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古韵依然】
深吸一口气,陶醉于这份古韵……
都说徽派建筑保留着中华古韵,有幸看到,心中也沉淀出一份宁静。和母亲先来到宏村,杨柳依依,湖光倒影,映衬着白墙青瓦,别具江南水乡特色,仿佛一个清丽的农家女子,不抹胭脂粉影,让人觉得十分舒心。出了宏村,一时无聊,便寻着江南烟雨,来到了与宏村齐名的西递古镇。
不同于宏村的小家碧玉,西递更为端庄,两条清流穿梭于西递小巷中,高墙深巷,仿佛置身迷宫,村中,各家各户的小院住宅,门框漏窗都更为大气,石雕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的亭台楼阁、人物戏文、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代艺术的精华。坐落于深山竹林中的它,典雅、低调、并自然散发出一股书香气息,进入不久,便被它的笔墨艺术所感染。我徜徉于幽深窄巷中,踏着脚下饱含沧桑的石板路,炊烟袅袅,古镇仿佛也氤氲在朦胧的水汽里,像是用文字雕砌,用水墨勾勒的秀丽图画,像是在宣纸上滴下的浓墨,慢慢晕染开来,像是一块黛色的碧玉,在交织小雨间,朦朦胧胧……
据说,在申请世遗的时候,它带上了眦邻的宏村。如今,宏村由于地理位置更为便捷而名扬天下,客流如潮,导游们为了给宏村带来更多的客源,总不遗余力地宣传:“来过宏村,就没有必要去西递了。”西递人听说也只是莞尔一笑,没有愤怒,没有争辩。你来了,自然可以欣赏到它更为精湛的建筑艺术,你不来,它便乐于安享这喧哗浮躁中难得的宁静,任岁月沉淀出更为凝重的底蕴。
在各地大肆开发旅游业的时候,西递不急功近利,它只是静静地待在那里,静静地散发出它独特的气质。
再过去多少年,它,古韵依然……
【篇二:花样年华尽情笑】
我特别喜欢笑,但我更喜欢看别人笑。
这笑声的第一人,非周嘉怡莫属了。她那魔性的笑声被班上的人称为“打嗝式”笑声。一阵急促而有节奏的笑声响起:“鹅、鹅、鹅”,“鹅、鹅、鹅”……一猜就知道是她在笑。见她一手捂着嘴,一手捂着肚子,像控制不住自己身体一样,笑得一会儿向前倾,一会儿又微微后仰,两片眼镜下只看到眯成缝的眼睛,眉毛高高地伏在镜框之上,就像书法家笔下灵动飞舞的“一”字一样。她的笑声一响起,马上就会感染很多人,再加上一些男生在旁边播报,“接下来请欣赏周嘉怡打嗝式的笑声”,全班便乐开了花。
与周嘉怡的笑完全相反的便是陈瑜佳的笑,她的笑平常是很难察觉的,即便是笑了,也不会发出一点声响。当全班都被邹老师说的“理东西”,与“李东喜”逗笑的时候,我转头一望,我终于看到她笑了,她的嘴角微微上扬,轻轻地用手遮住了嘴,红色镜框里的大眼睛闪闪烁烁,诉说着喜悦,那样子实在太优雅了,令人赏心悦目。
班长的笑极具感染力,班长笑起来,骤然就涨红了脸,红得像个大苹果,就像洪荒之力要爆发了一样,眼睛和眉毛挤在了一块儿,露出两排整齐的白牙。爽朗的笑声,在空中久久回荡,让人也想跟着笑起来。
多美好的笑声啊,就这样笑着吧,让大家的笑声在风中回荡、飘扬,让这带着温度的笑声去感染每一个人。
不负韶华好时光,就这样尽情地笑吧,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