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温馨的晨曲】
晨曲有千万,但是我家的晨曲是独一无二的,可不比著名的交响乐差。它好听又温馨令我感动。
最早把我叫醒的是鸟儿们抒情的鸣叫声,时高时低,时快时慢,时合时分,你一句我一句地唱着,“啾啾,啾——”它们的音调还会上升、下降。它们赞美了春天的早晨是多么温暖,阳光是多么明媚,早上的虫子是多么的好吃,谁家又多了几个孩子,好像是一个新闻报道员。
在我们家不管是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热的夏天,爸爸都是每天最早起床开始为我们全家做早餐的。当厨房传出的“滋滋”声和香味,还有吸油烟机的“隆隆”声。那个时候我的小肚皮就开始咕咕地打鼓了,唾液开始使劲流。等早餐做好,爸爸才叫我起来洗脸刷牙吃饭,目的就是为了让我多睡一会儿。
虽然早晨十分的繁忙,但是我们一家却忙中有序。看着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爸爸亲手做的早餐,虽然简单,只是一碗泡饭,每人一个煎蛋,一小碟萝卜干炒肉沫,听到爸爸喝稀饭咕噜咕噜声,我却感到很温馨,很满足。365天,都是爸爸早起亲手做早餐,有一次我对爸爸说:“爸爸,你不用这么辛苦的,外面买点来或者我们到外面早餐店去吃好了”。爸爸温柔地看着我和妈妈说:“自己做的比外面吃的健康又有营养,还更卫生,给你们娘俩做饭,看你们吃的开心我很高兴。”妈妈也赞成爸爸的话,我和妈妈都吃得很高兴。饭后妈妈洗碗拖地声,爸爸坐在沙发上翻看报纸的声音,我读英语的读书声,合在一起便成了一首优美、和谐的晨曲。这一阵阵拖鞋的踢踏声,成了晨曲中的小快板,妈妈叮嘱我上学路上注意安全和在学校好好学习的声音,给晨曲又增添了一些循循善诱,悠远绵长的低重音。
早晨的各种声音,合起来是一首节奏感十足的乐曲,虽不如别人的大合奏好听,但也是一种生活中的美。我既感恩又喜欢我家的晨曲,那有爸爸妈妈为我忙碌操劳的身影,全家人为生活奋斗的身影,忙乱中不失和谐。
【篇二:吹糖人】
任融融的风酥软了筋骨,任悠哉的踢踏声敲击心房,流连于小桥流水、红花碧草之间,在窄巷间兜兜转转,突然就被前方密集的人群吸引了。
走上前去。呀,是捏糖人!见到这快要失传的手艺,我格外欣喜。找了个好位置,踮起脚尖,好奇地张望着。表演者是个中年大汉,肤色黝黑,戴一副黑边框眼镜,穿大红衣,显得滑稽又可笑。只见他灵巧的右手搅动盆中粘稠的糖浆,待其稍干,右手立即一抓,动作快、准、狠,拉出长长一串的糖黏。那糖黏越拉越细,变成了细丝,细得真叫人担心,怕会因一缕风的经过而折断,我在一旁真为之担心。轻柔的拉伸真是巧妙至极。待糖丝比小指的三分之一还细时,大汉咬去多余的一段,把剩下的一大段的一端含在嘴里,而将勺子背向身后,开捏起来。
长尾巴的老鼠,滚圆的身躯,尖尖的嘴巴,机灵的眼睛,活灵活现,妙!人群鼓掌喝彩,大汉也为自己的作品得意。他提出了互动的要求,若谁先举手,就白送糖人!这时,人群却没有丝毫反应,渐渐散去了。我听得到的是杂乱的脚步,其中混杂着吹糖人沉重的叹息。
风带我回到童年,似乎看到了孩童们围着糖人你争我抢,叮咚的小鼓和着欢声笑语响彻了多少个白天黑夜,而现在这民间艺术已走向末途。
沉重的叹息将拉我回到现实,我看见了一种正在消亡的美,而我想要尽自己的力量去挽救她。于是我走上前,“我要那只老鼠。”一种笑,一种希望似灰烬中的火星闪亮起来,我轻吮甜甜的糖汁。力所能及的绵薄之力,也是一种珍惜。
重新踏在青石板路上,悠悠的古镇如果没有了经济效益,是否也会走上末途?想到这儿,便更珍惜与它共处的时光,连落在板上的脚步也轻起来了。
【篇三:最美的牵挂】
有一种思念,让我们魂牵梦绕;有一种关怀,使我们无微不至;有一种唠叨,是一份爱的寄语。有一份亲情值得我们永远珍惜。
一天清晨,闹钟把我叫醒,拖鞋的踢踏声,铲子的翻动声,电动牙刷的嗡嗡声,电水壶的沸腾声,拉开窗帘一副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的景象映入眼帘,湿润的雪气透着清冷,是我缩了缩脖子。
早餐桌上,父母又在为我送不送而烦恼,最后我说:“我都多大了,还每天送我。”妈妈叹了口气,说:“行。”
可当我骑车到马路上时,才知道了父母的担忧是对的,白雪经车轮反复碾压,坑坑洼洼的道路,走路都很难,更不用说骑车。
就在过马路时,一个不小心,我摔倒了。
就在这时,一个人影跑过来扶起我,“谁这么好心?”我一转身看见了爸爸,他顾不上说话,一边扶起我,另一边把车子扶起来,我揉着脑袋,他扶着车子走到身边,腾出手来帮我拍雪泥,问我:“摔疼了么?”
一时间,我竟哽咽的说不出话来,是因为身上的泥泞,是因为脑袋的疼痛,还是因为委屈而百感交集。当时我恶劣的态度拒绝了父母的好意,但现在爸爸却赶过来帮助我。
原以为长大了,毫无牵挂独自翱翔在篮天之上,但事实证明,父母爱的牵挂不是儿女的负担,而我们更要学会接受父母的牵挂,更要学会牵挂父母,这才是真正的长大。