她安安静静地躺在那里。当我轻轻地抱起她时,感受到了,这就是幸福!

慢慢的我的妹妹长大了,一个月两个月……九个月,随着她的长大,人也变得越来越聪明了。慢慢地学会了抬头,慢慢的学会了翻身,渐渐地学会了自己坐自己爬自己扶着东西会站会走。她现在可厉害着呢!还会和我来回推球玩呢。偶尔我写作业的时候她还扒着书桌站在旁边看着,其实她还没有个书桌高呢,不偏过去头,我都看不到她。

我写完作业和她玩耍的时候,兴奋的她对我又抓又挠。虽然抓的很疼,但我觉得这就是幸福。当我放学回到家第一眼就能看到她对我又笑又挥舞胳膊时,这就是幸福!当我坐在沙发上她爬过来抓着我的腿站起来对我大叫时,这就是幸福!

以后她会慢慢的学会跑。学会说话,叫我哥哥,那时我就更加满意了。

【篇三:家乡新貌】

夏风习习,坐在家门口的爷爷奶奶看着近处高速路上那一辆辆飞速行驶的小汽车,不禁赞叹:“来我们这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内坑老区都变成一片热土了!”放目远眺,泉州职业技术大学灯光璀璨、规模宏大,两个人相视一笑:“泉州理工学院都变成了真真正正的职业大学了。”

恰好,爷爷的手机响起,他拿起手机一看,一条信息映入眼帘。内坑的公众号又发送了一篇文章,文章中有几张老照片,目光所见到的——是有些泛黄的黑白照片,是尘土飞扬的街道,是两旁有些破旧低矮的房子,是有些浑浊的天空。

“啊?这是哪里,怎么……”

“以前交通闭塞,人称‘晋江山区’。当时的内坑街就是名副其实的‘水泥’路——窄窄的,坎坷不平,稍不留神,常是人仰车翻;下雨了之后,一脚下去,裤子上就飞溅上了许多泥。人们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地在田间地头劳动着。为了补贴家用,屋前屋后都养鸡养鸭。住的也都是土房瓦房,温饱都是问题……那时总是盼着过年能吃上一顿饱饭……”爷爷收起了笑容,陷入了沉思。

“这是,内坑?”我不禁张大了嘴,“不看不知道,有图吓一跳呀。”“也怪不得你惊讶!毕竟咱们的发展实在是太快了,自然想象不到它以前是这个模样啦!”奶奶一脸的见怪不怪。

“嗯,跟现在一比,估计是天差地别了吧!”

“那当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家乡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人们生活开始改善了!人们提着皮包开始与外商合作,建起瓷砖厂、拖鞋厂、汽配厂……财源广进。从此生活变了样,再也不是那个‘晋江山区’。老天眷顾着勤劳勇敢、奋发图强的老区人民啊!”奶奶笑了,为内坑的蜕变而骄傲着的人们啊!

“21世纪就更不用说了,内坑人对教育也有了更新的想法,懂得了孩子读好书才能走四方,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初中到高中,直至大学,内坑的教育迎来了大发展。人们引以为豪的动车站、职业学校正在飞速地‘升级’,这更是让这片红色的土地锦上添花!”爷爷骄傲地说道,看着远方,看着光明的未来。

我家门前的场景,变了,变了……

我不禁自豪地暗暗思考:内坑的变化是晋江变化的缩影,更是中国变化的缩影。我们是未来的主人,祖国的希望。为了内坑的美好未来,我们不会停下创新、拼搏的脚步!

天色渐暗,高速公路依旧车水马龙,街上的人们依旧有说有笑……

【篇四:缅怀先烈】

今天,细雨飘飞,正好适合缅怀先烈。我怀着敬畏又激动的心情,跟随茂名日报全媒体小记者队伍走进了我们化州的革命老区——柑村。

柑村是我们茂名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来到柑村,呈现眼前的是完全不同的景象。这里的路已完成硬底化,而且路面非常干净,路的两边种植了许多绿色植物。几位老师领着我们沿着平坦的道路默默走到烈士纪念碑前,给为新中国而牺牲的英烈们献花鞠躬。在纪念馆里,我观看了柑村革命烈士生平的介绍,聆听了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听讲解员说,在革命战争年代,柑村是我们这里参加革命人数最多的村庄,他们为了中国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牺牲自己。

最让我深感震撼的是“江姐式”女英烈——叶致英的英勇事迹。生在和平年代又丰衣足食的我,真的无法想象她是如何承受那些恶劣凶残的严刑拷打。作为20岁的女孩,这需要多么强大的爱国意志力和对敌人多么刻骨铭心的仇恨,才能挺过那一关又一关的酷刑折磨啊!

戴着红领巾走进红色柑村,就是上了一堂非常生动的爱国思想教育课。我们作为祖国正在孕育着的花朵,要传承革命精神,接受红色教育,为建设更美好更强大的祖国而努力学习。

【篇五:参观渤海革命老区纪念】

伴着蒙蒙细雨,妈妈把我送到了人民公园东侧的集合点。今天下午我们四十五名同学要在家委会叔叔阿姨们的带领下去瞻仰渤海革命老区纪念馆,这是我们博兴一小暑期主题研学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不一会儿,我们就到达了目的地。下了车,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向纪念馆走去。步入馆内,迎面是题为“渤海魂”的巨型群雕,它形象直观地再现了革命战争年代,渤海区党政军民不屈不挠、前赴后继、浴血奋战、艰苦奋斗的壮美场景。

走进序厅,那里面有许多展柜,柜子里放有当年的书(书页早已发黄)、良民证、缴获的日本军毯、手枪、报纸、容器、笔、土地证书等物品。在第三展厅的墙上写着:一马三司令,得了“抗日病”;一心打鬼子,专救老百姓。展览墙上还介绍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有“刘胡兰式的女英雄”吴洪英、“舍身炸敌堡的抗战英雄”侯登山、“铁打的英雄”刘竹溪等。

参观完了星火初燃、烈火铁流等展区后,讲解员阿姨又带我们来到馆外,依次参观了纪念广场、烈士英名录长廊、烈士墓区、渤海革命纪念塔等。特别是安葬着297名烈士的烈士墓区和镌刻着渤海区55308名革命烈士的英名及详细信息的烈士英名录长廊,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活动结束了,我深深感受到今天美好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渤海老区革命精神将激励我更加努力的学习,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

热门推荐
1那件事激励着我
2美丽的蛟山公园
3秋游
4《井底之蛙》新编
5我心中的校园风景线
6与众不同的礼物
7偷传纸条
8给潘老师的一封信
9我心中的英雄优秀作文
10学会生活
11假如我能实现五个愿望
12我找到了秋天看图写话
13自编童话故事500字三年级
14碎片化生活
15科学小实验
16真精彩的初中生活
17永远忘不掉的记忆
18写人作文
19走不出去的秋天
20我最喜爱的味道
21最美的风景
22我的私塾先生
23读书开启心灵的天窗
24军训日记
25学书法
26秋天的银杏叶
27老师的微笑
28看见这片银杏叶就想起你
29欢度国庆
30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